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巴比倫是被哪個國家滅掉的
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2. 巴比倫是給那個國家滅的還有羅馬
古巴比倫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里的人們創建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里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得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兩河流域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文明大致在6000多年前。
這個區域大致以今天的巴格達城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以古亞述城為中心,稱為西里西亞,或簡稱亞述;南部以巴比倫城為中心,稱為巴比倫尼亞,意思為「巴比倫的國土」。巴比倫尼亞又分為兩個地區,南部靠近波斯灣口的地區成為蘇美爾,蘇美爾以北地區稱為阿卡德,兩地居民分別稱為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初就是由蘇美爾人在這里創造出來的。
蘇美爾幾乎和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後把泥胚烘乾,成為泥板。由於這種文字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兩河流域,摧毀了阿卡德人和蘇美爾人建立的烏爾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個以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巴比倫城為首都的王朝。從那時起,美索不達米亞就被稱為巴比倫尼亞,那裡所有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是兩河流域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這個國家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漢穆拉比。漢穆拉比用武力統一了兩河流域後,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他個人集宗教、軍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設等各種大權於一身。為了更有效的統治自己的國家,他頒布了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完備的成文的法典。
古巴比倫國在漢穆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先後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古巴比倫王國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
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聯合米底人推翻勒亞述帝國。迦勒底人建立的的帝國也是以巴比倫城為首都,歷史上稱為「新巴比倫王國」。這個王國在尼布甲尼撒統治時期打到鼎盛。尼布甲尼撒曾兩次攻陷耶路撒冷,毀滅猶太王國,把大批猶太人當奴隸押往巴比倫。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巴比倫之囚」。尼布甲尼撒還下令重建巴比倫城,在城內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重建後的巴比倫城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新巴比倫王國在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國所滅。此後,古代兩河流域再也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完整的國家。
波斯是伊朗的舊稱。它曾是西南亞一個強大的帝國,公元前546年後由居魯士二世建立。到了大流士一世和他兒子色雷斯時期,帝國達到全盛時期。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後來,波斯帝國由薩桑王朝在公元226年恢復,直至637年被阿拉伯帝國滅亡。
希臘這片愛琴海沿岸的土地見證了歐洲最早的兩大文明: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sation)及邁錫尼文明(Mycenae civilisation)。之後希臘經歷了一段黑暗時期,直到公元前800年新的希臘文明的誕生。當時的希臘城邦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成功地抵禦了波斯人的入侵,並最終發展出了燦爛的希臘文化。希臘,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的文明被統稱為海倫尼克(Hellenic)。
希臘曾經被馬其頓的亞利山大大帝征服過,成為其馬其頓帝國的一部份。在亞歷山大的領導下,馬其頓帝國滅亡了波斯帝國,希臘文化隨之傳播到埃及、中東和中亞地區,史稱希臘化時代。亞利山大大帝死後,馬其頓帝國陷入一片混亂,希臘由此又恢復了獨立。古時的希臘是由各城市組成的城邦治,每個城邦都由自己的國王,比較出名的城邦有斯巴達和雅典。
雖然在軍事上希臘在公元前168年被羅馬帝國完全征服,希臘文化卻反過來征服了羅馬人的生活。作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希臘文化繼續主宰著東地中海,直到帝國被分裂成兩部分。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拜占庭帝國本質上就是希臘化的。拜占庭抵禦了幾個世紀來自東西方的攻擊,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最終被淪陷,奧斯曼帝國也從此逐漸征服了整個希臘。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821年,希臘人宣布獨立為止。1828年希臘獨立戰爭結束後,希臘在1833年建立了君主政權。在整個19世紀及20世紀初,希臘不斷擴張領土,吸收奧斯曼帝國內講希臘語的族群,直到1947年希臘的版圖成了現在的樣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希臘又經歷了一次內戰。1949年內戰結束後的希臘宣布加入北約組織。1967年4月21日軍人發動政變,之後又宣布廢黜國王。塞普勒斯問題最終導致了軍人政權在1974年的垮台,一個民主共和國在1975年建立。1981年希臘正式加入歐盟。
羅馬
根據傳說,當特羅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根據現代的研究,義大利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從非洲經過西班牙,法國來到義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從多瑙河和喀爾巴千山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於公元前800年移至後來羅馬城所在地 ,居於帕拉提烏姆等山丘。與此同時或稍後,薩賓人居於鄰近山丘。其後伊特拉斯坎人也來到這里。
前8世紀-前6世紀,希臘人向義大利南部移民,並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公元前7世紀末~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於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市國家的過渡。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義大利人的祖先。
[編輯]
羅馬王政時代
參看羅馬王政時代
公元前8世紀 - 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後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後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後來又出現了貴族與平民之分。
第一王羅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羅馬城。前4王是羅馬人公社的軍事首領,後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標志著羅馬國家的產生。
王政時代最後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羅馬人趕走,傳說於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編輯]
羅馬共和國
參看羅馬共和國
在共和時代的早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進行了2個世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後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並且在前133年-前123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60年,西塞羅、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前48年, 尤利烏斯·愷撒先後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李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頭政治。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
[編輯]
羅馬帝國
參看羅馬帝國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且對外擴張,使帝國北疆達到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道幼發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達萊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
192年,安東尼王朝最後一位皇帝被殺,羅馬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史學家將193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年這段時期稱為後期帝國時期。始於安東尼王朝後期的社會、經濟和軍事危機,在公元3世紀達到空前規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劃出一個三世紀危機時期(193年~ 284年)。這一時期,戰亂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的起義遍及各地,3世紀60年代在高盧開始的巴高達運動,對統治階層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威脅。
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做皇帝,取得帝國政權,改元首制為多米那特製(即君主制),正式採用東方君主的統治形式和禮儀。並實行了許多改革,史稱戴克里先改革。其後繼者君士坦丁一世廢除四帝共治制,於324年成為唯一君主,皇權得到加強。330年遷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後,戰亂又起。狄奧多西一世曾一度實現帝國的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410年,西哥特人佔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義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它歷經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以及內部的一系列社會變革 ,於7世紀左右進入封建社會。
3. 古巴比倫被那個國家消滅的
古巴比倫在公元前729年為亞述所滅。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佔領巴比倫,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的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被並入波斯帝國的版圖。古巴比倫的覆亡,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巴比倫由於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導致對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於是開荒伐林,改森林為農田;沒有森林作固定水土作用,故以開始出現沙化、水土流失等,而農田也逐漸變為沙漠;農田不足自然造成糧食不足,糧食不足便又造成了國家的內亂,國家內亂自然使國力衰退,予周邊蠻族以可乘之機。
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兩個時期。史載,因為古巴比倫人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降下神罰,大洪水肆掠,人類靠諾亞方舟得於延續,古巴比倫王國就此滅亡。史載,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20年後亞述為迦勒底人所滅,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短短的80多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為波斯人所滅。
它位於兩河流域,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
4. 都說赫梯滅了古巴比倫,可是為什麼是亞述吞並了古巴比倫呢
赫梯滅亡的是巴比倫古王國,亞述滅亡的是巴比倫中王國,巴比倫新王國是迦勒底人建立的,從亞述獨立,並且滅了亞述。
5. 巴比倫是怎麼滅亡的
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
古巴比倫王國在漢謨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謨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拿波尼度(又譯那波尼達)編年史,現今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王拿波尼度曾與兒子伯沙撒共同攝政。但他比兒子活得更久,後者於公元前539年10月5日的晚上在居魯士手下的軍隊攻陷巴比倫時被殺。 拿波尼度編年史就巴比倫的陷落提供一項註明日期的記錄,幫助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
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兩個時期。史載,因為古巴比倫人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降下神罰,大洪水肆掠,人類靠諾亞方舟得於延續,古巴比倫王國就此滅亡。
史載,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20年後亞述為迦勒底人所滅,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短短的80多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為波斯人所滅。
(5)印度巴比倫被哪個國家吞並擴展閱讀
古巴比倫時代土地制度較為復雜。漢穆拉比時期王室佔有的土地分為3類:供養(維持)宮廷之田;以供職為條件所授份地;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所授份地。
以供職為條件領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業代理人、高利貸者)等。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倫社會還存在神廟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
高利貸業甚為活躍,神廟和酒店同時經營高利貸業。高利貸業的活躍促進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債奴被稱為基薩圖。在家庭和婚姻關系方面,還保存父權和夫權的家長制殘余。
父家長可將其妻或子女賣為奴隸或使之變為債奴,子女須為其父家長殺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導致債務人的反抗。這也是古巴比倫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6. 巴比倫是怎麼滅亡的
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
古巴比倫王國在漢謨拉比統治時期達到極盛,但是漢謨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拿波尼度(又譯那波尼達)編年史,現今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王拿波尼度曾與兒子伯沙撒共同攝政。但他比兒子活得更久,後者於公元前539年10月5日的晚上在居魯士手下的軍隊攻陷巴比倫時被殺。 拿波尼度編年史就巴比倫的陷落提供一項註明日期的記錄,幫助確定事件發生的時間。
古巴比倫文明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兩個時期。史載,因為古巴比倫人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降下神罰,大洪水肆掠,人類靠諾亞方舟得於延續,古巴比倫王國就此滅亡。
史載,漢穆拉比死後,帝國就瓦解了。王國先後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終於被亞述帝國吞並。20年後亞述為迦勒底人所滅,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短短的80多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為波斯人所滅。
7. 巴比倫王國現在滅亡了嗎被哪個國家佔領了現在在哪個位置
巴比倫王國。西亞巴比倫尼亞南部奴隸制城邦。以巴比倫城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紀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國,史稱古巴比倫王國。其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後征服其他城邦,統一兩河流域,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成為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的典型。漢穆拉比死後,逐漸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為赫梯王國所滅。公元前626年,閃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佔領巴比倫,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公元前612年與米堤亞聯軍滅亞述,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的大部、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區。公元前六世紀後半期,國勢強盛。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進行擴張。公元前586年,攻佔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其疆域包括兩河流域大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後政變屢起,國勢頓衰。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古巴比倫是對文明發源地的稱謂;而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則是現今古巴比倫的位置。(可從鏈接了解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