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為什麼大清沒有印度殖民地

為什麼大清沒有印度殖民地

發布時間:2022-09-13 11:44:21

『壹』 為何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完全淪為殖民地,而是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呢

因為在英國人之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概念,而是一個地理概念。在歷史上,印度從未統一過,南亞次大陸上從未有任何一個政權統一過印度,直到英國人的出現。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和“五代十國”一樣,是若干個小國的幾個。什麼孟加拉、旁遮普、吉拉特,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小土邦,在印度的土地上犬牙交錯,互相沒有統屬關系,也不認為對方跟自己是一個國家。

從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開始,中國人就接受了大一統的基本觀念,統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由於統一,讓中國擁有了統一的政府,無論這個政府有多麼孱弱,多麼腐敗,他終究有一個底線——維護自己的統治。

清政府哪怕再腐敗,如果列強要徹底推翻他,他也一定會和列強拚命的。

所以,當列強進入中國時,他們面對的不是一盤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個統一的封建大帝國,這就意味著步步蠶食佔領中國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遠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種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種姓,就等於控制了印度。而中國人從來就富有反抗精神。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義和團,中國人對於強權和壓迫的反抗從未停歇。

『貳』 為何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完全淪為殖民地,而是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兩個方面解讀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印度會完全淪為英國人的殖民地。印度這個國家在鴉片戰爭爆發之時,是相當落後的一個國家,全國人不僅從事著落後的農業生產,而且印度的宗教主義麻痹了印度人的神經。

所以,當年英國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玩打開我國的市場向我國推銷鴉片,同時也要從我國攫取利益。雖然說英國把印度變成了殖民地,其實這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在英國人開始統治印度的時候,對於印度很多地方和改革大費腦筋,但是,那些問題他們又不得不視而不見。

而且英國人還不得不把他們國家的先進技術傳授給印度人,這也是現在印度人感激英國人的第二個原因。和中國比起來,英國人在印度只需要“逐個擊破”,但是在中國,他們一下子想要吃點一頭牛,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呢?所以,當年英國人把自己專注的全部放在了利益上,只要利益最大化了,根本沒必要和中國大動干戈。


『叄』 大清為什麼沒有像印度一樣完全淪為殖民地呢

自大航海時代開啟,西方國家迅速崛起,而其他區域的國家卻漸漸淪為從屬的地位。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那為何作為亞洲的兩大文明古國,印度與滿清(中國)同樣地羸弱不堪。可是,印度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而滿清卻沒被完全殖民呢?


對於沒有完全國家統一的地區,西方列強往往就直接管理(殖民)。而對於已經形成國家統一的地區,比如滿清、奧斯曼(土耳其)、伊朗等,西方列強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想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商品市場。對於西方列強來說,征服滿清並不難,但統治滿清卻要耗費太多的人力成本。故而,西方列強並不那麼熱衷於征服滿清,而通過間接管理的方法(即:通過滿清壓榨中國),更能節約其統治成本。



『肆』 中國在晚清為什麼沒有淪為殖民地

1.因為在當時帝國主義國家眼中中國這只羊太瘦弱了,而帝國主義國家努力要掠奪的茶葉等產品在中國長勢不好,同時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生產的同類產品早在18世紀就早已供過於求,以至英國不得不把茶葉銷往美洲造成波士頓傾茶。而他們發現對於向中國傾銷產品的設想讓他們更為失望,中國的購買力弱小到了還不如菲律賓。隨著工業進步產品輸出被資本輸出取代,大量的土地掠奪和殖民戰爭已經沒有讓人感動的意義,所以帝國主義國家也就沒有興趣大量派兵駐扎實現對中國的完全控制。其實他們想這么做易如反掌。
2.從鴉片戰爭開始,其後的多次戰爭讓帝國主義國家很有信心,他們發現這個泱泱大國似乎已經失去了當年抗倭的魄力,更發現火器在面對長矛的時候優勢已經明顯到1900年前清朝軍隊沖鋒的時候依然不知道放低身軀以盡量躲避子彈。所以帝國主義國家不怕清的反抗,相反卻希望這頭羊茁壯成長。清政府就是這頭羊,溫柔、善良,雖然頭上長著角,但這看似有利的武器除了在發情期爭奪異性時派用場外沒有其它用途。帝國主義國家對清很信任,與其完全控制還不如以華制華來得更省事更人道。中國不是印度,印度之所以淪為殖民地,一是因為印度是早期殖民戰爭時期被占,二是因為印度王族經常帶頭鬧事,多次大規模反抗讓英國頗廢周折,他們沒更好的辦法,只能派總督完全統轄。
3.中國與西方和美洲相隔甚遠,殖民統治卻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非洲、美洲、大洋州、中東等等地方都要他們維護秩序。在行使世界警察職責的過程中,帝國主義國家感到無比的力不從心。曾經幫助清政府剿滅太平天國的戈登最後卻悲慘地死於蘇丹人民起義,可以很明顯看出帝國主義國家想進一步殖民中國的難度遠遠超出了考北大研究生的難度。
4.帝國主義國家自身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對世界權力的重新評估使帝國主義國家把保護各自既得利益作為首要任務,美國提出的很牛b的「門戶開放」能夠引起整個帝國主義國家的共鳴便可說明這一點。這使得很多國家不想也不敢再妄想過多控制中國,免得成為其他國家的反對焦點。
5.中國下層民眾的起義使帝國主義國家控制中國的野心幾乎變成不可能。無論是自己人殺自己人的太平天國,還是把女人倒著活埋後往女人陰道里插蠟燭的義和團,他們的每次起義都把中國搞得亂作一團,這加大了帝國主義殖民中國的成本,因為他們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把中國變成殖民地,他們首先要做的卻是幫助中國收拾殘局,歷史表明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打算。

『伍』 為何大清沒有像印度一樣完全淪為殖民地,而是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和印度是兩種社會,中國不會像印度一樣被侵略者變成殖民地。

原因有兩點:

印度和中國的國情不同

對於侵略者來說,印度簡直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殖民地。

為什麼呢?

清政府哪怕再腐敗,如果列強要徹底推翻他,他也一定會和列強拚命的。

所以,當列強進入中國時,他們面對的不是一盤散沙的小土邦,而是一個統一的封建大帝國,這就意味著步步蠶食佔領中國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遠比印度人更富有反抗精神。印度人受種姓制度控制,只要控制了印度的高種姓,就等於控制了印度。而中國人從來就富有反抗精神。從陳勝吳廣到太平天國、義和團,中國人對於強權和壓迫的反抗從未停歇。

尤其是義和團,義和團雖然戰鬥力很差,卻讓列強深深的看到了中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知道了靠武力政府這個大國是不可能的,八國聯軍的首領,德國的瓦德西元帥就曾經跟各國公使說——「先生們,除了現在的中國政府之外,歐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統治這樣一個四萬萬人的國家」。

中國和印度的外部環境不同

中國之所以沒被征服,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這只羊,面對的狼太多了。

還真別笑,殖民者太多,也是一種優勢。

英國人入侵印度時,世界上的殖民國家屈指可數,踏入印度的只有英國一個。英國人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沒有人阻攔,沒有人掣肘。

而鴉片戰爭之後,盯上中國這塊肥肉的國家太多,誰也不允許對方多吃一塊。

僅僅一個東北,就有俄羅斯、日本兩個大玩家,英國、法國兩個小玩家。日本想佔領遼東半島,還要被英、俄、法三國干涉,強行讓日本退出。

想要在中國身上割塊肉,需要其他幾個玩家的統一,而分贓不均是世界上所有的犯罪團伙都要面臨的問題。

李鴻章就是靠著八國聯軍內部的矛盾,才能讓《辛丑條約》只賠款不割地的,中國在列強的雞蛋上跳舞,才能一直堅持到二戰。如果當時中國身邊只有一個侵略者(比如日本)的話,恐怕中國很難挺過那場殖民大潮的。

『陸』 清末,外國列強為什麼沒把清國像印度一樣變成殖民地

原因有兩個。
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華民族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從三元里抗英到義和團運動,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止過抗爭。當然,西方列強有能力把中國變成印度那樣的殖民地,比如1900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逃到西安,八國聯軍佔領北京1年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我們變成殖民地,但是統治成本過高,面對四億五千萬和義和團一樣的中國人,列強不知道該那我們怎麼辦了!殺,殺不完;管,管不住;養,養不起。只能讓慈禧太後回來,你們繼續,我們間接統治就行了。表面上看,中國是獨立的,實際上真正的當家人是列強。
重要原因是:列強之間矛盾重重。列強都想獨佔中國,誰也本想獨佔得成。比如,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強迫中國割讓台灣澎湖列島,還有遼東半島。但是俄國人不幹了,它把遼東視為自己的地盤,於是拉攏同樣心懷鬼胎的德國、法國,迫使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了中國,當然,中國政府付出了3150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史稱「贖遼費」。

『柒』 為什麼明朝有很多海外殖民地,而清朝卻沒有

鄭和下西洋意義:

英國前海軍軍官、海洋歷史學家孟席斯(GavinMenzies)出版了《1421年中國發現世界》,認為鄭和船隊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大洋洲等地。證據出自於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名稱為《天下全輿總圖》,反映了天下諸番向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進貢的場景。地圖左上角有注文寫道:「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即圖上有紅圈者皆是原《天下諸番識貢圖》上的標注。公元1405年之後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由於大明永樂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鄭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資料全燒了,所以國人今天看不到了。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開辟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600年前,從1405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1420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享、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多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馬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貿易的要道),選擇扶植強盜頭子拜里迷蘇剌,於1409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里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馬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捌』 印度被完全殖民,為何大清當時沒有被完全殖民

1870年的時候,英國開始新一輪海外殖民擴張,進入到了帝國主義時期。巔峰時期的大英帝國,土地面積達到了3500萬平方公里。然後呢?


大清沒被完全殖民,當然有大清自己的原因。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你英國得組建一支多麼龐大的陸軍才能統治這塊地方。漢滿蒙回藏四萬萬人口,你擅長海洋攻略的英國怎麼搞懂內部的統治復雜。同樣還有佔領印度的問題,你殖民大清了,就得保障大清的安全,那就一定要跟沙俄死磕到底。你在海洋上能死磕得過,但是你在陸地上怎麼死磕?只能把自己磕死。

這些當然是大清難以被殖民的原因,但關鍵還是英國自己的利益算計。

這是一個海洋時代,海洋時代怎麼還能玩陸地擴張的套路?那不就等於把自己玩死嗎?所以,你就是打死英國,它也不會完全殖民大清。英國可能真不行,但英國更不想。

那別的國家也不想、不行嗎?別的國家真不行,因為都沒有這個實力。沙俄很厲害,也很有野心,但是英國不允許。所以,沙俄要完全殖民大清,也是心有餘但力不足,而更關鍵的是英國不允許。別說完全殖民大清,就是殖民東北和新疆,英國也不允許。

『玖』 中國晚清政府那麼弱,為什麼沒有像印度一樣被西方列強完全殖民

世界步入大航海時代後,亞洲各國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各國紛紛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亞洲許多國家都淪為了西方的殖民地,唯有三個國家避免了被殖民的命運,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日本,另一個是泰國,關於這三個國家為什麼能夠避免被殖民,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中國靠大,日本靠強,泰國靠巧」。

其實有六個國家未完全淪為列強的殖民地,分別是:中國、日本、泰國、伊朗、土耳其、阿富汗

(一)、

經濟上,中國的自然經濟基礎牢固,依然無法被徹底解體,因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有著強大的抵抗力

事實上,直到現在,自然經濟(也就是農業)在中國的經濟體系中依然佔有很大的比重

(二)、

文化上,雖然近代對外戰爭屢遭失敗,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優越感並沒有喪失,洋務運動講「中體西用」,戊戌變法講「托古改制」,都體現了這一點

另外就是傳統的「華夷之辨」,讓我們對西方侵略者有著天然的排斥

(三)、

具體來說,義和團運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義和團運動展現了中華民族面對外國侵略時爆發出的強大力量,讓西方殖民者意識到了「文明諸國皆無能力與腦力可統治此世界生靈之四分之一,西方殖民者轉變了侵略方式,改用扶植清政府作為他們的統治代理

『拾』 近代印度為何會淪為英國的殖民國,而清朝卻沒有

看這篇文章

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各國為了追求財富和土地,開始了大航海。從哥倫布踏上美洲到麥哲倫船隊環游全球,從荷蘭的海上馬車夫到英國的日不落帝國,西方各國完成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從而近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倍於各自國土面積的殖民地。其中最為強大的殖民國家就是英國,北美,英國曾擁有美國大片土地,大洋洲也建立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個國家。雖然說這些國家最後都獨立了,可是英國仍擁有一個完全的殖民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從十七世紀初開始和英國接觸,到十八世紀開始被完全統治,最終徹底淪為一個殖民國家。

第三,中國太大了,各方勢力在此利益矛盾重重。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就達到了四億,可是全世界的人口才多少呢?十六億,就是說那個時候,全球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清朝人。西方列強雖有心統治,可是卻無力行動。清朝不像印度,殺了一個莫卧兒皇帝就行了,如果當時列強選擇將清朝皇帝殺了,那時中國將群龍無首,早都想把滿清趕出關外的漢人就會揭竿而起,到時候還統治,反抗會變得此起彼伏。還有一點就是,想要瓜分清朝的列強太多了,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中國,將清朝變為像印度一樣的殖民帝國。所以,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了遼東半島,沙俄和美國看不下去,強行讓日本吞下清朝的遼東給吐了出來。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大清沒有印度殖民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濃陰歷多少 瀏覽:306
印度桑瑞葯廠怎麼樣 瀏覽:300
中國最好的福利院是哪裡 瀏覽:450
去越南做什麼邊境貿易好 瀏覽:827
伊朗加油一箱油多少錢 瀏覽:536
義大利住宿被套什麼面料的好 瀏覽:671
印度為什麼不能殺蝗蟲 瀏覽:737
中國哪裡採茶最早 瀏覽:978
印度為什麼要實行聯邦制 瀏覽:586
越南盾怎麼玩的 瀏覽:885
中國留學家長怎麼教育 瀏覽:367
印尼有多少個鎳礦冶煉廠 瀏覽:24
印度什麼季風降水 瀏覽:944
義大利維骨力哪裡有賣 瀏覽:197
印度衛生巾怎麼改造 瀏覽:814
中國哪些學院收幼師考生 瀏覽:354
越南福字怎麼寫好看 瀏覽:2
義大利延期居留條過期怎麼辦 瀏覽:848
蘇門答臘虎魚跟印尼虎魚怎麼區分 瀏覽:493
以色列最怕伊朗什麼武器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