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印度兩座古城是什麼

古代印度兩座古城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14 03:52:15

⑴ 印度河畔挖掘出的古城廢墟是什麼樣的

1922年的一天,人們在印度旁遮普邦的印度河畔挖掘出一座面積約85萬平方米,可以容得下數萬居民的古城廢墟。人們驚愕地發現:整座地市四周築有雄偉、堅固的高大城牆;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座方形城堡。城內住房大多是磚木結構的多層樓房。住房之間道路暢通,主街道足有10米寬。街道旁邊的人行道上,一根根路燈桿子像侍衛一樣直立在那裡,房內都有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的通道。這些通道從樓上到樓下,再通入地下。考古學家發現,那一具具古屍都具有強烈的放射性。還有些因受過某種高溫而形成的玻璃物質,七零八落地分散在古城的各個角落。

古城廢墟

⑵ 印度有哪些著名的古城

印度的名勝古跡文明古城有泰姬陵,琥珀堡,錫克教大金廟,太陽神廟,紅堡和卡傑拉霍寺廟等等。
泰姬陵(Taj Mahal ),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光陰輪回,生生不息。盡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盡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琥珀堡位於齋浦爾城郊的一座小山上,是印度古代藩王的都城, 建於1592年。遊客可騎大象上山參觀。由於城堡建在一座叫琥珀的小山上,故稱之為琥珀堡。

⑶ 古代印度的十大古都是哪幾個

美國評出世界十大古都 長安僅排名第九,隻字未提漢唐盛世
據《中國日報》報道美國《生活科學》29日評出世界十大古都,它們依次是羅馬、雅典、君士坦丁堡、巴比倫、庫斯科(印加帝國古都)、特諾奇蒂特蘭(阿芝台克帝國古都,後來衍變為現在的墨西哥城)的首都、底比斯(古埃及首都)、大辛巴威(公元1200年後,非洲修納游牧人帝國古都)、西安、卡霍基亞(18世紀末以前,北美最大城市)。

⑷ 古印度文明的皇冠:摩亨佐達羅古城到底是如何毀滅的呢

死丘事件是指發生在3600多年以前的摩亨佐達羅古城的居民突然間在同一時刻全部死去,古城也在這一時刻毀滅的事件,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巴納爾仁發現了這座古城的廢墟,因城中遍布骷髏,所以稱之為“死丘”。而摩亨佐達羅在當地方言中的意思就是“死亡之丘”。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巴納爾仁發現了這座被稱為摩亨佐達羅的古城,這座古城擁有著和現代城市相似的文明程度,根據碳14測定,其存在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間,是當時印度河流域最大的文明古城,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

⑸ 印度河文明兩大古城遺跡有著怎樣的謎團

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人們發現了位於哈拉巴以南600公里處的馬亨佐達摩遺跡,這里出土的物品與哈拉巴出土的相似,人們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學家開始注意這兩個遺址間的廣大地區。這些遺址位於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據考證,遺址始建於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然而令人激動的還不僅是它的面積和年代,不久,人們就發現雖然這些遺址屬於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並不一樣,參差不齊,這是什麼原因呢?

對出土的印度印章進行研究的結果令人失望,沒有人能釋讀印章上的文字。文字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有文字的印章可能在政治、經濟活動中擔任重要角色。而且印章只在馬亨佐達摩和哈拉巴有出土,於是專家們推斷,馬亨佐達摩與哈拉巴都是都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處於同一文明的人生活水準不一樣,當然這只是這些專家的一些主觀臆斷。

這些城市的統治者是什麼人?考古學家按照慣例首先在馬亨佐達摩尋找王宮和神殿,結果一無所獲。這又提出一個問題:是什麼人,用什麼樣的方法統治這塊遼闊的國土?而且馬亨佐達摩和哈拉巴有著完全相同的城市建設,難道它們都是首都?因為沒有神殿,能不能用其他古文明中的例子—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的國王同時兼任法老或祭司王來推測統治者呢?所有遺址中確實沒有發現有祭司王統治的痕跡,難道5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文明已經廢棄了君主制?這么大的國土不可能沒有統治者,考古學家又仔細研究第一塊和以後出土的印章,但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印章上的字還是無法讀解。那麼,它是否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如果是,這兩個城市為什麼又沒有神殿和宮殿呢?因為有一小部分印章上刻有神像,於是有人推測,這可能是宗教遺物。但也有人反駁說,這完全是家族或個人的保存品,不能說明整個國傢具有宗教性質,況且出土的近3萬枚印章有神像的只是很小部分。謎團越來越多。

為了進一步證實馬亨佐達摩和哈拉巴的都市性質,考古學家對馬亨佐達摩進行了最廣泛的發掘。馬亨佐達摩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分西側的城堡和東側的廣大市街區。西側的城堡建築在高達10公尺的地基上,城堡內有磚砌的大谷倉和被稱為「大浴池」的凈身用建築等,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谷倉的龐大,這似乎顯示了這個城市當時的富足。不過裝滿大谷倉的穀物是怎樣徵集來的呢?市區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寬10餘公尺,市民的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燒制過的磚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是難以置信的,因為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磚塊只用於王宮及神殿的建築。

最令考古學家驚異的是完整的排水系統。其完善程度就連現今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現代都市也未必能達到。二樓沖洗式廁所的水可經由牆壁中的土管排至下水道,有的人家還有經高樓傾倒垃圾的垃圾管道。從各家流出的污水在屋外蓄水槽內沉澱污物再流入有如暗渠的地下水道,地下水道縱橫交錯,遍布整個城市。

面對如此密集的地下水道,人們不禁瞠目結舌。住宅區各處均設有崗哨。從挖掘結果看,這是一個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設施的城市,這是一個什麼社會形態的社會呢?為什麼它沒有宮殿,所有的住房水準又都一樣?完全不同於宮殿、神殿林立的古印加、美索不達米亞及國王、法老陵密布、貧富懸殊的埃及呢?

除了完善的公共設施之外,還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這是國內外廣泛而積極的經濟活動的表現。這所有的一切出於何人?這個設計師可以說具有現代化的頭腦。另外,整個馬亨佐達摩沒有防禦系統和攻擊武器,也沒有精美奪目的藝術作品,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惟一先例。

從馬亨佐達摩出土的人骨中,我們可以發現,這里出土的人骨,都是在十分奇異的狀態下死亡的。考古學家發現這些人是猝死的,在通常的古文明遺址中,除非發生過地震和火山爆發,否則不會有猝死的人。馬亨佐達摩沒有發生過上述兩件事,人骨都是在居室內被發現的,有不少居室遺體成堆地倒著,令人慘不忍睹。

最引人注目的是,有的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呈現出保護自己的樣子。如果不是火山爆發和地震,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恐怖令這些人瞬間死去呢?這在很長時間內是一個謎,考古學家們提出了流行病、襲擊、集體自殺等假說,但均被推翻了。無論是流行病還是集體自殺,都不能解釋「一瞬間」的死去。而且有誰一邊又在井邊洗物品,在浴池裡洗澡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印度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卡哈博士的報告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不用說這當然不是火葬,也沒有火災的跡像。」是什麼異常的高溫使馬亨佐達摩的居民猝死呢?人們想起了一些科學家推斷的遠古時代曾在世界不少地方發生的核戰爭。馬亨佑達摩遺址與古代假想中的核戰爭有無關系呢?事實上印亞大陸是史詩神話中經常傳誦的古代核戰爭的戰場。公元前3000年的大敘事詩《馬哈巴拉德》中記敘的戰爭景像一如廣島原子彈爆炸後之慘景,提到的武器連現代化武器也無法比擬。更重要的是如此毛骨悚然的慘痛記憶留傳至今,是非1945年「廣島」事件所能相提並論的。詩中有一點值得注意:大決戰的場地是被稱為「蘭卡」的城市,而「蘭卡」正是當地人對馬亨佐達摩的稱呼。據當地人說:1947年印巴分治後屬巴基斯坦而被禁止發掘的馬亨佐達摩,有不少類似廣島核爆炸後遺留下來的「玻璃建築」—托立尼提物質。即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托立尼提沙漠中試爆後,沙因高溫凝固成的玻璃狀物質。

還有人提出,印度河文明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結果,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印度河文明的特殊性和神奇性,使其過去、現在都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奉獻著無法取代的財富,它不僅是印度文化的源頭,也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一環,揭開它的謎底是今人的重任,最終定能揭開。

⑹ 印度河文明是什麼摧毀了這個古老的古城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旁的旁遮普郡一帶,發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公里、南北長1400公里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其涵蓋范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所謂的「印度河文明」。
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享佐·達摩(印度語為死亡之谷)。據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話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歷史也許比猜想的要久遠得多。
馬享佐·達摩毀滅之謎
在城市建築的挖掘中,考古學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宮殿,這與世界上目前所探掘的古城遺跡都不相同,似乎這些城市根本沒有統治者。
馬享佐·達摩城的居民住宅建築更證實了這點,所以住房都是由磚木建成,從格局規模來看基本差不多,好象貧富分化沒有出現在這里,更沒有發現任何一件藝術品。是原來就沒有,還是被歲月銷毀了?在馬享佐·達摩出土了大量遺骨,有的在街道上,更多的人在居室里。在一個比較大的廢墟里發現了成排倒地死去的人們,有些遺體用雙手蓋住臉,好象在保護自己,又好象看見了什麼很害怕的事情。可以肯定,所有的人都是在突然狀態下死去的。
這座古城當時一定發生了一件很巨大的異常事變,是什麼呢?是火山爆發?可在這一帶幾千公里的范圍內人們沒有發現遺留的火山口;是突然爆發的流行病、瘟疫?可醫學證明瘟疫和各種流行病不可能突然毀滅一座城池。
印度的考古學家卡哈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細的化學分析後說:;我在9具白骨中,發現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這說明馬享佐·達摩的毀滅和人民死亡與突然出現的高溫有關。
馬享佐·達摩和《聖經》里索多姆的毀滅有極相似之處,都是突然間被與高溫有關的東西摧毀的。
人們在馬享佐·達摩還發現在許多坍塌的建築物上有承受過某種高溫的痕跡,人們甚至發現一些;玻璃建築——托立提尼物質。

⑺ 印度曾經的首都德里和現在的首都新德里,有什麼區別

印度首都德里分為舊德里和新德里兩部分 ,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地,城區又可分歷史悠久的舊城區及新規劃的新城區。舊城區目前仍保有許多重要古跡,新城區部分則是印度現代化的象徵。新德里位於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始建於1911年2月。

德里是印度北部重要城市。一稱沙賈汗納巴德或老德里。 位於德里中央直屬區亞穆納河西岸,西傍德里山脈。面積1484平方公里,習慣上又常把新德里和德里兵營包括在內。其政治地位為直屬聯邦政府的直轄區,全稱為“德里國家首都轄區 ‘’

⑻ 古代印度有哪些著名的古城或古建築

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一位王後的陵墓
佛教建築

古代印度遺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築。窣堵波是一種用來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築,最大的在桑吉,約建於公元前250年。半球體直徑32米,高12.8米,下為一直徑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體用磚砌成,紅色砂岩飾面,頂上有一圈正方石欄桿,中間是一座亭子,名曰佛邸。窣堵波周圍樹有石欄桿,四面正中均設門,門高10米,門立柱間用插榫法橫排三條石坊,斷面呈橄欖形。門上布滿浮雕,輪窣上裝飾圓雕,題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

石窟分兩種。舉行宗教儀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長方形,縱端為半圓形,半圓形的中間有一窣堵波。除入口處外,沿內牆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種石窟稱為精舍,以一個方廳為柱心,三面鑿出幾間方形小室,供僧侶靜修之用,第四面為入口,沒有門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鄰並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

在相傳為佛祖釋迦牟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耶建有一座廟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於公元2世紀,14世紀重建。塔為金剛室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個高大的方錐體,四角有四座式樣相同的小塔,襯托出主體的雕佛。塔身輪廓為弦形,由下至上逐漸收縮,表面布滿雕刻。

印度的佛教建築隨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的石窟藝術有一定的影響。

婆羅門教建築

從公元10世紀起,印度各地普遍建造婆羅門教廟宇。形式和規格都參照農村的公共集會建築和佛教的支提窟,用石材建造,採用樑柱和疊式結構。其外形從台基到塔頂連成一個整體,布滿雕刻,建築形式各地不同:北部的寺院體量不大,有一間神堂和一間門廳,都是方形平面,共同立於高台基上。門廳部分的檐口水平挑出,上為密檐式方錐形頂,最上端是一個扁球形寶頂。神堂上面是一個方錐形高塔,塔身密布凸棱,塔形曲線柔和,塔頂也是扁球形寶頂,神堂是一間聖殿,四方正方位開門,整個廟宇象徵婆羅門教濕婆、毗濕奴、梵天三位一體神。最傑出的是科納拉克的太神寺。

南部寺院規模龐大,通常以神堂為主體,還有僧舍、旅驛、浴室、馬廄等。周圍是長方形圍牆,神堂頂上,每邊圍牆中央的大門頂上都有高聳的方錐形塔,造型挺拔、簡潔,雖滿布雕刻,仍保持單純幾何體的輪廓。典型的例於是馬村拉大寺。

中部寺廟的四周有一圈柱廊,內為僧舍或聖物庫。院子中央寬大的台基正中是一間舉行宗教儀式的柱廳,它的兩側和前方,對稱地簇擁著3個或5個神堂。神堂平面為放射多角形。神堂上的塔不高,彼此獨立,塔身輪廓為柔和的曲線,有幾道尖棱直通相輪寶頂。一圈出挑很大的檐口把幾座獨立的神堂和柱廳殿聯為一體。

伊斯蘭建築

崇拜伊斯蘭教的莫卧兒帝國統治印度時,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經學院和城堡。這此建築的形式和規格雖受中亞、波斯的影響,但已具有了獨立的特徵。穹頂有了很大的改進,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頂為中心作集中式構圖,四角則是體形相似的小穹頂襯托。立面設有尖券的龕,牆體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裝飾。廣泛使用大面積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築輪廓飽滿,色彩明朗,裝飾華麗,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代表建築:
巴利赫蒂希爾神廟

中世紀德乾地區諸王朝處於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混雜的中間地帶,頻繁的戰爭導致南北方美術風格的交流。早期遮盧迦王朝(535~753)在邁索爾的 3座都城巴達米、阿胡爾和帕德達伽爾的神廟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變而來,中世紀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廟的影響,同時滲入了北方式神廟的成分。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是建志補羅的凱拉薩納特神廟的仿製品。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繼續開鑿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凱拉薩神廟,是仿照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設計的,鏤空整塊山岩鑿成,不愧為舉世無匹的巨構傑作。凱拉薩神廟的雕刻,綜合了笈多時代的典麗、遮盧伽王朝的渾厚與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動態強烈,變化豐富,活力充沛,代表著印度巴洛克美術的最高成就。約在同時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濕婆神廟,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術的特色,其中的巨岩雕刻《濕婆三面像》集優美、崇高、獰厲於一身,寓創造、保存、毀滅之奧義,堪稱世界雕刻名作。後期遮盧迦王朝(10~12世紀)的神廟群,外壁壁龕密集,裝飾漸趨繁瑣。曷薩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貝盧爾、赫萊比德、索姆納特普爾修建的神廟,平面設計呈星形,悉卡羅較低,外壁裝飾浮雕更加細密纖巧,亦流於羅可可風格。

凱拉薩神廟

中世紀北印度諸王朝奉為正統的雅利安文化,愈來愈多地吸收了達羅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薩姆流行的□多羅教(性力崇拜),同時影響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美術。巴拉王朝(約750~1150)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最後庇護所。波羅諸王擴建增修了那爛陀寺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寺院。佛陀伽耶的金剛寶座塔分層立龕的角錐形高塔形制,可能與印度教神廟的悉卡羅有關。那爛陀等地出土的波羅石雕或銅像,如寶冠佛、多臂觀音、密教女神多羅菩薩等雕像,受有笈多古典雕刻與南印度銅像的雙重影響,感染了巴洛克的豪華、繁縟、怪誕,被稱作火焰式的藝術。巴拉美術對尼泊爾、中國西藏、緬甸、爪哇等地的佛教美術影響較大。東恆伽王朝 (8~13世紀)在奧里薩境內營造了宏偉的神廟群。奧里薩神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曲拱形的悉卡羅呈玉米狀,代表作有布巴內斯瓦爾的林伽羅神廟、布里的扎格納特神廟、康那拉克的太陽神廟等。奧里薩雕刻裝飾繁麗、動態誇張,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康那拉克太陽神廟的巨大的浮雕車輪富麗堂皇,被視為印度文化的象徵。金德拉王朝(950~1203) 的都城卡朱拉侯的印度教、耆那教神廟群可與奧里薩神廟群比肩。卡朱拉侯神廟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悉卡羅呈竹筍狀,主塔周圍環峙多層小塔,代表作有根達利耶·摩訶提婆神廟等。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廟外壁高浮雕嵌板帶上千姿百態的女性雕像和愛侶(密荼那)雕像著稱,變形極美,性感極強,亦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卡朱拉侯出土的雕刻珍品《情書》是印度雕刻的壓卷之作。北印度西部拉賈斯坦奧西亞的蘇利耶神廟和阿布山的毗摩羅塔樓,古吉拉特的蘇利耶神廟,也屬於北方式神廟,比例勻稱,裝飾華麗。克什米爾地區仍然營造著犍陀羅傳統的寺廟,重要的有摩爾坦德和阿萬蒂普爾的廟宇。

建築
從建築藝術看,吠陀時代與列國時代基本上是木質結構,這些建築物現已盪然無存。阿育王時,開始用磚石建築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磚建成,以後又擴大,並砌上一層石塊。該佛塔呈半圓形,直經約30餘米,頂端為平台,台上造一方壇,壇上豎立層疊著的傘形柱,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該佛塔周圍有環形道路,並繞以柵欄和四個大門,四個大門都布滿了以佛教題材為中心的精緻雕刻。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這些高達15米的石柱,最重的達50噸左右,除奔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頭外,最著名的是薩爾納茲大石柱,其柱頭的四個背對背蹲踞著的獅子,栩栩如生,雄勁有力,象徵著帝王的權威。

石窟
造型藝術中的重大成就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於海德拉巴省溫德亞山脈的深山中,大約於公元前1世紀開鑿,公元7世紀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後約有1000年人煙絕跡,直到1819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石窟開鑿在河流旁半圓形的懸崖上,共29個石窟。石窟的建築有佛殿和僧房兩種,內有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刻,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築、雕刻、繪畫三種藝術結合的範例,被譽為世界藝術精萃之一。據說唐玄奘到印度時曾拜訪過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變成壯麗的藝術寶庫,充分體現了古印度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史前被毀滅的印度古城
摩亨約.達路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拉爾卡納縣城南20公里處,距卡拉奇約500公里,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城市遺址之一。這座遺址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古代印度歷史的看法,從此,印度河河谷文明被公認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之一,並與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提並論。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22年,一支由約翰.馬歇爾率領的考古隊在印度河谷下游一個名叫摩亨約.達路的土丘挖掘一座佛塔的廢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發現挖掘出的一些古代石雕遠比佛教的時代更為古老。經過十年的挖掘,一座被塵土掩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破土而出。這時人們才想到,這里與哈拉帕發現的遺物屬於同一類型、同一文化的物品,便將其稱之為哈拉帕——摩亨約.達路文明,或曰印度河谷文明,並開始發掘哈拉帕古城的遺址。 考古學家在印度河谷地區共發現了5座古代城市,其中最大的兩座是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的摩亨約。達路和位於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這兩個城市每座約有居民5萬多人,其他三個城市人口略少。 最使挖掘者們震驚的是,這兩座古城實在是太古老了,它們最初的建設始於公元前 2500 年,幾乎像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樣古老,比人們原來所了解的古印度文明向前推進了整整1000年。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不但城市的年代異常古老,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兩座城市在建造之前,似乎就已經作了非常細致的設計。不論是公共建築、住宅、街道、商業區還是倉庫,都規劃得極有條理。 摩亨約.達路可謂上古時代城市設計的最佳典範,整座城市布局合理、規范,極端重視條理、秩序和計劃,頗具現代化城市特徵。每個城市都分為幾個區,每個區都有牆圍繞著。全城是四方網格設計的整齊街道,寬闊的街道呈棋盤式布局向四面伸延。兩條南北向和三條東西向大路縱橫交錯,四周築有城牆、塔樓、壕溝,均用燒制磚石砌成。人們居住的房屋設計風格基本相同,均是中間有天井的四合院結構。樓梯直接通往樓上或屋頂,窗戶上裝有活動的木格窗。

⑼ 馬享佐達摩古城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位於印度河流域的馬享佐達摩建於4500年前,城市建設經過事先的規劃、設計,布局嚴整,呈長方形棋盤格狀。市區有四通八達的街道,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各寬24米至3米,居民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燒制過的磚塊,室內有管道設備。當然,最令考古學家驚異的還是遺址完整的排水系統。

馬享佐達摩古城遺址由兩部分構成:西側的城堡和東側的廣大市街區,城堡建築在高達3米的地基上,城堡內有磚砌的大型谷倉和被稱為「大浴池」的凈身用建築。大浴池是用質量上乘的磚砌成的,長12米,深24米,有多條排水道,無論按照什麼標准,都是一個大型公共設施。

室內管道設備直至20世紀才在現代社會出現,而城市規劃也是最近數十年才得到應用,然而,這一切卻都能在馬享佐達摩古城遺址找到。這一古老文明是如何在曲線圖出現前數千年創造這一復雜的城市,所有的一切又是出自何人的規劃?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發源地。從19世紀開始,人們在印度河畔的旁遮普省一帶,發現了一個東西長1600千米,南北長1400千米屬同一文明的大量遺址,其涵蓋范圍之廣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所謂的印度河文明。

其中最著名的是兩座古城遺址,即哈拉巴和馬享佐達摩。據最保守的估計,這兩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的歷史,但在印度的早期歷史中沒有這兩座古城的記載,所以更多的人認為,它們的歷史也許比猜想的還要古老得多。

在城市建築的挖掘中,考古學家根本找不到神殿和宮殿,這與世界上目前所挖掘的古城遺址都不相同,似乎這些城市根本就沒有過統治者和貧富分化,馬享佐達摩城的居民住宅建築更加證實了這點,他們所有住房都是由磚建成。

從格局規模來看基本差不多,馬享佐達摩城的衛生設施令考古學家吃驚不已,其完善的程度即使如今的現代化城市也未必能達到。每一家都有一個從樓上傾倒垃圾的通道,設在二樓的廁所也有一條專門的管道通入地下排水系統,然後經過一個沉澱槽流入排水系統。這套地下排水系統密如蛛網,完全可以和巴黎的地下排水工程相媲美。

⑽ 古代印度早期城市

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古代住在這個半島上的部落,還處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水平。不過在它的北部印度河與恆河流域,很早以前已經有相當發達的文化了。

在印度河谷所進行的發掘表明,這里在公元前二、三千年,已存在著自成一格的文化。本世紀20年代,這里發掘了幾個市鎮型的居住地。它們都有許多相似的特徵。

這些居住地的文化稱之為哈拉帕文化。它是以旁遮普省一個居民點的名字而得名的。這些市鎮型居住地中的第一個,就是在它附近發現的。

哈拉帕文化居住地有高高的厚實的牆環繞著。它的面積可達幾百公頃。市內的大街寬而直,並附有布置均勻的房屋,它們互相以直角相交。

房屋一般為兩層,都用火磚砌築。它們沒有建築物上的裝飾物,沒有臨街面上的窗子,但是設施都相當完善。有的建築物竟佔地幾百平方米。

這些城鎮型的居住地無疑是奴隸社會初期的產物。我們從雄踞於高地之上的哈拉帕城寨可以看出,它有厚實的牆圍著,並在其中集中了規模頗大的行政建築物。這說明當時已有國家政權存在了。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有個城鎮還有設備完善的谷倉,谷倉附近還有麵粉加工作坊及其生產者的住宅。這說明當時生產力已有相當水平了。

此外,在這些居住地中還發現了大小不等、設備懸殊的住所,有的大的遺址甚至可推測為宮廷建築物或奴隸兵營的宿舍,這也說明了財產及社會地位的尖銳不平等。

對最古老的城市莫亨約達羅的發掘,可以使我們得到古代印度城市的完整印象。該城為古時達羅毗荼人所建,位於印度河下游,平面接近於長方形。

它有排列得很整齊的街道。主幹道是按照當地的主導風向而南北走的,由東西向的次要幹道把它們連接起來,形成近於方格形的街道網。在十字路口,拐角都是圓圓的,顯然是為了便於車輛的行駛。

城裡的房屋都用燒焙過的紅磚砌成,屋頂是平的。房屋的大小很不一致,有的有許多房間和大廳,有的只有兩間住房。分隔房間的牆不砌到天花板,為的是使各房間都有穿堂風。有的房屋是兩層的,居室都在樓上,樓下是廚房、盥洗室及儲藏室。

城市西部有兩座特殊建築物。一座是四方的大廳,每邊長28米,廳內有4排柱子,每排5根。這20根柱子都用磚砌,支撐著平屋頂。這座建築物可能是城市居民祭祀和過節用的大廳,也可能是作坊。

另一座則是大水池。它位於一個方形院子的中央,院於四周圍著廊子,廊子里有走道和房間。水池長32米,寬7米,深3米,有好幾個用磚砌成的下到水池中去的階梯。

水池的水由東邊廊子上一個房間里的水井及引水槽供應。建造者考慮了水的巨大壓力,把池壁砌到2~2.5米厚,而且稍微傾斜一點。池底鋪著幾層精製的磚,磚上敷不透水的樹脂,磚層上有方格形基礎牆,它們的兩端擱在四周走廊的基礎上。

這座古城在給排水上有突出的成就。它不僅在建築物和街道上有很好的下水道,而且已有了全城的排水設備系統。這在我們已經知道的古代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

那個系統有主渠、沉澱池、排除雨水的陰溝,所有這些都是設計周密,工程精良。在發掘時,還發現了許多人工挖掘、用磚砌築的水井。這證明它也有過設計良好的給水設備。

我們從古城莫亨約達羅的考察中,可以想像古代印度的城市建設是很發達的。據古代梵文記載,在以後的歲月里,還有巴費連邑、王舍城、華氏城,它們都有過壯麗的建設。

華氏城是古代印度奴隸制國家最有名的首都。它最初為公元前五六世紀哈爾揚卡王朝的第3代所建。因為位於恆河與桑河兩大河流的匯合處,使它具有商業及戰略上的重要性。

根據公元前4世紀一個駐節在孔雀帝國的希臘使節記載,華氏城是當時印度最大的城市,它長9.5里,寬1.75里,城的周圍有條寬闊濠溝,護城牆有54個城門及570座城樓。

當時執政皇帝護日王的孔雀皇宮激起了這個希臘人的贊嘆。他說即使是波斯大帝在蘇薩的皇宮也不能與它相比,在皇宮相連的花園里養著馴服的孔雀和野雞,有成蔭的小林和植樹的牧場。

我國的著名僧人法顯也在稍後時間里訪問過印度。他在華氏城住了3年,看到有2個大佛教院,它們吸引了來自印度各地的學生,還有1所很出色的醫院,大路上都有休息的場所。

閱讀全文

與古代印度兩座古城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色列最怕伊朗什麼武器 瀏覽:281
伊朗和美國怎麼發生了沖突 瀏覽:654
三星越南工廠生產的是什麼版本 瀏覽:351
有哪些中國風音樂 瀏覽:863
英國小學怎麼選校 瀏覽:674
辦英國留學簽證加急費多少錢 瀏覽:703
中國航空和信威有什麼關系 瀏覽:683
伊朗石油運往中國怎麼運 瀏覽:427
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 瀏覽:873
中國怎麼換 瀏覽:963
印尼有什麼app軟體 瀏覽:506
印度咖喱餐怎麼做 瀏覽:713
中國每天平均出生和死亡多少人 瀏覽:378
越南峴港島的溫度是多少 瀏覽:278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6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5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8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22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82
英國快餐店利潤怎麼樣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