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孔雀怎麼滅亡的

印度孔雀怎麼滅亡的

發布時間:2022-09-21 21:13:40

Ⅰ 如何看待孔雀帝國,它的興衰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先對孔雀帝國有個初步認識,即何為孔雀帝國。

一、孔雀帝國的建立:它是古印度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孔雀帝國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一個國家,主要存在時間為約公元前324至公元前185年,它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為孔雀王朝的創建者旃陀羅笈多的家族原本世代飼養孔雀,因此得名孔雀王朝。

孔雀帝國是第一個統治印度的政權,它的版圖擴張到了印度半島的南端,孔雀帝國也因此成為了古代南亞地區統治范圍最為廣闊的一個國家,在孔雀帝國統治期間,南亞也進入了帝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的興盛不僅促進了南亞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同時又因為它的統治者阿育王信仰佛教,因此孔雀帝國為佛教在南亞地區以及佛教向國外的傳播作出了頗大的貢獻。

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歷史上文明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該時期確立了中央集權制,種姓制度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發展,同時在這個時期文學方面也出現了世界文學史上兩顆異常耀眼的明珠也就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孔雀帝國是第一個基本統治印度的國家,同時孔雀帝國對印度的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結語:

究其原因,上層建築作用於經濟基礎。

孔雀帝國內部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引起了經濟制度的落後,以農業稅收為國家主要收入在古代許多國家都十分常見,但是像孔雀帝國這樣一味地屯官屯將,長時間的戰爭再加上國家其他建設支出造成了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現狀。

即使古代民眾屈服於帝國的統治,但是如果國家的要求十分過分也是會激起人民的反抗的,孔雀帝國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斷再加上底層民眾的起義,最終造成了孔雀帝國的衰亡。

Ⅱ 請問古印度歷史上的"孔雀王朝"這個名稱的來歷

摘要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最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造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孔雀家族而得名。阿育王在位期間,南亞次大陸除極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圖之內。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阿育王統治下的孔雀帝國,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軍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絕對的權威。全國分為若干行省,行省總督通常由王子擔任,但行省內部仍有著許多保持自治或半獨立的部落,孔雀帝國還不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孔雀王朝作為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它的事業成為激勵後世無數雄心勃勃的梟雄去奮斗的目標。簡介 孔雀王朝(Maurya)(約前321年-前324年至約前187年),即古印度的摩揭陀國的王朝。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撒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這時,旃陀羅笈多(月護王)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由於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賓頭沙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阿育王就是這強大王朝的繼承者之一。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除印度半島南端外統一印度全境,定佛教為國教,到處派遺傳教師放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
[編輯本段]古印度王朝
孔雀王朝(約前321年-前324年至約前187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約在中國周朝至西漢廢帝時存在。 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這時,旃陀羅笈多(月護王)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他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華氏城。 前3世紀中葉阿育王在位時國勢強盛,孔雀帝國的版圖達到最大規模。北起喜瑪拉亞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臨阿撒姆西界,西抵興都庫什山,除了南端外,整個次大陸領土盡為其有,統一了除了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成了一個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將佛教定為國教,到處派人往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阿育王孔雀王朝約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 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 這個在亞歷山大大帝侵略軍撤退之後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印度本土王朝,它的版圖一直到16世紀莫卧兒王朝之前都未被超越。這個王朝不但奠定了印度大體上的統一韁域,而且很好地弘揚了印度古典文化,如果沒有阿育王,佛教也許只是流傳於印度民間的一個宗教團體。 孔雀王朝崛起與擴張 公元前1000~公元前500年的後期吠陀時期,印度—雅利安人進入恆河中下游地區,開始使用鐵器。部落共同體逐漸過渡到地域性共同體,奴隸制國家開始形成。 據佛經記載,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時,印度開始進入列國時代,當時有16個邦國,主要的有摩羯陀、迦屍、拘薩羅、俱盧、般遮羅和犍陀羅等。 在難陀王朝統治末期,公元前327年,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大帝率軍隊越過興都庫什山侵入西印度,所到之處都建立了據點。 亞歷山大試圖征服恆河平原,取道坦叉始羅和拉瓦爾品第,向南部和東部推進,但遭到當地力量的抵抗。 當時恆河平原最強大的勢力是摩揭陀國,處在難陀王的統治之下。 到了公元前325年,摩羯陀王國的貴族旎陀羅·笈多趕走了馬其頓駐軍,統一了北印度,征服了恆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帝國。 大約在公元前317年,旃陀羅笈多出身剎帝利貴族。在他的足智多謀的顧問考底利耶的協助下,率軍擊敗了西北印度的馬其頓人的部隊,並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後他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的統治,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孔雀王朝。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國入侵印度,戰敗求和,把大體想當於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印度。 由於旎陀羅·笈多出生於孔雀宗族,所以此時又稱為孔雀王朝。同時由於佛教在此期產生,所以史學上又把這一時期稱為「早期佛教時代」。 約公元前297年,旃陀羅笈多去世,其子頻頭娑羅繼位。 旎陀羅·笈多晚年因痴迷於大雄創立的耆那教,絕食而死,帝國第二代國王是與佛陀同時的頻毗娑羅。 孔雀王朝此期,惟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這些權力標志著剎帝利對婆羅門長期斗爭的勝利,但婆羅門仍然擁有宗教大權。 到了旃陀羅笈多兒子瓶頭王(賓頭沙羅)統治時期,賓頭沙羅在位期間不斷向外擴張,據說他曾消滅了16個大城君主,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
[編輯本段]阿育王
公元前273年,頻毗娑羅王病逝。為了爭奪王位,阿育王兄弟姊妹間展開了殘酷的爭奪戰,阿育王在一些王公大臣的幫助下,成功地奪取了王位。 約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後,他開始通過武力征伐以擴大王朝的版圖,是歷史上著名的嗜血君王之一。四處討伐,開疆拓土,所到之處,生靈塗炭,等待反抗者的命運除了被征服還是被征服。 約公元前262年,在阿育王執政的第八個年頭,他開始大舉進犯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國。據銘文記載,羯陵伽王國被征服,其中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傷者更是不計其數。 阿育王統一了除邁索爾地區外的印度全境,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印度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 這一戰是阿育王一生的轉折點,也是印度歷史的轉折點。阿育王被伏屍成山、血流成河的場面所震撼,深感痛悔,他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後,決心皈依佛門,徹底改變統治策略。 政治斗爭和王國的興衰,本質上是短暫而無常的,它們同印度人一貫強調的對人類和宇宙秘密的無止境探索相比,不具備值得記錄下來的價值。 阿育王在執政期間,把他陳述官方政策和提供指導及建議的詔書刻在廣泛散布於印度全境的岩石和柱子上。表明阿育王觀念的改變和他施政的目標。 孔雀王朝根據他刻在岩石上的詔書我們現在可以看出,阿育王在發動征服羯陵伽的戰役後,看到他貪圖更大權力所造成的大屠殺,並對此深感悲痛,斷然放棄進一步擴張以支持他所稱的「贏得正義」,他開始追尋正義、贊揚正義、指導維護正義,把正義的勝利看成是一切勝利中最偉大的勝利。所以人們把阿育王前半期稱為「暴惡阿育王」,後半期稱為「正法阿育王」。阿育王從此轉而信仰佛陀的教導,發誓用他的餘生以及他的偉大皇權和威望,來傳播那些高尚的真理。 在他即位後的第17年,他在華氏城(今巴特那)舉行第三次佛教結集,國內信教者日眾。據傳阿育王在位期間,曾建造8萬4千座佛塔。 阿育王公開派遣佛教使團前往錫蘭,後來又派傳教士到緬甸和爪哇,使這兩個國家幾乎完全改信佛教並一直持續至今,同時將佛教作為一門新宗教向東南亞和非洲其他國家推廣,並遠及斯里蘭卡、緬甸、敘利亞和埃及等國。 對於佛教來說,阿育王是僅次於釋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印度文化在這一時期的向外傳播,標志著廣大東南亞地區諸多國家的印度模式文字、文化的開始,東南亞文明的這一起源特點至今仍然十分明顯。 阿育王不僅要傳布佛教,而且還要在行政方面樹立一個能說服其他地方人仿效正義的榜樣——更人道的帝制形式。他宣布,所有地方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孩子,他削弱了旎陀羅·笈多推行的國家控制手段中較嚴厲的方面,提倡非暴力觀念,號召用朝覲代替狩獵……他仍然牢牢地站在政治舞台上,盡管他的精神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孔雀王朝以其空前強大的國家權力,完成了多項重要的事業。例如,旃陀羅笈多在全印度修建了發達的道路系統。道路設有驛站,每隔半里建一立柱作標記。阿育王時代又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3里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使用。此外,為了提高農業產量,帝國還在各地修建了運河和蓄水池,建立了較完善的灌溉體系。 為了向民眾貫徹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統治范圍內各地樹起許多石柱,刻上詔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獲得人民的支持。這些詔文是用多種文字寫成的,被稱為「阿育王詔敕」。這些詔文在西北印度、阿富汗以及東南海岸各地都有發現。有的詔文是刻在磨平的崖岩上的。 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 。
[編輯本段]王朝衰微
孔雀王朝的統治是不鞏固的。各個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很大的獨立性。因此,這個靠武力統一起來的國家是不能長期維持下去的。盡管阿育王在後期推行了寬松的政策。 孔雀帝國在約公元前232年阿育王去世後,很快就瓦解了,帝國內戰頻仍,盡管後幾位統治者仍定都於原都城華氏城,繼續保留著孔雀之名。其勢力僅及恆河部分地區。在這個普遍的政治空位期內,最穩定的是印度次大陸的南端地區,阿育王未曾征服的一些王國這時期仍然存在。 約在公元前187年(或公元前185),孔雀王朝末代國王布利哈德羅陀為其部將普士亞密多羅·巽伽所殺。 公元前185年,孔雀王朝滅亡,繼之而起的是巽伽王朝。 到約公元前180年,印度又回復到更常見的地區性獨立王國的分治局面之中。 月氏人、貴霜人等外族相繼侵入北印度,但是都沒能建立起鞏固的統治。在南印度,畔地亞、哲羅、朱羅三國鼎立對峙。 北印度的笈多王朝(320~540年)開始了印度的古典時期,經濟與文化空前繁榮。 笈多王朝後期,匈奴入侵,在北印度建立了統治。606年,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中國高僧玄奘訪問了戒日王的國家,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即是以這段史實為原型而展開的。
[編輯本段]經濟的發展
孔雀王朝時期生產力有很大提高。鐵器的製造和使用已非常普遍。農產品種類增多,農業佔有顯著優勢。紡織、金屬加工和造船等手工業都有發展。城市貿易同農村沒有聯系。印度同中國、兩河流域、埃及等地有較活躍的貿易關系。
[編輯本段]行政司法
國王是最高權威。下有第一大臣和王子輔佐朝政。另外還有財政大臣和總稅務官。設有大臣會議,以供咨詢。邊遠重要地區設總督統治。總督通常由王子擔任。從中央到地方設有各級官吏。全國共分 4個省(或5個省)。省下設區。地方官吏任期5年。村社是國家的基層單位。村社頭人管理村社的行政事務,並負責稅收。城市設一最高長官,負責全面事務,下設 6個 5人小組,分管工藝、外事、征稅、商品銷售等業務。 司法系統分為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大法官負責最高法院。地方法院按行政區劃分,共為 4級。最低一級的法院由村社行政人員和長老組成。
[編輯本段]奴隸制特點和稅收
孔雀王朝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其特點是普遍存在著家庭奴隸制,似乎並沒有大規模地使用奴隸。只是在村社、礦山和行會中使用奴隸。最普通的奴隸稱之為達薩-布爾塔卡。 國家的稅收主要來自於土地稅,小部分來自國內外貿易稅。土地為國王所有,多數學者認為國王是土地的唯一主人。少數學者認為當時存在著私人土地所有制。土地稅一般是收獲物的1/6,有時高達1/4,或低至1/8。在城市中,還徵收出生稅和死亡稅等。國家控制著部分地區的灌溉系統;多數灌溉系統則由農村公社控制。不過,有一種觀點認為國家控制著全部的灌溉系統。
[編輯本段]軍隊
旃陀羅笈多統治時期(約公元前324年——前300年),其軍事力量已經相當強大。 孔雀王朝為加強對各地的控制,還修築四通八達的馳道。國家有60萬步兵,3萬騎兵、9000隻戰象。軍隊共分 5個部門-船隊、後勤、步兵、騎兵、戰車和戰象。總司令掌管軍事事務。
[編輯本段]國王一覽(大約在位時份)
旃陀羅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瓶頭王(賓頭沙羅):前297年 - 前272年 阿育王:前273年 - 前232年 十車王:前232年 - 前224年 沙姆婆羅蒂:前224年 - 前215年 沙里蘇卡:前215年 - 前202年 提婆伐曼:前202年 - 前195年 薩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布柯提婆陀:前187年 - 前185年
[編輯本段]名稱的來源
一種說法是由於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說「孔雀」一詞來源於其梵語發音(mayūra)與旃陀羅笈多的母親的名字發音相近。

Ⅲ 孔雀帝國是怎樣衰落的

旃陀羅笈多統治25年後,傳位給他的兒子賓頭沙羅(約公元前300~前273年在位)。賓頭沙羅繼位後,用鐵腕政策大力鞏固帝國的統治,他殘酷地鎮壓了西北印度口旦叉始羅城的人民起義。在對外關繫上,他繼續其父的政策,與西方國家保持友好的外交往來。賓頭沙羅在位時,在政治軍事上最主要的貢獻,同時也是他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對南部印度的成功擴張。

賓頭沙羅對南印度的征服戰爭,表明印度次大陸南北地區開始走向統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這一偉大的事業,最終是由他的兒子阿育王完成的。

約公元前273年,賓頭沙羅病死,其子阿育王成為孔雀帝國的第3代國王。阿育王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宗教領袖。他在位時期孔雀王朝極盛一時,成為雄踞南亞次大陸的強國。

阿育王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國王。有關他的誕生就有一個宗教神話故事。在梵文佛教故事集《天譬喻經》中有一則故事,叫《耶獻土》,說的是有一個名叫耶小男孩的,一天正在街上玩耍,正好遇見佛陀行乞。他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施捨給佛陀,便天真地捧起一把沙土奉獻。這個奉獻沙土的男孩,後來就投胎轉世為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他領有全印度廣袤的國土。作為印度孔雀王朝開拓者旃陀羅笈多君王之孫,阿育王沿襲了祖父輩好戰擴張的傳統,在當政期間統一了除印度半島南端外的整個印度。

為了不斷擴充所轄版圖,阿育王充分暴露了他人性中兇殘的一面,他親率大軍攻城掠地,屠殺無辜百姓。據文獻記載他在征服南部羯陵伽國時,當地民眾有10萬人被殺,15萬人遭放逐,還有許多倍於此數的人死於戰亂。此次戰爭後,阿育王的思想和統治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為自己的暴虐而懺悔,轉而皈依佛教。可以說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阿育王統治時期是帝王國的極盛時代,建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全國推行了統一的貨幣、度量衡,有了通往全國的重要交通道路。盡管還沒有統一語言文字,但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接受了婆羅門種姓制度,佛教成為孔雀帝國的國教。但是,由於這個帝國是靠武力統一起來的,缺乏穩定的基礎,在阿育王死後不久帝國即告分裂。約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國的末代帝王大車王被一個將領所殺,孔雀帝國統治時期宣告結束。

Ⅳ 孔雀王朝是被誰推翻的

阿育王死後,孔雀帝國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境地。他的一個兒子在西北地區割地自據,一些原先被征服的國家和部族紛紛獨立。大約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國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篡奪王位,推翻了孔雀王朝。孔雀帝國衰亡後,印度次大陸進入一個王朝更迭和小國割據的分裂時期。

普沙密多羅·巽伽(約公元前187年~前151年在位)推翻孔雀王朝後,建立巽伽王朝(公元前185年~前75年在位)。普沙密多羅出身於烏賈因地區的一個婆羅門家族。他擔任孔雀帝國大臣時,曾率軍擊退入侵的大夏國希臘人,立下赫赫戰功,享有較高的聲望。他奪取王位後,曾一度企圖恢復孔雀帝國往昔的勢力范圍,他先後出兵德干高原南部,征戰羯陵迦,抗擊大夏國希臘人的入侵。在普沙密多羅的努力爭戰下,王朝的版圖南至達納馬達河,旁遮普地區的賈蘭達爾和錫亞爾科特也可能被巽伽王朝所控制。但巽伽王朝的強盛只是曇花一現,時間不是很長。普沙密多羅死後,這個王朝也隨之逐漸衰落了。

Ⅳ 古印度是怎麼滅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在公元前2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貴霜帝國在印度的統治。

在丘就卻建國後,國勢日強,侵入印度,滅大夏在印度的殘部。在閻膏珍、迦膩色伽統治時期,繼續入侵印度,從印度西部到恆河流域中部均歸入貴霜帝國的版圖。在迦膩色伽的支持與庇護下,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小乘佛教流行於錫蘭、緬甸等地。

(5)印度孔雀怎麼滅亡的擴展閱讀: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於貴霜廢墟。奠基於275年,統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約120年。王權縮小,官職已經世襲。外貿不斷萎縮。種姓種類和不可接觸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廟里日益普遍。

當時文化燦爛,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劇本和較早的《往世書》均在笈多王朝時編成,此外還編纂了一些法書。在藝術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畫豐富多彩,代表這個時期藝術的成就。

Ⅵ 第一個統一的古印度政權,孔雀王朝的統治是怎樣結束的

對印度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一篇,無疑是亞歷山大遠征在印度西北部廢除當地的幾個王國後造成政治真空地帶。

滅亡

阿育王死後,其帝國開始分裂了,西北地區總督的王子宣告獨立,而帝國南部的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宣布獨立,剩餘國土在維持了50年的統治之後,孔雀王朝為大臣沙密多羅•巽伽所滅,巽伽王朝建立。前75年,甘華王朝建立,領土僅限於摩羯陀地區,直到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時,摩羯陀大多數時間都無聲無息。

Ⅶ 佛陀瞧不上孔雀,古印度的滅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眾所周知,流傳下來的古代文明現只剩下了中國一家,古印度、古埃及和巴比倫都消亡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三個難兄難弟在滅亡之前,都曾有過燦爛的輝煌,可惜都如曇花一現,給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雖然在後來的戒日王統治的時期,古印度有復甦的跡象,但事實證明,這些只不過是富華的表象,戒日王死後,再也沒人能阻止眼前這衰敗的局面。

一個文明的成與敗,從來不會取決於它擁有多少軍隊,版圖的面積有多大,而是要擁有經久不息的文化傳承。古印度的消亡固然可惜,可換一個角度去想,何嘗不是因為它的自作自受。

閱讀全文

與印度孔雀怎麼滅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歌得呀得是什麼歌 瀏覽:781
義大利人游中國哪裡最方便 瀏覽:794
印度製造業崩潰對全球有什麼影響 瀏覽:658
二戰義大利做了什麼名字 瀏覽:408
娶英國女人什麼體驗 瀏覽:88
印度最大謊言是什麼 瀏覽:503
英國在中國殖民了多少 瀏覽:200
印尼鱷魚輪胎怎麼樣 瀏覽:246
印度媳婦說印度真名叫什麼 瀏覽:578
越南沙巴有哪些民族 瀏覽:79
印尼語嘎嘎嘎什麼意思 瀏覽:492
伊朗疫情怎麼傳入最新通報 瀏覽:137
英國使團有多少人來中國 瀏覽:40
義大利發生火災是什麼時候 瀏覽:955
義大利金頂獎是什麼 瀏覽:645
同志在中國有多少 瀏覽:180
義大利的衣服店是什麼樣 瀏覽:843
如何養中國海棠 瀏覽:630
義大利滑板車補助怎麼申請 瀏覽:109
為什麼伊朗出口石油有很多欠款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