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印度的藝術風格總體特徵是什麼

古印度的藝術風格總體特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2 22:14:02

⑴ 古印度孔雀帝國的建築和藝術風格是什麼

孔雀帝國時代,以佛塔、圓形石柱(上有精美雕刻)、阿旃陀石窟(建於公元前2世紀-公元7世紀)、犍陀羅藝術出現於公元前後,以雕刻佛陀和諸菩薩石像著稱。在其佛陀石像上亦可見希臘藝術的影響。

⑵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文化的建築和藝術的風格是怎樣的

古印度與古埃及、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其地理范圍包括現代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它包含了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的各種文化思潮。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是印度河流域文化(也稱為哈拉巴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一個青銅時代文化,它存在於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從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巴和莫亨佐達羅,它們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消失了。但哈拉巴文化仍保留在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和北方邦北部

⑶ 古印度有哪些藝術形式

印度先民在遠古時期即已開始藝術創作。印度藝術包括繪畫、雕刻、建築以及音樂、舞蹈和戲劇等藝術形式,門類齊全,品種繁多,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中繪畫、雕刻和建築在世界藝術之林獨領風騷,具有極高地位,並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⑷ 印度建築的特點

印度建築風格以「多層次」為典型特徵。建築屋頂小,挑檐和格窗且雕刻、壁畫裝飾及裝修大部分採用了印度教風格,充滿濃厚的宗教氣息,高貴大氣神秘。

佛教的建築主要為佛教寺塔。古印度有名寺塔不少,如著名的菩提伽耶、那爛陀遺址,規模極為宏大。東南亞諸國均有同類建築。柬埔寨的吳哥寺窟,緬甸的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阿富汗的巴米揚崖壁大佛像,都是聞名於世界的佛教建築。

中國佛教建築是隨著佛教傳入而發展起來的。最古老的佛教建築為石窟寺,系根據古印度佛教造型藝術,結合中國傳統的形式建築的。

(4)古印度的藝術風格總體特徵是什麼擴展閱讀:

景點

1 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藝術遺址。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境內,背負文底耶山,面臨果瓦拉河。始鑿於公元前2世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現存30窟(包括一未完成窟)。從東到西長550米,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窟(即第9、10、19、26、29窟)為供信徒禮拜的支提窟外,余皆為僧房。

中國高僧玄奘曾在7世紀初朝聖阿旃陀。隨著佛教的衰落,這里門庭冷落,逐漸被人忘卻,成為狐兔窟穴。直到19世紀初才被重新發現,引起世人矚目。

2 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傑罕為寵姬泰姬.瑪哈爾修築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主建築四邊各長5687米,穹頂高74米。

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

其他主要景點:埃羅拉石窟、阿格拉古堡、蓋奧拉德奧國家公園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特產

印度茶葉的起源與發展早在茶葉成為商品之前,也就是公元1830年左右,茶樹大都是野生的,分布在阿薩姆的東北方的叢林之中。大約在公元1598年,一位荷蘭的遊客,名叫林斯柯頓),曾經在他所寫的書中,描寫有關他的探險旅程。

他說,印度把一種葉子當做蔬菜般的和咖哩、油一起煮來吃,甚至把這種葉子煮來當做一種釀制的飲料喝。

⑸ 結合實例,簡述古代印度工藝美術的總體特徵

1、印度藝術風格的演變不僅受形式美自律性法則的支配,而且更受印度宗教、哲學嬗變的制約。以印度藝術的兩大系統——佛教藝術和印度教藝術為例:佛教倫理學注重沉思內省,佛教藝術便強調寧靜平衡,以古典主義的靜穆和諧為最高境界;印度教宇宙論崇尚生命活力,印度教藝術便追求動態、變化,以巴洛克風格的激動、誇張為終極目標。而晚期大乘佛教被印度教同化蛻變為密教,密教藝術也傾向於巴洛克的繁縟絢爛。同時,印度的古典主義並不完全摒棄華麗的裝飾(酷愛裝飾是印度藝術的傳統特色之一);印度的巴洛克風格也並不完全排斥靜態的表現(「寂靜」是印度教吠檀多哲學的宇宙精神「梵」的本義之一)。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印度宗教、哲學的奧義,才能准確把握印度藝術乃至印度文化的特質和精髓。 史前時代藝術 印度史前時代主要包括舊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萬~前1萬年)、新石器時代(約前6000~前3500)、印度河文明時代 (約前2300~前1700)、吠陀時代 (約前1700~前600)。史前時代的藝術基本上屬於前藝術或准藝術的范疇。 舊石器時代藝術 印度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多系粗糙的石英石器物。早期索安文化的砍斫器和馬德拉斯文化的手斧,中期石片文化的刮削器,晚期印度中、西部的細石器(亦稱中石器時代文化)和南部的石片,從簡陋到精緻,從單調到豐富,逐漸顯示出次大陸原始居民審美意識萌芽的最初跡象。 新石器時代藝術 印度新石器時代的工具,材料已不限於石英石,器物也不僅是切削打制而成,而且刻槽、磨光,形制多樣。70年代以來在印度中央邦皮姆貝德卡等地發現的岩畫,多描繪狩獵、舞蹈、戰爭場面。有些學者認為最古的印度岩畫年代約在前5500年。約前4500年印度次大陸出現陶器,並彩繪花紋。在德干南部和安得拉邦發現的巨石古墓,具有世界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普遍特徵,可能是歷史時代印度宗教建築□堵波的起源。 印度河文明時代藝術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祥地。以印度河流域發掘出土的哈拉帕和莫亨朱達羅等古城遺址為代表的印度河文明,亦稱哈拉帕文化,據推測是印度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創造的農耕文化。達羅毗荼人盛行母神、公牛、陽物等生殖崇拜。印度河文明城市遺址出土的母神、祭司、舞女、公牛等小雕像,瘤牛、獨角獸、獸主、菩提樹女神等印章,紅底黑紋陶器上描繪的各種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形圖案,多屬於祈願土地豐產、生命繁衍的生殖崇拜的形象化或抽象化的符號。構成印度本土傳統藝術最顯著特徵的強烈的生命感,似可從達羅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中追溯淵源。作為印度本土傳統藝術特色的奇特的想像力和濃厚的裝飾性,亦可在印度河文明時代的藝術中窺見端倪。莫亨朱達羅著名的大浴池可能曾用於某種原始宗教沐浴儀式,表明印度藝術自古便與宗教結下了不解之緣。約前1700年印度河文明突然中斷了(中斷的原因至今不明),但歷史時代的印度藝術在精神上仍然與印度河文明時代的藝術傳統遙相呼應。

⑹ 什麼是古印度佛雕像特點

下面咱們就來區分區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印度佛像造型。

犍陀羅風格

一般認為,佛造像最開始出現於公元1世紀的犍(jiān)陀羅地區(南亞次大陸西北部)。

阿瑪拉瓦蒂風格佛像,圖自首都博物館編《古代印度瑰寶》

總之,古印度作為佛祖的老家,各種不同的佛造像風格最初在古印度產生,又傳播到世界各地,對各地的佛教藝術都產生了影響。多多了解其不同時期的佛像造型,對於了解中國的佛教雕刻造型特點,也是很有幫助的。

⑺ 印度繪畫藝術發展史是怎樣的

印度繪畫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學時期的岩洞壁畫。原始的線條畫是印度次大陸最早的視覺藝術作品。這些線條畫繪制印度的史前岩畫於岩洞之中,因此又稱岩畫。迄今已發現的岩畫達數百處,它們主要集中在以今中央邦首府博帕爾市為中心的半徑約100英里的范圍之內。印度岩畫的年代約從公元前5500年延續到公元4世紀。這些岩畫主要描繪狩獵場面和各種野生動物,也有描繪人類舞蹈活動或殯葬場景的。早期岩畫的作者都是原始部落民,岩洞既是他們的棲身之所,也是他們的畫廊。這些岩畫主要畫在砂岩上。後期岩畫有表現騎馬、騎象和戰爭等人類生活內容的,也有表現巫術和屬於生殖崇拜的符號。從畫面可以看出,當時的武士已經在使用刀劍和盾牌。因此,它們顯然是鐵器時代的作品。所用顏料有紅、黑、粉、綠、藍、黃、橙、紫諸色,均為天然礦物顏料。在比姆貝特卡發現的巨幅岩畫《騎馬的人的行列與騎象的人》,氣勢恢弘,色彩絢爛,畫面內容已經十分豐富。據考古推斷,該畫可能創作於吠陀時期或還先於吠陀時期。有些岩畫的作者已經產生了原始的透視意識,在畫母牛時還要捎帶將其腹中的牛犢畫出,畫羚羊時竟然將其內臟也要表現出來。這樣繪畫表現手法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見的。史前岩畫是印度繪畫的起源之處,也是印度壁畫的前身。

從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巴等印度河文明遺址發掘出來的赤陶圖案和印章圖像判斷,在印度河文明時期,人們已經擁有很高的審美能力和繪畫技巧。在哈拉巴出土的碩大陶罐上,繪著寫實風格的鳥、樹和葉片。在現存兩千餘枚印章中,動物形象構圖簡潔,筆法洗練,造型逼真,氣韻生動,真實生動地再現了野生動物原始生命的健康與活力。令人驚喜的是,在印章上還刻有想像或傳說中的動物獨角獸的造型,甚至還出現了人物或神的形象。沒有一定的繪畫基礎,是斷難在方寸之間有所作為的。因此,據美術史家推斷,在印度河文明時期繁榮的城市中,可能已有壁畫存在。此外,從現有文獻看,繪畫在處於社會上層的人們的教育與生活中都十分重要。從文學作品中可以獲悉,國王的宮殿與富人的宅邸都飾有壁畫和木版畫。不過,由於年代過分久遠,已無法進行考證。

舉世聞名的阿旃陀壁畫是印度古典繪畫的成熟和典範之作,存於今德干高原馬哈拉施特拉邦奧蘭加巴德市西北100公里處的阿旃陀石窟。瓦科拉河(Waghora)奔流到這里後形成一個近乎180度的大轉彎,河谷呈馬蹄形狀。阿旃陀石窟就是在河谷高約20米的花崗岩陡壁上開鑿的,29座石窟沿河谷排列,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周圍林木蔥郁,景色如畫。

壁畫創作時間約從公元前200年持續到公元650年,前後跨度達八百餘年。由於佛教的衰微,在河谷中回盪了8個世紀之久的斧鑿之聲終成絕響。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印章具有不同的藝術風格。以阿旃陀石窟為代表的豐富而絢爛的壁畫表明,繪畫在古代印度已經是一種高度發達的藝術,並且取得了垂為典範的巨大成就。除了藝術和審美價值外,阿旃陀石窟壁畫還向我們展示了古印度人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向我們展現了真實的古印度社會生活的歷史畫卷,我們從中不但可以看到王公貴族以及名門侍女的生活,而且可以看到苦力、乞丐、農民、僧侶等形形聞名於世的阿旃陀壁畫色色的人物的形象。古代印度的服飾與風尚也逼真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阿旃陀石窟壁畫對於印度本土繪畫藝術和我國敦煌等地的石窟或寺廟壁畫產生過巨大的影響。英國《伯林頓》雜志發表評論說,阿旃陀洞窟藝術「也許是亞洲最偉大的藝術奇跡」。

閱讀全文

與古印度的藝術風格總體特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學中國舞哪裡最好 瀏覽:750
北河位於中國哪裡 瀏覽:992
中國寄宿高中哪些 瀏覽:980
去巴厘島玩7天換多少印尼盾呢 瀏覽:586
中國有哪些古老大國 瀏覽:789
伊朗的低壓料都有什麼型號的 瀏覽:92
伊朗人種是什麼民族 瀏覽:703
英國紙幣長什麼樣子圖片 瀏覽:843
越南如何宣傳本國政治體制 瀏覽:187
義大利餅什麼 瀏覽:331
香港哪個地方銀行可以收伊朗的錢 瀏覽:977
中國有哪些邊境 瀏覽:29
印度高端設備都有哪些 瀏覽:977
義大利chinese怎麼發音 瀏覽:199
印尼用什麼吃東西 瀏覽:369
從珠海去越南多少錢 瀏覽:371
越南過境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706
印尼回國要什麼證明 瀏覽:238
東鵬伊朗白玉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551
為什麼換越南盾與匯率不一樣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