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冰川怎麼形成

印度冰川怎麼形成

發布時間:2022-09-22 18:16:14

Ⅰ 冰川是怎麼形成的冰川有哪些影響和作用

冰川是世界十分有名的一種歷史景觀,它存在世界上很多國家之中,但是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大冰川面積的一個國家。冰川這種自然景觀這么好看,它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根據日常網路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冰川其實是自然界中的水的一種狀態。冰川由我們平常所看到的雪一步一步變化過來的

三、冰川的影響

隨著人類的發展,大自然中的氣候變化越來越大,氣溫越來越高,從而導致世界上的冰川面積逐漸減少。而冰川面積減少所會讓人類的陸地面積變少,可能會導致很多人無家可歸,因此我們要保護冰川。

Ⅱ 地球上有很多冰川,冰川是如何形成的

世界上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冰川。但是冰川是如何形成的呢?冰川是冰雪儲存和移動的一種方法,但不同地區的原因略有不同。高山地區的冰川是由於那邊地形高空氣稀薄不禦寒冰不易融化而形成的。分布在兩極地區的冰川,太陽輻射量弱,熱值低,氣候常年寒冷嚴重,冰雪四季堆積形成。全球冰川90%以上分布在兩極地區

二.冰川的分布

南極洲是全球冰川廣泛分布的地區,冰川的總面積約佔地球上冰川總面積的85%,其冰川的總容積約為2800萬立方公里。傾斜度不大,只有邊緣向外傾斜,在細長的冰雪茫茫的人群中,這是南極洲冰川的一大特徵。冰川的關鍵有角錐和桌形兩種樣子,大的可以在水上漂浮兩年甚至到十年。而且冰川只有小部分露出水面,絕大部分還是隱藏在水下的,這就是遠洋航行的船隻為什麼都不想遇見冰川的原因了。

Ⅲ 印度為什麼會發現古代冰川

中國也有,在西南某省,我忘了具體是那個了···要比較完整的保存古代冰川,首先要具有四季恆定的溫度,其次是穩定的地質結構。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地質結構比較穩定(相對日本而言- -!),其次是四季受印度洋季風的影響,只有干濕兩季的區別,溫度差別較小。關鍵是,喜馬拉雅山南坡那裡還是很冷的,呵呵

Ⅳ 冰川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為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他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人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至零度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

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家稱之為雪線。在南極和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冰川是發育在一片大陸上的,所以稱之為大陸冰川。而在其他地區冰川只能發育在高山上,所以稱這種冰川為山嶽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夠發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要過於陡峭。如果山峰過於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形不成積雪,也就談不上形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雪花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之為粒雪,這種雪就是冰川的原料。

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

當粒雪密度達到每厘米0.5克至0.6克時,粒雪融化過程變得緩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進一步密實或由融水滲浸再凍結,晶粒改變其大小和形態,出現定向增長。當其密度每厘米達到0.84克時,晶粒間失去透氣性和透水性,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

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流下,逐漸凝固就形成了冰川。

Ⅳ 冰川是怎樣形成的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為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他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

人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至零攝氏度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

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家稱為雪線。在南極和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島上,冰川是發育在一片大陸上的,所以稱之為大陸冰川。而在其他的地區冰川只能發育在高山上,所以稱這種冰川為山嶽冰川。

在高山上,冰川能夠發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還要求高山不要過於陡峭。如果山峰過於陡峭,降落的雪就會順坡而下形不成積雪,也就談不上形成冰川。

雪花一落到地上就會發生變化,隨著外界條件和時間的變化,雪花會變成完全喪失晶體特徵的圓球狀雪,稱為粒雪,這種雪就是冰川的原料。積雪變成粒雪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們之間的緊密度不斷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緊密地鑲嵌在一起。

其間的孔隙不斷縮小,以致消失,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漸減弱,一些空氣也被封閉在裡面。當粒雪密度達到05克~06克/厘米時,粒雪化的過程變得緩慢。在自重的作用下,粒雪進一步密實或由融水滲浸再凍結,晶粒改變其大小和形態,出現定向增長。當其密度達到084克/厘米時,晶粒間失去透氣性和透水性,這樣就形成了冰川冰。

冰川冰最初形成時是乳白色的,經過漫長的歲月,冰川冰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晶瑩透徹帶有藍色的水晶一樣的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流下,逐漸凝固就形成了冰川。

Ⅵ 冰川是怎麼形成的

冰川(glacier)是一巨大的流動固體,是在高寒地區由雪再結晶聚積成巨大的冰川冰,因重力這主要因素使冰川冰流動,成為冰川。冰川作用包括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這些作用造成許多地形,使得經過冰川作用的地區形成多樣的冰川地貌。此外,若將冰川的體積換成水量,則除海水之外,佔地球上所有的水量的97.8%。

在極地和高山地區,氣候嚴寒,常年積雪,當雪積聚在地面上後,如果溫度降低到零下,可以受到它本身的壓力作用或經再度結晶而造成雪粒,稱為粒雪(firn)。當雪層增加,將粒雪往更深處埋,冰的結晶越變越粗,而粒雪的密度則因存在於粒雪顆粒間的空氣體積不斷減少而增加,使粒雪變得更為密實而形成藍色的冰川冰,冰川冰形成後,因受自身很大的重力作用形成塑性體,沿斜坡緩慢運動或在冰層壓力下緩緩流動形成冰川。

冰川是個開放的系統,冰川在重力的作用之下流動。雪以堆積的方式進入到冰川系統,而且轉變形成冰,冰在其本身重量的壓力之下由堆積帶向外流動,而冰在消融帶以蒸發和溶融方式離開系統。在堆積速度與消融速度之間的平衡決定了冰川系統的規模。

冰川前後可以分為兩部份,在後者或上游部份稱為冰川堆積帶(zone
of
accumulation);在前者或下游部份稱為冰川消融帶(zone
of
ablation)其分界線是雪線,在雪線處雪的累積量與消融量處於平衡狀態。
【冰川是怎樣形成的?】

冰川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而來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其中包括雪、霧、雹等。沒有足夠的固態降水作「原料」,就等於「無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冰川存在於極寒之地。地球上南極和北極是終年嚴寒的,在其它地區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們知道越往高處溫度越低,當海拔超過一定高度,溫度就會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態降水才能常年存在。這一海拔高度冰川學家稱之為雪線。

Ⅶ 冰川的形成

冰川是由積雪轉變成的冰流。終年積雪區的下部界線,叫雪線(圖7-1)。

圖7-1 冰川示意圖

雪線以上的積雪區是冰川的積累區。雪線處年降雪量等於年消融量,雪線以下年降雪量小於年消融量,只能季節性積雪。雪線的位置受降水、氣溫、雪量、地形等因素影響。

1.氣溫

地表氣溫既隨緯度的增加而降低,又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氣溫平均下降0.6℃左右)。雪線位置的高度與緯度成正比,即一般在低緯度地區其位置較高,向兩極逐漸降低,到極地可降至海平面。如:兩極地區因太陽輻射極其微弱,氣溫很低,降雪從不融化,年復一年積累,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冰體。兩極地區的雪線位於海岸線附近。在非洲赤道附近雪線高度為5700~6000m,在阿爾卑斯山為2400~3200m,在挪威為1540m。

2.降雪量

雪線高度與降雪量成反比,降雪量多的地區雪線低,降雪量少的地區雪線高。世界上雪線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的高山區,而是位於20°~25°S南美洲安第斯山,雪線高達6400m,是世界上雪線位置最高的地方。這是因為在緯度20°~30°由於降雪量少,蒸發量大,有時反而比赤道地區的雪線位置高。青藏高原亦如此,雪線一般在5800~5900m。對於冰川的形成,豐富的降雪量比嚴寒的氣候更為重要。阿拉斯加州的東南海岸,是該州最溫暖地區,但因這里降雪量大,故冰川極為發育。而北冰洋的陸地,雖然氣候非常寒冷,但因降雪量不足而不發育冰川。

3.地形

一般情況下陡坡地帶雪線位置較高,緩坡地帶雪線位置較低。兩極地區冰川的形成與地形關系不大。中低緯度高山區的冰川形成要有可以積雪的相對平坦的地形。另外雪線高度還與山坡向陽背陰、地形突出與隱蔽等有關。在喜馬拉雅山地區,由於高山阻擋了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北坡年降水量少,雪線高度達5800~6200m,南坡降水最多,雪線高度則下降至4400~4600m。

積雪變成冰川一般要經過雪的沉積、粒雪化及成冰作用三個階段。在終年積雪區,降雪(小雪花)經過融化、升華又重新凍結變成粒雪,逐年不斷積聚起來形成厚層雪,使積雪區底部雪承受的壓力不斷加大,最後經過長期不斷地壓實和重結晶成為冰川冰(圖7-2)。

圖7-2 粒雪盆中的冰雪剖面示意圖

(據費金深,1979)

冰川冰形成之後,雪線以上的冰川冰積到一定厚度,一般為50m厚度時,在冰層自重壓力和重力作用下,順地面斜坡向低處或自積雪中央區向四周作緩慢流動,形成冰川。

冰川在雪線以上的部分稱為冰川的積累區,在雪線以下的地帶稱為冰川的消融區。溫帶高山地區的冰川積累區又稱為粒雪盆,冰川消融區又稱為冰舌。如降雪量超過冰舌的融化和蒸發量,即冰川的積累量大於冰川的消融量,冰川因冰量增多而前進。如冰川的積累量小於其消融量,冰川就退縮。在雪線處冰川的積累量和消融量相等,冰川前緣就處於穩定狀態。

Ⅷ 印度北部發生冰川斷裂可能致上百人死亡,冰川不斷融化可能有什麼原因

印度北部發生冰川斷裂可能致上百人死亡,冰川不斷融化可能有什麼原因?其實冰川融化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全球溫度的上升,也就是溫室效應。

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有且僅有一個地球,所以說保護地球是所有人必須做到的一件事。

與印度冰川怎麼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哪些古老大國 瀏覽:787
伊朗的低壓料都有什麼型號的 瀏覽:92
伊朗人種是什麼民族 瀏覽:703
英國紙幣長什麼樣子圖片 瀏覽:843
越南如何宣傳本國政治體制 瀏覽:187
義大利餅什麼 瀏覽:331
香港哪個地方銀行可以收伊朗的錢 瀏覽:977
中國有哪些邊境 瀏覽:29
印度高端設備都有哪些 瀏覽:977
義大利chinese怎麼發音 瀏覽:199
印尼用什麼吃東西 瀏覽:369
從珠海去越南多少錢 瀏覽:371
越南過境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706
印尼回國要什麼證明 瀏覽:238
東鵬伊朗白玉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551
為什麼換越南盾與匯率不一樣 瀏覽:921
義大利早餐主要是什麼怎麼做 瀏覽:159
如何去買中國最好的刀 瀏覽:256
越南的錢幣稱為什麼 瀏覽:254
中國有哪些大學有名的專業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