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土地制度是怎麼來的

印度土地制度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2022-09-23 01:55:33

㈠ 印度的國土是怎麼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的

可以說,印度的國土之所以能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進入喜馬拉雅山脈的四塊地方幾乎都是英國人的功勞。可以說在印度領土上,英國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次大陸從沒有被統一過,即使在莫卧兒王朝最強大的時候,南方還有很多邦是獨立的。而且南方和北方完全不同,無論是人種、文化、語言、風俗都不一樣。不過英國人到來之後,他們都被英國佔領了,就這樣在英國統治的框架下,印度竟然實現了第一次的統一。不僅如此,英國還不斷向北擴張。印度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喜馬拉雅山脈,都是英國統治時的功勞。

印度在擺脫幾千年的被奴役命運後,繼承了英帝國時期的領土,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暴發戶。也繼承了英帝國對領土的狂熱追求,雖然實力和野心不匹配,但在短短數十年內通過威逼、脅迫、戰爭等手段一步一步蠶食周邊地圖,到今天為止儼然成為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南亞大國。中國崛起的同時也許警惕我們的鄰居印度,卧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兩個大國之間直接接壤,沒有任何緩存帶,存在領土爭端,潛在戰爭因素已經埋下。

㈡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來的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就已經形成並確立的一種復雜的等級制度,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對所有的印度等級制度都稱作為種姓制度,玄奘翻譯為族姓制度,而在西方,將這種制度稱之為喀斯特製度。

瓦爾納制度形成以後,各個階層就由家庭出身定了下來,每個階層世代都從事規定的職業,而各個瓦爾納之間也禁止通婚,對於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講並沒有社會上升的途徑。制度的形成的原因,正是在於新興的貴族希望確立一定的機制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以及剝削地位。同時也是早期部落向國家過渡的表現。

㈢ 印度是如何產生的

公元前3000年以前印度存在過一種有讀寫體系的城市文化,並且持續到公元前2000年。這就是所謂的古印度河文明。人們對該時期的情況還不是很清楚,發現的城市遺址主要集中在今拉賈斯坦的卡利班甘、巴基斯坦旁遮普的哈拉帕和印度河下游的莫亨焦-達羅三處。三地共有近200個同一時代的較小城鎮或村莊的遺址,這些遺址都緊靠於印度河及其支流,這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很高。
人們找到了古印度河文明留下的刻在泥板和印章上的300多個不同符號。但即使經過幾代密碼專家和語言學家的努力至今仍未破譯。從語言上看,他們可能是當今南部印度居民的部分祖先。
古印度河文明衰敗的原因推測為河流改道、匪幫劫掠、過度開發(?)、乾旱導致的土地鹽鹼化等等導致作為經濟基礎的農業的衰敗。
古印度河文明崩潰後,印度北方在幾百年裡不斷遭受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的入侵,盡管他們與本土居民通婚,但從此他們逐漸成了印度北方的優勢民族。
與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中的閃族人遙遙相對的是住在北方的另一個游牧民族,他們往來於裏海和多瑙河(Danube)間的草原上,這就是後來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斯拉夫人、日耳曼人的祖先。因為他們的語言同屬雅利安一系,所以通常也稱為雅利安族。約於公元前1800年後雅利安人便開始一波一波地向東越過興都庫什山脈的幾處山口進入印度。他們操一種早期形式的梵語,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

㈣ 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呢

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社會一個十分獨特而影響深遠的社會制度,從政治經濟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無處不在,從吠陀時代一直延續至今,和印度文明史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比王朝的統治還要堅固。

種姓制度的產生

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呢?一般認為,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前,他們內部就有三種人:一種稱為婆羅門,他們是掌管祭祀的祭司以及有學問的師父;另一種是從事征戰的武士,稱為剎帝利;還有一種是吠舍,從事農牧和手工業。這三種人本來是平等的,而且可以互相變換,婆羅門可以當武士,也可以種地;三者之間可以通婚。最初,這種以分工不同為特徵的社會集團,還不能稱為種姓制度,至多是它的萌芽狀態。

待到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許多當地居民,並把他們淪為奴隸之後,被征服者構成了第四部分人,被蔑稱為「首陀羅」,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隨著社會的變遷,奴隸的地位也有些變化,有的成了自由民,耕種少量土地,但依然被認為是下等人、賤民。他們的身體乃至影子不準碰到上等人,所以又叫「不可接觸者」。

在梵文中,種姓叫作「瓦爾那」,它的意思是「顏色」。專家們認為,這反映了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對皮膚黝黑的當地人的鄙視。所以,這既包涵階級壓迫意識,也具有種族歧視的內容。

隨著雅利安人在次大陸的統治地位得以確立和不可動搖,種姓制度已形成極為森嚴且千古不變的社會等級制度。婆羅門為了使這種制度合法化,為了使首陀羅馴服順從,除了武力外,還借用了神的威力。古印度人的祭司們在《梨俱吠陀》、《原人歌》給世人描繪了四個種姓選出的現由:

當眾神把普魯沙分割,他們割了多少份?他的嘴是什麼?他的手臂叫做什麼?他的腿和腳被賦予什麼名稱?他的口是婆羅門,他的雙臂變成了剎帝利,他的腿成為吠舍,而從他的腳上生出首陀羅。

在古印度,人們認為,在一個人的身上,最潔凈神聖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贊歌的出口,婆羅門的工作是用口,自然而然地生於神口的婆羅門也是最神聖的、等級最高的姓。而生於臂的剎帝利位置比婆羅門低,應從事作戰或治理國家的工作,屬於第二種姓。生於腿的吠舍因有不潔的俗氣,所以應終身辛勤工作,以養活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較低的第三種姓。至於首陀羅,由於生於骯臟的腳,因而是不潔的、低下的,理所應當地該恭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務,是第四種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觸的姓。

古印度四個種姓階級(由上至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㈤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以後,一批不明來路的雅利安人進入了印度區域。很快他們發現自己跟當地人長得不一樣,當地人黑皮膚、低鼻子、說著他們聽不懂的「邪惡語言」,而他們自己是白皮膚高鼻子「高貴的人」。

第三個瓦爾那是吠舍。吠舍主要從事農業、牧業和商業,其中也有人富有起來,成為高利貸者。吠舍是平民,沒有政治上的特權,必須以布施(捐贈)和納稅的形式供養完全不從事生產勞動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不過吠舍還是雅利安人氏族部落公社的成員,他們可以參加公社的宗教儀禮,因而和婆羅門、剎帝利同樣屬於「再生族」。也就是有兩次生命。

第四個瓦爾那是首陀羅(Sudra)。他們不在雅利安人公社以內。首陀羅的大部也是非雅利安人,但其中也有由於各種原因而失去公社成員身份的雅利安人。由於沒有公社成員的身份,首陀羅不能參加宗教禮儀,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宗教生命)。因此與前三個瓦爾那的再生族不同,他們是非再生族。因此他們也就失去了在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護的權利。首陀羅從事農、牧、漁、獵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各職業,其中有人失去生產資料,淪為僱工,有人甚至淪為奴隸。首陀羅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

瓦爾那制度形成以後,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來決定,各個瓦爾那的人都世代地從事規定的職業,不能任意改變。各個瓦爾那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在實際生活中,瓦爾那地位較高的男子娶地位較低的女子為妾是被允許的,但嚴格禁止瓦爾那地位較低的男子

娶地位較高的女子為妻。不同瓦爾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高等瓦爾那的人傷害了低等瓦爾那的人,處罰甚輕;在相反的情況下,處罰就會非常嚴重。

㈥ 印度的封建化過程(在政治制度、土地制度、自由農民農奴化等方面)

  1. 政治制度:由奴隸制政治體制轉變為封建集權政治體制。

  2. 土地制度:由公有制轉化為私人制。

  3. 自由農民農奴化:奴隸社會的自由小農轉變為農奴。

㈦ 印度封建制度從什麼時候形成的

公元前 187年孔雀帝國滅亡後,外族不斷入侵,其間300多年的史實模糊不清,直至公元4世紀時「笈多帝國」建立後,標志著印度封建社會已基本形成。

㈧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

古印度四個種姓階級(由上至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呢?一般認為,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前,他們內部就有三種人:一種稱為婆羅門,他們是掌管祭祀的祭司以及有學問的師父;另一種是從事征戰的武士,稱為剎帝利;還有一種是吠舍,從事農牧和手工業。這三種人本來是平等的,而且可以互相變換,婆羅門可以當武士,也可以種地;三者之間可以通婚。最初,這種以分工不同為特徵的社會集團,還不能稱為種姓制度,至多是它的萌芽狀態。

待到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許多當地居民,並把他們淪為奴隸之後,被征服者構成了第四部分人,被蔑稱為「首陀羅」,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隨著社會的變遷,奴隸的地位也有些變化,有的成了自由民,耕種少量土地,但依然被認為是下等人、賤民。他們的身體乃至影子不準碰到上等人,所以又叫「不可接觸者」。

在梵文中,種姓叫作「瓦爾那」,它的意思是「顏色」。專家們認為,這反映了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對皮膚黝黑的當地人的鄙視。所以,這既包涵階級壓迫意識,也具有種族歧視的內容。

隨著雅利安人在次大陸的統治地位得以確立和不可動搖,種姓制度已形成極為森嚴且千古不變的社會等級制度。婆羅門為了使這種制度合法化,為了使首陀羅馴服順從,除了武力外,還借用了神的威力。古印度人的祭司們在《梨俱吠陀》、《原人歌》給世人描繪了四個種姓選出的現由:當眾神把普魯沙分割,

他們割了多少份?

他的嘴是什麼?

他的手臂叫做什麼?

他的腿和腳被賦予什麼名稱?

他的口是婆羅門,

他的雙臂變成了剎帝利,

他的腿成為吠舍,

而從他的腳上生出首陀羅。

在古印度,人們認為,在一個人的身上,最潔凈神聖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贊歌的出口,婆羅門的工作是用口,自然而然地生於神口的婆羅門也是最神聖的、等級最高的姓。而生於臂的剎帝利位置比婆羅門低,應從事作戰或治理國家的工作,屬於第二種姓。生於腿的吠舍因有不潔的俗氣,所以應終身辛勤工作,以養活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較低的第三種姓。至於首陀羅,由於生於骯臟的腳,因而是不潔的、低下的,理所應當地該恭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務,是第四種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觸的姓。

㈨ 印度為什麼要經過土地革命才能實現獨立

度的土地制度翻版了英國做法。1793年英國殖民者將柴明達爾制度在印度推行。英國人的做法是,把一大片土地交給包稅人柴明達爾。這樣一操作,包稅人就變成了實際的土地所有者。

英國殖民政府要求包稅人向其繳納規定的地租。包稅人就變成了殖民政府和農民之間的中間人。包稅人為了完成殖民政府下達的上繳要求,並為了保障自身權益,就想盡辦法地從農民身上榨取地租。

印度獨立後,土地改革第一項就是要求各邦廢除柴明達爾制度,取消中間人環節,讓國家和農民直接發生聯系。按理說,少了一層中間環節,對農民是重大利好政策。

㈩ 印度耕作制度怎樣

印度的工作制度和我們中國的差不多,不過印度農業發展有利條件非常多,因為印度那個地方屬於熱帶地區,光熱水比較充足,所以他們的農業發展也比較快,但是就是由於印度的農業發展比較快,所以印度它整體也是比較落後的,它的軍事力量和經濟發展能力不行。


由於印度他們那邊天氣比較熱,蟲害也比較多,這一方面也會讓農產品稍微有點減量,他們的農業科技水平比較低,阻礙了農業的快速發展,沒有敘利亞那邊發展的快,印度應該多向其他國家好好的學習一下,讓智能化農業發展更快一些。

閱讀全文

與印度土地制度是怎麼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哪些古老大國 瀏覽:787
伊朗的低壓料都有什麼型號的 瀏覽:92
伊朗人種是什麼民族 瀏覽:703
英國紙幣長什麼樣子圖片 瀏覽:843
越南如何宣傳本國政治體制 瀏覽:187
義大利餅什麼 瀏覽:331
香港哪個地方銀行可以收伊朗的錢 瀏覽:977
中國有哪些邊境 瀏覽:29
印度高端設備都有哪些 瀏覽:977
義大利chinese怎麼發音 瀏覽:199
印尼用什麼吃東西 瀏覽:369
從珠海去越南多少錢 瀏覽:371
越南過境簽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706
印尼回國要什麼證明 瀏覽:238
東鵬伊朗白玉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551
為什麼換越南盾與匯率不一樣 瀏覽:921
義大利早餐主要是什麼怎麼做 瀏覽:159
如何去買中國最好的刀 瀏覽:256
越南的錢幣稱為什麼 瀏覽:254
中國有哪些大學有名的專業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