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鐵路為什麼沒有中國的安全
印度地方大,鐵路開通的比較少,由於客流量大,車上的人非常多,有很多在車廂外掛著,在車廂上坐著,甚至有很多街道直接設在鐵道兩端,因此安全隱患非常大
⑵ 為什麼印度交通事故頻發
印度的基礎交通落後,並且管理也比較混亂,人民的平均素質不高,所以交通事故頻發。
⑶ 印度新修的道路被椰子砸裂,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這從側面也反映出印度基建技術還不太成熟,且正在淪為印度本國的笑話。
總的來說,此次印度新修的道路被椰子砸裂,這不僅反映出印度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不足,同時也能看出印度的腐敗正在日益加深。不然的話也不可能導致這樣尷尬的事件發生。對於此事,我只想說的是,與其在國際上跟我國叫板,不如重視發展自己的民生問題。
⑷ 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印度為什麼還是修不好自
2017年,印度每天就有10人死於路面坑窪。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去年各地的路面坑窪造成3597人死亡,2.5萬人受傷,人員損失比2016年增加了50%,人數比因恐怖襲擊致死的803人高逾四倍。
本月早些時候,孟買一名40歲婦女駕駛摩托車沖進一個巨大的坑洞後,失去平衡並被摩托車甩出,受到迎面而來的公交車撞擊,當場死亡。
據英國《衛報》報道,道路安全在印度是一個致命且普遍的問題,隨處可見的坑窪致使駕駛員們提前判斷坑洞並緊急改變方向,這也進一步引發了更多交通事故。而進入夏天後,夜間和多雨的季風期則使坑洞更加危險。
印度道路安全專家洛西特巴魯嘉對此發表評論說,應該修改法律,玩忽職守的監管官員應當被判過失殺人罪。
印度聯合公路部的官員表示,由於道路設計錯誤、維修不善和對解決現有問題的疏忽大意,大量人員死亡。盡管他表示,已經在機動車修訂案中提出對官員的罰款規定,但事實上,由於制定的程序經常中斷,該修訂案目前仍被當地議會擱置。
「該法案沒有明確規定具體要如何處分當局。政府要如何為生命定價呢?一條命是值20萬盧比還是50萬盧比?」巴魯嘉問道。
印度2017年以國內生產總值(GDP)2.597萬億美元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印度保持年均6%-8%經濟增速,遠超英、法等國,但為何就是修不好路?
除了路面坑窪,印度的「劣質」減速帶也造成數千人死亡。據界面新聞此前報道,數據顯示,2014年,減速帶共造成11008起車禍和3633人死亡;2015年,減速帶導致11084起車禍和3409人死亡,這一年因減速帶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澳大利亞和英國全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總和——2937人。
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在報告中提到,在印度,官僚主義、私營領域投資不足、某些情況下的訴訟程序繁冗以及土地問題,已造成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不受重視。
相比城市道路,印度更看重的是高速公路「革命」。去年10月,印度通過一項規模史無前例的基建計劃:5年內投資1070億美元(約合7萬億盧比),用於改造國內8.3萬公里的交通路網。屆時,印度的高速公路路網的長度將達到15萬公里。
⑸ 富豪遇車禍死亡為印度敲響警鍾:公路疏於管理!帶來了哪些警示
這名富豪車禍出現了死亡的情況,給印度當地的人民也敲響了警鍾,讓一些其他地區的人民也引發了很大的深思。公路疏於管理的情況給人們的生命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家需要積極的去了解一些公路上面的規矩,並且也要在很大程度上面來預防出現類似的情況。
印度對於相關的一些法律和道路上面的交通法規的管理都是非常疏忽的,所以導致出現一個這樣的後果,也是由於當地不嚴謹所導致的。在生活當中,每一個國家也應該引以為戒,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於國家的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威脅。大家開車在道路上面行駛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多加註意。
⑹ 富豪遇車禍死亡為印度敲響警鍾,當地的交通治安情況是怎樣的
富豪遇車禍死亡為印度敲響警鍾,當地的交通治安情況是非常嚴峻,因此要加強各種政策調整和管理,對目前糟糕這個狀況進行改善,這樣才不會帶來一定人身安全問題。
要從政策和自身意識以及多種其他行為規范之中進行改善,這樣才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並且禁止製造銷售各種有關警示音的卡口證,會能夠讓他們提高系安全帶的意識和警覺性。一定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合理的調整和改善,這樣才不會帶來更多人身安全問題。
⑺ 亞洲鐵路最多的印度,為什麼一度擁有臟亂差的名
亞洲鐵路最多的印度,為什麼一度擁有臟亂差的名聲
說起火車,可能讓中國人無比自豪的就是中國的高鐵。中國的高鐵技術已經足夠成熟,並且超越了台灣和日本的高速列車。可在一百多年前,中國剛打算修鐵路的1892年,印度卻已經擁有了近三萬公里鐵路線,這是印度火車最為光輝的時刻,可惜好景不長,之後,印度的鐵路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
最後,絕望又憤怒的加爾各答人不僅失去了擁有全印度第一條鐵路線的機會,還因此恨上了西部鐵路(孟買修建),造成印度鐵路運力始終不能盡快達到最高效率,拉鋸戰一樣的談判不僅沒有修補好東西部鐵路的關系,反而使印度的鐵路建設落後了幾十年,使印度火車擁有了「臟、亂、差」的評分。
⑻ 為什麼曾經有亞洲最牛鐵路的印度,現在鐵路這么差勁
為什麼曾經擁有亞洲最牛鐵路的印度,現在鐵路這么差勁呢?
說起印度鐵路,就不得不說他們是亞洲地區最早建設鐵路的國家,亞洲第1條鐵路就是孟買至塔納鐵路,這條鐵路於1853年建成通車,全程34公里,比日本的第1條鐵路領先19年之久,比我國最早的一條鐵路早了23年之久,當然,印度的第1條鐵路並不是印度政府建設的,因為19世紀時,印度還屬於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印度才宣布獨立建國,也就是說,是英國人在印度建設的這條鐵路。
大家可能還對印度一些支線運營火車上掛人的現象感到驚奇,車廂頂上坐滿了人,這也一度成為了南亞地區的特色,至於說現在印度的鐵路為什麼這么差勁?筆者認為,某種程度上講,不是印度鐵路太差勁,而是我們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因為在很多印度人看來,雖然印度火車的速度不是世界最快的,但是,印度鐵路密度卻是全世界最高的,鐵路密度高,覆蓋面廣,站點數量多,年載客量達82億人次,極大方便了百姓出行,也正因為如此,鐵路出行是印度人出行的首選方式。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我們看上去印度鐵路比較落後,但是,在印度人看來,他們並不這么認為,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情,以及生活方式,所以,我們也不能拿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印度鐵路落後。
⑼ 誰能解釋下為什麼中國的鐵路系統比印度的事故發生率低
印度媒體認為,印度鐵路恐怕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印度的鐵路交通事故如此頻繁?
■首先,從建成至今,印度從未對其鐵路系統進行過全面徹底的改造,甚至還在使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鐵路設施。例如,印度的鐵路司機一直以來都工作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每天只能坐在窄小又不舒服的木頭椅子上,車廂里的溫度還經常會達到56攝氏度。
對此,印度鐵路專家經常批評政府只知道每年都增加新的列車,但卻忽視更新和維護鐵路基礎設施。
■另外,印度鐵路有兩多,一是彎道多,二是無人看守路口多。這種情況既增加了事故發生的頻率,也給公路交通帶來了諸多不便。
■人為因素也是印度鐵路事故多的重要原因。印度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每年發生的鐵路交通事故中,70%的是人為因素造成。有的專家認為,鐵路系統的更新改造勢在必行,同時也要提高鐵路員工的責任心
,加強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和避免惡性事故。
⑽ 印度公路交通狀況如何
印度的公路路況都比較差,尤其是跨越邦際的道路,所以汽車應該是火車的輔助交通手段。只有不通火車的地方,比如卡久拉霍,才考慮乘坐汽車。但火車經常晚點,要有心理准備。此外,有些看上去很豪華的旅遊大客車,實際是比較破舊的客車。長途車也對號入座,發車通常比較准時,有的城市間一天只有一班車,所以一定要事先了解發車時間,賓館通常很願意提供這方面的信息。 印度公路 即使相鄰城市間的長途汽車,行駛時間至少也要5-6小時,所以經常跨越吃飯時間。汽車司機通常會在比較大一點的鎮子稍事停頓,路邊有小食攤,如果擔心衛生狀況,可以事先准備一些食物。 印度的長途汽車運輸業很發達,許多貨物不是靠火車而是靠大卡車運送。德里的環城公路上經常可看到巨大的"塔塔"牌卡車滿載貨物飛馳來往。印度的公共汽車也與別國的不同,車身較高,而且沒有車門,前後只有兩個門框,乘客從後門上、前門下,如果車裡面擠滿了乘客,後來者就扒著車門,身子懸在外面,警察和售票員也不幹涉。有時一輛公共汽車外面竟懸掛著七八個乘客。印度的公共汽車開得飛快,司機總是急匆匆的,還未等乘客上完就開動,印度人有經驗,可以助跑一段攀上汽車,外國人就不那麼幸運了,筆者有好幾個留學生朋友都因為上下公共汽車而摔傷了腿,又無法與司機論理,只好自認倒霉。 印度的公共汽車以前都是國有的,實行經濟改革後,政府允許私人企業經營,德里已增設了「紅線」和「綠線」兩家汽車公司,但因為這兩家公司招聘的一些司機技術不熟練,經常出事,報紙稱之為「死亡線」。不少乘客心有餘悸,不願乘坐這兩個公司的汽車,再則它們的價格也比公共汽車稍貴。 在城市,大部分人出行是依賴公共汽車。印度的公共汽車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車門不關,只要車速慢下來,乘客可以隨時上下。即使到了站,公共汽車經常只是放慢了行駛速度,乘客往往是在汽車的滑行中上下車。遇有乘客太多時,車廂內擠不下,人們就會爬到車頂上去。火車、公共汽車的車頂上可以載人,這也是印度常見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