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很多小說里提到豪富之家時,都說他們用的是印度僕人用印度僕人是身份的象徵嗎
印度人在外國作僕人的較多,且都勤勞朴實,絕對忠實於主人,很受歡迎。
㈡ 有人說印度的軍官家都不止一個傭人,為何會有這種情況
因為印度的軍官待遇是非常不錯的,並且印度的勞動力非常廉價。在印度,軍官是一個既聽起來高大上又有實際優厚待遇的職位,所以很多軍官的家庭條件都是比較富足的。而印度又恰恰是一個人口眾多,貧困勞動力眾多導致勞動力非常廉價的國家,所以也就導致軍官們家裡都不只有一個傭人,大多都有3個以上。
印度勞動力非常廉價。印度人口非常多,所以適齡勞動力很充足,但由於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一般,所以並不能提供很多的工作崗位,這就使得很多人處於無業狀態。這些無業遊民也在積極尋找工作機會,他們的要求非常低,什麼活都願意做,並且要求的收入很低,這就使得很多軍官會僱傭多個傭人。
㈢ 印度富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當地貧富差距有多大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這里是天堂和地域的結合體,為什麼這么說呢?那是有原因的,貧富差距可謂是印度這個國家的一大特色了,種姓制度的存在才造就了印度現如今的狀態。很多人對於印度的印象都是臟亂差且貧窮的,畢竟有很多的報道都是講了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很多都是印度偏窮的一面。
孟買這座商業化城市是很多印度人的夢想之地,在很多印度人眼裡,孟買是世界上最好的城市,都想著躋身上流社會,擺脫自己的貧窮,走進這座大型都市,印度的另外一個城市首都德里也是同樣的豪華。
不得不說印度也是有著很豪華的地方,也是有著經濟很發達的城市的,看過這篇文章不知道有沒有改變你對印度的印象呢?
㈣ 印度富人區里的女孩的生活到底有多誇張
印度富人區的女孩穿金戴銀,每天過著的生活都非常的奢華。
㈤ 在印度的傭人有男的嗎
有男的。很多富人家裡都有男僕,我就知道有印度同事給他開車的司機就是他們家的男僕。
㈥ 印度給人一種落後的印象,它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
要說印度落後,他是真的落後;要說印度發達,他也有很多非常富麗堂皇的地方。說印度落後,一般都看的是底層或者是中產階級的生活,甚至直接去看印度人均的GDP,這些看起來印度確實很落後,起碼配不上它“冤大頭”的稱號。可是你要是去看印度的富人或者是中上階級的生活,你會發現和那些歐美發達國家沒啥區別,甚至比他們過得還要好,每個國家都是這樣,只不過印度的貧富差距更大而已。
而印度自從爆發了疫情以來,民眾就一直以“喝牛尿”“火燒紙人”“巫術”等方式來驅毒,這側面反映的不是政府根本沒有能力給這些人看病嗎。要說印度富有,他確實富有,能被俄羅斯和美國一次次的“坑”而且還堅持在這兩家購買武器,你說他窮,他確實窮,窮到根本不能保障每一個印度人最為基本的生命健康權和生存的權利。
㈦ 印度人還有僕人,為什麼標榜自己 是民主國家
中國有十四億的僕人
㈧ 安巴尼家族的豪門恩怨
在2007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單中,能夠像穆克什兄弟雙雙進入前20名的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例。不過,對於這種可以光宗耀祖的結果,穆克什並沒有感到非常地興奮和激動,心中縈繞著的是更多的苦澀與失落。
父親在世時,弟弟阿尼爾·安巴尼和穆克什如同左膀右臂般團結在老人家的身邊,所不同的是,穆克什擔任著公司的總經理,阿尼爾擔任副總經理,不過,這時候兄弟倆不但沒有職位高低之分,而且還能互相支持和鼓勵。然而,隨著迪魯巴伊的猝逝,阿尼爾和穆克什的裂痕開始出現並且越撕越大,最終釀成了轟動全印度的豪門財富分割大戰。
由於迪魯巴伊去世前並沒有給孩子們留下只言片語,在穆克什繼任了集團主席職位後,阿爾尼心中的落差日益加大,盡管他當時得到了公司總經理的職務,但卻非常不情願地「總是在哥哥的影子下做事」。而穆克什則認為,自己坐上集團的頭把交椅順理成章。一方面,父親生前曾有意安排他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其接過公司的最高權柄早已被老人家所圈定,不僅如此,穆克什還覺得自己是一位精通化學的工程師,公司再也沒有第二人能像他那樣熟練駕馭集團的核心業務—石油開采與冶煉。
弟弟對自己權位的不滿與覬覦讓穆克什不得不先勢奪人。其最為厲害的一招就是將從事石化業務的信實分公司變成掌控整個集團運作和所有權的大本營——年銷售收入佔到集團總收入的50%,同時穆克什還持有集團石化和石油資產34%的股權,以及電力和港口子公司100%的股權。當然,穆克什實力的不斷膨脹的結果就是阿尼爾的資產份額和管理決策的能力更加地被掩蓋和淡化,由此對哥哥產生的怨恨逐漸地如火山般爆發出來。他開始頻繁地給穆克什寫信抱怨他將自己排除在集團重大決策之外,甚至暗中操縱董事會。對此穆克什也毫不退讓。在一封寫給公司全體員工的電子郵件中,穆克什公開宣稱他將全權負責信實工業集團事務,「集團所有權問題」已得到了妥善解決。被徹底激怒的阿尼爾隨後向董事會遞交了長達500頁的報告,歷數穆克什的種種管理不當,指責穆克什作假賬,甚至將其告上法庭。
安巴尼家族內訌事件迅速成為了印度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花邊新聞,穆克什與阿尼爾在電視上的相互攻擊和謾罵一度成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信實公司的股價也如同風中風箏上下不停地翻飛,並進而牽動整個孟買股市的劇烈波伏。無奈之下,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和總理辛格親自出面調停,頻頻與兩兄弟會面,可所有努力都在兄弟倆勢不兩立的怒火中灰飛煙滅。
最終讓這場持久戰和平解決的是安巴尼兄弟的母親科姬娜。這位曾習慣於躲在丈夫身後默默獻計獻策的女當家人實在看不慣兒子們無休止地兵戎相見,在自己70歲生日的那天下了一道「死命令」,要求穆克什與阿尼爾無論如何要在其父親7月6日祭日這一天之前達成和解協議。所幸的是,兄弟倆對他們的母親非常尊重。離迪魯巴伊祭日還有20天的那個晚上,穆克什與阿尼爾在母親的主持下經過一夜談判,於次日凌晨達成財產分割協議——穆克什將掌管集團旗下主營石油化工業務的信實工業有限公司和印度石化公司,阿尼爾則接手信實能源、信實通訊以及信實資產三家子公司。與此同時,兄弟雙方同意將把對方在自己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完全清除。為了表示對父親的紀念,兩個集團都同時使用信實的品牌和標志。
從更長遠的角度分析,信實的拆分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某種程度上預示著信實家族集團可以在兩個不同經營者的比拼中釋放出更大的商機。在協議簽定的次日,阿尼爾宣布了阿尼爾·安巴尼集團成立。如今,阿尼爾在電信領域大展手腳,作為一家移動手機服務供應商,信實信息公司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達1/5,阿尼爾計劃發行社會公眾股,總價約35億美元,這將是迄今為止印度最大的一次股份募集。
然而,如果你認為穆克什與阿尼爾將從此互不侵擾那就太幼稚了。2006年2月,弟弟指責哥哥「未能履行一項天然氣供應協議」並「試圖故意誤導公眾和股東」,兄弟倆再次發生激烈地爭吵。而針對阿尼爾集團首度公開募股,印度所有網路最近傳聞信實電力母公司信實能源高層擅自非法轉移公司資產給信實電力,許多收到匿名「舉報」電子信函的政治人物特地去函印度證券交易所關切。而阿尼爾則致函印度證交所,指這些消息都是胞兄穆克什當家的信實工業匿名詆毀,其目的是阻撓信實電力募股進程。阿尼爾的解釋很簡單:自己的身價目前只有穆克什的2/3,但一旦募股成功,他的財產可望大幅成長,並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大躍進,穆克什顯然不想看到弟弟超過自己的殘酷結果。
哥哥拉滿的弓箭
分家無疑肢解了穆克什原來可以支配的資本運籌能力,甚至在最初的一段時間內由於資金的分流讓穆克什感到手中吃緊的困難。好在國內股市歌舞昇平,才讓信實集團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資本給養。特別是在國內的經濟學們扯著嗓門唱盛印度經濟發展前景、政府在未來5年將投資500億美元進行能源、運輸等基礎與瓶頸產業建設的背景中,穆克什再一次感覺到了勝算機會的來臨。
石油化工業是穆克什全部經營棋盤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當初他與父親聯手打天下時結下的第一個碩果。因此,每年的7月,穆克什都要來到印度西部的塔普蒂河,並親自乘船在河面上走一遭。塔普蒂河原來為淤泥所積塞,迪魯巴伊動用了大量人力,花費一年的時間才將河道疏通。因為塔普蒂河通向阿拉伯海,這條河實際上成為了安巴尼財團至今還起著重要戰略作用的黃金水道——每天信實公司的大小油船都經由這里將石油運往世界各地。而只要來到塔普蒂河邊,看著來往船隻穿梭的繁忙場景,穆克什總會激動地對隨從說:「世界上每100桶石油產品中,有兩桶是我們生產的。」
穆克什的放言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07年信實僅在石油業的產值就可達到260億美元。如此豐碩成績大單應該得益於他在油氣勘探方面的好運連年。
目前,信實在國內34個區勘探,有28個區發現油、氣,成功率佔60%。按照穆克什的估計,到2008-2009年年度,信實的天然氣日開采量將達到達8800萬立方米,相當於45萬桶石油當量。特別是最近穆克什又投資30億美元在賈姆拉格爾特區建起了年產200萬噸的石油裂化廠,該廠預計2010-2011年度投產。
對於任何一個來參觀信實石油開采與冶煉基地的人,穆克什總會毫不遮掩地說:孟加拉灣「像美國的墨西哥灣那樣正在為我們創造滾滾財富!」
當然,穆克什的眼光並沒有局限在國內油源市場,其更大的野心已經輻射到全球各地並屢有收獲。在葉門,信實最近獲得了該國陸上34地塊和37地塊的石油勘探權;在瓜地馬拉,信實中標建環保煉油廠和電站,預計總開支為77.3億美元,但回報率可達20%;在澳大利亞,信實獲得了3個地塊的石油;在沙烏地阿拉伯,除了尋求勘探機會外,信實正在考慮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合夥並入股石化項目,同時它計劃收購蘇格蘭的北海石油公司。另外,由於看到前不久在埃及石油、石化投資上不錯的戰績,信實公司日前還緊鑼密鼓地考慮在伊拉克的煉油廠升級項目中投資。
拉滿的弓箭已經很難收回。當印度政府宣布開放零售業後,嗅覺靈敏的穆克什再一次搶佔了先機,並不時發出要與沃爾瑪比高低的挑戰聲。最近兩年,穆克什在國內申請建設了各式各樣的特區,地點分布從孟買至哈里亞納,從卡納塔克到古吉拉特,從安得拉到西孟加拉,總面積10萬公頃,總投資超過10000億盧比。特區將從事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新產品研究開發,以享受政府稅收等一系列的優惠,並為在全國各地建加油站、零售店、連鎖店、專賣店、超市進行布局創造條件。
穆克什還打算在卡納塔克邦購買2000英畝土地,即在175個縣中每個縣10英畝,還有27個總部,作為它向海外出口蔬菜、水果的基地。
作為投資服務業的另一種選擇,穆克什將觸角延伸到了文化教育領域並頗有建樹。
為了紀念父親,4年前他在浦那建立了一所迪魯巴伊國際中學,並由他的妻子尼塔·安巴尼負責。同時,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迪魯巴伊·安巴尼國際大學在前不久於孟買創立。該校佔地100英畝,設有科學、藝術等許多專業,面向國際招生。穆克什逢人便說,他想將其辦成像哈佛、斯坦福和牛津等名牌大學。
清晰的構架支撐起了一個龐大的穆克什產業帝國:據2007年《財富》500強排名,按銷售額,信實公司排名第269位,比前一年躍進75位;按資產統計,信實居第299位,占據印度私營企業的魁首之位。
延續安巴尼家族輝煌財富之路的同時,穆克什也走進了鮮花與掌聲包圍的殿堂。與父親是一名強悍的魅力型領袖完全不同,今年50歲的穆克什則專注於領導力的執行。這位掌門人已經開始遠離迪魯巴伊一手締造的族長式統治,而是更加強調依賴於成熟和精乾的管理團隊,並在行動上開始了領導權的重組與分配,為此,穆克什被授予了「亞洲社會領袖獎」,且是繼拉克希米·米塔爾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印度企業家。
瑞士世界經濟論壇說穆克什是「明日全球領導者」,美國《時代周刊》把他列入新世紀青年領袖花名冊。而由於信實公司與美國公司在能源、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零售、基礎設施等朝陽領域合作的貢獻,穆克什獲美國印度商業委員會2007年全球遠見獎。
「宮殿」超過凡爾賽宮
在許多人的眼中,孟買將成為未來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然而,在穆克什看來,首都則將成為自己家族生活與活動的大本營。2007年年初,穆克什特地在孟買市的中心地段挑選了一快"風水寶地",並且已經開工為自己和家人建造起一座富麗堂皇的住居"宮殿"。這座以古代神話中的島嶼"安蒂拉"命名、總耗資達10億美元的龐大建築高173米,與一棟60層的大廈高度相當;整棟大廈的總樓層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超過了著名的法國凡爾賽宮。根據建築規劃,這座摩天豪宅將擁有一個獨立的直升機停機坪、幾個露天花園、佔地一整層的家庭電影院、四周全部為落地玻璃、可以俯瞰孟買全景的貴賓客房、佔地兩層樓的健身俱樂部和一個佔地6層樓的特大停車場。2008年9月,穆克什和他的母親、妻子以及3個孩子將按時搬入"宮殿"中生活。同時入住的還有穆克什手下的600名全職雇員和僕人,他們將負責照料穆克什一家6口的飲食起居、安排各項活動。
許多人對穆克什的驚世之舉大為不解,但只要將其放在印度特定的群體中去思考,似乎也並不覺得穆克什有什麼另類。與10年前印度富人寧願選擇不開賓士和居住在較小的公寓內大不一樣,時下站在財富之巔的印度闊老們並不介意對自己富裕程度的張揚和炫耀。拉克希米·米塔爾曾以7000萬英鎊的價格在倫敦的肯辛頓宮花園地區買下了一所豪宅,創下當時世界上單座房屋交易額的最高記錄。同時拉克希米還租下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為女兒籌辦婚禮,6天內花掉數百萬美元。而稍早時間,印度撒哈拉集團的總裁蘇伯拉塔·羅伊在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為兒子的婚禮動用了27架飛機專門從全國各地接送參加婚禮的賓客,並准備了200輛賓士車將來賓從機場送往佔地300公頃的撒哈拉庄園。與這些人相比,穆克什似乎有過之無不及。雖然穆克什性格內向,低調保守,並經常會在公眾場合因拙劣的口才而缺乏自信,甚至總稱自己"怕見媒體",但只要談到他的企業時卻毫不謙虛:"世界上只有兩家公司能夠從零開始建設大型項目──只有微軟和我的公司"。這種視財富為個人標簽的心態不能不驅使著穆克什的外在消費行為走向極端。
不過,也許穆克什必須正視印度國內的現實經濟環境。作為亞洲的第四經濟大國,印度的貧困化問題一直是這個國家最大的難題。據統計,印度貧困人口在過去20多年裡增加了兩倍多,高達6000多萬,比整個英國人口還多。而在印度眾多城市當中,孟買的貧民區最大,約650萬人生活在雜亂無章、廢水橫流的貧民窟中,為亞洲之最。也正是如此,"安蒂拉"招徠了四面八方的非議和聲討。印度不少媒體認為,在一個貧富差距日顯拉大的國家,穆克什建這樣的大樓將他的利己主義個性暴露無遺,以致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也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他大聲呼籲該國商業領袖"避免炫耀消費",而應爭當"適度消費楷模"。而一個令穆克什沒有想到的事實是,孟買市政廳官員認為"安蒂拉"大廈的土地交易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並已准備提出指控。一旦指控成立,"安蒂拉"工程將遭遇暫時停工之困。
但是,穆克什絕對不會相信"安蒂拉"會胎死腹中。因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憑借安巴尼家族的影響力和通天技能,這種結果出現的概率幾乎為零。40多年的商業經營,安巴尼家族與印度各級政府形成了層層的微妙關系。印度媒體稱,安巴尼家族熟悉所有政界要人和高級官僚--無論他們的政治派別如何,安巴尼家族甚至知曉他們每個人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可以說影響力在印度全無對手。而正是憑借這些深厚的上層關系,在官僚意識嚴重泛濫的印度,信實公司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得批准任何項目,特別是信實集團可以通過影響高級官員甚至總理本人,使政府頒布了數不清的對信實十分有利的產業政策。以致印度國內流傳著一則笑話:有人問,誰是印度最強大的政黨?答案是:印度信實黨。毫無疑問,穆克什已經從父親那裡和盤承接和學會了以上生存的法則。
㈨ 印度經濟結構的特徵
印度經濟結構不均衡
在「全球經濟失衡」成為熱門話題的背景下,近年來國內外有頗多人認為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較多,這是印度經濟相對於中國經濟的一大優勢。
此說流傳之廣,以至於美聯儲主席伯南克2006年12月15日借來華參加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之機到中國社科院演講時,也不忘向中國聽眾推銷印度模式,要求中國「以印為師」擴大消費:「今天中國的GDP約有一半貢獻給了投資和為世界其他國家生產凈出口,僅有剩下的一半可用於消費,去年中國的消費僅佔GDP的38%,但2004年印度的居民消費佔到其GDP的60%。」
印度官方聲稱,印度擁有3億中產階層,這種說法也被中國某些學者用作論據抨擊中國經濟社會的「缺陷」。
然而,且不提儲蓄和投資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發展中國家尤其需要具備較強的積累和投資能力方能趕超發達國家,也不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經常項目順差是一國宏觀經濟穩定的關鍵要素之一,鑒於印度社會存在的極度絕對貧困和社會不公,印度自誇的內需主導經濟增長模式成色幾何?究竟能否與中國相比?殊堪質疑。
貧困人口
印度貧困人口比重2000年仍高達28.6%,是中國1998年同一指標(4.6%)的6.2倍,也明顯高於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鄰國斯里蘭卡,其中鄉村貧困人口比重為30.2%,城市貧困人口比重為24.7%。
印度首富、印度最大上市公司信實工業(Reliance Instries)老闆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2007年便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4名,以前居住在孟買14層私宅「海風」猶嫌不足,又斥巨資為自己建造173米高私宅「安蒂拉」,總樓層面積超過法國凡爾賽宮,僕人多達600多名。
與此相對應,根據印度住房和城市扶貧部專門負責調查全國城市貧民窟人口的專家委員會調查,2001年印度全國城市貧民窟人口為7526萬人,到2011年底預計將達9306萬人,10年增加1780萬人,其中,首都新德里貧民窟人口將達316萬人,比2001年增加85萬人;全國金融中心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貧民窟人口將達1815萬人,居全國各邦之首。
絕對貧困和收入分配失衡已經嚴重損害了印度大眾的基本生存條件。2006年,印度全部人口營養不良發生率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而且,越南、奈及利亞等國雖然貧困人口比重高於印度,但全部人口營養不良發生率低於印度,充分暴露了印度在收入分配、社會公正和維護國民基本生活方面的缺陷。
由於以下原因,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上述貧困、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人口營養不良狀況難以發生重大改善:其一是印度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但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 2002~2007年農業年均增長率僅有2.5%,2009/2010財年增長率更只有0.2%。
其二是土改不深入徹底,土地佔有關系仍然嚴重不平等,不僅妨礙農村和農業生產發展,更直接嚴重損害改善收入分配、社會公正和維護國民基本生活。須知每一個大地主必然對應著一批無地農民,而「無地則反」是農業社會的規律。
中產階層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層標準的制定和發布者,其發布的標準是: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即算是中產階層家庭。按此標准衡量,2001年印度已有6000萬個家庭躍升為中產階層家庭,以一家五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層3億人。
按2000年匯率折算,人民幣1元約合5.6482印度盧比,五口之家年均稅後收入5975~26557元便可算中產階層家庭,換言之,人均稅後年收入達到人民幣1195元即可算作印度中產階層家庭。而在2001年同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59.6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達2366.4元,若按印度標准衡量,估計中國95%以上的居民都可算作中產階層了。到200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5780.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為4760.6元。
測度亞太區域中產階層的統一標准中影響較大的是亞洲開發銀行2010年度《亞太關鍵指標》(Key Indicators For Asia And Pacific)報告擬定的亞太地區中產階層(middle class)標准,該報告將亞太區域中產階層界定為日均消費2~20美元(按2005年購買力平價折算)者。根據該機構計算,2005年中國人口62.68%列入這一群體,印度這一群體僅占總人口的25.05%,與烏茲別克、寮國、尼泊爾、孟加拉國名列該機構測算的亞太區域21國中中產階層人口比重最低的五國。
進一步考察按這個標准測算的中產階層內部構成,中國的構成也優於印度。與中國相比,無論是按照絕對人數、占總人口比重,還是佔中產階層總人數比重衡量,印度中產階層都是劃入中下(日均消費2~4美元)階層者多,劃入「中中」(日均消費4~10美元)和「中上」(日均消費10~20美元)階層者少。
收入水平過低極大地限制了印度居民的消費能力,使之無法為很大一部分(即使不是絕大部分)現代製造業產品提供足夠規模的消費市場。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2006年中國人均住戶最終消費支出為651美元,印度為374美元,相當於中國的57%;世界平均為3486美元(2005年數據),低收入國家為279美元,高收入國家為17238美元。
按照亞行測算,就作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最重要消費者群體的中產階層而言,2005年中印這兩個群體按購買力平價折算的消費額分別為6412.5億美元和1724.6億美元。
正是依靠較高的收入和消費能力,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不僅絕對規模大大高於印度,增長率也很快。
收入分配
從現有統計數據看,中國基尼系數高於印度,2004年中印兩國基尼系數分別為0.47和0.37。按國際標准衡量,印度基尼系數落在0.3~0.4的收入分配相對合理區間,中國基尼系數落在超過0.4的收入分配顯著失衡區間。2006年,中國基尼系數進一步提高到0.496,2007年略有下降至0.48,仍然處於收入分配顯著失衡的高位。
但鑒於印度政府體系從來不以精幹高效而著稱,現實生活中的眾多明顯跡象令人不能不懷疑印度收入分配是否果真比中國更公平。
以富豪人數及其資產而論,中國經濟總量倍於印度,但中國億萬富豪人數直到2009年才超過印度,億萬富豪群體資產總值2009年仍然少於印度,中國首富資產更只有印度首富的1/5。
《福布斯》富豪榜顯示,2009年中國億萬富豪人數從24位增至79位,印度則從27位增至52位;中國富豪榜前100名資產凈值由上年的894億美元增至1700億美元,印度前100名富豪凈資產總和則有2760億美元,增幅逾50%。中國首富王傳福凈資產為58億美元,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凈資產則高達320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同樣多的消費支出,中國消費支出對國內產業的拉動效果要高於印度。
㈩ 印度不算有錢,那麼他們買軍火的錢都是從何而來的
大家可能被媒體的某些言論所帶偏了,成天看著什麼印度的貧民到底有多貧,但是卻永遠不給你看他們國家的富人有多有錢。印度是世界上少有的貧富差距很大,但是國家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這或許和他們的種姓制度有關吧。所以印度的財政都是那些富有的人來出的,算下來,印度的國家財政就算和西方大國比不了,但是支持軍費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就使得軍費對於印度來說,雖然不能太過揮霍,但是還是承擔的起的。而其他國家也很願意將武器賣給印度,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大客戶,雖然有時候會坑他一筆,但是大部分時候優惠力度還是很大的。所以印度能夠買得起「萬國牌」武器也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