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雙皮奶和布丁的區別
由不同的材料製成。布丁是用吉利丁或明膠做成的,做好之後可以放在冰箱里凝固。操作步驟比較簡單,而雙皮奶的主要成分是雞蛋、牛奶、純凈水、糖等配料。它是在水牛奶中加入適當比例的蛋清,放入烤箱中蒸熟而固化的。雙皮奶和布丁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像,但本質上是不同的。
口味不同。雙皮奶奶香味更濃,吃的時候奶皮明顯有層次感,口感爽滑可口。不過布丁其實是單皮奶,有的甚至連奶皮都沒有。方法很簡單。你只需要在麵粉和植物澱粉中加入牛奶和雞蛋來增加它的稠度,它的味道就像果凍一樣。但是果凍凝固的好不好,只是半凝固,奶香味沒有雙皮奶濃郁。
產地不同。布丁和雙皮奶除了做法和口味上的區別,來自不同的產地。布丁原產於英國,在英國被稱為「布丁」,屬於舶來品,而雙皮奶是不折不扣的國貨,最早誕生於廣東。所以想吃正宗的雙皮奶,還是要去廣東廣州,那裡的味道最純正。
㈡ 印度有什麼樣的特色食物
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飯和各種薯類食物以及玉米等,麵食類是副食品,品種上也主要是以西式的布丁、蛋糕、麵包以及流行於本地的拋餅或烤長包或烤餅等為主。在對麵食的處理上,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烤和煎為主,因為這兩種方式處理的麵食更適宜印度暖濕悶熱的氣候條件下的人們的食用和保存。
印度飛餅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㈢ 什麼叫做布丁
布丁
【食物】
英語pudding的譯音。西餐食品,用麵粉、牛奶、雞蛋、水果等製成。
布丁有很多種:雞蛋布丁.芒果布丁.鮮奶布丁.巧克力布丁.草莓布丁...................
布丁不僅看上去美味,吃起來更好.
---------------------------------------------------
幾種布丁的做法
★.酸奶布丁
首先原料:蜂蜜,酸奶,白蘭地(其實最好是朗姆甜酒……去掉腥味的 )布丁的的靈魂性材料---明膠,這個基本在南北貨市場或者食品添加劑店可以買到我的明膠30多塊一KG,看來最起碼吃個2.3年....汗,意趣淘寶上我也看見過有人再賣的小包裝的好象很便宜,把魚膠和冷水混和基本上明膠和水的彼列最佳為100g明膠:2500g水(包括最初泡明膠的水和要混和的液體材料)等泡開後上鍋隔水蒸到化開,把上面那些泡泡只類不順眼的東西系全部撇掉~
因為明膠有點腥味,所以這時候放點點酒
因為酸奶布可以加熱,所以布丁要調味的任務就寄託在魚膠身上啦~
把蜂蜜趁熱加入魚膠中,~加的多少看你自己喜歡多少甜度...
然後稍微晾涼,注意不能冷過頭,不然會結起來,
酸奶和明膠混和
我攪我攪我攪攪攪攪攪攪
找個容器裝起來~
最好用底部有pl花紋的 這樣扣出來的布丁很漂亮
用保鮮膜封好放入冰箱~大約冷藏半天時間就可以了
冷藏完畢 把布丁扣出來,這時候就會看見顫混混,又白有嫩的布丁拉
★.雞蛋布丁
[原料/調料]:水500-600克,雞蛋布丁預拌粉120克。
1.將水煮滾隨即轉小火,加入布丁預拌粉後,快速攪拌均勻,繼續煮沸1-2分鍾後熄火。
2.將做法1的布丁液過濾一次,這樣能去除不必要的殘渣,使布丁的口感更細致。
3.趁熱將布丁液倒入模型中,待完全冷卻凝固後才可扣出,即為好吃的雞蛋布丁了。
★.芒果布丁
材料:芒果4隻 牛奶1盒 小花奶一罐 小椰汁一罐 魚膠粉1/4 盒 用熱水開溶無一粒粒
做法
1.兩個芒果颳去皮效入挍伴機內,加入牛奶、花奶、椰汁和已溶的魚膠粉攪成果汁。
2.另外兩個芒果颳去皮切碎 。
3.將攪成果汁及果肉放入布甸模中,即可放入雪櫃中約幾小時凝固便可 。
如喜歡可加西米,半碗西米用滾水焗熟,水涼了末熟,可從做一兩次,熟了用冰水過冷河(格水)加入果汁及果肉內。
★.巧克力牛奶雞蛋焦糖布丁
材料:
巧克力牛奶400CC
砂糖 3大匙(個人覺得還應該在加電)
雞蛋 3個
焦糖漿(砂糖3大匙,水一大匙。用小鍋做,把砂糖和水到入鍋內,迅速攪拌,用強火加熱)
做法:
①將巧克力奶加熱加入砂糖,砂糖融化後馬上熄火散熱(注意不要讓牛奶沸騰)
②將雞蛋攪拌充分
③把①到入②
④用過濾網把③過濾
把焦糖漿倒入4個杯子內,並將第4步分至其上。
用蒸鍋蒸,等下層水沸騰,即可放入。
強火蒸2-3分鍾,弱火13-15分鍾。
冷卻放入冰箱2小時候即可。
★.挪威水果布丁
用料: 黑李子脯150克,白砂糖100克,玉米粉50克,檸檬汁20克,食鹽,肉桂粉少許。
做法:
1. 將李子脯加冷水300克浸泡過夜,次日在鍋中煮20分鍾,去核留汁留脯待用
2. 用另一鍋加300克冷水,放糖鹽及肉桂粉煮沸,然後將少許冷水與玉米粉拌合成漿,徐徐倒入煮沸的水中,不停地攪拌均勻
3. 將玉米糊與果脯汁,果脯肉,檸檬汁混合在一起,裝入碗中攤涼後送進冰箱
4. 食用時不用將碗中物倒出,直接取用。
㈣ 米布丁怎麼做啊`
很簡單!
米米是用布丁粉做的哈,自己覺得口感很細膩,不必外面賣的差~!
說一下哈:
米米沒有專業工具,沒有量杯。我也不太清楚我姐姐買給我的小袋布丁粉是多少克,大概100-200g左右~
米米用的量比較大,每次一般倒小半袋。
1。用涼開水(不要用熱水)攪拌布丁粉,水不要太多,看起來液體有些粘稠稍稀為好。
2。鍋里放適量水燒開(米米一般不放太多水,一碗左右),加入攪拌好的布丁粉。邊倒邊快速攪拌。按個人口味,可以加適量的糖。
3。開小火,10秒鍾左右,鍋中液體沸騰。關火。
4。將液體倒入容器中,等待它凝固定型。
5。米米的一點小心得:等我們的布丁基本冷卻定型後,可以放進冰箱冷凍一下。口感會更好!
6。需要注意的是:米米不知道大家買的牛奶風味布丁粉怎麼樣,米米買的明顯比卡布其諾口味粉的顆粒要細小,以至於放了很大的量,還不怎麼看的出來。也不太好凝固,建議加少量水就行了。
就這么幾點,很容易吧~
㈤ 什麼是布丁
布丁和果凍看似毫無分別,吃的時候很多人把布丁當成了果凍。那麼,布丁是果凍嗎?果凍和布丁有什麼區別?
布丁是果凍嗎
果凍是很Q彈的,布丁是看起來Q彈其實軟綿綿的,那些次起來Q彈的布丁其實都是偽裝成布丁的果凍!
space
果凍和布丁有什麼區別
一:果凍:
果凍亦稱嗜喱,它的外觀晶瑩剔透,口感軟滑,是一種低熱能高膳食纖維的健康食品。果凍的生產原料主要是白糖、卡拉膠、甘露膠、鈣、鈉、鉀鹽等。果凍的膠體是由卡拉膠、甘露膠混糖煮沸後冷卻凝結而成,卡拉膠是海藻類植物,甘露膠是從天南星科植物中抽提出的葡甘聚糖,都是天然植物多糖,兩者皆屬水溶性膳食纖維。
果凍的生產原料主要是白糖、卡拉膠、甘露膠、鈣、鈉、鉀鹽等。
用麵粉、牛奶、雞蛋、水果等製成。
二: 布丁:
space
布丁的膠凍原料可以是玉米澱粉,也可以用樹薯澱粉,用玉米澱粉做的布丁冷卻後成結凍狀態,切割後呈挺立的塊狀;用樹薯澱粉做膠凍原料時,布丁較軟,只是將液體原料凝結一齊而無法挺立。通常蛋糕師傅做布丁派時,喜歡把玉米澱粉和樹薯澱粉一起使用,可使布丁派餡較柔軟而帶流性。
而布丁有很多種:雞蛋布丁。芒果布丁。鮮奶布丁。巧克力不丁。草莓布丁等等。
布丁製作方法
芒果布丁
材料:芒果4隻 牛奶1盒 小花奶一罐 小椰汁一罐 魚膠粉1/4 盒 用熱水開溶無一粒粒
做法
1.兩個芒果颳去皮效入挍伴機內,加入牛奶、花奶、椰汁和已溶的魚膠粉攪成果汁。
2.另外兩個芒果颳去皮切碎 。
3.將攪成果汁及果肉放入布甸模中,即可放入雪櫃中約幾小時凝固便可 。
如喜歡可加西米,半碗西米用滾水焗熟,水涼了末熟,可從做一兩次,熟了用冰水過冷河(格水)加入果汁及果肉內。
蛋奶布丁
原料:雞蛋,牛奶,糖。
1.首先雞蛋攪拌好,然後把牛奶煮熱,放涼。跟著一邊把牛奶倒進去雞蛋裡面一邊快速攪拌,要完全融合為止,再加糖調味。
2.跟著拿出去蒸5——10分鍾左右,就好像蒸水蛋那樣。
3.蒸好以後馬上吃也OK,冰凍一下吃也可以。
㈥ 有一種布丁,用小瓶子裝,看起來像有點化了的雪糕,那種布丁叫什麼
那是布丁粉的問題,裡面的膠不對。建議可以上網搜索一下歐式布丁的做法。歐美地區的布丁就是那種軟軟的,跟乳酪差不多軟軟的,半流質食品。
國內的布丁概念都讓喜之郎的果凍布丁帶壞了,都以為果凍就是布丁了。老外根本不是那麼理解的。
㈦ 為什麼英國的聖誕節布丁實際上是蛋糕,卻被稱為布丁呢
為什麼聖誕布丁在英國被稱為布丁,而實際上它是一個蛋糕?布丁不是應該像酸奶一樣柔滑嗎?
我認為這是另一個例子,說同樣的語言,但卻不一樣的相互理解變得,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感覺任何進展都是上坡的,不管你從哪裡開始。
至於質地,放在盤子上時,它既不能被斜著看就散架,也不能被刀子、叉子或勺子攻擊。
簡而言之,在傳統的英國聖誕餐桌上,甜點階段唯一像奶油或酸奶一樣的就是調味料,可以是奶油、蛋奶糊或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液體配料....這就把我們帶回到語言上的英國-格陵蘭-冰島之間的鴻溝,這是海洋中部的危險地帶,在這里點餐就像玩俄羅斯輪盤賭……
假設奶油布丁,移動,我假設一個布丁卷(當熟不僅可以作為一個足球但如果仍然綁在蒸布可以用作攻擊),強烈暗示我們都使用同一個詞,而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傳統的英國聖誕布丁——真正的東西,不是「甜點」的委婉說法,也不是輕微的侮辱——更多的是作為輔助主菜,配著罐子里的流液食物,唯一的「裝飾」是帶漿果的冬青枝。
㈧ 布丁是什麼意思詳細點……
布丁布丁,食物名,英語pudding的譯音,亦有稱作「布甸」。西餐食品,用麵粉、牛奶、雞蛋、水果等製成。布丁有很多種:雞蛋布丁、芒果布丁、鮮奶布丁、巧克力布丁、草莓布丁等。布丁不僅看上去美味,吃起來更好,布丁也是果凍的一種。另外布丁也是炎亞綸粉絲的稱呼。 布丁 傳說,派是從古代的撒克遜人所吃的裝有羊肉的「哈基斯」所演變而來的。這種「哈基斯」就是類似香腸的食物,它是將肉穀物類混合後,裝在羊的胃袋裡,然後將其煮熟。這種食物在當時是人們保存食物的重要方法。 後來由於小麥等谷類的增產,就改用由奶油和麵粉揉製成的派皮,用來取代羊的胃袋。同時,在中世紀時也出現了被稱為「棺木」的派,這種派就是把肉裝入成箱型的派皮里,然後用火慢慢地煮,待煮熟後,再灌入含有濃肉湯的果子凍,因它的形狀頗似棺木,故取名叫「棺木派」。 布丁 在英國西南部的康瓦耳州的人們還繼承下一種古老風味的「哈基斯」,那是一種裝有各種肉、馬鈴薯和蔬菜的派。他們都喜歡在進餐或喝茶時配用這種派。 布丁是另一種英國的傳統食品。它是從古代用來表示摻有血的香腸的「布段」所演變而來的,今天以蛋、麵粉與牛奶為材料製造而成的布丁,是由當時的撤克遜人所傳授下來的。中世紀的修道院,則把「水果和燕麥粥的混合物」稱為「布丁」。這種布丁的正式出現,是在16世紀伊麗莎白一世時代,它與肉汁、果汁、水果乾及麵粉一起調配製造。17世紀和18世紀的布丁是用蛋、牛奶以及麵粉為材料來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