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做高管為什麼那麼多

印度人做高管為什麼那麼多

發布時間:2022-09-20 13:41:43

❶ 為什麼谷歌、微軟等美國頂尖企業會有那麼多印度裔高管

1、適應能力強,印度出生的高管在工作與社交生活中表現出驚人的適應能力,印度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學習很多社交技能,這是印度裔高管擅長的領域,他們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2、語言優勢,印度裔高管大多數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學本科教育後,才來美國繼續打拚的。

❷ 為什麼現在矽谷企業更愛使用印度人做高管

1. 印度人聰明, 而且勤奮: 和很多早期來到美國的中國人一樣,前往美國留學深造的印度人都是其國內的精英分子。在看看現在留學美國的中國人,可以說是質量一代不如一代,基本上都是花錢去那裡買個學歷而已,再看看人家印度人還是一如既往的抱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心態。
2. 印度人英語好,熟悉美國商業文化: 不可否認,有著深深殖民烙印的印度,他們的英語的確是一個優勢,雖然是聽著費力,但在語法,邏輯上都比較貼近英語,這讓他們在與老美的交流上可謂是如魚得水。
3.印度人有野心,更愛表現: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個中庸之道,謙虛待人,不太善於在他人面前顯山漏水,表現自己。而印度人則不同,由於語言,文化方面的原因,他們深諳辦公室政治,玩弄人際關系。當年皮查伊要去Twitter,谷歌為了挽留他立馬開了張5000萬刀的支票。
4.很多中國精英選擇回國創業: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很多中國精英在美國完成學業或者進修後選擇回國創業。而印度國內可以說一團糟,經濟停滯不前,基礎設施缺乏,這也是很多印度精英人群逃離祖國的原因。
當然,並不是說海外華人處處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們做得確實更加出色。

❸ 印度裔高管,為何在矽谷如此出色

近日,推特 CEO換人,新任 CEO是印度裔的 Parag Agrawal, 至此美國矽谷高 科技 公司高管是印度裔的有微軟Microsoft、字母表Alphabet、IBM、奧多比Adobe、派拓網路Palo Alto Networks、威睿VMWare、維密歐Vimeo。

印度裔只佔美國人口的1%,而且即使是在矽谷的勞動力市場當中,印度裔也只佔6%,但是在這些高 科技 公司中任高管的印度裔比例卻很高。所以,BBC專門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分析報道,他們的結論來源主要是一些印度裔的商人學者,他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

從出身來講,在印度能輕易獲得比較好的大學教育的人群,一般都是印度的高種姓人群,而也只有這些群體可以支付的起他們的孩子在美國讀書的費用。

從教育以及個人成長來講,印度的教育競爭特別激烈、 社會 情況復雜、各種資源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會特別培養這些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更善於處理復雜狀況,而這也是企業領導人最需要的特質。印度的教育也更偏向於科學技術方面的培養。

從美國方面來講,其簽證制度對於科學、技術、數學和工程方面的人才具有偏向性。同時,這些印度裔的CEO一般都是從公司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這就導致他們有一種謙遜的態度,而往往美國高 科技 公司的創始人都比較傲慢自大,所以相比於這些創始人,印度裔的高管們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強的管理能力。還有,印度裔的管理者具有印度人特有的「溫和」,這非常有助於其與美國政府之間的溝通處理。

以上這些觀點,基本上都是他們局內人的看法,作為一個局外人,以我和印度人接觸的感受,以及一些同事與印度人工作的經驗,相比於咱們,印度人還有一些比較「不好」的特質:

不踏實,能吹。對於沒有太多把握的東西,他們也敢吹,至於能不能實現,這是後面才需要考慮的,但是,在商業世界中,這種特質真的是必備的。

不擇手段。比如,在同一個實驗室裡面,真的得比較防備印度學生,他們可能會進行一些小破壞,但是他們會說他們真的是無意的。但是,同樣的,在商業世界,這種特質更是必不可少的。

抱團。這一點已經有很多人講過了,就不贅述了。

總之,在商業世界中,不管從局內人,還是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印度人確確實實更擅長於高 科技 企業的管理和發展。

❹ 為什麼「印度幫」在矽谷的高管很多,華人卻越來越少

很多人不知道「印度幫」在美國跨國大公司中的存在,直到臉書華人員工疑被印度上司霸凌後跳樓,「印度幫」才進入大家的視野。「印度幫」就是印度人或印度裔美國人,在職場(主要是跨國大公司)中形成的一個利益小團體。


1、不團結,習慣於各自作戰,不像印度人喜歡集體行動

2、喜歡埋頭工作,當老黃牛,印度人則喜歡表現,搶功勞意識強烈,容易在職場冒出來;

3、中國學生不喜歡團隊配合的體育項目,印度學生則喜歡打板球(印度的國球),團隊運動需要隊員密切配合才能取勝,這等於鍛煉了印度人的團隊協作意識;

4、印度人在做好工程技術的同時,有點想法的都會去讀MBA,而MBA的目標就是培養管理者,矽谷的科技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創始人會退居幕後,轉而僱傭受過MBA教育的人擔任CEO,印度人既會工程技術,又手握MBA的敲門磚,自然容易爬上CEO這個實權位置。



❺ 印度為什麼盛產「全球CEO」

印度人非常「抱團」。曾有笑話說,一家公司進了一個印度人,就會引來一群印度人。

世界頂級獵頭公司之一的光輝國際北京公司總經理劉家良表示,印度人有互相幫助的傳統,和中國高管的竭力避嫌不同,印度高管「舉賢不避親」。

「你必須適應新的地方,不管到哪兒,都得盡快建立一個圈子。」聯合利華公司前任印度裔ceo文迪路
邦加說。而他同為印度裔的弟弟則是萬事達卡的現任ceo安傑路 邦加。

印度人樂此不疲地把自己的親戚、朋友,之前的同事,甚至不認識的人,只要是印度人,都努力介紹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形成了非常強的一個「印度圈」,好的職位和資源堅決第一時間介紹給印度人。

「印度人的自我圈子文化在美國矽谷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其顯著和特殊的現象。在英特爾公司的餐廳內,大片的印度人甚是熱鬧。」文迪路 邦加說。

除了埋頭苦幹,印度人還非常注重通過社交活動來與上司進行情感溝通,比如與老闆喝咖啡、聚餐等方面,都會處處留心,以提升自己的受關注度。

長遠的職業規劃,特別是事業雄心也決定了印裔經理人能在職場上走得更遠。根據一項調查研究,各國在美國的移民群體當中,印裔平均收入最高,而且這一群體人數不少。即使經濟條件優越,這些印裔經理人仍然不滿足現狀,寧願自己擁擠在合租公寓樓里,也要花錢去上mba、不斷地「折騰」,甚至很多高級經理人辭去工作,自己創立公司,而不去考慮買車買房。

善於接納不同意見者

總部位於美國的人才戰略集團總裁馬克
埃夫龍在接受印度媒體采訪時曾說,語言優勢和適應不同文化的能力,使印度裔在管理層中相比其他亞裔更容易脫穎而出。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說,盡管印式英語很難聽懂,但畢竟英語也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但習慣於使用英語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用英語來思考。中國高管說英文沒有問題,但是要走到上層用英文做辯論的時候就會顯出弱勢。

苗綠還認為,中國的文化體系裡「槍打出頭鳥」等觀念也從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思維。

劉家良也表示,中國的教育更加擅長培養一個個「精緻的個體」而非接受「異己」領導全局的戰略家。印度高管最為重要的特質在於善於領導和管理不同政見的人。因為印度高管從小生活在多民族國家,從小就擅長辯論,擅長處理與自己意見不同人的關系。而中國人大多成長於比較單一的社會環境中,更注重的是對上級的服從。

「也許印度高管的實干能力並不比中國人強,但是他們更熱衷於表現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更善於接納不同意見的人,這都是跨國企業ceo所需要的特質。」劉家良說。

❻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為什麼矽谷大佬大部分都是印度人,卻鮮有中國人身影?現在,印度人已經打開了從中層通向頂層的晉升通道,谷歌和微軟兩大帝國的印度裔CEO,已經再清楚不過地向整個科技世界顯示:印度裔。

自從谷歌起,矽谷大公司的一項默認傳統就是免費開放公司自助食堂。隨著矽谷移民越趨多元化,這些大公司的食堂也開始向雇員提供全世界各國菜式。但近幾年,矽穀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陣重過一陣。矽谷員工經常開玩笑稱,甚至可以根據每家公司食堂里的咖喱味,來判斷這家公司的印度人比例。

照此推理,現在矽谷咖喱味最重的食堂大概就是谷歌了。隨著咖喱味一路飄香的,還有印度人在矽谷權力之路上越走越遠。現在,印度人已經打開了從中層通向頂層的晉升通道,谷歌和微軟兩大帝國的印度裔CEO,已經再清楚不過地向整個科技世界顯示:印度裔工程師在矽谷沒有上限。谷歌新任印度裔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數不清的矽谷印度裔高官
矽谷的印度高管已經有點數不過來了。其中就有紅透半邊天的谷歌新任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以及微軟歷史上第三任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僅僅這兩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經掌管了8000億美元的市值。不同於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這一波登上矽谷權力頂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大多數都是在印度完成了大學本科教育後來美的。

比如,皮查伊出生於印度第四大城市欽奈的一個普通家庭,住在一個兩房公寓里,他的父母連個電視機都買不起。納德拉則在1967年出生於印度的海得拉巴,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大學獲得了電子和通信的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留學,在威斯康辛大學攻讀計算器碩士。

當皮查伊在1993年,也就是互聯網革命的前夜來到矽谷時,他父母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才幫他墊付了去美國的路費。皮查伊回憶說,當他第一次到史丹福,發現這里連一個雙肩包都要賣60美元時徹底震驚了。但皮查伊也發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接觸到了幾乎是沒有窮盡的互聯網世界。

今年 43歲的皮查伊,在谷歌公司內部升遷極快。正是他發明了google chrome,在擔任新CEO前,掌管安卓業務已經有兩年了。皮查伊從當年那間印度破公寓里動身,用了20年,到現在執掌矽谷最重要的谷歌帝國命脈,這樣的跳躍哪怕是發生在「美國夢」的語境下,都令人動容。

矽谷流傳的一個說法是,皮查伊曾經一度想跳槽去推特(Twitter),但谷歌為了留住他開出了一張5000萬美元的獎金,並最終給他讓出了那個獨一無二的位置。除了皮查伊和納德拉外,矽谷的傳奇式印度高管比比皆是。

最早可溯源到1980年就來到美國的沙比爾·巴蒂亞(Sabeer Bhatia)。巴蒂亞是hotmail的發明者,1968年出生於印度昌迪加爾,後來在加州理工念書。

還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軟體公司之一Adobe的首席執行官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印度奧斯馬尼亞大學念完本科,來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讀了計算器碩士。

演示文檔共享平台「Slide Share」聯合創始人兼CEO 拉什米·薩哈(Rashmi Sinha),出生於印度阿拉哈巴德,後在伯克利大學深造。太陽微系統公司,就是那個發明了Java語言的公司,其聯合創始人維諾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也是在印度出生,於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受教育。

思科首席技術官帕德馬錫·沃里奧(Padmasree Warrior),此前還擔任過摩托羅拉的首席技術官,同樣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後在康奈爾大學學習。

谷歌除了皮查伊,還有一位印度裔高管:企業業務總裁艾米特·辛格(Amit Singh),是他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演算法。辛格在印度北方邦出生長大,也是在印度理工學院的羅克分校讀書,後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德盧斯大學念計算器科學研究生。

鮮有中國工程師高管
印度高管的成長路徑,其實與中國工程師一模一樣的。活躍在矽谷的大量中國工程師,同樣也是在中國清華、北大等頂級學府念完本科,然後申請來美國攻讀工程類的博士,最後前往矽谷求職。

同屬亞裔的印度和中國工程師,在美國其它族裔眼中的印象都高度一致:成績優秀、技術拔尖,但不擅長體育,總體比較內向,喜歡和自己人扎堆。

但中國工程師能在矽谷真正出頭的少之又少,像網路最近高薪挖角的吳恩達可能是一例。1976年出身的吳恩達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名震矽谷。即使是吳恩達,也是出生在倫敦、於香港和新加坡接受教育的華裔,並非像很多印度高管那樣成年後才移民來美。除吳恩達之外,就很難數得出幾個中國工程師高管的名字。

矽谷一個傳統族裔權力結構是:大量擔任技術研發任務的中國工程師,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層,再往上則是美國本地白人高管。

現在,印度人已經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天花板瓶頸」。但中國工程師依然停留在「勤奮、靠譜、技術能力強」的研發人員層面,鮮有向管理層的突破。

中國工程師私下對印度同事最大的抱怨,就是認為印度人「互相偏袒」。最被詬病的幾大罪狀,就是在公司入職時,印度面試官赤裸裸地偏袒印度候選人,甚至不惜放水;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幫結派,喜歡口頭上表功和討好上司,個個都愛鑽研晉升之道。

古老的印度學徒傳統
這些「聲討」當然有中國工程師受壓抑的情緒化,但在管理學中,這種「印度式管理」倒也確有出處。瑞士聖加侖大學在2004年搞了一項對印度式管理風格的研究,結論稱印度高管傾向於參與式管理,喜歡和下屬建立非常深遠的關系。「這種管理藝術可能來自於印度的學徒傳統,在上下級之間會建立情感紐帶」,這篇研究稱。

新罕不什爾南方大學一項研究也比較了跨國企業中,印度經理和美國經理的差別,稱「印度高管的風格是,上級會非常真誠地替下屬考慮,兩者之間往往會建立極強的忠誠感,甚至超越了薪水回報」。

這種發源於印度手工藝行業的古老傳統,在推動印度裔工程師融入矽谷時顯得馬力十足。早在沙比爾·巴蒂亞時代,印度工程師和企業家就開始在矽谷拓寬勢力范圍,靠一代代的積累建立印度企業家在美國的超強人際網路。

三十多年前,第一代成功的矽谷印度創業家,就已經意識到外來移民在美國發展的難處和障礙,開始毫無保留地幫助前來追隨的印度老鄉。經過幾代印度企業家們的努力,他們實際上已經在矽谷創造出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印度圈生態,包括引薦人脈、設立天使投資,專門幫助初來乍到的印度創業者。「這是靠第一代印度移民非常有意識的努力才爭取得來的地位」,《印度經濟時報》上的一篇文章中說道。

前幾代印度移民另一個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國人對印度人的刻板印象,認為印度人只能成為優秀的工程師,而不是傑出的管理者。上述文章指出,「當第一代矽谷的印度移民成功打碎職業上的玻璃天花板後,他們還決定要從此互相扶持著前進。他們意識到後來者將面臨同樣的困境,要想突圍,只有抱團。由前人來為後來者打破更多障礙,提供更多經驗,開啟機遇之門」。

所以,中國工程師最看不慣的「給自己人放水、互相抱團」,雖然可能有意氣之嫌,但確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印度高管的做事風格。就是通過這種赤裸裸的互相提攜的傳統,上一代印度人為今天的皮查伊和納德拉開辟了道路,向美國人證明了印度人可以擔當大任。

對於中國工程師,除了缺乏這種強力抱團的傳統外,最望塵莫及的還有印度人英語的母語優勢。在吐槽完印度同事「愛拍馬屁」後,許多中國工程師也都會哀怨地再自嘆一句:「中國工程師就算想拍句馬屁也都說不太溜。」
錄取率不到2%的印度理工學院

僅僅靠提攜,可能能進入大公司混碗飯吃,但要成為「技術至上」的科技公司高管,還是要靠超強實力。皮查伊能當上谷歌CEO,首先還是因為他發明了chrome。

事實上,許多傑出的印度工程師確實是僅憑個人實力,就能讓整個互聯網世界心服口服。根據2014年的數據,目前矽谷大概有15%的創業公司都是由印度裔創辦。

在美國,印度人實際上已經成為由移民創辦的科技創業公司中的最大族裔,超過了英國、中國和日本三個族裔加起來的人數。

從 1999~2012年,雖然印度雇員只佔矽谷整體雇員人數的6%,但印度人在矽谷創建的公司佔全矽谷的比例從7%飆升到了15.5%。創業公司是最能代表創新精神和技術實力的一個指標之一,這些優秀的印度裔工程師,其中大概有一半都來自於同一所印度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

這是皮查伊和許多其它印度高管的母校,被譽為全世界最難進的大學,錄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學錄取率還低的多。或許把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頓大學加在一起,大概就是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

據調查顯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的集中地矽谷,約2000個新生企業中,約有四成是由印度人開辦的,而其中一半是印度理工學院培育出來的人才。

從上個世紀70年代科技產業騰飛的黃金時期起,每年印度理工學院70%的畢業生會選擇出國,且大部分都落腳美國。過去50年,印度理工學院總共誕生了17萬畢業生,留在美國的就超過3.5萬人。

❼ 為什麼外國的企業很多高管都是印度人

我們都知道美國一些企業他們的員工組成都是非常復雜的,企業的員工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人才,同時他們對於企業的分工也各有不同,而我們會發現在美國的一些排名非常靠前的企業中,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印度臉孔,那麼為什麼這些外國的企業中會有這么多印度人呢?

其實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剛進入這個國家想要接受這個國家的習慣和氛圍,都是需要花上一定時間的,如果沒有這段時間的沉澱往往是比較難了解到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不管是外國的朋友來到我們中國還是印度的朋友,去完美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在未來想必國內也會有不少這樣的人才,可以與國內的技術人員非常友好的進行交流和往來。

❽ 國內一團糟,為啥印度人卻能在國外做CEO,美國人都要給他們打工呢

印度和中國一樣是個人口大國,但是印度國內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咱們,印度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給人感覺特別糟糕。不過印度人卻在國外遍地開花,美國等互聯網大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美國人中國人都只能給他們打工!印度人在國外為什麼這么牛呢?

印度的的學生就不一樣了,他們出國之後把外國當成自己的國家,印度因為被西方國家殖民過,高種姓的人的思想比較西化,很容易接受美國的文化。他們雖然也喜歡抱團,但是也不會像中國人那樣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圈子,積極參加當地的活動。而且印度留學生那都是高種姓的精英,他們在外國也也願意提拔印度同胞,這也讓印度人在美國混得風生水起,相比之下中國留學生雖然很多,還不乏一些混文憑的,自然就沒辦法和印度人競爭了!

❾ 為什麼印度人在歐美高管人員多於中國人,打破某些人的

因為留在美國的印度人,基本上就是全印度在各個尺度上最優秀且最有野心的一群人了,印度國內沒有機會,就在美國打拚咯。
而留在美國的中國人,很多都只是在教育這個單一領域上很優秀而已。至於在其它領域很優秀的中國人,早就主動回國發展了,還會留在美國嗎?更何況美國對於中國一向存有戒心。

❿ 印度條件「很一般」,為什麼多出世界高管呢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已經過去了,在這幾十年裡,我們國家的建設迅速崛起。以勤勞不畏艱苦的體質,日以夜繼地發展經濟,同時,教育水平也得到提升。另外我國讀書是出了名的努力用功,大多數人都是經過20年的寒窗苦讀,才開始步入工作階段。

但這么勤奮的國人來到各大國際組織上、或者知名金融公司等等,能取得管理崗位的人鳳毛麟角。反觀在我們眼裡奇葩思想一大堆的印度小夥伴,卻占據了世界高管的半壁江山。我們一起來看看,印度條件「很一般」,為什麼多出世界高管?網友:有外掛真可怕!

現狀

之前看新聞報道,美國500強企業中,一共有75位外籍CEO,其中印度裔高達10位,力排眾多發達國家的金融巨子,占據外籍CEO近七分之一,而我國能擔任CEO級別的高管,沒有一個。

原因三教育形式

另一個印度曾經大面積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因此英國思維方式徹底地貫穿印度的教育層面,西方人也就更加親近這種開放式的工作模式,以至他們非常受到美國人的提拔與重視。外加印度人嚴重的抱團行為,舉賢不避親,較為團結的生存理念,因此大面積形成了印度高管圈。

也就是教育和現狀讓他們的才能得到磨礪,也出現很多網友的感慨:外掛民族的外掛真可怕,出現這么多高管,我們都是為他們打工的啊!另外對此,你怎麼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做高管為什麼那麼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出口越南的紹興黃酒有哪些 瀏覽:437
英國讀博士多少錢 瀏覽:806
義大利的啊狄哦但噠什麼意思 瀏覽:986
印度炸全雞多少錢一斤 瀏覽:192
現在的英國酒館都提供什麼 瀏覽:316
印度空軍基地有多少人 瀏覽:819
印度農村趕集擺攤賣什麼 瀏覽:425
splen義大利語怎麼念 瀏覽:335
中國人為什麼管印度叫三哥 瀏覽:87
中國舞前腿二級班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740
沒有越南你什麼都不是 瀏覽:221
印度地毯有哪些 瀏覽:366
印尼地震及海嘯死亡多少人 瀏覽:533
越南大學屬於什麼檔次 瀏覽:133
印度脆卷餅怎麼做 瀏覽:259
去印尼坐飛機行李箱限制多少寸 瀏覽:56
中國哪裡出生的明星最多 瀏覽:741
如何製作印度綜合香料 瀏覽:418
中國古代有哪些巨艦 瀏覽:584
柳州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