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

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

發布時間:2022-09-14 11:35:39

Ⅰ 佛教起源於哪個國家創始人是誰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其創始人為悉達多.喬達摩。

釋迦牟尼是教徒對他的尊稱,相傳他是現在尼泊爾境內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他29歲時,深感印度婆羅門教種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層社會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離家出走,35歲時得道,創立佛教,獲得貧苦人的支持。

當時的印度社會,上層種姓殘酷壓迫和剝削下層種姓社會,社會矛盾十分復雜而尖銳,這就給佛教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釋迦牟尼為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神創說,提出"眾生平等"。

(1)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擴展閱讀:

佛教歷史派別

一、原始佛教

1、佛教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2、自佛陀入滅百年後起,原始佛教內部由於對教義的理解不同,曾發生多次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期。

二、南傳佛教

在第一次佛教分裂後,原始佛教分成了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諸派向南傳播,盛行於斯里蘭卡,遍傳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地區,後傳入中國雲南,廣西等地。稱為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所傳誦的三藏經典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屬於巴利語系,故又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

Ⅱ 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後分化為大乘、小乘兩派。小乘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稱
「巴利語經典系佛教」。約在公元3至6世紀,佛教由印度或斯里蘭卡傳入緬甸,再從緬甸傳入西雙版納。
佛教傳入之初稱「擺壩派」,沒有被傣族群眾 接受。後傳入的一派稱「擺孫派」,即被群眾所接受,
成為普及派。由於佛教宣揚的消極、忍耐、調和、輪回、因果報應等有利於維護傣族封建領主的統治,
受到統治者的贊揚、擁護並極力推廣,所以成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和教義有四締五蘊、十二因緣、三法印、輪回、業報。其經典總稱三藏:
一、《經藏》,傣語「蘇點大比打嘎」;
二、《律藏》,傣語「維乃壓比打嘎」;
三、《論藏》,傣語「阿皮坦瑪比打嘎」。另外還有許多藏外典籍。南傳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侶、信徒嚴格遵守十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說謊(不記前仇)、不酗酒、過午不食、不觀聽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
不坐高處、不積蓄金銀財寶。
西雙版納的佛教建築主要是佛寺、布薩堂(戒堂)、佛塔三大建築,特別是佛寺和佛塔遍
布傣族、布朗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其中不乏國內外有名的精品,成為西雙版納的一大景觀。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佛事活動和佛教節日名目繁多,主要有如下9項:
1、傣歷6月份的浴佛節,就是傣歷新年,外地人稱「潑水節」。
2、「毫瓦薩」(傣歷9月15日)和「卧瓦薩」(傣歷12月15日),
即「關門節」和「開門節」。整整3個月為凈居齋戒期。
3、賧,即布施。是信眾對寺僧的捐獻活動。節日繁多,一年內至少賧7次以上。
4、「毫干」,即禁忌日,時間在傣歷2月份。
5、「播帕」,即升和尚。
6、「痕帕窪」,即祭佛山。
7、「松桑卡」,時間傣歷 5月15日,為比丘集結日。
8、「播董」,即豎旗桿。
9、「機光羅」,即燒白柴堆,祝賀帕召
升天。傣族、布朗族的每個男子到七八歲左右,都要到佛寺當一段時間和尚,才有結婚、
成家立業的權利和義務,否則,被人瞧不起。當和尚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則終身為僧。

西藏佛教的起源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天竺),相傳於公元前六世紀由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長子悉達多·喬答摩所創立,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悉達多傳說生於公元前565年,死於公元485年,活了大約八十歲,大致與我國的孔子同時。因他是釋迦族人,所以後來他的弟子又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的聖人。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隸制度下,社會極為動盪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印度社會生產力已發展到普遍使用鐵器,農業生產的水平有了提高,手工業和商業也隨之發達起來,一批城鎮小邦興起(迦毗羅衛國就是當時的一個小邦),經常互相侵並,發生沖突。在政治上,雅利安人自中亞細亞進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後,創立了野蠻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等,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侶(稱為婆羅門)為最高的社會階層,奴隸(稱為首陀羅)是最下賤的階層。首陀羅是非雅利安人,受著極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被婆婆羅門隨意驅逐甚至殘害。這種不平等的種姓制度,不僅被訂在法律中,還神聖不可動搖地規定在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婆羅門教義中。當時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集中反映在種姓制度問題上,形成了尖銳復雜的斗爭,導致社會動盪,生產下降,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得不到溫飽和安定。痛苦、失意、無望、頹廢是當時一般的社會情緒。
這種社會情緒也使作為一個小邦王子的悉達多受到感染,他思想日益苦悶,產生了消極厭世的念頭,不願繼承五位,便外出尋道。開初他也想從婆羅門教中皖出解除苦難的方法,但終於不合心意,便舍棄了婆羅門教,閉居山林靜坐。經過幾年的冥思苦想,一天他坐在一棵畢缽羅樹(後被稱為菩提樹。菩提就是「覺悟」的意思。)下終於悟出了解脫苦難之道,便宣布自己成了佛了。後來他便到中天竺各地進行傳教活動,組成僧侶集團,逐漸形成了佛教。到他死的時候,佛教在社會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
佛教的教義是一個相當龐大、精細的唯心主義體系,後來由於不斷的傳播,發展成為許許多多不同的流派,教義就顯得更為雜亂了。
「四諦」是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據稱是釋迦牟尼最初說教的內容。四諦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佛教的「四大真理」。所謂「苦諦」,就是說人世間一切都是苦的,人生一世會遇到生、老、病、死……十六苦(或說八苦),沒有絲毫樂處,引導人們去厭惡人世。所謂「集諦」,指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集」是「原因」的意思)找來找去佛教徒找到了兩條原因:一條叫「業」(幹事情),這是致苦的正因;一條是「惑(煩惱)」,這是致苦的助因。業和惑產生出無數苦果,如果斷絕業和惑,苦果自然隨之斷絕,就可以達到「寂滅為樂」的境界,這就叫「滅諦」。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就必須修道,這就是「道諦」。佛教所說的「道」就是涅盤之道。所謂「涅盤」譯義為滅、滅度、寂滅、圓寂、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等,實際就是死的化名(這種化名多至六七十個)。佛教修行,以涅盤為極目的,其實就是引導人們去求死。四諦之中,苦、滅二諦尤為重要。人生最苦,涅盤最樂,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是最脆弱、最怯懦的思想。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一點也不敢觸動,僅以消極厭世和追求死亡的說教來麻痹人民的斗爭意志。苦諦以生老病死等作為人生中最大的苦難,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脫這些苦難,窮人是這樣,富人也是這樣,這就很巧妙地掩蓋了階級矛盾,抹煞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是造成被壓迫人民痛苦的根源。這種說教當然是對剝削階級有利的。誠然,剝削階級也會遇到生老病死等問題,但他們是從剝削階級的貪欲本性來考慮這類問題的,即如何才能長壽,如何在來生來世也能保住榮華富貴的地位等等。而這種說教,不僅迎合了剝削階級的貪欲心理,還為他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要剝削階級在縱情享受的同時,分出一部分財物施給寺廟,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福報。「施佛塔廟,得千倍報;布施沙門,得百倍報。」佛教正是這樣向剝削階級廉價地出售進入天國的門票。
佛教在進一步分析苦難和造成苦難的原因時,提出了「十二因緣」說。認為世界上各種現象的存在都是依賴於某種條件的,離開了條件,也就無所謂存在。人生命的起源和過程也是依賴於條件的,這就是十二因緣。即無知(「無明」)引起意志(「行」),由意志引起了精神統一體的「識」,由識引起身體的精神和肉體(「名色」),有了名和色,就形成了眼、耳、鼻、舌、身、意(心)等感覺器官的「六處」,六處引起和外界接觸(「觸」),由觸引起感受(「受」),由受引起貪愛(「愛」),由愛引起對外界事物的追求索取(「取」),由取引起生存的環境(「有」),由有引起「生」,再由生引起了「老死」。所以說到底,人生的痛苦是由無明引起的,只有消除了無明,才能獲得解脫。佛教經典又把十二因緣說解釋為「三世因果報應」說。即:無明、行是過去因,感現在果;識、名色、六處、觸、受是現在果;愛、取、有是現在因,感未來果;生、老死是未來果。宣揚人們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各種遭遇,都是自己前世所作「善業」或「惡業」的結果,是早就註定了的,無法改變的。這就為剝削階級殘酷剝削勞動人民,荒淫無恥地進行享受提供了根據,把勞動人民由於剝削制度造成的苦難亦解釋為合情合理的事情。這種說教起著掩蓋剝削階級的罪惡和讓勞動人民服服帖帖當牛作馬的反動作用。根據「因果報應」,佛教又提出「輪回」的說教。「輪回」的原意是「流轉」的意思。佛教沿襲婆羅門教的說法而加以發揚,宣稱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會永遠在所謂「六道」中生死相續,有如車輪的旋轉不停一樣。根據佛教經典所謂「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羅(一種鬼怪惡神)、地獄、餓鬼、畜生。人若做了善事(指信佛等),死後就可升入天界。人若做了壞事(指不信佛,不安於自己的命運,觸犯了他人的利益等)死後就會變成畜生,變成餓鬼,或墮入地獄。這種說教,實際上成為反動統治階級用來恫嚇勞動人民群眾,對他們進行精神奴役的一種手段。
釋迦牟尼死後百餘年間,佛教發生分裂:一派稱為「上座部」,主要由一些長老組成;另一派稱為「大眾部」,擁有廣大的僧侶,公元前一世紀前後又由大眾部的一些支派組成「大乘佛教」,並且稱呼非大乘佛教的教派為「小乘」。大乘宣稱自己這個教派是「普渡眾生」的,說小乘是只管自己修行得道,得了道就當「羅漢」,不管別人,所以很不可取。他們把羅漢稱之為「自了漢」,是帶有一點輕蔑的意思的。大乘打著普渡眾生的招牌,宣稱自己寧願入地獄渡人,也不願自己先解脫。這是很能換得人們的同情和尊敬的,所以大乘比小乘具有更大的欺騙性。
大乘佛教中又有「空宗」和「有宗」的不同派別。空宗(又稱「中觀宗」)是公元三世紀,由龍樹、提婆創立的一個派別。空宗宣揚「一切皆空」的教義,很有導致把佛自身也否定掉了的嫌疑,所以遭到了另一些佛教徒的反對。後來世親、無著才創立了「有宗」。有宗又稱「瑜珈宗」是針對空宗來的,認為不能象空宗那樣講,不是一切皆空,佛還是真的、有的。有宗宣揚「萬法唯識」的教義,認為一切客觀事物都是佛性的表現,最終也都要歸到佛性一來,主張的是唯心主義的主觀意識論。
傳說龍樹是大乘佛教的祖師,他不僅創立了大乘空宗,而且還把佛教某些教義和婆羅門教的某些教義、儀式相結合,創立了「密宗」,(或稱「密教」)。後稱密宗以外的教派為「顯宗」(或稱「顯教」)。所謂密宗,一是主張秘密傳教;由一人直接傳授給另一人,弄得很神秘;一是搞惑世欺眾的巫術和煩瑣的宗教儀式。密宗是比其它宗派更穢濁的污水。佛教出現了密宗以後,就走入絕境了。
孔雀王朝時期(約公元前324-185年),佛教被定為印度的國教。當時印度海上交通發達,對外關系活躍,國家甚至發動佛教傳教士遠赴國外以擴大政治影響,佛教由此便逐漸向亞洲其它各國傳播。南從印度到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經帕米爾高原,在公元前後傳入我國,再由我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南傳教以小乘佛教為主,北傳教以大乘佛教為主,以後佛教便一步步地發展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傳入各國各地區後,又與當地的思想意識、宗教相結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顯得相當活躍。但在印度,中世紀後佛教便逐漸為印度教所融化,到十三世紀就衰落了。
西藏的佛教是在公元七世紀,同時由我國內地和印度、尼泊爾傳入的。由我國內地傳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由印度、尼泊爾傳入的主要是密教。佛教傳入西藏後,曾經為苯教所不容,佛教和苯教進行了長期的斗爭,後來終於戰勝了苯教,同時也融合了苯教的一些教義、神祗和儀式,並形成了自己濃厚的地方特色。這種帶有地方特色的西藏佛教,後來被外地人俗稱為「喇嘛教」。

Ⅲ 佛教源於古印度,不是本土宗教,為何古人會認為佛教由老子創立

因為當年老子出了函谷關後就到了西域,老子當時手下有一個叫做佛陀徒弟,這個佛陀在佛教里是有很高的地位的,那麼佛陀和老子的關系是師徒,佛教是很有可能是老子創立的。

根據歷史記載和現代的研究證明,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創立者是王室太子悉達多·喬達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釋迦摩尼佛。在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中國,從此之後,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不但信奉的人越來越多,還同中國的道教、儒學合流,發展出了中國特有的禪宗、凈土宗、唯識宗等十個漢傳佛教派別。


其實真正的事實是這三本書都是偽書,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三本書都是對於當時最有利的書籍和最好的證明。

為什麼會認為是老子創立的佛教,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佛教當年自己種下的種子。當年佛教並不被中國人信任,於是他們在裡面添加了老子的化身,這樣很快就被中國人接受和信任。

Ⅳ 佛教起源於哪裡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境內。佛教由釋迦牟尼所創建,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便在29歲時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後,釋迦牟尼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

Ⅳ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主要分布於什麼洲的東部和南部

佛教:創始於古印度,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和東南部。佛教發源於古印度的一個諸侯國,叫迦版毗羅衛權國,其國在今天的尼泊爾,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生於公元前6至前5世紀間。他在青少年時即感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80歲時在拘屍那迦涅槃。

(5)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擴展閱讀

佛教原來只流行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一帶。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奉佛教為國教,廣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諭於摩崖和石柱,從此遍傳南亞次大陸的很多地區。同時又派傳教師到周圍國家傳教,東至緬甸,南至斯里蘭卡,西到敘利亞、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漸成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亞洲各地傳播,大致可分為兩條路線:南向最先傳入斯里蘭卡,又由斯里蘭卡傳入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國。北傳經帕米爾高原傳入中國,再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佛教向斯里蘭卡傳播,約在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曾派他的兒子摩哂陀去斯里蘭卡傳授上座部佛教。公元前1世紀,斯里蘭卡出現了兩個佛教派別:大寺派和無畏山寺派。3世紀上半葉大乘佛教傳入斯里蘭卡,在無畏山寺派中又分出了南寺派。

5世紀初,覺音用巴利語對南傳三藏進行了整理和注釋,確立了上座部教義的完整體系。大寺派被認為是南傳佛教的正統派。緬甸、柬埔寨、寮國等國的佛教都承受斯里蘭卡大寺派的法統。12世紀以後,由於外族和殖民主義者的侵入,斯里蘭卡佛教曾兩度受到破壞,後再由緬甸和泰國重新傳入。

Ⅵ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哪裡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也就是釋迦牟尼的祖國,但他的佛教成就地是在古印度中部的摩羯陀國。

迦毗羅衛城 (Kapilavastu),又譯劫比羅伐窣堵、迦毗羅蟠窣都、迦毗羅婆蘇都、迦毗羅、迦毗梨等,意思是妙德城或黃頭居處,位置大約在大雪山南麓,尼泊爾與印度的交界處,為古代釋迦族的國都,也是釋迦牟尼的故鄉。
位於現今尼泊爾西南境,與印度交界的地方,拉普濟河東岸,羅泊提河的北部。當初的「釋迦部落」,以「迦毗羅」小城為主,再加附近「提婆陀訶」,「車頭」,「舍彌村」,「庫馬突沙」,「石主」,「彌婁離」,「散楁拉」等約10個村落組成。面積約320平方里。(相當於我國雲南、西藏邊境山區的一個鄉的面積),王城周圍十公里。[2] 由於國內血統純正,具尚武精神,頗受鄰國尊敬,奉拘薩羅為宗主國。

Ⅶ 佛教起源於印度,但為何印度的種姓制度會那麼嚴重佛教在印度為何沒那麼興盛求解

印度種姓制度出自婆羅門;傳說梵天用嘴造出婆羅門,用手創造剎帝利,用腿創造吠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佛教源於印度,盛於中國.佛陀正法本應一千年,因度女人出家,正法衰減至五百年.現在印度佛法衰微,可能源於此吧.

Ⅷ 佛教起源於什麼時候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8)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擴展閱讀:

佛教的派別:

1、南傳佛教:現代中國南傳佛教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參見傣族佛教。

2、漢傳佛教: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最廣泛的說法是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為我國寺院的發祥地。

3、藏傳佛教:主要流行於西藏、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4、回鶻佛教: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西域、敦煌出土了為數極為豐富的古代回鶻文文獻,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佛教內容。這些文獻填補了歷史記載上的許多空白,為古代回鶻佛教、歷史、文學、語言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知的資料。

Ⅸ 佛教起源於哪個國家

佛教起源於尼泊爾。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

其實,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位於現今尼泊爾境內,所以佛教起源於尼泊爾。

(9)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擴展閱讀:

佛教觀點

1、否定宿命論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借著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

2、緣起論

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既然是眾緣所生,就是無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認為,因緣不具備的時候,事物就消失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空」。

3、反對自殺

佛教認為人身難得。眾生在無量劫的輪回中,獲得人身的機會如「盲龜值木」,極為難得。對修學佛法來說,人身無八無暇、有十圓滿,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善緣條件。

傳印會長指出,佛教既反對殺生,也反對自殺,更倡導護生。

4、反對末日邪說

末日傳言沒有任何佛教經典依據,佛教是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的宗教,佛教徒不應該輕易相信和傳播世界末日的說法。佛教宣稱每天都是好日。

閱讀全文

與佛教源於印度哪個種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色列最怕伊朗什麼武器 瀏覽:281
伊朗和美國怎麼發生了沖突 瀏覽:654
三星越南工廠生產的是什麼版本 瀏覽:351
有哪些中國風音樂 瀏覽:863
英國小學怎麼選校 瀏覽:674
辦英國留學簽證加急費多少錢 瀏覽:703
中國航空和信威有什麼關系 瀏覽:683
伊朗石油運往中國怎麼運 瀏覽:427
印度想要中國什麼地方 瀏覽:873
中國怎麼換 瀏覽:963
印尼有什麼app軟體 瀏覽:506
印度咖喱餐怎麼做 瀏覽:713
中國每天平均出生和死亡多少人 瀏覽:378
越南峴港島的溫度是多少 瀏覽:278
接了英國電話怎麼回事 瀏覽:66
印度仿製一條街在哪裡 瀏覽:185
8月去越南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478
伊朗的方艙醫院是什麼 瀏覽:822
印度土地制度怎麼樣 瀏覽:982
英國快餐店利潤怎麼樣 瀏覽: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