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這兩所印度大學中文名叫什麼謝謝!名字在下面
印度德里工科大學 印度昌迪加爾光電管科技大學
『貳』 中國教育部涉外局認證印度大學有哪些
千萬不要相信一個叫武文飛的中間人,他是個騙子。專門欺騙印度留學的大學生。遇見一定要小心。
『叄』 「印度的武漢大學」、「印度清華大學」、「印度倫敦大學」分別指的是哪些大學
「印度的武漢大學」普納大學 「印度的清華大學 ——安那大學
「印度倫敦大學」·----馬得拉斯大學
『肆』 印度那幾所大學的英語預科最好請附帶網址.
中國政府認可學歷的印度國立中央高校:
印度現有20多所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政府推薦其中的7所大學,分別是: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印度理工大學、奧思馬尼亞大學、孟買大學、加爾格達大學、馬特拉斯大學,詳情請登陸中國外交部或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網站: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328/1328x3/t274112.htm
印度國立中央大學2007---2008學年中國大陸招生計劃
07---08學年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印度理工大學、奧思馬尼亞大學、孟買大學、加爾格達大學、馬特拉斯大學等7所國立中央大學計劃在中國大陸招收本科,研究生及本碩連讀學生共計200名。
招收專業為:IT,經濟管理,語言,機械工程,法律,國際關系,國際貿易。
印度國立中央高校要求母語非英語申請人在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必須參加9-12個月的英語預科學習。
一、招生對象
本科/本碩連讀:年齡17-20周歲,要求在國內完成12年教育的高中畢業生可以申請到印度攻讀學士學位,學制一般為三到四年,本碩連讀一般為五到七年。
研究生:三年制大專及本科畢業生可以申請到印度攻讀碩士學位,學制一般為二到三年。
博士:碩士畢業生可以申請到印度攻讀博士學位,學制一般為四到五年。
二、報名材料
本科/本碩連讀報名材料:
護照復印件2張;高中畢業證和成績單各翻譯公證2份;九年義務教育登記卡翻譯公證2份;護照照片6張。
研究生報名材料:
護照復印件2張;本科畢業證,高中畢業證及成績單各翻譯公證2份;九年義務教育登記卡翻譯公 證2份;護照照片6張。
三、 錄取
申請人材料統一由印度高校 UFRO 進行審核 ,符合錄取條件者的材料將送往申請人所申請院校進一步審核,合格者 簽發入學邀請函及簽證材料。
申請人持入學邀請函及相關簽證材料在印度駐華使館辦理多次往返來印學生簽證。
四、學費
學費以學校官方網站歷年公布的學費為標准,詳情可自行登陸學校官方網站查詢。
五、學歷
畢業後獲得印度教育部統一頒發學歷證書,中國教育部承認學歷。
六、就業前景
印度的高等教育在全球有很高的知名度,由於語言優勢,印度IT工程師幾乎壟斷全球的IT業。優秀的畢業生讓全球認同了印度教育的成功 。印度學習過的優秀工程師幾乎壟斷了矽谷:2001年,超過40%的在矽谷投資的科技公司里就有至少一位創始人受過印度的教育。 超過15%的美國的大學里的教師是在印度接受本科教育。 在美國,超過10%的醫生,21%的護士,18%的微軟員工,16%的IBM的員工和17%的網路人才在印度接受教育。在2006年,英國海外技術移民印度排名第一。
財富雜志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200家的公司經常性地在印度的大學校園招聘。 根據美國非營利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國際教育協會2004年11月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印度成為在美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79,736人, 增加 7%),其次是中國(61,765人,下降了5%)和韓國(52,484人,增加了2%)。第四是日本(40,835人,下降了11%),加拿大居第5位(27,017人, 增加了2%),台灣居第6位(26,178人, 下降了 7%);墨西哥居第7位(13,329人, 增加了 4%);土耳其居第8位(11,398人, 下降了 2%),泰國居第9位(8,937人, 下降了 11%),印尼居第10位(8,880人, 下降了15%)。中國畢業生可以選擇在印的歐美外企工作或以印度為跳板移民歐美。美國《商業周刊》網站11月14日刊登文章說,印度IT業將擴大與中國公司的合作,因此需要大量有中印教育背景的雙語人才。
『伍』 我想去印度留學,請問我國政府認可的印度國立大學有哪些
印度大學很好上,一年學費20000盧比+宿舍7000盧比=27000盧比,合人民幣6000元一年吧,不算吃哦!
『陸』 印度有哪些著名大學
一 、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61年,在全國共設有7所校區,分別是: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Kanpur)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Kharagpur)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Mum)理工學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學院和盧克里(Poorkee)理工學院。1963年,根據國家技術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學院被列為國家重點院校,並賦予獨立的學術政策、獨立的招生及學位授予權。印度理工學院在全國的7所院校均為政府大學,在教學和經濟管理上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委員會管轄。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每個分院各設董事會負責全權管理。董事會負責各院校的學術政策的制定,教學大綱的審核及成績考核。
二、德里大學
德里大學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該校建於1922年,是印度當時唯一一所提供教學和住宿的寄宿大學。根據中央立法議會的法案,當時在德里的聖.史蒂芬學院、印度教學院和拉姆賈斯學院隸屬德里大學,總計在校學生約750名學生。
三、尼赫魯大學
尼赫魯大學是印度著名高等學府,以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命名。該校建於1969年,校園佔地1000英畝,是文理綜合性大學。
『柒』 去印度留學,經濟選那個學校
印度大學排名
大學英文名字 / 大學中文名字
1、University of Delhi 1、德里大學
2、Anna University 2、安娜大學
3、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3、印度技術學院,孟買
4、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4、印度技術學院,坎普爾
5、ICFAI University 5、icfai大學
6、Jawaharlal Nehr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6、尼赫魯科技大學
7、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7、birla技術學院與科學
8、Perle Fashion Institute 8、珀爾時尚學院
9、University of Mum 9、日孟買大學
10、Wiener Yaka University 10、威納雅卡大學
學校介紹
1.巴拉迪達桑大學成立於1982年,是以泰米爾的著名詩人而命名的, 2007年全印排名42位,為邦立大學,是印度知名的綜合性大學。2003年被印度高校評定委員會(NAAC)評為「A」級大學。主校園佔地超過6000畝,整個大學共有直屬的16所學院和47個部系及8個中心。學校位於泰米爾納達邦的中南部的蒂魯吉拉伯利市(Tiruchirappalli)。該市是本邦的第四大城市,沿蓋維里河畔而建,是印度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學校共有三個校區但相距都不遠且離機場和高速公路都很近。機場與亞洲許多機場有直航航班並和印度國內所有大城市通航。
接受國際學生的直屬學院和部系分別如下: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數學系、計算機科學系、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科學工程系
經濟和商學院:經濟系、商務系
管理學院: 管理系
教育學院:成人教育系、教育技術系、心理教育系
環境科學學院:環境生物工藝系、環境管理系
地理科學學院:地理系、地質系、遙感系
國際語言學院:阿拉伯語系、英語系、法語系、德語系、泰米爾語系
生命革命科學學院:動物科學系、生物信息系、生物化學系、生物技術系、微生物系、植物科學系、
物理學院:( CNLD)非線性動力物理學中心、物理系
社會科學學院:歷史系、社會系、社會工作系
工程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生物技術工程系、能量工程系、石油化學技術系、配葯工程學系
2.班加羅爾大學(BU)成立於1964年7月,最初,它作為一所聯邦制大學,依託兩個教學中心:中央學院和維斯萊斯瑪洛亞工學院,服務於整個班加羅爾地區。到1975年,隨著卡納塔卡州《大學法令》的頒布(該法令適用於州內所有大學),班加羅爾大學就不再具有聯邦制的特色,而成為一所加盟聯合授權性質的大學。班加羅爾大學是印度最大、最有名的大學之一,該大學的軟體工程教學與研究居世界前列。
該大學是印度最好的25所五星級高校之一,在全印度高校中排名第九位。其所在的城市班加羅爾是印度「軟體金三角」之一,具有印度「矽谷」之稱。
隸屬於班加羅爾大學的里瓦科學管理學院由DivyaSree Group於2002年出資建立,坐落於南亞「矽谷」班加羅爾,隸屬於班加羅爾大學,班加羅爾大學是印度南部卡那塔卡州三所名校之一。大學所在地班加羅爾在規模上是印度的第四大城市、但是在經濟、環境、科學技術方面它是印度排名第一城市。它在印度有很多美麗的稱號、如印度最美麗的「花園城市」、「科技之都」、「知識之都」、「航空技術中心」、「生物技術中心」、在世界上更享有「最大矽谷」的美譽。印度班加羅爾的IT教育、科研和產業在印度舉足輕重,這里有250多家高科技跨國公司和6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分支機構。另外,班加羅爾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最熱的4月份平均溫度27.1度,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20.4度,在炎熱的印度這是難得的一塊福地。
由於受到國家政府的扶持,里瓦科學管理學院已經成為班加羅爾大學接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15個系,分別是英語系、德語系、印地語系、計算機科學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商業與管理系、經濟系、生物技術系、生物化學系、微生物系、遺傳學系、梵語系等。另外,學校還設有設施先進的各學科實驗室,主要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軟體工程實驗室等。里瓦科學管理學院將通過各種各樣的主修、輔修、課外課程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技能,選擇課程時學生的興趣被置於第一位,教授課程的則是廣受贊譽的具有國際教學和研究經驗來自全印的著名教授。學院一直致力於向學生傳授知識、培訓技能以及培養良好的態度,也竭力創造一個高質量的教育,為將來社會的發展培養具有觀念性、創造性、包容性的公民。里瓦科學管理學院為學生從過去向美好將來發展搭建一個平台。
『捌』 中國有哪些大學有印度語系
⊙﹏⊙b汗 還不如去印度學呢 好無語 那邊費用也蠻便宜的 學習語言 一年總費用一年也就是兩萬多的樣子
『玖』 印度大學排名
印度主要大學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61年,在全國共設有7所校區,分別是: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Kanpur)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Kharagpur)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Mum)理工學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學院和盧克里(Poorkee)理工學院。1963年,根據國家技術院校(修正)法案,印度理工學院被列為國家重點院校,並賦予獨立的學術政策、獨立的招生及學位授予權。印度理工學院在全國的7所院校均為政府大學,在教學和經濟管理上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委員會管轄。印度人力資源開發部是該委員會的主席,每個分院各設董事會負責全權管理。董事會負責各院校的學術政策的制定,教學大綱的審核及成績考核。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是全國7所理工學院的中心院校,位於德里南部城區,與尼赫魯大學和國家教育研究培訓學院比鄰。目前德里理工學院有約6000名學生。其中,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3000名,博士生900名。學院有13個院系,9個研究中心,2個多功能中心。現有教師450名,其中教授200名,副教授100名,講師及助教150名。主要的學科領域有應用工程、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土木工程、化工、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管理研究、機械工程、物理、紡織技術等。
坎普爾理工學院有九個個工程院系,並設有物理、化學、數學和人類學等基礎學科系。主要的教學領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工業與管理工程、材料與冶金工程以及機械工程。
卡哈拉格普爾理工學院的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地球科學、計算科學與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人類與社會科學、數學、工業設計中心、冶金與材料工程和物理學。
馬德拉斯理工學院主要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應用數學、生物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計算科學與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人類與社會科學、數學、冶金與材料工程、海洋工程和物理學。
孟買理工學院主要優勢領域有:航空工程、生物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化學、計算科學與工程、材料與冶金工程、機械工程。
瓜哈提理工學院的優勢領域有生物技術、化學、土木、化工、計算機與工程、設計、電子與通訊、數學、機械工程、物理。
盧克里理工學院的基礎學科領域有:化學、地球科學、人類學、物理和數學;工程學科領域有:建築、生物、化工、土木、地震、電力、電子與計算機、機械與工業、冶金以及造紙;應用研究領域有水文地理學、管理和水資源。
印度理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印度理學院是印度著名的研究和教育機構。學院成立於1909年,最初由印度著名企業集團—塔塔集團公司的創始人J.N.塔塔先生創辦。1911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學生。1956年,印度教育部大學撥款委員會(UGC)成立後,由UGC管理。多年來,印度科學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為印度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學院現有40多個院系,涉及物理、數學、化學、生物和電子信息等領域,教學和研究人員325名,學生2000多名。印度科學學院的優勢領域有航空航天、通訊、電子、電力、冶金和化工、自動控制、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固態和結構化學等。
該院現任院長梅塔(G.Mehta)教授,是有機化學家,研究領域涉及分子設計和天然產物的合成等,是印度國家科學院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德里大學(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學是印度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該校建於1922年,是印度當時唯一一所提供教學和住宿的寄宿大學。根據中央立法議會的法案,當時在德里的聖.史蒂芬學院、印度教學院和拉姆賈斯學院隸屬德里大學,總計在校學生約750名學生。
學校一直將建立著名學院作為首要發展目標,在全國尋求有識之士,並將許多傑出人物引入德里大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德里大學已經發展為印度最大和最著名的大學之一。目前,德里大學有14個學部,86個系,79個學院,分布在整個德里市,在校學生大約22萬。主要學科領域有理學、藝術、社會科學、法學、音樂與美術、工學、商業與金融、管理學、醫學、教育學等。
60年代初期,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開始在印度全國建立高級研究中心。在批準的18個類似的中心中,德里大學佔有6個中心。這六個中心是: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動物學、經濟學和社會學。
1973年,德里大學在德里南部建立了南校區,該校區以藝術和社會科學著稱。1983年,學校在德里又建了東、西兩個校區。東校區以醫學科學專業著稱,西校園以工程技術專業著稱。
德里大學建有完善的圖書館系統,為師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檢索途徑。全校有各類圖書館30多個,其中,中央科學圖書館建築面積22595平方英尺,藏書18萬冊。
尼赫魯大學(Jawahalal Nehru University)
尼赫魯大學是印度著名高等學府,以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命名。該校建於1969年,校園佔地1000英畝,是文理綜合性大學。該校以培養研究生和進行科學研究為主,在校生3500多人,外國留學生佔10%,來自28個國家。教師學生比為1:10。經費概算:4.935億盧比。
尼赫魯大學現有7個學院,分別是:計算機和系統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國際研究學院、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學院。國際研究學院下設美國西歐研究中心、東亞研究中心、國際政治、組織和裁軍研究中心等七個研究中心;社會科學院下設經濟研究和計劃中心、歷史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等九個研究中心;語言文學和文化研究學院設有阿拉伯語和非洲語研究中心、漢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波斯語和中亞研究中心等十一個研究中心。該大學漢語和東南亞研究中心(簡稱中文系),有6名漢語教師,招收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共計85名,其漢語教學水平在印度最高。
社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和環境科學是該校優勢學科。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和社會科學院的歷史研究中心、社會體制研究中心、政治研究中心、經濟研究和計劃中心、地區發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被印度大學撥款委員會(UGC)命名為「優秀中心」。最近,尼赫魯大學被UGC授予「優秀大學」稱號。
該大學圖書館藏書500,000冊,930種雜志,每年購進書10000冊。該大學出版4種學術刊物:《歷史研究》、《國際研究》、《語言學院院刊》、《拉丁美洲展望》。
馬得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dras)
馬得拉斯大學是印度精英學府之一,也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對印度南部的大學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目前印度南部較早建立的大學,一般都是從該校分離出去的。學校成立於1857年,有四大校區,共18個文理學院,68個系,是綜合性聯合大學。學校設有歷史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財務與會計、管理、傳播與通訊、哲學、各國文學與語言、信息科學、數學、統計與應用、地理、化學、電子科學、生物技術學、環境科學、教育學、國防學、公共事務、南亞與東南亞研究、國際關系、物理學、植物學、宗教學等豐富的課程內容。學校培養本科、碩士和博士,也設有相關研究機構,是一所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綜合性公立大學。
印度國家評估與遴選委員會(NAAC)對印度各大學通過在課程設置、教學水平、科研實力、教學設施與教學資源、學校管理水平等指標的綜合評比後,馬得拉斯大學名列前茅。
馬得拉斯大學在印度泰米爾那杜邦的高等教育領域發揮著重要,除了在校學生外,該校通過附屬學校與研究機構以及函授學校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學生得到該校的教育。
泰米爾那杜邦的首席部長兼任馬得拉斯大學的校長。
孟買大學(University of Mum)
孟買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培養本科生、碩士生和研究生,設有36個系,2個研究生培訓中心和354個附屬學院,在校學生8萬。主要的課程內容涉及哲學、社會學、藝術、商業、法律、醫學、教育、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化工、管理、統計學等領域。學校分為兩個主校區,分別佔地230英畝和13英畝,另有附屬學校和研究機構分布在孟買市內。
孟買大學圖書館藏書100多萬冊,分別分布在幾個圖書館中。其中尼赫魯圖書館藏書規模最大,藏書85萬冊,期刊3萬種,縮微版1200冊。
孟買大學曾經培養了印度各界著名人士。聖雄甘地、印度人民黨現人領導人阿德瓦尼、印度憲法作者阿邁拜德卡、印度前總理拉奧、印度著名女電影明星阿什瓦瑞以及印度的眾多作家、詩人、學者、企業精英包括許多海外印度人中的精英都畢業於該校學。
柯棣華大夫也畢業該校。
加爾各答大學(University of Calcutta)
加爾各答大學創建於1857年,是印度3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之一。
加爾各答大學的管轄范圍包括印度整個北部地區,截止80年代末,該校共有16個學院(67個系)、5個大學學院和211個附屬學院,注冊學生達15萬人。
16個學院是文學院、理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家政學院、圖書館學院、工程學院、技術學院、美術與音樂學院、社會福利與商業管理學院、醫學院、牙科學院、順勢療法與外科學院、印度草葯與外科學院。
在大學文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大學醫學院、大學商學院和大學法學院中,前3個學院的規模最大。大學文學院共開設20個專業,外語類專業有英語和法語;語言類專業是比較語言學、孟加拉語、阿拉伯語與波斯語、印地語、梵語、巴利語(古印度語言之一,現為佛教之宗教語言)、烏爾都語(通用於巴基斯坦和印度)、泰米爾語(南亞地區用語);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專業有歷史、古印度史與文化、考古學、哲學、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圖書館學、新聞學、政治學。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開設的21個專業是農學、人類學、生物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純化學、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純數學、應用物理、純物理、生理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塑料與橡膠工藝學、無線電物理學與電子學、統計學。大學醫學院共開設24個專業,它們是:眼科學、矯形學、麻醉學、葯物學、生理學、生理醫學、放射診斷學、放射療法、解剖學、胸外科、兒童健康、醫學、普外科、實驗外科、生物化學、癌症研究、神經病學、婦產科等、心病學、醫學微生物學與寄生蟲學、皮膚病學與性病學、胸腔疾病、病理學等。
加爾各答大學的其他重要學術機構是:3個系級博物館(分屬於人類學系、商業系、古印度史與文化系),兩個高級研究中心(分設在無線電物理學與電子學系、古印度史與文化系),以及阿蘇托什藝術博物館。後者建於1937年,是印度的第一個大學藝術博物館,館內藏有8000件珍品,猶如民間藝術畫廊,如雕塑、繪畫、織品、陶器、金屬製品、象牙製品等,反映了公元前兩世紀到近代各時期東印度和孟拉加國的藝術傳統。
加爾各答大學是印度重要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心,它吸引了一批著名教授和學者到此任教,同時又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1930年,因發現分子輻射的新應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印度物理學家C·拉曼教授曾在加爾各答大學任教,積極推動大學開展科學研究。
『拾』 印度大學排名
2019-2020印度大學排名情況怎樣以及印度有哪些好大學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所關心的問題,以下是QS世界大學排名機構最新公布的印度大學排名10強名單,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排名第二的是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排名第三的是印度科學學院,以下是具體榜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印度大學排名【2020QS版】
印度排名 2020QS世界排名 學校名稱 國家/地區
1 152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印度
2 182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印度
3 184 印度科學學院 印度
4 271 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 印度
5 281 印度理工學院克勒格布爾分校 印度
6 291 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 印度
7 383 印度理工學院魯爾基分校 印度
8 474 德里大學 印度
9 491 印度理工學院古瓦哈提分校 印度
10 651-700 賈達普大學 印度
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
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設和組成的七間自治工程與技術學院之一。在學術界具有世界聲譽,被稱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印度理工學院培養的IT人才遍及世界各地,美國矽谷更是這些IT人才的聚集地。印度理工學院為印度軟體業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印度理工學院創建於1951年,在全國共設有7所校區,分別是:德里(Delhi)理工學院、坎普爾(Kanpur)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Kharagpur)理工學院、馬德拉斯(Madras)理工學院、孟買(Mum)理工學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學院和盧克里(Poorkee)理工學院。
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位於德里南部城區,1983年7月經過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部的批准成立。 1986年,學校經過改制,由政府管理改為自主管理。
德里印度理工學院即Netaji Subhas理工學院 (NSIT)。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高層次的工程與技術人才的需要,1983年7月經過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部的批准,德里政府成立了一所新的工程技術學院並命名為德里理工學院。1997年1月23日適逢Netaji百年誕辰,學校更名為Netaji Subha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6年,學校經過改制,由政府管理改為自主管理。
印度科技學院
印度科技學院(IISc)是一所公立的進行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大學,它坐落在班加羅爾。1899年,在Jamsetji Tata的大力協助下創建,因此也被稱為「塔塔大學」。1958年它獲得了Deemed University的美譽。IISc被視為是印度的第一所科技學院,並且在計算,空間和核能領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