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耍蛇的樂器叫什麼

印度耍蛇的樂器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9-23 14:22:42

1. 在印度,吹笛子讓蛇跳舞的是什麼人

走在印度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時常可以看見一些身著民族服裝雲游四方的耍蛇人。每當他們吹起悠揚而又顯神秘的笛聲時,一條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便會昂起「恐怖」的腦袋,乖乖地從籃子里探出身來,隨著樂曲翩翩起舞,讓人嘆為觀止。
印度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老行業
據印度朋友介紹,由於宗教原因,耍蛇是一種在印度當地流傳千百年的古老行業。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約占總人口的83%,在虔誠的印度教徒眼中,蛇並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鏡蛇更是財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並供它食物,命中一定會走好運。在印度許多農村都有香火繚繞的蛇廟,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一男半女,對廟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頂禮膜拜。
正是蛇在印度教中的崇高地位,使得耍蛇業長盛不衰。但蛇畢竟不是哪兒都有,加上防蛇咬、馴蛇都需要經驗,因此久而久之,耍蛇業成為一項子承父業的世襲行當,一代代流傳下來。印度「耍蛇人」大都住在蛇類出沒的地方,險惡的環境讓他們從小就習慣了與毒蛇為友。在他們馴養下,令人毛骨悚然的眼鏡蛇、蟒蛇,無不俯首聽命。
目前,在印度哈里亞納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以及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些農村,至今仍活躍著一批世代以蛇為生的「耍蛇人」。據稱,這些「耍蛇人」家族中每有男孩問世,大人便會在他身上滴幾滴毒液。大人們相信,這不僅能增強嬰兒的免疫能力,讓他今後免遭毒蛇侵害,而且也可提高他今後識別蛇性的能力。
捕蛇、馴蛇及配蛇葯的本事「傳男不傳女」。不過,「耍蛇人」家的女人都會製作精美的袋子,「耍蛇人」用這些袋子裝蛇雲游四方,養家糊口。據說「耍蛇人」的女兒出嫁,嫁妝中少不了三樣「寶」:一條蛇、一隻狗、蛇葯。
不看人面,看蛇「面」
一位來自農村的當地朋友介紹,在印度農村,時常有外地的「耍蛇人」前來獻藝。等蛇在耍蛇人指揮下,施展完十八般武藝後,面對嘖嘖稱奇的全村老小,「耍蛇人」便上前請求施捨,不過他們常會堂而皇之地打著蛇的名義說:「我的這些孩子演得很辛苦,給點吃的好嗎?」對此,大飽眼福的村民從來不會拒絕,有的給米,有的給面。其實天下哪有吃米、面的蛇?但不看人面還得看蛇「面」吧。此外,向村民兜售蛇葯也是「耍蛇人」的一大副業。這些葯粉都以草葯為配方,解蛇毒效果不錯。遭蛇咬的人,只要將葯粉放在棉布上蘸以牛奶,每天在傷口敷兩次便能痊癒。
對「耍蛇人」而言,最想去的莫過於城裡,尤其是繁華大都市。在當地朋友的陪同下,記者曾在新德里著名景點莫卧爾王朝統治者胡馬雍墓門口問過一個「耍蛇人」。他說,在農村走街串巷耍蛇,維持生活可以,但賺不到錢。聽說新德里外國遊客多,出手大方,因此早在10多年前,就和幾個同行一起結伴來新德里了。「耍蛇人」往往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結成自己的行會。按行規,大家每天要在新德里各大景點門口蹲點,一段時間後進行輪換,以避免引發內訌。
微薄收入讓「耍蛇人」厭倦了這個工作
這位「耍蛇人」認為,干耍蛇這一行當,首先是膽量,技巧還是其次。每年3、4月氣溫回升時,「耍蛇人」都會隨身帶著兩件寶,一件是「莫力」,另一件是頭上裝著金屬圈的特製手杖,前往森林捕蛇。「莫力」是印度「耍蛇人」在幾千年前就發明的一種樂器,用它轉移蛇的注意力,然後「耍蛇人」再用手杖的金屬圈套住蛇的脖子。趁蛇口大張之際,迅速取出藏在蛇牙後面的毒囊。其實說來容易,但真正在深山老林里去抓蛇可需要膽量。尤其對毒性烈、攻擊性強的蛇,即使多年的捕蛇老手,也要小心翼翼,一個疏忽就會造成生命危險。
「耍蛇人」告訴記者,他來新德里闖盪已有10多年了,妻子和4個兒女都在身邊。但這個行當太辛苦了,每天四處奔波表演不說,收入還非常低。平時,他們除了表演時討點生活費外,還與外國遊客一起拍照,一般拍一次100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當地人則為20盧比,但可以討價還價。不過,遇到喜好獵奇的西方遊客,一通狂拍之後,高興起來給個10美元小費也難說。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收入好時能有5000多盧比,當然其中每月有上千盧比用來買雞肉和羊肉喂給蛇吃,畢竟這些蛇不僅是賺錢工具,更是自己的「孩子」。靠這份收入及妻子平時賣牛奶賺的錢,老大老二還都能上得起學。但近年來,印度市政部門加大了整頓旅遊景點的力度,經常驅趕景點門口的流動商販,讓他有時幾天都沒有收入。因此他已厭倦了耍蛇行當,也不想讓後代重復子承父業的老路,生活再拮據,他也要供孩子上學。

2. 印度人耍蛇時吹的那叫什麼

印度特有的樂器長笛,的確像葫蘆絲。
印度耍蛇業快要後繼無人了。

3. 請問印度耍蛇人耍蛇時吹的那個音樂叫什麼名字

隨便什麼曲子啦!
因為蛇聽不到聲音,但是能敏銳的感覺到震動,耍蛇者的蛇就跟中國的耍猴者的猴一樣,是經過訓練的,當耍蛇者發出特定的信號時,蛇就會從竹簍里鑽出。而且蛇隨音樂舞動身體也不是真的跳舞,蛇是追隨笛子的運動而運動的,如果耍蛇者一動不動的吹笛子,蛇是不會動的

4. 印度民族樂器有個和葫蘆絲差不多的樂器,是不是就是中

印度耍蛇者手中的民族器樂,其外形與我們認為起源於雲南的葫蘆絲極其相似,僅從外觀看,好像沒什麼大的區別。
從有關視頻上看,印度人的「那種」吹奏樂器,其基本構造也是「葫蘆」和「竹管」,從聲音上可知,「它」也是靠簧片震動的「簧管樂器」。
中國的佛教來源於印度,其進入中國的路徑有「北方線路」和「南方線路」之分。
而「南方線路」就是由印度而達中國的雲南。在佛教傳入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把「印度式」的「葫蘆絲」也一同帶入。
非常有意思的是,你的這個問題,在十多年前的網路上,曾經引起過「葫蘆絲起源」的大討論,認為葫蘆絲起源印度與起源於我國的雲南的人士,各執一詞,各不相讓,可又都拿不出客觀有力的證據來,最後不了了之。
不管葫蘆絲起源於哪裡,只要我們喜歡,就「拿來」為我所用吧,怡情養性,愉悅身心,利己利人,何樂不為?

5. 關於印度舞蛇人的相關知識(高手進,從網上復制直接無視!資料要詳細並且官方~)

印度耍蛇其實是巧妙利用了蛇的生理特點進行的一種展示。
耍蛇喜歡用葫蘆作為共鳴腔的笛子,這種笛子的特點是能夠震動周圍空氣,讓蛇能夠感覺得到,這樣的笛子音域音色都不理想,但是蛇容易感覺到(蛇的聽力主要是感知震動)。
耍蛇人的所謂手藝都是世代傳承下來的,通過一些誇張但不會激怒蛇的動作跟蛇產生互動,其實這是蛇的本能天性,並沒有多少馴化的成分在裡面。大多數蛇的智商都是比較低的,幾乎沒有學習的能力。正因為如此,耍蛇人被蛇咬的概率還是較大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少從事這種冒險的工作了。
關於耍蛇,涉及到一些動物行為學問題,講起來洋洋灑灑,有想不明白的,可以給我發消息進行交流探討。

6. 喜馬拉雅星里劉青雲吹的是什麼

是印度耍蛇人專用的一種傳統樂器,葫蘆形狀的「噴吉」樂器。

7. 為什麼印度人吹笛子,蛇就會立起來呢

與吹笛子無關

眼鏡蛇是沒有聽覺的,所以它聽不到音樂,眼鏡蛇只攻擊進入攻擊范圍的敵人,所以當有什麼東西在它眼前晃悠的時候,它會豎起上半身,張開肋骨讓自己看上去大一些。

然後跟著一起晃,以找到合適的實際進攻,所以馴蛇人只要在它攻擊范圍外晃悠就行了,吹不吹笛子都沒關系。



(7)印度耍蛇的樂器叫什麼擴展閱讀:

眼鏡蛇分布范圍極廣,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眼鏡蛇分布於從非洲南部經亞洲南部至東南亞島嶼的區域。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東南亞島嶼。

在我國,眼鏡蛇主要分布在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8. 印度人用笛子就可以控制蛇起舞,難道蛇真的能聽懂音樂嗎

其實之所以印度的人能夠通過一根笛子來讓蛇起舞,並不是什麼神話傳說,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而且說其實蛇根本聽不懂你在吹什麼音樂的,他們之所以能夠根據當地印度人的笛子而起舞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笛子吹出來的音樂有一種特別的聲波。

而且這項工作也是分的有危險的,因為我們知道畢竟你們面對的蛇,不是普普通通的蛇,而是具有劇毒的眼鏡蛇。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你還沒有掌握這個技巧的時候,你很有可能會被眼鏡蛇咬到,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很有可能因為這個而命喪黃泉,在印度,這些都不是先例,都有很多的人因為這樣而死亡。

9. 葫蘆絲是我國古代哪個地區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雲南少數民族特有樂器之,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滇西傣族地區,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

葫蘆絲,又稱「葫蘆簫」,傣語稱「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於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發源於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葫蘆絲((又稱葫蘆蕭)是雲南少數民族特有的樂器之一。主要流傳於雲南省滇西傣族地區,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中也較為流行。
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在節日里,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用竹筒製作的土火箭),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歡宴,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樂聲。
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受到廣大中小學生,音樂愛好者及中外遊客的喜愛。
傳統葫蘆絲屬簧管類樂器,其結構由一個葫蘆和兩根(或三根)竹管組成,葫蘆上端為吹嘴,下端與葫蘆連接的三根竹管為音管,其中,中間一根較粗較長的竹管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個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個音孔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個泛音孔(出音孔)和兩個穿繩孔.主音管頂端裝有金屬簧片,插入葫蘆,其尾端裝有軟塞子。
主音管音階排列(以全按下主音管一至七個音孔吹奏作「so1嗦5為例」)從下到上依次為「mi咪[3]」.「sol嗦[5]」.「la拉[6]」.「si西[7]」.「do多[1]」,「re瑞[2]」,「mi咪[3]」,「fa發[4]」,「sol梭[5]」,「la拉[6]」.
副主音管無按音孔,因此裝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蘆主音管左或右兩側,在葫蘆絲吹奏時,如將副音管底端軟塞取出,裝有簧片的副管音就與主管音一同響起,但副管音只能發一個音.
現常用的葫蘆絲有C調,小D調,降B調,F調,G調,E調等幾種。
葫蘆絲,傣語叫 「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當地漢語又稱為葫蘆簫。葫蘆絲形狀和構造別具一格,它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箱,葫蘆低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七個音孔,把它稱為主管,兩旁是附管,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指傳統葫蘆絲),只能發出與主管的共鳴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發「3」音,右邊附管不發音(或發低音6音)。

趙也 繪制linxuanyinyue
這種樂器以葫蘆做為音箱 ,葫蘆咀做吹口,常見者以各自裝有一片舌簧的3根長短不一的竹管,並排插入葫蘆底部。通體長約 30厘米。亦有單管,雙管或四管者。無論竹管多少,多以中間一根為主管,其餘為副管。主管上開 7個音孔,前六後一,傳統的葫蘆絲副管上方不開孔,只在管身底部開通,用塞子堵住,塞子與管身之間有線連接,需要時則用小指將其打開。改良的葫蘆絲則沒有使用傳統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樣在管身上方開一音孔。這樣更方便於在演奏時對副管音的反復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靈活。吹奏時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若主副管同時開啟,吹奏時數管齊鳴,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僅以和諧持續的單音相襯托,通常是一管發a音,一管發e音,產生和聲效果,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
阿昌族的葫蘆絲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語稱「拍勒翁」,用葫蘆和金竹管製成。吹管長 6厘米 ,主管長50厘米 ,副管分別長 33和 17厘米 ,在兩支副管*近主管的一側,分別留有一條竹片,用細竹枝與主管捆紮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稱葫蘆絲為「拜洪廖」,3根竹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和竹製吹管僅長 兩厘米。尤為獨特的是:主管除開有 7個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還開有兩個氣孔。主管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音時,還可將副管堵住。
特色
葫蘆簫常用於吹奏山歌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的樂曲或舞曲,曲調中一般長音較多,合音豐富,樂聲柔美和諧,能較好抒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蘆簫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為普及,是娛樂時助興的樂器,每個村寨都有很多制簫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傳情達意或人們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間勞動,也經常吹響葫蘆簫,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
來源
葫蘆絲的歷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14個音。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在中國民族樂器大花園中,它已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樂團訪日小組,曾用這種新葫蘆簫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傣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發,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佛祖,佛祖給葫蘆裝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願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
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擅舞,在節日里,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歡歌,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歌聲。贊哈(民間歌手)在葫蘆絲的伴奏下唱著古老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唱著舊社會的苦難和新社會的幸福。

10. 印度,新疆那邊人家用魔笛吹眼鏡蛇的音樂叫什麼

蛇根本不懂音樂 。

有人幾乎深信不疑蛇會隨音樂起舞。可不是嘛,印度玩蛇人對著眼鏡蛇吹奏音樂時,它們會跟著有節奏地搖擺。其實,這種說法純屬謬誤。蛇的聽覺很不靈敏,只能聽到頻率很低的聲音,所以它不可能對玩蛇者吹奏出來的音樂有所反應,更不用說隨其節奏跳舞了。

動物學家說,眼鏡蛇確能感覺玩蛇者的腳在地上輕拍、木棒在蛇筐上敲打的震動,一旦蛇感到有動靜,它會從蛇筐里搖搖擺擺地探出頭來,尋找出擊的目標。而蛇之所以要左右搖擺是為了保持其上身能「站立」在空中,這是它們的本能,跟吹奏音樂無關。因為一旦停止這種擺動,它就不得不癱倒在地。

閱讀全文

與印度耍蛇的樂器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用什麼防曬 瀏覽:595
印尼紅沙糖桔現在多少錢一斤 瀏覽:605
印度檀香木是有什麼味道 瀏覽:329
中國移動提速包是如何計費的 瀏覽:512
沒有哪個國家向中國疫情 瀏覽:430
印度空調怎麼清洗視頻 瀏覽:913
英國宮房價需要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419
中國憑什麼尊重美國 瀏覽:343
印尼中型公司注冊資本多少錢 瀏覽:505
旅遊去迪拜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626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瀏覽:722
伊朗簽訂條約意味什麼 瀏覽:90
印尼插頭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960
伊朗人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432
英國銀行存款多少 瀏覽:287
中國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786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幣彩禮 瀏覽:230
駱家輝老家在中國哪裡 瀏覽:812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3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