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為我全面講述一下印度
1.中國文化對印度沖擊不大,他們會用中國出口的一些東西,但是不是 很多。
2.印度的佛教文化深深影響了中國,當代影響最深的恐怕是瑜伽文化,而實際上瑜伽文化也是種宗教文化。
3.印度是中國的鄰國,本能上有種防範心,而且在1962年發生了維持數月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這次戰爭我們國家得勝,但是最後卻不了了之,這恐怕是印度憤恨中國的一個原因。印度人不了解中國,因為我國的低調宣傳還有一些信息都是宣揚中國的落後貧窮,印度人對中國的認識太停留在50年前的中國。因此他們對中國有些不正確的貶低。
4.由於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很親美,,主要是他們的英文總體水平較高,普及度也很高。
㈡ 古印度古巴比倫 古中國農業,文字,建築,醫學,數學簡介
古巴比倫於古中國、古埃及、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編輯本段]位置
古巴比倫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這個地區沒有天然險阻可以抵擋入侵者,所以有著多樣性的民族文化。 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編輯本段]歷史
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大約於公元前3500年產生於世界的東方,巴比倫是人們已知的歷史最悠久的古代東方國家。據歷史學者推斷,約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較為發達的文化,不僅發明了文字,而且發明了用於書寫文字的「泥板書」。蘇美爾衰落後,巴比倫城興起。巴比倫第一王朝約始於公元前1894年,到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時(前1792~前1750),征服南北諸城並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完成兩河流域的統一。以後歷經第二王朝(公元前16世紀中葉~前1530)、第三王朝(約前1530~前1157)、第四王朝(前1157~前729),於公元前729年為亞述所滅。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佔領巴比倫,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的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被並入波斯帝國的版圖。
公元前3500年進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編輯本段]文化
(4000BC)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住在兩河流域下游的蘇美人(Sumerian)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使得兩河流域進入歷史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千八百年左右,蘇美人的象形文字發展漸趨完整且後來廣泛被巴比倫、亞述人及波斯人所應用,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 楔形文字,又稱為釘頭字或箭頭字。
古巴比倫-美索不達米亞的數學與算術非常發達,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巴比倫人就發明了 六十進位的方法,而且知道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新巴比倫(公園前626年開始)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大帝為其妻子而建的。據說空中花園就是在缺水乾旱的沙漠地帶中建起一座山,山上林木蔥郁,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神奇得令人嘆為觀止。
並發明了太陽歷,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
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
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
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
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他們是已知的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則是古代西亞現存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
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由此可見,古代巴比倫文明能被稱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所仰仗的不單單是空中花園。
[編輯本段]文化傳播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編輯本段]古巴比倫的悲哀《世代網》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兩河之間的地方)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國夏朝的時候)就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這個地區由於沒有天然的屏障,所以產生了古巴比倫多樣化的文化發展趨勢。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只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人類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也是從這個傳說演變來的:一個叫諾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當洪水退落的時候,挪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著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挪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巴比倫人在和洪水斗爭中,學會了修堤築壩,開渠造河。當洪水被制服以後,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濫的好處。泛濫的洪水帶來大量淤泥,使兩岸的土壤變得十分肥沃。再加上這里陽光強烈,水量充足,莊稼年年豐收。據說,小麥最早就是生長在巴比倫的。 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義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佔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達。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沖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邊有兩堆很大的荒丘,據說是尼尼微的遺址。1845年,英國人拉雅得在這里發掘出兩座亞述王宮,發現了著名的帶有雙翼的人頭牛身巨大雕像和許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後來他繼續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宮大廳。但是,這里並不是尼尼微,而是亞述的另一個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宮殿遺址。這座宮殿曾經遭到米堤亞人的焚毀。許多刻有圖畫和楔形文字的泥版還有大火燒過的痕跡。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堆滿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長3米,寬2米多,最小的還不到1寸長,只刻著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亞述的圖書,內容很豐富,包括歷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過了幾年,考古學家拉薩姆又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王的王宮大殿和另一處王宮藏書室。藏書室內收藏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關於亞述和巴比倫的神話。亞述的宮殿是由成千上萬的奴隸修建的,他們多半是亞述人在戰爭中掠奪來的俘虜。奴隸勞動的時候,有的帶著鎖鏈和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邊還有手執武器的兵士監視著。反映這些場面的圖畫也被發掘出來了。在尼尼微發掘出來的大量文物,使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 戰勝了亞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倫城建成一座堡壘般的城市。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准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牆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牆上賓士。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城牆周圍還有很深的護城河。幼發拉底河從城牆下流進來,穿城而過。巴比倫城裡還有一座很大的皇宮,皇宮內修建了一個「空中花園」,被後世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倫的國力最為強大。他率兵攻打敘利亞,出兵巴勒斯坦,奪占耶路撒冷,滅掉猶太王國,強迫猶太人遷居巴比倫當奴隸,成為「巴比倫之囚」。在晚年,他還侵入埃及。在這幾十年裡,巴比倫城人口達到10多萬,還有來自亞洲各地的商人,奴隸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已經埋伏了危機,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產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後,國內政局立即動盪起來,6年中8個國王被廢,其中兩個被殺。在東面,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的盟邦米堤亞,對巴比倫形成了大軍壓境的局面。 巴比倫的奴隸主們忙於爭權奪利,縱情享樂,他們以為他們的城牆是那樣高大而堅固,誰也攻不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敵人會利用穿過城牆的幼發拉底河打進來。一天晚上,巴比倫的一個年輕王子正在舉行狂歡宴會。波斯王居魯士下令在幼發拉底河中修築了一座水壩,把河水放到壩的一邊去。他的軍隊從另一邊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進到城裡,未經交戰就佔領了巴比倫。據說,有一些巴比倫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內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國春秋末年)。 存在僅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巴比倫的繁華,巴比倫的奇跡,巴比倫的高牆銅門和它的「空中花園」,都變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廢土。巴比倫遺址從1899年開始逐漸發掘出來,使人們能夠更准確地研究它的過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難題,地下水的沖擊使古巴比倫城有完全被毀的危險。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為許多國家的專家們研究的課題。 然而令人們始終憂慮不已的是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與文明相生相伴,戰爭也從來沒有休止過。這塊非常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據說就是《聖經》中伊甸園的原型地。然而,也許正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斷成為政治和戰爭的舞台。當巴格達已經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為精妙絕倫的城市的時候,整個歐洲還處於蠻荒狀態,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鄉,其科學、哲學和文學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見的。綜觀數千年來的兩河流域興衰史,哪一場戰爭不是對文明的破壞呢? 註:古巴比倫是對文明發源地的稱謂;而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則是現今古巴比倫的位置。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從地圖上看,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稱。沃地東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並行奔流。被稱為兩河流域。這里的河水定期泛濫,時常帶來災害,但水退後留下的淤泥有利於農業生產。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編輯本段]古代學校遺址
巴比倫的學校產生於何時,尚無定論。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幼發拉底河畔南部的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約公元前2100年的學校遺址,被認為是根據考古發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學校。「它包括一條通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長44英尺,寬25英尺;小間面積為大間的三分之一。大間排列著四排石凳,每條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著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學校課室。兩房四壁無窗,從房頂射入光線。房中沒有講課的講台或講桌,卻放著許多學生的作業泥板。牆壁四周的底部安放著盛有泥土的淺淺水槽,好似是准備製作書寫用的泥板的。附近擺著一個橢圓形的陶盆,可能是儲放清水以便和泥製造泥板的,或則是放置書寫用具的。地面上裝點有很多亮殼,好似是教授計算的教具。這所房舍靠近皇宮,不靠近寺廟;剛好別處發掘的泥板書的儲存場所也是近宮而不鄰寺的;有人推斷這是古時的學校。」
兩河流域的學校以培養文士為目的。文士分為高級文士和低級文士。前者充任官員,後者則從事各種職業,如公證人、掌印員、土地測量及登記員、軍情記錄員、繕寫員、計算人員、秘書,等等。
在古代兩河流域,考古發掘了大量泥板書。這些泥板書標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約公元前3000年,是用蘇美爾人的象形文字書寫的。在此後的1000年間,象形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廣泛流行於中東地區,巴比倫人、亞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這些考古發現的資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文獻,如契約、記錄、文職人員的報告、法律、條例、公告等。還有一些資料是關於數學的,雖然當時兩河流域的數學比古埃及的數學水平高得多,但這些數學問題和古埃及一樣,涉及的都是一些實際問題。在晚些時期的數學記載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時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圖表以及關於日歷和占星術的計算步驟了。很明顯,兩河流域學校存在的目的是給不同類型的未來官員提供高級教學。
約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蘇美爾文描述了當時學校的生活。該文後來被多次抄寫,所以可以推斷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從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語來看,可判斷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學生所寫的,但全文還是用蘇美爾文寫成的,因為當時蘇美爾文是學術語言,其地位相當於後來歐洲的拉丁文。學生早上來到學校,自帶午飯。校長是「學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蘇美爾文的教師和一名教算術的教師。上課的形式是抄寫已有的泥板書。學習的科目有蘇美爾文、算術和簿記。學校實行嚴格的紀律,執行紀律的人有一名勤雜工、一名教師和操場監管人。學生常常在一天內由於不同的過錯要遭受幾次鞭打,這些過錯包括早上遲到、上課講話、未經許可就起立或離開校園等。直到晚上,疲憊不堪的學生才能走回家,向父親匯報自己一天的情況(父親一般都是官員)。晚飯後早早上床睡覺,以保證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時候,教師還會被請到家裡,通常是由於做父親的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最傑出的書寫者和有知識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學甚至比那些貴族出身的同學更優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HouseofWisdom)是兩河流域實施高水平教學的場所,入學者是已畢業的文士,這里從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兩河流域的學校不同於後來古希臘的學校,其所謂高深知識也是側重應用價值,而不是面向理論探索。以數學為例,理論推測並沒有獲得充分發展,大批巴比倫數學論文涉及的是具體問題。
巴比倫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於其他國家的。「甚至可以說,它早於埃及,至少是與埃及約在同時而有了學校。這是人類最初的學校教育搖籃,也是人類正式教育的起點。」當然,其高等教育還是相當模糊的。
㈢ 為什麼歷史書上說四大文明古國提到印度時用古印度
古代印度,又譯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位於南亞次大陸地區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哈拉巴文化。後來摩揭陀日益強大,統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紀,一度被貴霜王國統治。古印度存在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其佛教、文學、哲學、藝術、科學等,對世界文化影響深遠。
印度是中國的近鄰,位於南亞地區。但由於連綿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古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㈣ 印度人到中國旅行,他們為何常常產生中國好窮的想法
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之一,他們喜歡各個方面都與中國來做比較,論國家的富有程度,由於在國際上“臟亂差”就是印度的代名詞,所以其他國家就得出結論:中國比印度富有。但這話如果被出國旅行的印度人聽到了,就非常不樂意,因為在他們看來,印度人民遠比中國人民的錢多,比中國人富有。
在印度火車基本上是富人才能夠乘坐得起的,而窮人就只能夠購買掛票,只能坐在印度火車的車廂頂上或是兩旁,這些都是由於印度火車時速比較慢的緣故,使得掛票還比較暢銷。但是印度遊客來到中國乘坐高鐵的時候都是一人一個作為沒有站票,速度快讓令他們窒息的地步,這些所見都會讓印度遊客對中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
㈤ 在漢朝,印度屬於西域嗎
漢朝時候,印度不屬於西域。「西域」作為一個地區的代名詞出現於漢代,它的輪廓逐漸清晰始於東漢。因為西漢時匈奴依然強大,所以西域各國更加傾向於匈奴。武帝北擊匈奴後,匈奴日漸衰落,至東漢,西域各國完全投靠東漢,此時「西域」作為漢朝一個地區,完全納入版圖,地區范圍大致是甘肅南部、青海北部、寧夏、新疆大部,和現代中亞五國中蔥嶺以東的部分。
佛教於西漢中後期傳入,具體年份不詳,但到西漢末年時,佛教在中國已經有相當范圍的傳播了。
㈥ 所有代名詞
定義
名詞是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
例如:
desk 桌子 time 時間 life 生活 book 書本 room 房間 honesty 誠實 worker 工人 pencil 鉛筆 computer 計算機
用法:
在句子中用作動詞的主語或賓語的詞,或是在獨立結構中表示名稱的詞,或是在聯系動詞後作表語用的詞
分類
名詞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專有名詞: 表示具體的人,事物,地點或機構的專有名稱。
China 中國 Asia 亞洲 Beijing 北京
普通名詞: 表示某些人,某類事物,某種物質或抽象概念的名稱。例如:
teacher 老師 tea 茶 reform 改革
普通名詞又可進一步分為四類
1) 個體名稱(Indivial Nouns):表示單個的人和事物。
horse 馬 car 汽車 room 房間 apple 蘋果 fan 風扇 picture 照片
2) 集體名稱(Collective Nouns): 表示一群人或一些事物的名稱。
people 人們 family 家庭 army 軍隊 government政府 group 集團
3) 物質名詞(Material Nouns):表示物質或不具備確定形狀和大小的個體的物質。
fire 火 steel 鋼 air 空氣 water 水 milk 牛奶
4)抽象名詞(Abstract Nouns):表示動作,狀態,品質或其他抽象概念。
labour 勞動 health 健康 life 生活 friendship友情 patience耐力
名詞又可分為可數名詞(Countable Nouns)和不可數名詞(Uncountable Nou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專有名詞 | |
| 名 | | 個體名詞 | |
| | | | 可數名詞 |
| | | 集體名詞 | |
| |普通名詞 | | |
| 詞 | | 物質名詞 | |
| | | | 不可數名詞|
| | | 抽象名詞 | |
可數名詞有單,復數之分,表示一個或多個。
a book 一本書 two books 兩本書
不可數名詞:不分單,復數;抽象名詞, 物質名詞和專有名詞一般是不可數名詞。
sand 沙 sugar 糖
有少數名詞即可作可數名詞,也可作不可數名詞,但含義不同。
glass 玻璃 glass 玻璃杯 paper 紙 paper 報紙,文件
名詞的功能
名詞在句中作主語, 賓語,介詞賓語,賓語補助語,表語以及名詞短語作狀語。
The bag is in the desk. bag 作主語。
書包在桌子里邊。
I washed my clothes yesterday. clothes 作賓語。
昨天我洗了我的衣服。
This is a good book. book 作表語。
這是一本好書。
We elected him our monitor. monitor作賓語補助語。
我們選他為我們的班長。
Mary lives with her parents. parents作介詞賓語.
瑪麗和她的父母親住在一起。
He is a Party member. Party 作定語.
他是一名黨員。
They study hard day and night. day and night作狀語。
他們白天黑夜地學習。
名詞的數
英語可數名詞有單數和復數兩種形式, 表示一個人或事物用單數形式, 表示一個以上的人或事物用復數形式。
a book 一本書 two books 兩本書 a bag 一個包 three bags 三個包
名詞的單數形式就是詞典上所出現的形式,沒有變化, 如: a pen, a bed, a room, an English book。
名詞的復數形式,多數名詞的復數形式在其單數形式後面加 -s 或 -es 構成,名詞復數形式變化如下。
1) 一般情況下,在詞尾加 -s. 例如:
bags,maps,pens,desks,workers
2) 名詞以 [s],[z],[ ],[t ],[d ]等音結尾在其後加 -es, 如詞尾已有 e ,只加-s。
clothes, boxes, buses, horses, watches,dishes
3) 名詞以 -f 或 -fe 結尾的,把 -f 或-fe 變成 -ves.
bookshelves, wives, knives
4) 名詞以輔音+y 結尾的,變 y 為 i ,再加 es。
cities,babies, factories.
5) 名詞以輔音 + o 結尾的,加 -es, 變為復數形式。
heroes, potatoes, tomatoes
極少數名詞雖然以-o 或者-f 結尾, 變成復數則只加 -s,為數不多, 如 radios pianos photos roofs 等。
英語中有些名詞的復數形式是不規則的,需要一一記憶常見的有,
man - men woman - women foot - feet tooth - teeth mouse - nice ox - oxen sheep - sheep dear - dear fish - fish
名詞復數的不規則變化
1)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mouse---mice man---men woman---women
注意:與 man 和 woman構成的合成詞,其復數形式也是 -men 和-women。
如: 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 但German不是合成詞,故復數形式為Germans;Bowman是姓,其復數是the Bowmans。
2)單復同形 如:
deer,sheep,fish,Chinese,Japanese
li,jin,yuan,two li,three mu,four jin
但除人民幣元、角、分外,美元、英鎊、法郎等都有復數形式。如:
a dollar, two dollars; a meter, two meters
3)集體名詞,以單數形式出現,但實為復數。
如: people police cattle 等本身就是復數,不能說 a people,a police,a cattle,但可以說
a person,a policeman,a head of cattle,the English,the British,the French,the Chinese,the Japanese,the Swiss 等名詞,表示國民總稱時,作復數用。
如: The Chinese are instries and brave. 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
4)以s結尾,仍為單數的名詞,如:
a. maths,politics,physics等學科名詞,為不可數名詞,是單數。
b. news 是不可數名詞。
c. 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Nations 應視為單數。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 in 1945. 聯合國是1945年組建起來的。
d. 以復數形式出現的書名,劇名,報紙,雜志名,也可視為單數。
"The Arabian Nights" i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book.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書。
5) 表示由兩部分構成的東西,如:glasses (眼鏡) trousers, clothes
若表達具體數目,要藉助數量詞 pair(對,雙); suit(套); a pair of glasses; two pairs of trousers
6) 另外還有一些名詞,其復數形式有時可表示特別意思,如:goods貨物,waters水域,fishes(各種)魚
定語名詞的復數
名詞作定語一般用單數,但也有以下例外。
1) 用復數作定語。
如:sports meeting 運動會
students reading-room 學生閱覽室
talks table 談判桌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外語系
2) man, woman, gentleman等作定語時,其單復數以所修飾的名詞的單復數而定。
如:men workers women teachers
gentlemen officials
3) 有些原有s結尾的名詞,作定語時,s保留。
如:goods train (貨車)
arms proce 武器生產
customs papers 海關文件
clothes brush衣刷
4) 數詞+名詞作定語時,這個名詞一般保留單數形式。
如:two-dozen eggs 兩打/(二十四個雞蛋)
a ten-mile walk 十里路
two-hundred trees 兩百棵樹
a five-year plan. 一個五年計劃
個別的有用復數作定語的,如: a seven-years child
英語中有些名詞總是以復數形式出現。
scissors 剪刀 goods 貨物 trousers 褲子 clothes 衣服 glasses 玻璃杯
不可數名詞量的表示
1)物質名詞
a. 當物質名詞轉化為個體名詞時。
比較: Cake is a kind of food. 蛋糕是一種食物。 (不可數)
These cakes are sweet. 這些蛋糕很好吃。 (可數)
b. 當物質名詞表示該物質的種類時,名詞可數。
This factory proces steel. (不可數)
We need various steels. (可數)
c. 當物質名詞表示份數時,可數。
Our country is famous for tea.
我國因茶葉而聞名。
Two teas, please.
請來兩杯茶。
2) 抽象名詞有時也可數。
four freedoms 四大自由
the four modernizations四個現代化
物質名詞和抽象名詞可以藉助單位詞表一定的數量。
如:
a glass of water 一杯水
a piece of advice 一條建議
不同國家的人的單復數
名稱 總稱(謂語用復數) 一個人 兩個人
中國人 the Chinese a Chinese two Chinese
瑞士人 the Swiss a Swiss two Swiss
澳大利亞人the an two
Australians Australian Australians
俄國人 the Russians a Russian two Russians
義大利人 the Italians an Italian two Italians
希臘人 the Greek a Greek two Greeks
法國人 the French a Frenchman two
Frenchmen
日本人 the Japanese a Japanese two Japanese
美國人 the Americans an American two Americans
印度人 the Indians an Indian two Indians
加拿大人 the Canadians a Canadian two Canadians
德國人 the Germans a Germans two Germans
英國人 the English an Englishman two
Englishmen
瑞典人 the Swedish a Swede two Swedes
名詞的格
在英語中,名詞的格有三個,主格,賓格和所有格。它們的形式及其變化表示與其他詞的關系。實際上, 主格和賓格通過它在句中的作用和位置來確定。
The bird is in the tree. 鳥在樹上。 bird 作主語, 是主格。
I saw a film yesterday. 昨天我看了一場電影。 film 作賓語,是賓格。
名詞的所有格:
名詞中表示所有關系的形式叫做名詞所有格。
Lu Xun's book is worth reading.
魯迅的書值得一讀。
This is my father's room.
這是我父親的房間。
以-s 或 -es 結尾的復數名詞的所有格只在名詞後加 「 ' 」。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exercise books here.
這兒有許多學生的練習本。
復合名詞的所有格 " 's " 加在後面的名詞之後.
This is my son-in-law's bike.
這是我女婿的自行車。
如果一樣東西為兩人共有,則只在後一個名詞後加 " 's "。
We visited Xiao Li and Xiao Zhang's room.
我們參觀了小李和小張的房間。
名詞所有格所修飾的詞,有時可以省略。如前文已經提到,或者指地點。
The book is not mine, but Li Hua's.
這本書不是我的,是李華的。
I had my hair cut in the barber's.
我在理發店理發了。
2) 表示無生命東西的名詞所有格,一般與 of 構成短語表示前者屬於後者。
It's a map of China.
它是一幅中國畫。
I forgot the tittle of the film.
我忘記電影名字了。
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名詞的性
英語名詞如果從生物學的自然性別角度來分析,可分為四種性,陽性,陰性,通性和中性。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名詞沒有性的詞性變化形式。英語名詞大部分都是中性的。對於一些代表性的英語名詞,則用不同的英語名詞來表示,而不是用一個詞的詞形變化來表示。例如
陽性: 表示男人或雄性動物的名詞有,
father man boy
陰性: 表示女人或雌性動物的名詞有,
mother woman girl
通性: 表示某一類別的名稱,而不強調性別。
children baby friend animal fish
中性: 表示無生命的物質名稱和抽象名稱,
desk pen chair room
英語名稱分類繁雜,它的單,復數問題,以及可數還是不可數問題直接影響謂語動詞,冠詞,代詞的使用。請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名稱作主語時,謂語動詞必須和它的主語人稱,數相一致.
These books are mine, not yours.
這些書是我的,不是你的。
Miss Li teaches us English.
李小姐教我們英語。
注意事項
集體名稱作主語時,謂語動詞可用單數,也可用復數。用單數是把集體名稱看作整體,用復數是把集體名稱看作整體中的組成部分或各成員。
His family is large.
他家人很多。
His family are all teachers
他的家人都是教師。
動詞用復數.
We Chinese people are brave and hardworking.
我們中國人民勤勞而勇敢。
下列名詞 news mathematics physics polities 等名稱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
The good news is that we have passed the exam.
好消息是我們通過了考試。
下列名詞 goods scissors trousers eyeglasses scales 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復數。
Do you know where my trousers are?
你知道我的褲子在哪兒嗎?
用 and 連接的名詞作主語,謂語動詞用復數。
She and her sister are in the same school.
她和她的妹妹在同一個學校。
There is 句型中,謂語動詞和靠近的主語一致。
There are two apples and one egg in it.
這里邊有兩個蘋果和一個雞蛋。
as well as 和名詞連用時,謂語動詞和第一個名詞相一致。
He as well as I is responsible for it.
不但是我,他對這件事也有責任。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 連接名詞時,謂語動詞和靠近的主語一致。
Either you or he has to hand in the report.
不是你就是他得把報告交上來。
名詞口訣:
人和事物各有名,萬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稱即名詞,具體抽象有不同。
時間空間和地點,方向位置有專稱。主賓定謂都可作,名詞具有多功能。
http://ke..com/view/721776.htm人稱代名詞
http://ke..com/view/721781.htm代名詞的所有格
㈦ 為什麼印度的IT 和醫葯比中國還發達
不要小看了印度。在我們一貫的印象當中,印度就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印度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中國,有的更是遙遙領先,值得我們學習。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的電影產業,IT和醫葯研發。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印度的醫葯研發。印度的仿製葯全球聞名,廣受好評。不但價格極其便宜,而且療效與原版葯沒有一丁點的差別。不要以為仿製葯物很容易,仿製葯雖然比原研葯要容易一點,但研發的過程同樣充滿著艱辛和探索。而印度強悍的醫葯研發技術為仿製葯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那為什麼印度的醫葯產業如此發達,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重視,努力和勇氣。提起仿製葯,就要提到印度的葯物強制許可制度,這個制度可謂全球聞名,對那些西方國家的醫葯研發巨頭來說,這個制度簡直臭名昭著,深惡痛絕。但對待那些渴望活下的貧窮的人們,卻是光明,是希望。印度政府曾經因為這個制度,跟西方很多醫葯研發巨頭對簿公堂,但為了本國公民的生存權,印度政府不惜充當「無賴」,不顧本國的國際形象,也要讓民眾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確實非常讓人肅然起敬,讓人敬佩不已。除了印度政府,還有一個印度的國家機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印度的最高聯邦法院,只要有西方醫葯研發巨頭起訴印度政府,聯邦法院絕對會讓它敗訴,法院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所以,雖然此類國家行為並不是很光彩,但,確實非常讓人敬佩且尊敬。
㈧ 介紹四大古國之一的古印度的起源和發展
古代印度,又譯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位於南亞次大陸地區的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哈拉巴文化。後來摩揭陀日
古代印度和異族入侵
益強大,統一了全印度。公元2-3世紀,一度被貴霜王國統治。古印度存在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其佛教、文學、哲學、藝術、科學等,對世界文化影響深遠。
印度是中國的近鄰,位於南亞次大陸地區。但由於連綿高聳的、並且處於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邊界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我們對於這位鄰居的情況又知之甚少,「去西天取經」在中國人的耳朵里成了艱難的代名詞,和古代埃及的尼羅河、兩河流域以及中國的黃河、長江一樣,印度河、恆河同樣醞釀了光耀人寰、彪炳史籍的古代文化。古埃及、巴比倫、中國、古印度同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
在距今五十萬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就已有了遠古先民,他們同樣是刀耕火種、漁獵採集,在此一代代地繁衍生息。到了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印度境內遍布了居民點,人們已開始從事農業,馴養家畜,製造精美的生活用具。這一切,為一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誕生提供了沃土。在南亞次大陸,有一個頭枕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腳濯浩瀚的印度洋,恢恢然陳躺,又生機無限的古老國度。這就是被人稱作「月亮之國」的印度,因其國土形狀宛若牛首,也有人稱之為「牛顱之國」。
恆河,從喜馬拉雅山起步,走過一個被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環抱的亞洲半島,滋潤了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一片光輝燦爛的文明,成為一個國度的「聖河」。而這個幸運的國度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1]
㈨ 印度成為雅利安人所創文明的代名詞,被稱為「聖書」的是什麼書
雅利安人在艱難的征服過程中,並沒有把這段血與火的歷史詳細記錄下來,然而,他們留下的《吠陀》,為後人了解古印度文明進程提供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依據。《吠陀》包括《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四部吠陀本集和闡釋它的《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編纂的時間跨度約為公元前1200年至前600年。《吠陀》是古代印度最早的文獻資料,它既是宗教經典,又是史料總匯、文學大系,成為雅利安人所創文明的代名詞,被稱為「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