『壹』 印度因達爾制葯公司怎麼樣
印度因達爾只要公司在印度是一個很不錯的公司在他們國家主要以這個公司為依託
『貳』 從塔塔集團,可以看出印度和中國的差距有多大
從塔塔集團可以看出,目前印度整體的情況就像幾十年前的中國一樣,農業發展為主,工業化進展相對而言比較緩慢從高新領域上來看印度軟體產業比較發達,it人才比比皆是。
我國上榜世界500強的企業數是印度的18倍
而且捷豹路虎也沒能夠提高塔塔汽車的品牌形象,至少在中國捷豹路虎已經從中國豪車版的榜單第4位下滑至幾乎墊底,盡管塔塔汽車是印度第一大汽車公司,但是除了捷豹路虎之外,卻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汽車品牌,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當中,印度只有7家企業上榜,而且基本集中在石油行業,而我國的上榜企業則高達129家是印度的18倍,不僅有石油化工產業,其中還包括家電製造等傳統行業,電子商務,智能手機等新興產業。
在500強的名單中,塔塔汽車排名232位,設想一下,如果沒有捷豹路虎作為支撐,那麼它的位置又會排在哪裡呢?汽車的製造商在開發新技術上必然要提供大量的資金來投入,但塔塔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研發在塔塔集團里,捷豹路虎是他汽車業務上的明珠。但是捷豹路虎目前面臨著運行臃腫工廠,產能過剩,車型陣容重疊等,真真是危機四伏。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目前的現況就像是以前的中國工業化的進展比較緩慢,高新領域上雖然印度的軟體產業較為發達,但是相對比起我國的華為來說又整個完敗了,所以,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有多大,你懂了嗎?
『叄』 印度的國民經濟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什麼
提起印度,可能許多人都會想到歌舞,咖喱和神油。印度作為一個南亞地區的大國,其經濟體兩還是不小的。之所以印度的國民經濟能夠快速增長,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新德里地區的電子科技非常發達,而且這些企業都是印度的龍頭奇特。其次就是印度的旅遊業還是非常發達的,所以帶動著印度的服務行業也開始快速發展。最後就是印度的制葯業和石油加工行業這幾年的發展勢頭也是不小的。這三者基本上是印度經濟發展最主要的依靠和依賴了。
最後就是印度的制葯行業和石油加工行業,近幾年發展勢頭也是非常厲害的。從《我不是葯神》這部片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的制葯業的力量。而且實際上印度的制葯業也的確非常發達,許多生產葯品的大廠都選擇印度作為代工廠。其次還有印度的石油加工業,印度的石油加工業也非常發達,畢竟印度緊挨著印度洋,有大量對海底石油進行開採的技術和需求。
『肆』 印度有哪些著名的軟體企業
印度「矽谷」雙雄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伍』 印度每年貿易逆差,為什麼還這么有錢滿世界買買買
貿易逆差讓印度很煩躁
據印度商務部7月13日晚間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6月進口較去年同期增長21.3%,至443億美元,出口增長17.6%,至277億美元,貿易逆差同比增長28%,達到166億美元,創5年來最高。
印度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在2017年印度 GDP總量為26074.09億美元,實際GDP同比增長6.5%,已經超越法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它還是有一點錢可以揮霍的。
所以印度直接購買武器不僅可以節省研發費用,還可以吸收多國經驗,為自家軍工發展積攢經驗,也為以後擺脫他國武器自力更生做准備。
『陸』 印度信息產業最集中的地區是
班加羅爾,
班加羅爾,位於印度南部,在坎納達語中,是「煮豆村」的意思。它現有人口約330萬,是印度第五大城市。這里環境優美,有「花園城市」之稱。比「花園城市」稱號更有名的,就是這里享譽世界的印度「矽谷」。去過那裡的人稱,如果你晚上來到最繁華的大街,你會以為是身在美國。
班加羅爾騰飛的歷史並不長。1991年,印度政府在這里設立了該國歷史上第一個軟體科技園,這塊寧靜的土地才喧鬧繼而聲名大震起來。班加羅爾在印度享有許多個「第一」:它是印度第一個為各種信息服務公司建立了工業區的城市;它的科技園是印度第一個也是到現在為止唯一一個配有傳送數據的衛星通信系統的區域;它還是亞洲開發銀行在印度實施「城市綜合開發」計劃的第一個城市。
按印度政府頒布的法令,班加羅爾技術園為一自治機構,直屬印度電子部。為吸引外來投資,印度政府對科技園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免除全部進口關稅;允許外商獨資經營;10年內免徵所得稅,等等。此外,科技園的硬體也堪稱一流。龐大的地面衛星站,可以隨時同世界任何角落進行暢通無阻的交流;完善的基礎設施,提供諸如復印、文傳、培訓及保安等服務,使入園公司放心投資。尤其令投資者注目的是,這里集中了印度科學研究所、班加羅爾大學、農業科學大學、拉曼研究所國家宇航研究實驗室、國家動力研究所等印度一流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是發展高科技的強大後盾。
優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務和誘人的發展前景,使印度國內外許多公司紛至沓來。據統計,僅在1997年,外國在班加羅爾科技園計算機方面的投資就達到15億法郎。
對於班加羅爾的前景,許多印度人信心十足。印度信息系統公司的工程師巴韋什·帕雷克就表示,「我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計算機專家,班加羅爾就是亞洲的『矽谷』」。
軟體業傲視全球
班加羅爾無疑是印度軟體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資料統計顯示,印度生產的計算機軟體產品已遠銷世界7個國家,其中28個國家完全依靠印度的計算機軟體和服務支撐。美國是印度軟體產品的最大市場,其次是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也是印度軟體產品的主要買主。
麥肯錫公司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到2008年,印度軟體業的產值將達到870億美元左右,其中出口佔500億美元。有關方面援引全國軟體和服務公司聯合會執行主任德旺·梅赫塔的話說,軟體專家的人數以每年超過50%的比率遞增。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僅在千年蟲問題上印度公司通過為其他國家提供服務就掙到了30多億美元。
另據統計,今年印度軟體產品的出口總額預計將達到57億美元,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部分的1/4,為此印度今年經濟將增長7%。據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估計,8年後,印度的信息技術產品的年出口總額可以達到500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33%。這將可以創造220萬個就業機會,並把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提高到兩位數。印度信息產業部部長馬哈詹曾表示,以現在的發展速度,僅需要10年時間,印度信息技術產業就能從目前的50億美元擴大到1000億美元。
印度「矽谷」雙雄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柒』 台積電和台聯電將赴印度考察,台積電對我國重要嗎
台積電作為晶元生產企業,曾經與華為公司進行深入合作。兩者結束合作後,華為選擇採取4g網路晶元。從該角度而言,台積電確實可以為中國科技公司帶來高質量的晶元,重要性可見一斑。
隨著多個國家大力建設科技產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還需要不斷的使優秀企業來此處建立工廠,其中包括印度。根據印度官方媒體透露的具體投資金額,300億美元的投資金只為建立更加完善的科技產業。與此同時,印度官方開始引進大型企業,並為其提供良好的建廠地點。同時,台積電和台聯電採取了一項決定,那就是前往印度實地考察。
總的來說,進入21世紀後,世界看到了中國的不斷崛起和迅速成長,尤其是多家科技公司逐漸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與此同時,我國多個城市大力引進人才,並制定有利於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發展的有力措施,縮短中國晶元生產技術與國際晶元生產技術之間的差距。
『捌』 班加羅爾為什麼被稱為是「印度的矽谷」
作為印度的「矽谷」,班加羅爾是製造億萬富翁的地方。他們當中的佼佼者是55歲的阿齊姆·普雷姆吉和54歲的穆爾蒂,他們各自的軟體公司已經是印度第三和第四大公司。在世界眼裡,他們是印度的「數字英雄」,是印度新經濟秩序的象徵。
普雷姆吉是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本可以留在美國發展,但他父親1966年突然去世,他只能放棄學業回到印度孟買接管西印度蔬菜產品有限公司。普雷姆吉是一個經營奇才。在他的管理下,原來的蔬菜公司開始多樣化———生產浴皂液體燃料、照明器材、嬰兒爽身粉,並投資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雷姆吉又審時度勢轉向了電腦業。1977年,在一次投資和知識產權糾紛中,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被趕出了印度。這給了普雷姆吉一個極好的發展機會,他的「維普羅」電腦迅速成為當地主要的電腦品牌。
普雷姆吉對人才獨具慧眼,對質量精益求精,生活作風簡朴。讓人意料不到的是,他從不用行動電話,在他眼裡,那不過是多餘的裝飾。
而據今年2月的印度《商業旗幟報》報道,在今年年初的一段時間,維普羅公司股票行情大漲,擁有該公司75%股權的普雷姆吉,現在擁有凈值15320億盧比,摺合352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富翁。
穆爾蒂
在印度軟體業,堪與普雷姆吉比肩的是信息系統公司的創始人穆爾蒂。穆爾蒂出生於中產階級下層家庭,共有兄弟姐妹7人。他小時候沉湎於幻想,直到在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工作了3年後才突然有所醒悟,要樹立當企業家的志向。
在軟體領域找到發展機會後,穆爾蒂和6位同事在1981年建立了信息系統公司。他們對企業經營活動採取高標准,成為其它印度公司學習的楷模。和維普羅公司一樣,今天的信息系統公司已經是印度軟體業的龍頭企業。它專門為通信、銀行和保險、零售商業和製造業設計軟體。隨著印度高科技的蓬勃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玖』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的歷史
飛行棺材及寡婦製造者
1992-2004年間, HAL:
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 其中八架墜毀
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
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
大修幻影-2000四架,全部墜毀.
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
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
在過去數年中,印軍墜毀的29架飛機中,有26架是由HAL製造,大修或者升級的...
29架墜機中,2004-05年墜毀13架,06年,07年每年墜毀8架。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雖然是印度最大的國防承包商、印度國防工業的龍頭企業,但作為「整體萎靡」的印度國防工業的一個縮影,該公司的生產管理水平委實令人不能恭維。
2002年,該公司曾在米格-21戰機改進項目中多次出現嚴重技術失誤,經過該公司改造升級的米格-21戰機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連續發生了多起墜機事故。
2008年年初,在「美洲虎」攻擊機的升級改造項目中,為了及時完成合同,該公司竟然偷偷地在戰機上安裝了「非標准部件」,印空軍最終不得不將7架該公司改造過的「美洲虎」攻擊機退回去重新返工。
同樣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的印空軍未來王牌主力——蘇-30MKI戰機也成為了主要被懷疑的對象。在一次印空軍內部的飛行安全會議上,有人提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印度空軍大約有70架作戰飛機因「技術缺陷」而失事,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或進行過改造的。
2012年3月9日,一架幻影-2000戰機在拉賈斯坦邦齋普爾東南約60公里處墜毀。這是印度空軍繼12年2月24日發生墜機事故後的第二次墜機,也是2012年印度空軍墜毀的第二架幻影-2000戰機。印度戰機頻繁發生墜毀事故,使印度成為世界上空軍戰機墜毀率最高的國家。
四年墜毀三十三架
2012年3月19日,印度議會接到報告稱,2008年以來,印度空軍在各種事故中損失了33架固定翼戰機(1架「美洲虎」、2架幻影-2000、3架蘇-30MKI、27架「米格」系列戰機)和10架直升機,這些事故導致26名軍人和6名平民喪生。
關於墜機事故原因,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說:「絕大多數事故都是人為失誤和技術故障導致的。」安東尼否認了飛行員的經驗不足是飛行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但是他說:「提高飛行員的技能是持續不斷的過程,印度政府在這個方面已經採取了若干措施。」具體措施包括:增加使用飛行模擬器、對重點任務進行針對性訓練,以及實施機組人員管理和行動風險管理機制。
事實上,印度空軍飛行事故多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1996年至2001年,印度空軍發生89起墜機事故,其中56架米格-21、11架米格-23、12架米格-27、7架「美洲虎」,3架米格-29。以印度空軍的規模來說,這樣的失事比例相當驚人。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僅2003年,印度空軍就損失52架飛機,平均每周一架。2004年初,印度空軍4架英制「美洲虎」戰斗機接連墜毀,3名飛行員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