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有近一半人信仰宗教,你知道主要有哪幾種宗教及其產生地和現在主要分布地區嗎
首先是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歐洲,南北美洲,東正教,分布在希臘及斯拉夫民族,基督教,分布在全球,佛教,東亞及東南亞,伊斯蘭教,分布在中東及南亞,中北非,印度教,印度,蓍那教,印度,錫克教,印度,道教,中國,其他就是地方小信仰了.
2. 阿拉伯半島 印度半島 中南半島 分布人種和語言、宗教分別是
阿拉伯半島:白種人地中海類型,混有少部分黑人。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印度半島:白種黃種和矮黑人的混血民族,也有純粹的矮黑人。語言極為多樣。印度教(沒有佛教,佛教在斯里蘭卡島上)
中南半島:黃種人,多為南亞類型。語言多為漢藏語系的南方各語族,與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關系較近。宗教多為佛教,馬來半島有伊斯蘭教
3. 印度到底是信哪個教,為何寺廟那麼多
其實他們信奉的教比較多,聽說印度是一個很尊敬佛教的地方所以寺廟也是很多的。關於印度,根據資料顯示印度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文明的地區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發源地。這個條目是關於印度次大陸的歷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區和尼泊爾。1947年後,印度的領土僅包括今印度共和國部分。
在尋訪了幾位著名的沙門思想念家鄉然而未得到滿意答案之後,他毅然決然決定去實踐當時沙門中較為流行的做法——苦行。過了六年的苦行沒有一點成果,無奈他只能放棄苦修,吃飯睡覺來恢復體力,在菩提樹下參悟冥想,終於修成正果,悟出來大道理,成為了覺者佛陀,那時候他才三十五歲。這也就是印度為什麼那麼重視佛教界,佛教中有著 他們的信仰,他們需要的的東西了。
4. 尼泊爾的人印度教是指的是什麼
印度教即婆羅門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
5. 印度的絕大多數人是信仰什麼教的
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5)印度教人在哪裡擴展閱讀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而在2世紀之前又被稱為是婆羅門教並且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
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
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奴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
6. 印度和佛教的發源地在哪裡
佛教教祖——本姓喬答摩,名悉達多,尊稱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能者。誕生於公元前565年,古印度,迦毗羅衛小國。國王凈飯王的兒子,王後名摩訶摩耶為母。釋迦牟尼卒於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屍體火化後分埋八個地區、國家並建塔紀念,佛教徒承認自己信的主子沒復活。
母摩耶夫人在太子釋迦牟尼出生後7天去世,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成人。太子天資聰穎,並且相貌英偉。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雖然太子的貴族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面對人類的生老病死的苦難以及社會上殘酷無情,人生的無常,於是產生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終於在19歲那年的二月初八,放棄太子身份與家庭,拋妻棄子、夜出宮門離家出走出家修道了。後世佛教徒尊奉他為佛教教主,並且尊稱他「世尊」、「如來佛」、「釋迦牟尼」、「佛祖」等稱呼。
事實印度早就有「佛」之稱謂,釋迦牟尼還是兒童時,有次跟著「燃燈佛」出門,看見地上泥濘不堪,就脫下衣服蓋在地上,請師父踩在上面行走。「燃燈佛」看這孩子「孺子可教」,就說:「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當時「成佛修身」這種思想社會上已形成思潮,只是沒有一個人敢於出頭露面。釋迦牟尼在「佛」的老師「燃燈佛」的啟迪下堅定了決心,實現了「釋迦文如來」。
實際上迷信最多的佛教發源地印度沒有把佛教當國教,選用世界尚還無影響力的、教徒已佔世界人口的12.94%的「印度教」為國教。因為佛教悟性量的減少、人造性的增多,佛教徒僅佔世界人口的6.02%,基本還靠人口大國的中國。在印度本土已近消亡,即將會退出世界三大宗教名單。
釋迦牟尼圓寂後,印度信徒們對他理論的理解分歧太大。佛教僧團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公開爭論一天也沒停過。最後向南部亞洲和東部山區退卻,卻被較小較落後的泰國和我國的西藏地區作為寶貝接納了它,開始了在中國的長枝發葉。
印度佛教能在中國立足,打開場面,可說全都是靠著中國皇帝們的力量。僧侶寺廟都是剝削了萬千老百姓的血汗錢所成的,如當時的僧侶稍有一點「慈悲心」,才不會為自己打算,慫恿皇帝去挪用國庫──老百姓的錢,去為佛教做這做那了。
尤其是南北朝梁武帝(502年──549年),他從慧約受戒尊崇佛教,做了佛教徒,去佛寺打掃,為和尚們洗衣服,成了「三寶之奴」,自皇太子以至於文武百官及一般人民,共有48,000人受戒做了佛教徒(519年4月8日),梁武帝被後世稱為皇帝菩薩,確實為中國佛教做了大事業。但這位虔誠的佛教護法,最後竟被軟禁,困在台城活活餓死,到86歲時還不得好死。
《佛學類編》下冊第26頁,佛教徒卓忠振問:「…又梁武帝一生奉佛,竟至國破家亡,橫死侯景之手,未免為佛教中之重大缺憾!」
釋迦牟尼死後,經數百年來被人的神化,伴隨佛教造神運動,佛國往生思想形成,阿彌陀佛的新佛教信仰形式,這種形式後來在中國得到多樣式發展;從最初無神心理學自律、修行,發展、修改,演化為多神多靈崇拜;轉拜神為拜人、直到現今變拜活人為佛,一眼看見的已全是泥塑木雕人手所造的,完全失去無形的靈性。使佛教完全變了味、歪曲了立教者的本意、誤導了不知情的世人、也害了立教者本人。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人能造的嗎?
據佛家《悲華經》的記載, 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無凈念的第一太子,名不眴。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寶藏如來給他起名叫觀世音。《華嚴經》中說:「勇猛丈夫觀自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因受基督教聖母馬利亞懷抱聖嬰兒耶穌的聖像影響,於18世紀,轉輪聖王無凈念的太子觀世音成了「千手觀音、送子觀音等」,現在我們看到供奉的觀世音菩薩就多是女相了。至今成了掙錢「經營」的一個好項目,也確鑿引來了祈求得子的許多婦女的崇拜,增加了寺廟的收入。你若告訴那些拜它們的人說:這是王子、是男的,恐怕那些拜佛的老太太會聯合起來罵你「傻瓜」。
你知道聰穎過人的古人為讓聰明的兒孫不掉進迷信里,給你相信的迷信取的名字明白告訴你的真信息嗎?
「佛」仍「人」字旁加個「弗」── 人走了就沒有的意思。
相比較全球而言,只有落後不發達的地區──東亞東南亞才有佛教。稍進步的國家決不會有佛教。要不是有美國,日本韓國也發展不起來。香港發展起來了,是因為英國。印度的崛起也是因 為他拋棄了佛教,並且受英國影響頗深。看看那些堅信佛教的國家或民族,無一不是又亂又落後的欠缺文明。
你知道真正的高僧信什麼嗎?
但是真正的高僧不信釋迦牟尼,只有不知情的下層人會去無知地去化錢拜人手造的泥塑木雕。
據《印度日報》報導,西藏寺院遙視功能的幾個高僧預測2012年地球有難,那時一件卓越的事件將會發生,超自然的神(上帝)力量將干預,有地球以外的力量在觀察著我們走的每一步,在2012年他們將出面並拯救世界不會被毀壞。世界將不會自我毀滅於此時。我們相互之間事實上存在聯系並都是上帝的一部份。
據遙視僧人們說,我們的地球是被上帝保佑的,並一直被從各種各樣不斷的危險中拯救出來,我們只是不知道而已。我們將意識到外力是如何拯救我們的。
就按人類邏輯,找信仰總要對自身有一點益處。就得從現今的四大宗教信仰去查看他們歷史背景,知道真相;
四大宗教三個教祖都是有墳墓的,都是和你一樣會死,《說文解字》雲:「人所歸為鬼。」即死後的人在陰間做鬼。釋迦牟尼骨頭還分八個地區埋葬著。而考古發現,的確有一個教祖墳是空的一直到今天。而且人極力想找出這人的墳墓,反而挖出同朝人墓中的文字記錄,讓考古發現這位真的是三天復活,四十天升天的證據。
20世紀50年代人類才發現「外星人沒有生殖器官,難以判斷男女」,可是《聖經》確實就已經清清楚楚地記著,耶穌關於復活的事對門徒說:「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樣」。
天上的使者是誰? 不就是人們號稱的「外星人」嗎。事實人們細而想想,究竟稱呼他們「外星人」還是「天上的使者」准確呢? 就按人間的邏輯推理,也應該稱他們「天上的使者」更恰當,因為他們不像人,也不是人。
因為《聖經》中明白地告訴了人類:……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所以復活後即是不死的,顯然人是會死才要生殖繁延後代,不會死還要生殖後代嗎?
來自《新華網》的信息說:「2004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小行星正以每小時近5萬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飛來,據預測,它會在那一天非常接近地球。對此,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密切觀察著太空中的小行星。」高科技可使人提前為未來的災難預警做准備。
近年來被抄得火熱的「2012年」主題,早在3000年前就暗藏在《聖經》里。《聖經密碼》第171頁說:猶太5772年(公元2012年)密寫在地球毀滅下方;彗星將撞擊地球。也有一段話說慘劇會被阻止、會被阻擋;將會被擊碎、趕走、我會把它撕成碎片。
7. 印度的人口和民族地理分布情況是怎樣的
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2016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目前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加拿達族 (KANNADA)
佔印人口3.87%, 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馬拉亞拉姆族 (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旁遮普族 (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阿薩姆族 (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奧里薩族 (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
8. 印度是信奉哪個教
印度人信奉的絕大部分是印度教,但是也有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的。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於印度,在歐洲的英國,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也有很多信徒。
它擁有10.5億信徒,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印度教認為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
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所以在印度最常看見各種苦行僧。印度人信奉的主要是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其它教人特別的少。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9. 印度在哪裡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中文名稱: 印度共和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India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新德里
主要城市: 班加羅爾,孟買,加爾各答
國慶日: 1947年8月15日
國歌: 《人民的意志》
國家代碼: IND
官方語言: 印地語,英語
貨幣: 盧比
時區: +5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普拉蒂巴·帕蒂爾,曼莫漢·辛格
人口數量: 11.66億(2009年)
人口密度: 391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盧固族,孟加拉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
國土面積: 298萬平方公里
GDP總計: 1.23萬億美元(2008年)
人均GDP: 1066美元(2008年)
國際電話區號: +91
面積:面印度風光集萃(20張)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印度國徽
人口:11.66億(2009年美國CIA網站)。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2%)、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坐落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譯:亞穆納河)西岸。新德里和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德里門(the India Gate),並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廣場為界,廣場以南為新德里,廣場以北為老德里。 今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佔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為838萬,到1997年,估計達900萬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臟,在這里可以感受到整個國家運行的脈搏。同時,它又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現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緊緊相聯,古老與現代交印度風光欣賞(20張)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 國家元首: 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當選總統;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格·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2009年5月連任。印度議會人民院首位女議長梅拉·庫馬爾,2009年6月出任;印度國大黨主席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重要節日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每年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建立共和國。
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 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季節,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燈節(Diw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