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國際上如何看待印度教和佛教

國際上如何看待印度教和佛教

發布時間:2022-01-13 09:25:33

『壹』 為什麼印度人傾向與信奉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印度是一個信奉多種宗教的國家,影響最大的是佛教,創立最早的是婆羅門教。你能否想到,印度教在8世紀末和9世紀期間,曾大大超過佛教的影響而居於優勢。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濕拏或濕婆立為一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慾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婆羅門教初無寺廟,公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有點零星廟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動在寺廟舉行,有些慶典祭祀還有專門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形成了盛大、熱烈的場面。因此,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最後,在哲學上,是以一個更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為基礎。提出這一體系的是8世紀吠檀多哲學大師商羯羅。他創立了不二論,即一元論學說,認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沒有任何真實的物,梵和個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為人們指出了如何擺脫虛妄,達到真實的道路。在他看來,物質、個人靈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從總的真理的意義上來說,這一切都是幻覺,是梵以幻力進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結果。他認為,把幻象當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無知無明為條件的。並強調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過它看到它背後除了唯一實在的梵以外無它物。」在商羯羅的眼裡,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靈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與最高實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虛幻不實的物質世界,使人的本我與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擺脫痛苦的世世輪回,進入神妙而又銷魂的純粹極樂狀態。鼓吹解脫之道是在心智上進行多方面的修養,逐步做到能區分永恆的東西和無常的東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棄對於世間物質的執著,熱心嚮往與梵的結合,通過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獲得堅定的信仰。商羯羅就是以這一客觀唯心論的哲學理論,引導人們崇尚印度教。他還親自組織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動。並在印度建立了四個聖地和仿照佛教僧團成立了「十名教團」印度教組織。這在最終擊敗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教為什麼在很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中,在印度的影響超過任何宗教呢?除上面所指出的吸收各教經驗、革新教義和有理論作指導外,還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種姓制度廣泛、有力地支持著它。印度教教義規定:教徒必須是一定種姓的成員並遵守有關種姓制度的規則和習慣,印度教維護種姓制度。因此,它自然得到堅持種姓制度的成員們的支持。第二,印度教教義有很大的伸縮性,因此適應性很強。一些地區的地方神本來只有地方的獨特性,不屬於印度教,但一下子即可解釋為印度教一個主神的化身或仆從,就把它也歸入了印度教。第三,支持各國統治集團,因而也得到各國統治集團的保護和支持。印度教教義宣揚,人的行為道德與否,要看與統治階級法律要求是否相合,宣稱每一個人都要按照法律對於不同人的要求行事,完成自己的社會職責。這對維護各國統治集團是有極大幫助的,所以它也就得到了統治集團的支持。第四,印度教把自己植根於印度封建社會之中,容易被人們接受。印度教除社會既成關系外,對其信徒幾乎並無其它宗教束縛。這些,大概就是印度教曾在當年盛極一時和印度教至今還在印度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吧。

『貳』 為什麼印度人現在信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自己簡潔明暸地回答:
第一,佛教原先之所以能擊敗婆羅門教成為印度宗教主流,是因為它有面向大眾的特點。但六七世紀之後,一來佛教的哲學逐漸向繁雜深奧晦澀的經院派發展,二來密教的流行(印度教和佛教的互相深透)又使得詭秘和色情因素聲勢日上,佛教逐漸使得自己與原先的群眾基礎隔絕開來。
第二,被打敗的婆羅門教,幾個世紀中一直在吸取佛教在組織和思想上的優點。到了8世紀中期,印度教哲學天才商羯羅橫空出世,一方面,他吸納了龍樹等佛教哲學大家的思想,和印度教吠檀多思想加以重新提粹,綜合發展起了一個邏輯上強而有力的新流派,另一方面,他學習佛教僧院的組織形式,對原本鬆散的婆羅門教制度加以改革。在商羯羅的大旗下,印度教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復興運動。
第三,在佛教日益式微的同時,北方來自中亞地區的穆斯林對佛教最昌盛的北印度地區展開了入侵。幾個世紀斷斷續續的入侵中,由於被視為異教徒,北印度佛教的寺院和僧侶都落入悲慘境地。而印度教,由於在穆斯林勢力未達到的南印度有著深厚基礎,雖然遭受打擊,但終究保住了命脈。而佛教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十一世紀,西藏僧侶到訪印度,發現印度最大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業已變成廢墟。至此,佛教在古代印度徹底滅絕。

『叄』 佛教和印度教同源於印度,兩者間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佛教並不否認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創世者、非唯一者,神雖積集福德,有神通大勢力,若無通達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為六道輪回轉世的眾生之一。佛是一位圓滿覺悟者,不論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進修,同樣可以成就阿羅漢、菩薩或佛的果位。

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覺悟緣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謂的梵天創世神權之說是迥然相異的。

『肆』 印度教如何看待佛教

是平衡共處的。印度濕婆神教,佛教伊斯蘭教,上帝二教都在印度平穩發展。

『伍』 佛教與印度教的區別為什麼印度人不信佛教了,又回去信了印度教

12生宵賽跑最快就是火龍金屬巨獸動物第二名老虎最後一個黑暗沉睡豬。

只有熾天使因為他是宇宙爆炸中心區十米正點黃土高原生活黑暗地獄眾生,最高溫焰焰夏日世界。此空間天界24彩虹島區域最恐怖高層獅子座中國龍神。當時黑石天道根本不覆蓋到這里他們應該是生在其他宇宙空間寒冷彩石富裕建設家園,光明正大人不喜歡真正黑色一下沉睡。屬火最少要月亮黑白灰色才有生命線

拆卸車神工,一個國皇子天性規律只會成火神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火車帝所以不喜歡不懂黑石家停。二點宇宙空間規律己經固定循環千萬億顏色美元素周期表。

『陸』 信印度教的人比信佛教的還多,為什麼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所謂「世界三大宗教」不是一個嚴格的學術范疇。在西方(如果你用英文搜索),很多文獻就是把三大宗教定義為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把世界三大宗教規定為基督宗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只是中國的一個通俗說法,之所以有這個說法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人對印度教太不了解,很多人以為到現在印度還是一個佛教國家。
當然佛教的地域性還是比印度教廣泛,這是因為印度教有強烈的民族種姓因素,「外人」是很難加入這個宗教的,猶太教也是這樣。
所以如果我們說世界上敞開大門的三大宗教,那佛教應該是其中之一。

至於信仰的目的,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宗教都有虔誠的和不夠虔誠或者別有用心的信徒。

『柒』 印度教比佛教人數多為什麼不是世界宗教

印度人學識不高。所以才會受到印度教的洗腦。
宗教信仰說白了就是個精神寄託。
可是印度教的宗旨卻是把人分為四個等級。
高貴的婆羅門是最高等級。說白了就是神職人員。
第二等級就是皇室與官員。
第三等級就是平民。
第四等級是奴隸。
你看看關於印度的新聞。
環境臟亂差,民眾學識不高。
活埋女嬰,是因為女孩還會帶來不幸。
外籍女學生被強奸,社會輿論沒有譴責過強奸者的過錯。反而認為是女孩子不應該穿得太暴露。
像什麼聖女啊。基本上就是寺廟僧人的玩物,
一個文明的毀滅,並不是外來因素。
而是文明本身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捌』 印度教與佛教, 哪一個的世界影響力大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有大約十億信徒,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1],僅次於擁有超過20億信徒的基督宗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別都以撰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經》作為經典教義。在此之外,各派別還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經文。

佛教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在亞洲國家的影響最深,佛教思想已經融入信仰佛教國家的人民的生活中。但是在印度,佛教的影響力卻日趨衰落,佛教徒只佔印度人口的0.71%[1],分布也很零散。佛教對盛行的國家和地區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包括文化、藝術等許多領域。並且是建設在極嚴密極忠實的認識論之上,用巧妙的分析法解剖宇宙及人生成立之要素及其活動方式,更進而評判其價值,因以求得最大之自由解放而達人生最高之目的者也。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宗教都是「有神論」,印度教同樣也相信神,主神是梵天;但是佛教卻是「無神論」,很多人認為佛就是神,這是對佛教的誤解,佛教」中的「佛」都是傳說和神話後的歷史人物,並不是神,這點與其他宗教差別很大。從十二因緣中也可以看出「佛教」並沒有承認造物主的存在,但是佛卻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那就是釋迦摩尼。

總體而言印度教在印度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佛教,但是佛教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印度教。

『玖』 印度教信徒遠超佛教,為何不能普及世界各地

在1993年的時候,印度教徒就已經達到了10.5億的龐大數量,僅次於15億以及11億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於佛教的三億信徒,卻早已遠超。如果說宗教的龐大與否在於信徒的數量,那麼信徒的數量就代表了宗教的影響力,可就算如此,印度教也不能成為三大宗教之一,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而且在印度教中,會鼓勵人們苦修,特別是對痛苦的種種做法,基本上標志了其不會普及全世界,畢竟誰也不想在自己身上的肉中穿個洞扎個孔什麼的。

所以雖然印度教信徒龐大,但是其本身卻有很多的地方與現代文化有著矛盾話,導致不能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拾』 佛教和印度教究竟有何本質區別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盡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尤其是當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轉信佛教,悟道證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壯大自宗,都顯而易見佛教的出現為印度教的過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為印度教的未來指出了寬闊的走向。

印度教的簡介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只,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L、毗濕奴L、濕婆L(從左至右)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多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佛教與印度教思想的差異

佛教與印度教同樣都產生於以婆羅門階級為中心的印度,因此,許多人誤以為印度教就是佛教。事實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為三大綱領,夾帶著濃厚的神權色彩;佛教卻否認印度教原有的萬能之說,主張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現實人生的考察,著重實際的修持與體證。於是,兩教不同的訴求方式,形成各自獨特的思想體系。

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與婆羅門的無限權威——透過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溝通;人們崇尚自然、歌詠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神。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們,是因為三大主神各司其職,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創造宇宙,主宰人類的命運;毗濕奴維護宇宙間的和平,展現賞善罰惡的大無畏精神,故最得人們敬仰;濕婆神不但能毀壞宇宙,同時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間的活動。所以人們只能服從神的權力,崇拜主神賜給人們的生活,而嚴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受限於神權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並不否認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創世者、非唯一者,神雖積集福德,有神通大勢力,若無通達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為六道輪回轉世的眾生之一。佛是一位圓滿覺悟者,不論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進修,同樣可以成就阿羅漢、菩薩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覺悟緣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謂的梵天創世神權之說是迥然相異的。

印度教的三大女神:拉克什米,帕爾瓦蒂,薩拉斯瓦蒂

業報輪回思想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回的根源,來自於業。業,是行為善惡的造作,產生於人們無限的「愛欲」與無始以來的「無明」。於是「以無明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業,由業而受果」的輪迴圈子於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為,「我」是生命輪回中的主角,人的身體因「我」而生,人的活動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恆常存在的,現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為招感而來,今生行為的善惡,同樣也會連帶前世的業緣,影響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羅門教的輪回觀和業力說是恆貫三世,建立在「實有」我思想上,與真我論相結合。

佛教否認「恆常有我」的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種生命繼起的動力。也就是說,輪回中的「我」,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體的身軀,與受想行識等內在精神的作用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緣又是其他眾緣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緣起性空中不斷地剎那轉變、聚滅,無法令人隨心所欲,故無永恆不變的「實我」存在。如同燃燒中的薪火,盡管一個個的火焰剎那竄起,又剎那熄滅,火的本身仍以一種焚燒的狀態繼續蔓延。而這個由眾緣和合,假名為我的生命,也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承受自己過去的業報,流轉於六道之中。所以佛教的輪回觀,是在無限時空循環中的三世因果里,建立「自業自得」的業報思想。

佛陀菩提樹下開示

修行解脫思想

就形式而言,佛教與印度教主張透過修證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惱束縛解脫;但在內容上,印度教主張「梵我一如」即是解脫。解脫的方法,除了要學習吠陀、祭祀、布施、苦行之外,更須舍棄名利、妻兒親朋,出家修習瑜伽禪定,使心寂靜;由此認識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的正智,體悟「梵我一如」的真解脫境界。佛教的看法則不同,在修持實踐上,強調自我覺照的工夫,認為解脫必須經由四聖諦的親身體悟,在緣起思想的前導下,依八正道行持,證入「無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

就持戒而言,印度教實行人生的四個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棲期與雲游期;按照每個階段規定的義務,致力履行祭祀、祈禱、持戒及禁慾等,以求解脫。佛教除了在家信徒之外,更有戒律嚴謹的僧團組織為圭臬。二者雖同樣奉行「五戒」,但佛教著重生活的實踐,令人容易遵行。

相較於印度教的苦行、祭拜的種種苛刻條件來說,佛教認為諸法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的,因此採取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修持,與慈世濟物的利他行。

佛教對印度教的影響

在婆羅門教的聖典中,記載種姓制度中的婆羅門是由梵天的口生出,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分別由梵天的雙臂、兩腿及足下生出。種族之間不能通婚,而且只有前三種姓才有資格加入婆羅門教。這種在種姓制度下形成的種族歧視,直到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提出「四姓平等」的主張,才給數千年來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帶來光明。

佛陀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並不贊成婆羅門教的種族制度。雖然他本身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並不想用剎帝利的權威去統治人民,壓迫人民。相反的,佛陀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所以他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宣說了「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平等主張,告知當時受到種族制度壓迫的人民:命非天定,即使上天也沒有辦法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今天我們之所以會有這些差異,都是由於自己往昔身口意的造作,沒有誰能夠主宰我們,能主宰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既然是由我們自己種種的造作,成為種種不同的遭遇,也就明白的告訴我們,宇宙萬法沒有所謂「固定的」、「不能改變的」,或是「永恆存在的」因素,一切事物皆在剎那剎那中變化。因此,其本質是「空性」的,不可能永遠是同一種族,四姓人民皆是平等的。

所以,首陀羅不可能永遠是首陀羅,婆羅門也不可能永遠是婆羅門。例如:優婆離本是一個首陀羅族中的剃頭匠,後來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尊為是十大弟子中的持戒第一。摩登伽女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賤民,她為了愛戀阿難的美貌,受佛陀的感化出家,而後證得阿羅漢。尼提原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糞夫,出家後精進,證得羅漢果。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分別是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的舍利弗和目犍連,原是婆羅門教的領袖,因聽聞佛陀所說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皈依佛陀的座下,並證得大阿羅漢的果位。

由於這些事實證明,外在的階級區分並不能決定人們的解脫與否,每一個人只要透過佛陀所說緣起性空的教法,依著去實踐,必定能夠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

此外,印度教吸收了許多佛教的習慣和信仰,如果沒有佛教,印度教永遠不會有當前的狀態,誠如聖雄甘地所說,佛教給予印度教新的生命、新的意義、新的解釋。譬如印度教過去認為殺羊宰馬,甚至殺人做為祭神供養的犧牲品,自己便可以獲得幸福,後來由於佛教業力思想的主張,使他們以不殺生為第一美德;又德拉維達地區的寺院組織和僧侶戒律以及在商羯羅的哲學中,和在純宗教範圍以外的印度邏輯學的發展中,也都同樣可以發現到佛教對印度教的影響。

從以上的論說,我們不難發現:佛教的教義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傳統以來的天神信仰,終究無法解決人類身心的苦惱束縛,獲得究竟解脫,反而在恪守嚴格的種姓制度中,泯滅了眾生既有的平等尊嚴。而佛教則著重開發自我內心的覺性,這個「覺性」窮究至極,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這種平等的對待,來自於佛陀覺悟到:宇宙萬法都在緣起之中,彼此互為因緣,就像因陀羅網,一一網珠映現無量光彩,無量光彩又同時攝於一網珠中,彼此互相交攝,重重無盡。所以,沒有一法能單獨生起,法與法之間是同體而共生的。此緣起無自性的道理,與印度教「梵我」為永恆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緣起無我之理,則知萬物一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進一步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菩薩思想,是為佛教真精神所在。

閱讀全文

與國際上如何看待印度教和佛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些小眾設計師品牌 瀏覽:276
中國停航一般多久 瀏覽:293
義大利到北京的飛機票有哪些 瀏覽:574
中國哪個地方香煙便宜 瀏覽:50
伊朗8千萬是什麼意思 瀏覽:72
越南流轉土地多少錢一畝 瀏覽:181
怎麼參加中國詩詞大會 瀏覽:404
印度為什麼用lca 瀏覽:219
中國人的航天夢是多久開始的 瀏覽:176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是什麼 瀏覽:525
中國中鐵大橋局公司有哪些 瀏覽:387
400萬人民幣等於伊朗多少錢 瀏覽:100
印度要統治多少年 瀏覽:97
伊朗對中國免簽是什麼 瀏覽:648
伊朗情況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瀏覽:861
英國尺碼45是中國的多少碼 瀏覽:576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用英語怎麼讀 瀏覽:409
去印尼出國干施工怎麼樣 瀏覽:745
香蕉越南和海南還有柬埔寨哪個好 瀏覽:426
為什麼伊朗女人不能看球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