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都從中國進口哪些商品
印度市場上所有 電子產品全是從中國進口的,所有用電池的玩具也是中國製造,多數文具,包括兩盧比的 鉛筆刀、橡皮、甚至塑料吸管都是。那些在紅綠燈旁邊賣小商品的窮人手裡的貨物全是從中國 來的。你問他們他們的貨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可能不太清楚是「中國浙江省的義烏國際貿 易城」來的,他們只是從印度進口商那裡拿到貨物,但是其實這幫人全是靠著中國吃飯的。即便是 最小的東西,比如2盧比的小刀,也是從中國運來的。你可以想像得到所有這些鉛筆刀、剪刀、菜刀也全 是從中國來的。
除了小商品,印度市場還有中國產的水果,有火龍果、橙子、香蕉、猻候桃、所有水果(除了芒果)都是從中國運來的 (火龍果很好吃,你們有機會的話應該嘗一嘗)。當然,我甚至還沒有提到像手機、電腦和 飾品等常見商品呢。但是我們印度人已經習慣於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中國製造的商品了,如果沒有「中國製造」的標簽,我們甚至 都無法區分某件商品到底是印度還是中國製造的。
㈡ 中國有哪些東西是印度貨
神油 飛餅
中國從印度進口的商品:大宗商品:鐵礦石、汽車、稻米、棉花、糖等; 小宗商品:食品、香料、服飾,比如香薰香料、蠟燭,羊毛羊絨圍巾、手工毯子、草本香皂、草本化妝品、特色工藝品、小葉紫檀等。還有一些抗癌葯,英國發明的,印度有賣的,價格低很多。
㈢ 進口冷凍食品包括哪些范圍
一、進口冷鏈食品包括哪些內容
進口冷鏈食品包括進口的肉、禽、魚、蛋,目前官方主要指肉類,如國外的牛肉、豬肉、羊肉及製品,另外還有水海產品(海蝦蟹等)等。11月7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發布《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從金額來看,17個品類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類及製品、水海產品及製品、乳品。前五大食品進口來源地分別是紐西蘭、澳大利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
二、冷鏈的主要產品包括四類
主要包括冷凍加工、冷凍儲存、冷藏運輸配送、冷凍銷售四類。
冷凍加工:包括肉、禽、魚、蛋的冷卻冷凍,低溫加工操作;在這個環節中,冷鏈主要配備冷卻、冷凍裝置和速凍裝置
冷凍貯藏:包括食品的冷藏和冷凍貯藏,是食品在貯藏和加工過程中的低溫保鮮環境。這個環節主要涉及各類冷庫/加工間、冷藏櫃、冷凍櫃、冷庫、家用冰箱。
冷藏運輸:包括食品的中長途運輸、短途配送等物流,低溫狀態。主要涉及鐵路冷藏車、冷藏車、冷藏船、冷藏集裝箱等低溫運輸工具。
冷凍銷售:包括製造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家共同完成的各種冷鏈食品在批發零售,的冷凍儲存和銷售。隨著各種連鎖超市在大中城市的快速發展,各種連鎖超市正在成為冷鏈食品的主要銷售渠道。
㈣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出口和進口各主要商品是什麼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同期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工業品、高科技產品。比如,「電機、電氣、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核反應堆、鍋爐、機械器具及零件」、「有機化學品」,三大類就佔到了62.5%。
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資源產品、初級產品。比如,「礦物燃料、礦物油及其產品;瀝青等」佔比達到了19.1%。
「棉花」達到了9.3%,「礦砂、礦渣及礦灰」達到了6.9%,「鹽;硫磺;土及石料;石灰及水泥等」達到了4.9%,「銅及其製品」達到了4.5%,「動、植物油、脂、蠟;精製食用油脂」達到了2.7%。
(4)中國9月份從印度進口哪些凍品擴展閱讀
未來前景
印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就全球來說,可以列入第12大貿易夥伴。從這樣三個概念可以看出,中印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多麼的密切,而且考慮到世界經濟下行的大背景、復甦很乏力的情況下還有這樣的規模,更能說明兩國經濟有內在的密切聯系,互相離不開。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我們兩國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為適應中國與南亞各國經貿合作發展需要,搭建中國與南亞各國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中國雲南省向西南開放發展戰略的實施,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南亞國家商品展自2013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南亞博覽會,簡稱南博會。
㈤ 中國主要進口的資源有哪些
△受需求拉動,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礦產產能進一步釋放△鐵礦石進口價同比下降7.2%、鎢出口價同比上漲42.85%,離不開國內礦業開采秩序的整頓規范△地質勘查業投資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西部地區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尤為活躍11月21日,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中國礦業聯合會在京舉辦2006年中國礦產資源及礦產品供需形勢分析研討會。與會專家通過對去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礦業領域相關數據分析認為,我國礦業經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快速發展的礦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持能力不斷增強。大宗礦產供應能力持續增強礦業是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參加研討會的專家披露的有關數據顯示,主導礦業的大宗礦產供應能力正在得到不斷增強。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的報告說,前幾年礦業領域完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目前已基本轉化為現實產能,這在去年已經體現出來。2005年,全國新增煤炭開采能力1.84億噸/年、鐵礦石產能9211萬噸/年、銅采礦產能746萬噸/年,還新增氧化鋁產能184萬噸/年。受需求拉動,今年這些新增產能進一步釋放,使得主要礦產品生產態勢保持遞進式平穩增產,1-9月主要礦產品產銷兩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會議材料顯示,今年1-9月全國原煤產量完成15.7億噸,同比增加1.22億噸,增長8.4%;銷售15.5億噸,同比增加1.23億噸,增長8.6%,煤炭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勢頭。該協會預計,今年全國原煤產量有可能達到24億噸,預計比去年產量增加8%。在煤炭生產滿足需求的同時,煤炭庫存持續上升,截至9月底,全國煤炭社會庫存1.5億噸,比年初增加1128萬噸,增長8%。煤炭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同時指出,煤炭行業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3.41億元,同比增長36.4%。在煤炭市場供應量增長大於消費量增長的態勢下,新投資產能的轉化,將進一步壓縮煤炭行業的利潤空間。鐵礦投資形成的產能,在今年集中釋放。據統計,今年1-9月,全國鐵礦石產量累計達4.06億噸,基本相當於去年一年的產量,同比增加37.7%,有效減輕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程度。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的研究報告說,今年前三季度鐵礦石產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多了8.1個百分點,而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增幅,卻分別回落了10.2、9.0和2.1個百分點,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顯現出初步效果。當前我國國民經濟處於重工業化階段,對石油和化工產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長,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連年擴大,國內石油天然氣行業承受著巨大壓力。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理事張漢平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生產原油1.37929億噸,同比增長1.7%。在老油田增產困難、油氣接替區尚未有大突破的情況下,我國原油產量保持增長,是一個不小的成績。與原油相比,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長迅速,1-9月全國生產天然氣43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3%。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車長波認為,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前景廣闊,產量有望呈現跨越式增長,年均可望增加90億-110億立方米,2010年達到950億-1100億立方米,並預計能夠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作為工業發展的原料,10種有色金屬和氧化鋁產量快速上升。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1-9月,我國銅精礦產量為51.53萬噸,產能增幅雖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著7.4%的增長勢頭;鉛精礦產量49.7萬噸,同比增長10.88%;鋅精礦產量157.7萬噸,同比增長18.69%;錫、銻、鉬精礦的產量也都呈現出良好增長勢頭。另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對冶煉行業的統計,今年前9個月10種有色金屬產量合計為1379.76萬噸,同比增長18%。其中,銅、錫、鋁生產增速分別為21.4%、23.1%、18.5%,鉛和鋅分別增長了16.7%和14.3%。貴金屬方面,黃金產量呈現加速增長勢頭。中國黃金協會統計,1-9月全國累計生產黃金169.281噸,同比增長8.05%;而2005年與2004年相比,全年黃金產量增幅是5.51%。預計今年全國黃金產量有望超過236噸。礦業生產和經營秩序明顯好轉目前鐵礦石進口價格攀升趨緩的態勢,不僅直接減少了國內企業的外匯支出,而且為國內企業參加新一輪的鐵礦石談判增加了砝碼,這在很大程度上歸結為國內鐵礦石產量的增加和鋼鐵行業生產秩序的好轉。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我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呈回落趨勢。1-9月,全國進口鐵礦石2.47億噸,同比增長24.2%,增幅同比回落了7個百分點。這是自2003年以來,鐵礦石進口增幅首次在30%以下;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為62.7美元/噸,同比下降了7.2%。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此前在接受有關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鋼鐵生產總量平穩及國內鐵礦石產量增加,是進口鐵礦石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統計顯示,1-9月,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加了24.2%,但為之付出的外匯僅僅增加了14.6%,鐵礦石進口成本下降由此可見一斑。與鐵礦石進口價格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我國的優勢礦產鎢的出口價格大幅攀升,中國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孔昭慶在題為《2006年我國鎢資源及鎢產品供需形勢簡析》的發言中,不無自豪地說:「盡管受國家對鎢品出口政策調整(取消部分鎢品出口退稅)和全球經濟發展增速減緩影響,但在國內外鎢需求增長、鎢開采總量控制、鎢開采秩序整頓規范和行業自律的共同作用下,今年鎢市場價格一直處於高位運行,且周期長、價格高、波動小,並創下了歷史新高。」據他介紹,今年1-9月,全國累計出口鎢品金屬量2.27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0.21%;實現的出口額為7.8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55%。記者粗算,相當於鎢出口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鎢出口創下的產值幾乎增加了近50%。而孔昭慶的這番話可能更直觀:「與往年相比,今年出口一噸鎢品,相當於2005年的1.5噸,相當於2004年的3噸,相當於2003年的4噸!」孔昭慶說,國土資源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在嚴格鎢礦開采總量的同時,聯手重拳打擊非法開采,整頓和規范鎢礦開采秩序,地方政府積極實施具體的整治方案和措施,鎢礦開采秩序明顯好轉。中國鎢協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開展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行情況檢查,使得鎢礦開采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據中國鎢協統計,今年1-9月,國內鎢精礦每標噸平均售價為10.92萬元,比去年同期的每標噸8.55萬元上漲了27.7%;鎢製品出口綜合平均價為3.46萬美元/噸金屬,比去年同期上漲了42.85%。占據國際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鎢,終於在外國買家面前挺直了腰板。礦業投資增長迅速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國家有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加大礦業和礦產勘查投入;礦業領域迅速增長的投資,顯示出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在進一步增強。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采礦業投資2568億元,同比增加33.4%;地質勘查業有關產業投資313億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地質勘查投資47億元,同比增長27.1%。課題組評價,總體上看,在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下,金屬冶煉加工業投資保持在較低的增長水平,黑色金屬采選和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出現了負增長,去年火爆的采礦業投資增幅趨緩,但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位於上游的地質勘查業及相關產業,則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參加研討的不少專家認為,近兩年我國地質勘查業投資比較活躍,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初露端倪。有資料顯示,2005年國內地質勘查投資344億元,比2004年增加9.9%。投資結構上,地方財政撥款已經超過中央財政投資,外商投資也在不斷增長。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認為,西部地區的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最為活躍。報告在對全國有效的勘查許可證以及今年1-8月新設立的勘查許可證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出結論,西部地區有效的以及新設立的勘查許可證,都明顯多於東中部地區。然而,相對於資源儲量的快速消耗,地質勘查業投資增長還難以滿足需要。煤炭、冶金、黃金、有色金屬,甚至非金屬礦產,都面臨著資源探明儲量不足的壓力。不少專家呼籲進一步加大地勘投入,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
㈥ 中國從哪些國家進口海鮮
很多國家都有(哪個國家的便宜就進口),一般進口冷凍海鮮的不是很多品種;有法國的生蚝啊,加拿大的珍珠蚝,美國的冷凍帝王蟹,北歐的三文魚,日本的金槍魚肯定有的。。。!
中國在別國進口生鮮的海鮮比較多;像澳洲的大龍蝦、太子蟹、石斑類海產品,印尼東南亞這邊的深海瀨尿蝦(印度的也進),加拿大的象拔蚌。
㈦ 中國從印度進口什麼
中國從印度進口的商品:大宗商品:鐵礦石、稻米、棉花、糖等; 小宗商品:食品、香料、服飾,比如香薰香料、蠟燭,羊毛羊絨圍巾、手工毯子、草本香皂、草本化妝品、特色工藝品、小葉紫檀等。還有一些抗癌葯,英國發明的,印度有賣的,價格低很多。
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一般都是日用小商品,另外,海爾和聯想進口的也比較多,但是銷量並不出色,真正值得一提的就是汽輪發電機組及相關產品,由於印度非常缺電,所以近幾年瘋狂的興建電廠,中國五大發電集團全部都已經進入印度電力市場,在電廠建設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壟斷勢頭。
㈧ 中國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是什麼
2019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統計
據印度商業信息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9年1-9月,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53.2億美元,下降3.9%。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6.0億美元,增長7.3%,佔印度出口總額的5.2%,增加0.4個百分點;印度自中國進口527.2億美元,下降6.3%,佔印度進口總額的14.3%,下降0.4個百分點。印方貿易逆差401.2億美元,下降9.9%,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逆差來源國。截止到9月,中國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礦產品為印度對華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19年1-9月出口額為36.5億美元,增長2.0%,佔印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8.9%。化工產品為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28.5億美元,增長11.4%,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22.6%。機電產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11.5億美元,增長14.8%,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9.2%。
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別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其中,機電產品進口額為260.6億美元,下降9.1%,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4%。化工產品進口額為104.8億美元,增長3.9%,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9.9%。賤金屬及製品進口額為40.8億美元,增長2.8%,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7.7%。
中國對印度出口主要商品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