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目前世界先進的電子戰飛機有哪些
你好!
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戰飛機。
❷ 世界各國都有那些比較有名的第三代戰斗機
這里列舉的都是典型的第三代戰斗機
美國:F-14雄貓戰斗機,F-15鷹式戰斗機,F-16隼式戰斗機,F-18大黃蜂戰斗機,F-111戰斗轟炸機,F-117戰斗轟炸機(沒法劃分117其實,它前無古人也不會再有這樣的東西了)
蘇聯/俄羅斯:蘇27蘇30系列側衛戰斗機,米格29米格33系列支點戰斗機
英國:歐洲合作狂風戰斗轟炸機,AV-8B鷂式攻擊機(這個其實很難說是,但我認為可以算)
法國:歐洲合作狂風戰斗轟炸機,幻影系列戰斗機,第三代的是幻影2000系列
德國:歐洲合作狂風戰斗轟炸機
中國:殲10猛龍戰斗機,北約綽號惡棍。殲11仿製27系列戰斗機。
以色列:購買美製F15,F16戰斗機
日本:購買美製F15戰斗機,自研發F-2戰斗機
空軍戰斗機實力是美國最強,俄羅斯龐大而陳舊,中國先進的偏少。歐洲基本是一個整體,法國比價特殊,不願意合作。日本以色列技術儲備很好,但目前沒有太好的作品。
同一時間看到有兩位也做了回答,我想這個問題來說,F-22是四代機,台風,陣風是三代半,不應該計入,希望大家再交流。
❸ 印度軍隊的規模
印度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總兵力為117.5萬人
陸軍
印度陸軍兵力為98萬人,編有5個軍區、11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步兵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355個步兵營、190個炮兵團(營)、2個地空導彈大隊、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14個直升機中隊(其中6個反坦克中隊、8個觀察機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斗車:БМП-1型350輛,БМП-2型10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130毫米100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50門。
迫擊炮:120毫米500門,160毫米700門。
無座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1000門。
高炮:約2400門。
地地導彈:普里維特若干。
地空導彈:薩姆-6型180枚、薩姆-7型620枚、薩姆-8B型50枚、薩姆-9型400枚、薩姆-3型45枚、薩姆-16型500枚。
直升機:199架。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兵力為5.5萬人(含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4個地區司令部和東、西2支艦隊。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
裝備各型艦艇151艘,其中航空母艦2艘、潛艇19艘、驅逐艦6艘、護衛艦18艘、巡邏與海岸艦艇49艘、掃雷艇20艘、兩棲登陸艦艇10艘、各種支援艦船28艘。
海軍航空兵:5000人,裝備67架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
海軍陸戰隊:編有1個團(含3個大隊),約12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為14萬人。裝備作戰飛機772架、直升機170架(含武裝直升機32架)。
編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裝備53架米格-23BN、88架「美洲虎」、147架米格-27、79架米格-21MF作戰飛機),20個戰斗機中隊(裝備66架米格-21FL、169架米格-21BIS、26架米格-23MF、64架米格-29、35「幻影」2000H/TH型和8架蘇-30MKI型作戰飛機),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裝備32架米-24型直升機),
2個偵察機中隊(裝備8架「甚培拉」、6架米格-25和2架米格-25U型偵察機),
12個運輸機中隊(裝備105架安-32、45架DO-228型、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運輸機),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裝備73架米-8型、36架米-17型、10架米-26型直升機),
1個要員專機中隊(裝備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運輸機),
以及6架「美洲虎」型海上攻擊機、4架HS-748型電子戰飛機、6架伊爾-78型加油機、6架電子偵察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約400架各型教練機和22架教練直升機。
印空軍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和薩姆-10型導彈若干枚。
准軍事部隊
兵力約109萬人,其中:
海岸警備隊6000人,隸屬國防部,裝備有52艘各類艦艇和30餘架飛機;
國家安全衛隊74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特別保安部隊3000人;
中央後備警察部隊16.53萬人,隸屬內政部;
邦武裝警察40萬人(包括24個營的印度後備警察);
邊境保安部隊18.5萬人,約有150個營;
阿薩姆步槍隊5.25萬人,隸屬內政部;
特種邊境部隊9000人,隸屬內閣秘書處;
中央工業保安部隊8.86萬人,隸屬內政部;
國防安全警衛隊3.1萬人,隸屬國防部;
鐵路保安部隊7萬人。
後備力量
印度自稱為第1線預備役和第2線防務力量,共有240餘萬人。第1線預備役由印度海陸空三軍退役官兵組成,現有兵力約50萬人。第2線防務力量主要是民間軍事組織,現有實力約190萬人。
駐外兵力
1997~1998年派駐安哥拉151人,其中有5名軍事觀察員;在伊拉克與科威特邊境派駐5名軍事觀察員;在非洲獅子山派駐6名軍事觀察員;在西撒哈拉派駐10名軍事觀察員。
❹ 各國主戰機型
日本:主力戰機不斷更新換代
二戰後由於受和平憲法的制約,日本空中力量雖然規模不算大,但主力戰機卻一直不斷更新換代,戰鬥力水平可謂世界一流。目前,日本主要靠以F-15J、F-4EJ和F-2為代表的主力戰機來增強其制空能力。
凡是引進的外國飛機或其他武器裝備,日本都會在原型號後面加上字母「J」。所以F-15J、F-4EJ戰機其實就是「大和」版的美製F-15制空重型戰斗機、美製F-4E「鬼怪」式戰斗機。
F-15J自1980年開始被引進。當時美國空軍也剛裝備這種戰機不久,隨後即把成套先進技術轉移給日本。F-15J是當今比較先進的多用途戰斗機之一。其最大馬赫數2.5,實用升限1.9萬米,最大航程達4600公里,裝備有1門6管20毫米航炮,9個外掛點既可掛載「響尾蛇」和「麻雀」空對空導彈,也可掛載各種對地攻擊導彈、炸彈,最大載彈量7噸。目前,日本航空隊裝備該型機202架,配屬於7個作戰飛行隊。F-15J從1997年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進。改進後,F-15J的電子戰能力、空中格鬥能力、夜戰能力及全天候作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在2000年制定的中期防衛整備計劃中,日本表示「准備長時期將F-15J作為主力戰機」。
F-4EJ戰機日本從1969年就開始裝備。它空戰能力和對地攻擊能力都很強,最多可搭載8枚短程紅外製導的「響尾蛇」導彈和雷達制導的「麻雀」導彈,還可以攜帶核彈。然而,在日本引進F-4EJ後,發生了「別連科事件」,這促使日本對其性能進行了很大的改進。1976年蘇聯飛行員別連科駕駛一架米格-25叛逃並要求在日本的函館機場降落。那時,日本從千歲基地緊急起飛F-4EJ戰斗機對其進行跟蹤,但在渡島半島附近跟丟了低空飛行的米格-25。日本對這件事情反響很大。日本認為,雖然航空自衛隊在應對方面存在疏忽,但裝備方面的差距是主要原因,因為美國製造的F-4EJ裝備的火控雷達對下方目標的監視能力非常有限。於是,日本人改裝了「鬼怪」尾部的告警雷達和空空導彈配套發射裝置。改型後的飛機將主要用作近距空中支援,不再執行截擊制空任務。目前F-4EJ正逐步被F-2替代。
F-2不是日本的「私生子」,而是日美兩國共同孕育的「寵兒」。F-2也是空中「多面手」,既能進行空中格鬥,又可對地實施攻擊或是進行海上護航。F-2至今尚未經過實戰檢驗,不過其性能亦有可圈可點之處。F-2具有隱形功能,更偏重於對地攻擊和近距離火力支援。它的機翼由堅固輕巧的合成材料製成,因而能夠增大燃油貯存量和裝備更多武器。除此之外,F-2還採用了許多先進的高性能電子儀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火控雷達。該雷達採用的有源相控陣技術搜索范圍大、處理速度快、可靠性高,使F-2可以在被敵機發現之前就鎖定目標實施攻擊。F-15J也將換裝這種雷達。F-2的製造成本極高,堪稱「日本歷史上最貴的戰斗機」。到2011年,日本將製造大約130架F-2戰斗機。與此同時,日本將可能引進性能更先進的F-22或JFS型戰斗機,把空軍戰鬥力提高到新水平。
印度:大舉發展購買新型戰機
近年,印度不斷增加軍費用於購買國外先進的戰機。1996年印度和俄羅斯兩國簽訂協議,由俄方為印度製造蘇-30M和蘇-30MKI。1999年印度又購買了蘇-30K。到2003年年底,3批蘇-30MKI多用途戰斗機均已交付印度。另外,根據2000年12月底印俄兩國達成的協議,從2004年開始,印度按許可證生產140架蘇-30MKI戰斗機。預計印度按許可證組裝的第一架蘇-30MKI將於2004年底出廠,2007年將生產出完全由自己製造的蘇-30MKI。
今年2月,美印空軍在印度瓜廖爾舉行代號為「對抗印度-04」的兩國空軍演習。在演習中,蘇-30MKI性能卓越,大勝美國空軍F-15戰斗機。這讓美軍指揮官感到十分意外和吃驚。而在此次演習中印度空軍還使用了「幻影」-2000、米格-27、米格-29等多種戰機機型。美國《空軍》雜志援引一位參加演習的美空軍人員的話說:「我們所面臨的是數量上占優勢的印度戰機和對自己戰機非常熟悉、很精通戰術的印度空軍飛行員。兩者的結合使我們很難在對抗中獲勝。」這次演習再次顯示了印空軍的戰機實力。
此外,2001年8月,印度與法國達成了聯合生產「幻影」-2000型戰斗機合作協議。新的「幻影」戰斗機將取代那些服役期滿的戰機。「幻影」-2000戰機配備了先進的電子干擾系統,能執行轟炸任務,最多可以攜帶4噸彈葯,包括激光制導導彈、火箭和炸彈等。
早在2001年5月舉行的代號為「全勝」的陸空聯合演習中,參演的120架印空軍戰機在整個演習中出動1000餘架次,強度之大史無前例。扮演空中作戰部隊主角的是70架戰斗機、30架軍用運輸機和20架武裝直升機,從老式的米格-21,到米格-23、米格-27,直到最新的米格-29,幾乎包括了印空軍所擁有的各型戰斗機。隨著印戰機的不斷擴充,印空中實力將日益壯大。
東盟:美俄戰機分佔半邊天
東盟國家主戰飛機采購集中於美式戰機和俄制戰機。其中美式F-16、F/A-18D、F-5E/F系列以及俄制米格-29、蘇-27、蘇-30系列都是東盟各國的偏愛之物。
美式戰機造價不菲,表現為優異的機動性、超強的穩定性、卓越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創新的功能設計。東盟國家中裝備F-16數量最多、型號最全的是新加坡。它有7架F-16A/B、20架F-16C/D、12架更為先進的F-16C/DBrock-50以及10架專門負責對地攻擊的F-16D戰機。為便於訓練、減緩國內土地使用壓力,新加坡早在1988年向美國訂購一批F-16A/B型戰斗機時就與美國簽訂了「和平卡爾文計劃」。根據該計劃,新空軍的7架F-16A/B由美國空軍第425戰斗機中隊管理,駐扎在亞利桑那州盧克空軍基地,並與該中隊一起訓練。此後新美又開始了「和平卡爾文計劃」的第二、第三階段,機型更新為F-16C/D,訓練基地增加了坎農空軍基地。目前新加坡「寄存」在美國的F-16C/D共有12架。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裝備的F-16戰機是早期製造的F-16A/B。馬來西亞是引進F/A-18D「大黃蜂」戰機的主要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也都裝備有不同數量的F-5E/F戰機。
俄制戰機表現為防護堅固、動力強勁、火力威猛並且總體造價較低,來自東盟國家的高額采購訂單自然不會少。1994年,馬來西亞與MAPO-米格簽訂了總額為5.6億美元、購買20架米格-29N型的合同。1997年,馬空軍開始為N型換裝N-019ME型雷達,並加裝空中加油系統。2000年起,馬空軍聘請俄方人員對N型作進一步改進。緬甸也是東盟國家中米格-29的用戶。蘇-27SK是蘇霍伊集團針對國際市場的要求而發展的多用途型戰斗機。印度尼西亞、越南購進的就是此型戰機。蘇-30MK戰機也是東盟軍火市場炙手可熱的明星。根據2003年5月俄羅斯和馬來西亞簽署的軍售合同,俄將在2006~2007年間向馬來西亞交付18架蘇-30MKM戰斗機。此合同總額高達9億美元。馬來西亞希望能夠通過購買這些先進戰斗機,加速本國空軍的現代化。印尼空軍也打算繼續擴充蘇-30MK戰機數量,以縮小與其他幾國的差距。
巴基斯坦:購買美機計劃嚴重受挫
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巴基斯坦空軍於1965年12月引進了12架全新的F-6戰斗機。
上世紀80年代初,巴基斯坦曾從美國那裡購買了約34架F-16戰斗機。1983年,巴空軍第一個F-16戰斗機中隊開始服役。
在1998年巴基斯坦進行核實驗後,美國宣布對巴實施禁運。因此,原計劃第二批70架F-16戰機始終沒有交給巴方。最令巴政府惱怒的是,第二批戰機的軍購款早已交給美方,美國不但不交飛機,而且這筆款項也被扣壓了10多年才還給巴基斯坦。由於外購新機的計劃受挫,因此整個20世紀90年代幾乎都是由F-7系列戰斗機為巴基斯坦空軍撐起一片天。1998年底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自第3次印巴戰爭以來最激烈的武裝沖突。印度空軍出動多批次多架次的「幻影」-2000和蘇-30K戰斗轟炸機進行空中威懾活動,然而發現F-7P實在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敵手。因為巴空軍的F-7P總是出其不意地出現,讓印軍防不勝防。雖然雙方並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空戰,但F-7P的出現使印度空軍大量的對地攻擊任務被迫取消。
從1994年開始,巴基斯坦開始正式參與JF-17計劃。JF-17將取代現役的「幻影」-3/5、F-7等。JF-17的設計專家認為,JF-17達到了第3代戰機的綜合作戰效能:一是超視距作戰能力,二是極好的飛行機動性,三是具有先進的電傳飛行控制系統和航空電子系統。美國的軍事專家也承認說,與F-16的A、B型相比,JF-17性價比更高。
另外,巴基斯坦空軍在今年9月還向外界透露,美國正打算向巴基斯坦空軍出售18架F-16戰斗機。目前這一軍售計劃正在等待美國國會的批准。如果獲得批准,那麼此次軍售將成為美國對巴基斯坦實施國防產品制裁後數項交易之一。根據巴基斯坦空軍的要求,其所采購的F-16戰斗機將裝備高級中程空空導彈。
韓國:不惜重金打造「戰略空軍」
韓國一直計劃建設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戰略空軍」。為此,韓空軍將發展在防禦圈內可遂行制空作戰並可對陸、海軍作戰實施支援的戰力。該戰力將由F-4、F-16、F-15K戰機等空中力量構成。此外,為了提高防禦圈內的防禦制空作戰能力和打擊敵戰略目標的攻勢制空作戰遂行能力,韓空軍還將發展可對敵戰略目標實施打擊的攻勢制空作戰遂行系統。該系統將由戰斗轟炸機、掩護機、電子戰機、對地壓制機等構成。它們將組成一個以新一代戰機為主的攻擊編隊群。
目前,韓國空軍擁有戰機500餘架。其作戰司令部裝備有F-16C/D(約100架)、F-5E/F(196架)、F-4D/E(約130架)。其中最為現代化的戰機是F-16C/D。第一批F-16戰機是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提供的。促使韓國當局選購F-16的主要原因是該機造價比較低,對地攻擊力強。1994年,韓空軍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訂了購買第52批次生產的F-16C/D戰機120架的合同。此批次戰機裝有新式航空電子設備和更大功率的發動機。
韓國空軍建設「戰略空軍」的構想實質是想完成由聯合防禦向自主防禦、由固守防禦向攻勢防禦、由沿岸防禦向遠海防禦的轉變。所以,為了提高本國空軍的裝備水平,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韓國空軍仍斥巨資購買波音公司的F-15K型戰斗機。根據美韓達成的對外軍售協議,韓國空軍將從2005年起引進F-15K多功能戰斗機,到2008年波音公司將向韓國陸續交付40架該型飛機。這將會極大增強韓空軍的力量。F-15K是在F-15E「鷹」式戰斗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F-15K可以配備多種空對空、空對地武器系統,包括3套在F-15系列戰機設計中首次加入的武器系統。韓國空軍最早將在2005年接收2架F-15K戰機,在2006年接收10架,2007年接收16架,2008年接收最後12架。
❺ 電子戰飛機的基本介紹
二戰期間,電子雷達的出現,電子戰開始應用於戰爭。許多參戰國都研製出針對雷達的積極干擾設備、電子告警器和消極干擾物,並將其安裝在轟炸機上或由轟炸機攜帶投放,早期的電子戰飛機誕生了。二戰後,隨著防空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簡單的干擾手段已無法保護自身的安全,因而出現了載有完善干擾設備、專門用來干擾敵方雷達和通信系統的飛機。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製出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戰飛機──EB-66飛機。此後,美軍在在越南戰爭、第五次中東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中,都較成功地使用了電子戰飛機。奪取電磁權逐漸成為影響現代戰爭勝負的重要條件。現代電子戰飛機包括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干擾飛機和反雷達飛機。它們基本上是由轟炸機、戰斗轟炸機、運輸機、攻擊機等改裝而成的。美國的電子戰飛機主要有EF-111A、EA-3B 「空中戰士」、EA-6A「入侵者」、EA-6B「徘徊者」、EC-121「星座」等型號。俄羅斯的電子戰飛機主要有雅克-28E、圖-19電子偵察干擾機、伊爾-20電子偵察機等。電子戰飛機一般是偵察機,預警機,等.如美E-2C「鷹眼」艦載預警機。 50年代末,美國海軍為了加強其艦隊防禦體系的建設,提出要建立「海上戰術諸元系統」。該系統要求能將軍艦、潛艇、陸上基地和空中飛機等所有能搜集到的信息加以一元化處理,共同使用。以便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統一指揮、協調作戰,提高整個艦隊的防禦作戰能力。「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提高海軍空、地、海一體作戰的能力」。這種構想,在當時來說應該是具有戰略眼光的,超前的。
這套「海上戰術諸元系統」的主系統設在航空母艦上,要求空、地、海其它各方面有相應的子系統相配合,在空中則要求建立相應的「機載戰術諸元系統」(子系統)。當時,美國海軍已裝備E-1「跟蹤者」。這是美國第一代實用艦載預警機。該機裝兩台渦輪螺槳發動機,背負一個巨大的橢圓形雷達天線罩。主要機載設備有搜索雷達、通信系統、敵我識別器、定向儀表無線電指揮系統等。雖具有一定的探測海面船隻和空中目標的能力。也可引導少量飛機作戰,但多數裝備是初級產品,技術不成熟,總體性能有限。尤其是缺乏向航空母艦傳輸雷達數據的發送裝置,通信性能差。因此,無法滿足「海上戰術諸元系統」的配套要求,於是,美國海軍提出要研製E-1的後繼機。這就是設計E-2「鷹眼」的初衷。
新的艦載預警機由格魯門飛機公司主承包研製,其主要機載設備由通用電機、利頓和阿林斯無線電機公司等提供。1956年3月開始設計,經過方案論證後,共製造了3架原型機。第一架原型機於1960年10月上天。1961年4月19日,裝備全套機載設備的飛機完成首次實用性飛行後,正式編號為E-2A。3年後這種新型預警機開始交付使用。此後,又發展了E-28B和E-2C,仍在生產的是E-2C型。E-2T是台灣訂購的6架E-28經改裝後的新編號,主要是改裝。
AN/APS-138型雷達、電子監視和敵我識別系統。台灣希望改裝後能達到E-2C的水平。實際上未必能實現,充其量可達到E-2C的中期水平。此外,E-2還派生了一種運輸機,稱為C-2A,共生產了19架,主要用於岸基與航母之間的客貨運輸。
E-2A是E-2的最初生產型,主要機載設備雖不如後來的型別先生,但與E-1預警機相比已有了很大提高。採用了AN/APS-96雷達、單延遲線固定目標對消技術,能抑制海上雜波干擾。可執行海面早期預警和戰術指揮任務,具有海面監視、敵我識別、方位測寶、目標跟蹤和指揮作戰等能力。
E-2A的典型執勤程序是:在搜索雷達發現空中和海上目標的,通過機載戰術諸元系統進行數據處理,然後將目標距離、速度、高度和航向等信息,及時傳輸給航母上的海上戰術諸元主系統,同時對已方作戰飛機和其它武器實施指揮引導。由此可見,研製E-2預警機的初衷已基本實現,以後的型別性能更好就不用說了。 從普通概念的飛機來看,E-2預警機的外形確實很奇特。與眾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背上背著一個「大圓盤」,實際上是一個大型的雷達天線罩,通過支架與機身連接,直徑7.3米,最大厚度0.79米。內裝雷達天線和敵我識別天線。由液壓馬達驅動,每分鍾可旋轉6轉。天線罩還可以通過液壓控制升高或降低,停機時最大的下降高度可達0.64米,有利於存放。雷達天線為「八木」端射式天線陣,敵我識別天線陣與之背對背安裝。所獲得的雷達和敵我識別信號,通過一個三通道的旋轉同軸耦合器向飛機內部設備傳送。這就是E-2的第一個特點,也是多數預警機所共有的特點。採用這種設計的好處是解決了大型天線陣的安置問題,多少也能提供一些升力,但對總的氣動特性和操穩性能都有影響,阻力增加。
其次是在水平尾翼上安裝了4個垂直翼面。這也是一般飛機所不曾有的。外側的兩個垂直翼面延伸到平尾以下;中間兩片則固定在水平安定面之上,沒有下延。之所以採用這么多垂直翼面,主要是受前方雷達天線罩和支架尾流的影響,使垂尾的氣動效率降低的緣故。經過理論計算和實驗表明,在保證飛機方向安定性的前題下,實現橫側操縱只需要3個舵面就能夠了,所以在左側的第二個垂直翼面上沒有活動的方向舵。另外,為了不影響雷達工作,4個垂直翼面(包括發動機螺旋槳)的大部分使用了玻璃鋼材料。
第三是機翼可以折疊。E-2飛機採用了懸臂式梯形上單翼。機翼前緣有充氣防冰套,內側機翼前緣可打開,以便維護發動機和飛機操縱系統。機翼後緣分三段,外側為副翼,中段和內側為襟翼。水平尾翼有11度的上反角。這些都很平常,與一般飛機不同的是大部分外段機翼可以作為90度的旋轉後向後折疊(一般艦載飛機多採用向上折疊)。原來伸展時的翼展長達24.56米,折疊後就只有8.94米,不到原來的一半,大大減小了在艦上的存放空間。靠近折疊線的固定翼段下面,吊裝著兩台T56-A-8A型渦輪螺槳發動機,單台功率2353千瓦;後改裝T56-A-427(425)型發動機,單台功率增加到3803千瓦。採用4葉可順,反槳恆速螺旋槳,直徑4.11米。
再就是機艙布置,正常條件下可載5名乘員。前面是正、副駕駛艙;後面的機艙內依次排列有:雷達、敵我識別設備和計算機櫃,雷達操作員、作戰情報官司和空中控制員工作台,最後面有衛生間。在執行長時間巡邏飛行時,可多帶一名空勤人員,以便輪流休息。 專用電子戰飛機是指專門遂行電子戰任務、不帶或少帶其他攻擊武器的特種飛機。根據主要任務,專用電子戰飛機可佞為電子偵察飛機、電子干擾飛機和攜帶反輻射導彈的飛機(又稱反雷達飛機)。
1.電子偵察飛機裝有多頻段、多功能、多用途電子偵察和監視設備,主要用於飛臨敵國邊境附近或內陸上空,對敵電磁輻射源進行監視、截獲、識別、分析、定位和記錄,獲取有關敵方雷達、通信、武器制志信息,以及電力線和汽車行駛時發出的電磁輻射等情報,供事後分析或實時將數據傳送給己方指揮中心和作戰部隊,為實施電子對抗和其他作戰行動提供依據。所用的機種有:有人駕駛飛機、無人機、直升機等。2.電子干擾飛機裝備多頻段、大功率雷達和通信雜訊干擾機、雷達告警系統、欺騙式干擾和箔條/紅外無源干擾物投放器等,主要用於遂行電子戰支援干擾,壓制敵防空系統,以掩護攻擊機群實施突防和攻擊。
其支援干擾方式分為以下三種。
①遠距支援干擾。由多架電子干擾飛機組成多個編隊,在中空距敵目標100~120公里的安全陣位上,實施多方位、大縱深、寬正面的電子干擾,壓制敵防空雷達網、戰略戰術通信網和防空火力網中的制導與瞄準系統,掩護攻擊機群隱蔽突入敵目標區上空執行任務和安全返航。
②遠距支援干擾。以3~4架電子干擾飛機伴隨攻擊機群飛臨敵目標區附近,此後脫離編隊,在距目標區較近的前沿上空做中空或低空盤旋,施放中功率雜訊干擾、欺騙干擾,以及箔條干擾,掩護攻擊機群突襲敵方目標,空襲完成後伴隨攻擊機群返航。
③隨隊支援干擾。干擾飛機與攻擊機群混合編隊突入敵目標區上空,干擾飛機沿航線在編隊內施放雜訊干擾、欺騙干擾和箔條干擾,壓制敵防空火力網的電子系統,掩護攻擊機群實施空襲。
3.反雷達飛機是一種壓制敵防空火力的「硬殺傷」電子戰飛機,如美國的F-4G「野鼬鼠」反雷達飛機,機上載有AN/APR-38/47雷達告警接收機/電子戰支援系統和「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集束炸彈和空空導彈,還有自衛用的有源干擾吊艙和無源干擾物投放器。這種飛機的主要任務是用反輻射導彈直接摧毀敵地面雷達和殺傷操作人員。專用電子戰飛機的主要發展方向是:①提高機載電子戰系統的性能和綜合化程度;②研製新型隱身電子戰飛機、大功率通信干擾飛機;③發展電子戰無人機,如偵察/ 干擾無人機、反輻射無人機等。
❻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軍用飛機製造商
洛克希德�6�1馬丁公司
1995年3月洛克希德公司和馬丁�6�1瑪麗埃塔公司宣布合並,成立洛克希德�6�1馬丁公司。合並前,洛克希德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軍用飛機製造商,生產F-16戰斗機、C-130運輸機、戰略導彈系統和戰略反導系統等產品。而馬丁�6�1瑪麗埃塔公司則是世界最大的電子企業,生產火箭、戰術導彈系統、反坦克導彈等產品。後來,新公司又兼並了洛拉爾公司的宇航電子系統和通用電氣公司的電子系統。這樣,洛克希德�6�1馬丁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軍火企業,該公司控制了40%左右的世界戰斗機市場,幾乎囊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
波音公司
1996年8月波音公司宣布出資31億美元收購羅克韋爾公司的防務和航天分公司。同年12月,波音公司又宣布與麥道公司合並。波音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製造企業,合並前佔有世界客機市場50%以上的份額。而麥道公司則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用飛機、導彈和航天產品製造企業之一,其生產的F-4戰斗轟炸機、A-4攻擊機、F-14戰斗機F/A-18戰斗攻擊機、直升機及反潛導彈、巡航導彈等暢銷國際市場。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合並後成立了新的波音公司,成為世界第二大軍工企業。
雷神公司
1995年4月雷神公司出資23億美元收購了大型軍用電子公司的電子系統公司,隨後又兼並了休斯電子公司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成立了新的雷神公司。該公司壟斷了美國空對空導彈的生產,成為世界第三大軍工企業。
諾思羅普�6�1格魯曼公司
諾思羅普�6�1格魯曼公司是美國主要的航空航天飛行器製造廠商之一,有原諾思羅普公司和格魯曼公司於1994年合並而成的。同年,諾思羅普�6�1格魯曼公司收購了沃特(Vought)飛機公司;1996年又收購了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的防務和電子系統分部;1997年完成了與防務信息技術(Logicon)公司的合並。1997年7月,諾思羅普�6�1格魯曼公司和洛克希德�6�1馬丁公司提出合並,以便進一步加強全球競爭力,但出於反壟斷等的種種考慮,美國政府未予批准。諾思羅普�6�1格魯曼公司在電子和系統集成、軍用轟炸機、戰斗機、偵察機以及軍用和民用飛機部件、精密武器和信息系統等領域具有很大優勢。其近來的主要產品有B-2隱身轟炸機、A-6艦載攻擊機、F-14"雄貓"戰斗機、EA-6B電子戰飛機、E-2C"鷹眼"預警機;組成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的飛機主要承包商;為F-16飛機和F-22飛機生產火控雷達;AH-64D"長弓阿帕奇"直升機生產長弓火控雷達和"海法爾"導彈;作為子承包商生產波音-747和F-18的部件;生產制導和導航設備、電子感測器和跟蹤系統、自動化試驗設備、軍用電子對抗裝置、自動檢測設備、聯合偵測目標攻擊雷達系統、太空梭的指令輔助系統、空間站信息及控制輔助程序;鋁質卡車車體和耐用車輛等。同時,作為F-5系列飛機的原製造商,該公司將致力於改進F-5飛機的機載電子設備、延長其使用壽命的工作。該公司還曾進行了YF-23先進戰術戰斗機樣機的研製工作。
法國達索集團
創辦於1916年的法國達索集團,算得上是一家百年老店了,歷經馬塞爾�6�1達索(MarcelDassault)的創業期,塞日爾�6�1達索(SergeDassault)的守業期,羅朗�6�1達索(LaurentDassault)的壯業期,風雨兼程地從一家製造飛機木製螺旋槳的手工小作坊,搖身一變為法國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製造業的領軍人物。其產品主要有「幻影2000」系列、「陣風」式戰斗機。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
蘇霍伊公司是俄羅斯最大的軍用飛機製造商,它生產的飛機95%都出口到世界各個國家。目前,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都已成為蘇-30戰斗機的大客戶。 其主要產品有蘇2-7、蘇-30、蘇-37。
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天公司
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天公司是歐洲最大、全世界第二大航空航天及防務公司。在防衛技術、商用飛機、直升機、航天、軍事運輸及戰斗飛機以及相關服務領域,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天公司都居於市場領先地位。其著名品牌包括商用飛機製造商空中客車、世界最大的直升機製造商歐洲直升機公司以及合資的世界第二大導彈製造商MBDA公司。歐洲航空防務及航天公 司也是歐洲戰斗機聯合體(Eurofighter)最大的合作夥伴,並主導著A400M軍用運輸機計劃。從產品范圍而言,該公司分為五大業務部門:空中客車、軍用運輸機、航空、航天、防務及安全系統。
❼ 目前世界上十大電子戰飛機機都為那些
哪裡有10大?絕大部分國家完全沒有電子戰機,真正的電子戰機現役和退役的加在一起也不超過10架,現役的不超過5架,性能最好的當然是美國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斗機了。
❽ 印度光輝戰斗機和殲十的對比
不論整體性能或是局部性能都是中國的殲-10更強,LCA連印度空軍自己都看不上,海軍更是直接拒絕。
1、動力系統對比
殲-10的首批生產型採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更換WS-10後殲-10最大推力132kN,加力推力155kN。LCA戰機採用通用電氣F404-GE-IN20加力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53.9kN,加力推力89.8kN。
在動力系統方面殲-10可以說是完勝LCA戰機。
2、武器系統對比
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標准配置下載彈7000KG。
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近程紅外製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
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除了外掛武器,殲-10還安裝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此外還可以掛載紅光-I型 紅外線搜索吊艙、BM/KG300G 防衛干擾吊艙、KZ900 電子偵察吊艙、藍天導航攻擊吊艙、FILAT 前視紅外線轟炸導引吊艙等。
LCA戰機有七個外掛點,可發射空對空、空地、空艦導彈、無制導火箭、反坦克炸彈、常規炸彈等,還可外掛電子戰吊艙和偵察吊艙、副油箱。內置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20發 。標准配置下載彈3500KG.
在武器系統方面殲-10完勝。
3、航電系統對比
在雷達方面,殲-10採用國產JL-10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
殲-10 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在 100 至 130 千米之間,攻擊距離在 80 到 90 千米左右,應能同時對付兩個目標。
最初中國獲得的幼獅數字式四餘度飛行控制軟體,只是整個軟體的其中一部分。加上設計要求一直在改動,成飛為此在軟體設計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國對數字線傳飛行控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礎,包括殲-6的變穩機、殲-8IIACT等,都是線傳控制的重要試飛機種。
611所僅用了3年時間就摸透了以色列的線傳技術,研製成功了使用ADA寫成了數字式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軟體,為外界所稱道。即便是俄羅斯的相應系統,在同一時期也還只是在研究之中。
LCA戰斗機搭載的電子系統採用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LCA戰斗機的也搭載了大量的美製電子對抗設備,比如雷達告警接收機,激光警告系統,自衛干擾發射機,導彈接近警告系統,箔條和曳光彈投放器等,用於進行自衛。
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仍然是完勝。
❾ 世界各國空軍戰機數量
第1名 美國
美國無疑的當然是世界十大空軍國排行榜的榜首,美國的空軍以第一線而言,大約有3,600架左右,包括900架的F-15、2,000架的F-16、150架的F-4、140架的A-10密接支持攻擊機、約150架的F-111、和若乾的F-117A,另外尚有使用已五十年的高齡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新式的遠程戰略轟炸機B1及B2約有20餘架,現研發的F-22原型機若干架,美國空軍除了布置在本土以外空軍,在歐洲德國、英國,亞洲韓國、日本及其屬地關島、賽班島均有駐軍,其空軍的規模均大於海、陸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美國海軍方面,目前約有1,500架第一線戰機,包括450架F-14熊貓式戰斗機、450架F/A-18空優及攻擊戰機、450架A-6E攻擊戰機、及約100架EP-3、E-2鷹眼電戰機及50架A-10海盜式攻擊機,海軍陸戰隊約有600架戰機,含300架F/A-18空優及轟炸戰機、200架AV-8B英制的垂直起降戰機及100架各式支持電戰、偵測戰機。故整合美國三軍戰機的實力,確實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尤其其戰機的壽命比較其它九個國家,除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算高齡外,其餘乃是算較新式。
第2名 俄羅斯
盡管蘇聯已經解體,分為十五個國家,烏克蘭、哈薩克等大國,分別擁有前蘇聯的戰機,但俄羅斯第一線戰機,目前約有2,900架包括500架MiG-23、MiG-25的110架、MiG-29的450架、SU-27有150和若干架SU-30戰機均屬空優戰機,對地攻擊機以MiG-27的600架、SU-17及SU-20有300架、SU-24有480架、SU-25有340架。
俄羅斯第二線本土防衛戰機也約有2,000架,若再加上約300架海軍SU-24鐵匠式戰機,其總共空軍戰機約達5,200架,雖然俄羅斯近年經濟景氣不佳,許多戰機都被封存甚至兩三年內不到十架新戰機服役,實際運用出勤率可能未達半數,但俄羅斯事實上仍然是空軍的大國。
第3名 中國(鼓掌~~~~~~)
中國擁有4000架戰機,目前中國因台灣第四代戰機的更新完成成軍及台海局勢的日趨嚴重,緊急向俄羅斯采購SU-27、SU-30,並通過向俄羅斯取得SU-27生產許可證加緊製造國產型J-11,以及中國與以色列研發J-10的批量成軍,國產飛豹的下線成軍,J8-I及J8-II型、新式改良J8-M約有120架,500架勉強堪用的J-7,所以說能負擔第一線戰斗任務的飛機已達900多架。另外數千架老舊的J-6、強5、轟6、轟7在日後的台海戰爭中,還是有著很大的威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4名 法國
擁有第一線戰機有650架,其中幻象戰機約有500架,Mirage2000各型最新銳佔200架,而其六百五十架戰機都能執行空優及對地攻擊雙重任務,而真正據對地攻擊任務為150架美州虎對地攻擊機。法國海軍尚有12架美製A-7攻擊機及38架超級軍旗式艦載機,另外尚有作支持戰機的阿爾發噴射教練攻擊機150架,合計總術800餘架,法國空軍除目前加強更新F1戰機為Mirage-2000N等各型外,新式的飆風型戰機已研發成功進入量產中。
第5名 英國
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最進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第6名 日本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各類飛機近900架,其中作戰飛機400多架(戰斗機200多架、支援戰斗機60架、偵察機20多架、預警機17架、電子戰飛機10架),主要有:160餘架F一15J,70餘架F一4EJ,支援戰斗機F—l約24架及20多架17—2,其作戰半徑大,機動性好,電子設備先進,機載雷達作用距離遠,載彈量大,機載武器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具有很強的奪取空中優勢和對地攻擊的能力。裝備若干架EP一3電子偵察機,12架RF一4E偵察機,15架RF一4EJ偵察機;16架美製E一2c預警機和4架E一767;29架C一1運輸機、15架C一130H型運輸機、8架YS一11型運輸機和2架B一747專用運輸機。約54架T—l噴氣式初級教練機(最初為中教機)、約70架T一2噴氣式超聲速高級教練機、約50架T一3螺漿初級教練機、約150架T一4中級噴氣式教練機,另有約9架T一400運輸/救援教練機。在其它飛機中,有CH一47運輸直升機15架、V一107運輸直升機20架、blU一2救難搜索機15架、U一125飛行檢驗機3架、UH-60J救難直升機18架、U一125A救難直升機10架、U一4多用途直升機4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第7名 德國
西德原有200架F-4戰機、240架龍卷風式空優戰機和150架阿爾發噴射教練攻擊機,加上東、西合並後,大部份東德舊式的米格機已淘汰,只保留24架空優的MiG-29。德國海軍有100架龍卷風式空優戰機,不過全部都屬岸基式戰機,其任務負責對德國艦隊作空中支
持任務,也和英、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將引進200架左右,其總計也在600架以上。
第8名 以色列
以色列的確是空軍的強國,其不但是少數能自行研發新式戰機的國家,第一線戰機至少有600架,包括110架F-4、200架F-16、60架F-15和150架自製的幼獅式戰機及120架美製A-4天鷹式攻擊機,以色列面對環繞四周的有3000架戰機的阿拉伯各國,其空軍由如台灣面對中國大陸一樣表現得可圈可點,其數量雖少於臨近的阿拉伯敵國,但飛行員的素質與戰機出勤,遠非阿拉伯敵國所能比擬。目前以色列的主力戰機為F-15,將來會繼續採用美製的F-22或法制的飆風型戰機或「歐洲聯合戰機」EFA,則有待觀察。
第9名 印度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當中有老舊MIG-21多達300架,真正主力是法制的Mirage-2000N有40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
2000N有40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29,和80架MiG-23,雖然也有90架美州虎戰機但保養不良,數量雖多但戰力遠遜於歐洲各國。近來幾年采購了不少的SU-30
第10名 烏克蘭
烏克蘭從蘇聯解散後留下600戰機,其中精銳的僅有200架MiG-29,由於經濟的因素其空軍正在裁減中,估計能保留在第一線戰機,不會超過半數。
該有1個值得一提的國家是朝鮮,其雖然號稱有700架第一線戰機,若仔細的評估老舊的中國制J-5就有240架,J-6、強5、MiG-21也有380架,空有多的數量在質的方面確很差,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MiG-29約數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顧被擠出十強行列
❿ 印度有自行研製的戰斗機嗎
有!
HF-24「風神」戰斗機
HF-24「風神」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為印度空軍研製的單座雙發戰斗機,也是印度本
國研製的第一種超音速戰斗機。1956年開始設計,1961年6月原型機開始試飛。HF-24隻
有兩種型別:HF-24 Mk.1是作為對地攻擊戰斗機而設計的,第一架預生產型於1963年3月
首次飛行,生產型於1967年11月首次試飛,1977年停產,共製造了129架。HF-24Mk.1T是
串列雙座教練型,1970年4月試飛,1977年停產,共製造了18架。HF-24均裝兩台不帶加
力的「奧菲斯」703發動機,單台推力為21.57千牛(2300公斤),機頭裝4門30毫米「阿登
」Mk.2機炮,可攜帶多種火箭彈及炸彈。目前,HF-24正逐步被米格-23所替代,到1986
年,印度只有18架HF-24服役。現已全部退役。
技術數據
外形尺寸
翼展 9.00米
機長 15.87米
機高 3.60米
機翼面積 28.00米2
主輪距 2.80米
前主輪距 5.56米
重量及載荷
飛機空重 6195千克
起飛重量(帶腹部副油箱) 8951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0908千克
推重比(起飛重量8951千克,無外掛) 0.49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2000米) M1.02
最大允許速度(海平面,錶速) 1112公里/小時
失速速度 256公里/小時
著陸速度 268公里/小時
爬升時間(從海平面至12200米) 9分20秒
起飛滑跑距離 850米
作戰半徑(低空) 238公里
(高空截擊) 396公里
轉場航程 144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