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對我國蓄意挑釁,歪曲抹黑,我國應該如何對待
印度對我國蓄意挑釁,歪曲抹黑,我國應該如何對待?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的領導,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領導我們走向更好的生活,讓我們的國家更好的富強起來 ,讓我們的民族復興 。
在中國發展的一層上會遇到很多的阻礙 ,封鎖 ,還有就是來自於中國周邊國家的一些騷擾 ,他們這些國家是不想讓中國更好的發展起來,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必須採用非常嚴厲的態度進行堅決的回擊 ,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他不主動的挑起戰爭,但是絕不懼怕任何一個國家 ,我們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助到你們 。
B. 要搞垮印度只需這里出招,為什麼中國忍而未發
印度突然指使軍隊大張旗鼓越界進入中國領土阻撓中國修路的舉動使得本來波瀾不驚的中印邊界再度風雲四起,也讓中印關系之間突然出現了更多更復雜的不穩定性。中國多次嚴厲批駁印度的蠻橫行徑,並要求印度立即從中國領土上撤軍,避免事態惡化。然而印度不僅不肯撤軍,還反咬一口要求中國「從不丹領土撤退」,印度專家妄稱中國在洞朗地區的修路行動將對印度西里古里走廊構成封鎖之勢,「印度的安全將不能得到保障」。
資料圖:迪戈加西亞島美軍基地是印度向印度洋方向擴展的潛在戰略壁壘
總結而言,中國在戰略層面上的對手是美國,而不是印度,印度和中國真不是一個量級上的玩家,如果說中國和美國之間展開的是一場真正的重量級拳擊比賽的話,那麼印度充其量就是一個在旁邊添油加醋的跳樑小丑,中國可能會對印度的行為有所回應,但中國不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印度那裡。中國的戰略定位比印度要高,以至於印度以為中國不理自己是「怕了」。然而有道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大志,中國的戰略胸襟印度或許永遠也不會懂。
C. 如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主要包括東段、錫金段、中段和西段。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 東線邊界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11月29日至30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將在北京舉行第14次會晤。在會晤之前,印度軍方卻接連作出不利於兩國友好的舉動:除在中印邊境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的藏南地區)組建一支5000人偵察兵部隊外,22日,印軍宣布再向中印邊境新增派兩個山地師,且公然宣稱這兩個師是為了「拱衛」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上一次中印邊界問題談判是2009年在新德里舉行的,雙方同意繼續推進對話的框架。中國與印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邊界問題談判;1993年和1996年分別簽署了維護中印兩國邊境安全與穩定的相關協議;2003年,兩國領導人指定邊界問題特別代表,進行中印邊界劃定工作的談判准備;2005年,中印兩國簽署了邊界劃定工作的政治指南。
東線爭端及麥克馬洪線的由來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炮製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 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夏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並不知道此事,達賴喇嘛和噶夏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劃界的授權,後來了解了情況的噶夏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對麥克馬洪線也未予承認。所以,這是一條非法的邊境線。
西線爭端及約翰遜線的由來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印度的依據是所謂約翰遜線。19世紀60年代,英國測繪軍官約翰遜曾到新疆作探險旅行,此人把阿克賽欽視為無主地,因此將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進英印的屬地,將中印分界線畫在了昆侖山一側。對於這條約翰遜線,英國政府並未知會清朝政府,歷代中國政府包括新中國並不知道此事,更談不上承認了 。
D. 中國是如何反制印度的
方法可以多種多樣。
1、高原練兵、演習,彰顯武力。
2、建設高原軍事設施,改善部隊生活生存條件、升級武器裝備。
3、由盟友巴鐵、尼泊爾等出擊,使印度多面受敵,疲於應付。
4、在國際上剝開印度挑事伎倆的畫皮,爭取國際支持。
E. 治理印度自然災害的措施
為抵禦水旱災害採取的措施: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如北部恆河、印度河流域的規模龐大的灌溉系統,南部的防旱貯水池等。修蓄水池,儲存雨季多餘的水等。
F. 中國如何應對印度崛起
實際上應該還是盡量團結發展,暗中較勁的態勢
首先毫無疑問目前為止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還是美國,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的快速發展使得美國需要尋求合作遏制中國在亞洲地緣的發展。但是美國同樣明白中國必須作為大國存在否則亞洲局勢將難以控制。
同樣的,作為快速上線的印度,東南亞有利的地理位置讓他有自己的優勢。但是自身技術不足使得印度目前為止發展仍然處於受制於人的局面。而最近美國與印度的不愉快也進一步使得印度意識到不能把寶只壓在一個人身上。對華部分問題開始鬆口。確實是一個機遇
面對中國製造2025,中國在高科技產品方面的雄心潛力巨大。伴隨著的就是基礎產業勞動價值的提高。未來中國可以在裝配製造的下級代理與印度進一步合作。也同時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進行多方面發展合作。
總的來說就是爭而不戰,合而不和
G. 印度馬上要崛起了,中國如何遏制
我覺得印度要崛起恐怕還不行,他們自身一大堆爛攤子都沒收拾好,比如種姓制度,人口問題,水資源缺失,貧富差距過大,工業基礎過於薄弱等,即使崛起,這些問題不解決,也只能表面上的崛起,一旦這些問題的弊端一出現,馬上就會被打回原形;哪怕是它真崛起,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不會去遏制(除非是關系一些和我國的糾紛),因為去遏制它,對中國名聲可能會有影響,而且以目前印度發展形勢來看,發展太快並不一定是好,自身基礎不打好,國內問題不解決,自身發展太快,不解決這些問題,最後奔潰的只會是自己,而中國應該將這些壓力化為動力,積極發展自身,打好自身基礎,解決國內隱藏的一些問題,不要等它自己爆發,,從而拖慢了未來的發展。
如果真要遏制,中國只需要任其發展,阻止其解決自身問題(這個有點缺德,最好不要,不過也有可能不需要阻止,因為這些問題對於他們過於矛盾,過於無奈,難以解決)
H. 如何對付印度客戶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遇到印度客戶拖欠貨款,可先調查下對方的資信情況,然後根據實際狀態採用不同的追款策略,歡迎私信交流心得。
I. 中印邊界爭端最優解決方案
一、教訓印度
如果想給印度一個教訓,事情的結果是明擺著,因為中方的戰鬥力毋庸置疑。但無論如何,誰也不願意真走到戰爭那一步。應對疫情、拯救國民生命,應是印度的當務之急。
二、和談
那麼和談呢?中方已經明確表示,要求印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對話和談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上來。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長蘇傑生通電話時也強調,雙方應按照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通過中印邊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邊防部隊會晤機制等既有渠道,就妥處邊境事態加強溝通協調。
但前提是印方要端正態度,嚴懲肇事責任人,嚴格管束一線部隊,立即停止一切挑釁性舉動。在事涉中國領土主權的問題上,別再搞這種耍無賴的小把戲。
(9)如何整治印度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
9月14日中印外長在莫斯科簽訂五點解決分歧方法時刻,莫迪卻對當前的中印邊境對峙發表了最新講話,他在講話中呼籲印度議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支持正在前線部署的印度軍隊,莫迪表示國家將與前線士兵共進退。16日,外國記者質問中印外交部發言人,為何中印外長答應解決分歧,中印邊境軍隊卻沒有分離?
1962年中印戰爭就是10月打的,越往後,中印越緊張,越可能沖突。中印之間經過2017年洞朗對峙,2020年邊境斗爭,雙方和平的基石已經失去了,印度此時撤軍就算中國不「擊其惰歸」,民粹主義印度國內,莫迪也無法交代。再晚一些撤軍,印度那糟糕的後方交通,應該會損失不少生命的。
據說班公湖第四指,中國已經建好永久營地,印度必須留下一些軍人與中國做伴,否則來年2月,未定國界,中國一定會前出一定距離,這是印度不可接受的現實。
J. 世衛稱印度疫情向周邊擴散,該如何防範印度疫情
其實不得不說,是世界衛生組織稱印度疫情向周邊爆發,確實讓人們擔憂,而且由於印度政府監管不力,所以導致印度大規模爆發疫情,也正是因為如此勢必會給鄰近國家帶來潛在的風險,所以一方面要做好國內與國外的格局,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很有必要加強監管,切實加強治理,避免疫情繼續擴散,而對於國內來說對印度萊克進行限制,取消不必要的航班,切實保護國人的安全,所以可以從下幾個方面出發來考慮問題。
這不得不說是印度疫情確實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也正是因為如此,印度政府更應該積極的應對疫情,確實,給印度百姓一火山的治理,同時給人家進行監管,做好疫情管理,防範避免疫情,再一步擴散。
印度疫情向周邊擴散,確實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不要加強監管,尤其是對邊境安全至關重要,同時更應該取消,印度蘭花航班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對印度政府來說不應該加強疫情的監管,積極的防護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