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孟買的人均壽命多少歲

印度孟買的人均壽命多少歲

發布時間:2022-09-23 18:03:02

1. 印度的概況`是什麼``

印度(भारत,India)

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如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印度是全球第四大經濟體。

「印度"(舊譯:「天竺」、「身毒「)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得名於印度河。印度人自稱「婆羅多」(Bhārat)。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錫金(印度已將其歸並為自己的一個邦,而不再將其視為鄰國)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印度共和國

首都: 新德里

最大城市: 孟買

面積: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稱其領土為3287800平方公里(列第7位)

水域率:9.5%

海岸線:5560公里

國土:

最高點: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最低點:

人口

官方語言: 英語、印地語

人口:

總人口:10.2億人(2001年) (列第2位)

人口密度:313/km2;

民族:

印度斯坦族:46.3%

泰魯固族:8.6%

孟加拉族:7.7%

泰米爾族:7.4%

簡介

印度位於南亞和印度大陸、擁有9億1857萬人口是世界第二位。 印度的國土包括喜瑪拉雅山脈地區,印度斯坦平原和德干高原,總面積約328、8萬平方公里。 北部的喜瑪拉雅山脈將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隔開、印度斯坦平原是由印度河與恆河沖積而成 的沖積平原。 人類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就是誕生在這里。德干高原被東西山脈包圍、南部海岸地區以 種植水稻為主、也是與阿拉伯地區交流的繁榮地區。北回歸線穿越印度的中央、所以氣候屬於亞熱帶、根據地區的不同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 異。受西南季風影響、從印度洋飄過來的雲被喜馬瑪拉雅山擋住、為印度斯坦平原帶來大量 的雨水。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這里、種植稻子和小麥、印度的國土幾乎一半是農田、生產 穀物、茶葉、蔗糖和蔬菜。印度的茶葉產量是世界第一位。印度各地的咖哩都盡不相同,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大都使用各種豆類和香料,在印度 有相當多的素食者。印度的平均壽命為,男57、70歲 女58、10歲 印度首都為新德里,城市人口率為26.3%(93)。孟買是印度第一的商業城市,人口有992.6 萬人(91)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英國統治時期的中心城市加爾各答,在也是孟加拉地區的中心。

印度人是由78%的印度雅利人,25%達羅毗烶人和少數蒙古人,土耳其人以及伊朗人組成。 公元前1300年左右,在印度即有高度的印度文明,原本達羅毗烶人居住的北部地區由於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進入北部,迫使達羅毗烶人向南部遷移。在雅利安人很少居住的阿撒姆地區居住著蒙古族人。

印度人的83%是印度教徒11%為伊斯蘭教,3%基督教,以及2%錫克教。印度教存在著社會等級制度,與伊斯蘭教的對立問題等相當多的問題。

印度的通用語為印地語,其他還有英語等十八種法律認可的語言,在印度的紙幣上印刷著這些所有的文字。印度教徒一半說印地語,伊斯蘭教徒使用烏爾都語(一種使用阿拉伯文字的語言) 所有的印歐語言都是來自古印度的梵文。

印度人的識字率約52%,主要原因是由於農村人口佔全人口的70%,而農村的識字率相當低。

在音樂和文學方面,印度擁有,當悠久的歷史,特別是摩訶婆羅多等長篇史詩,直到今天也作為電影的題材被廣泛利用。 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製作國,其中最有名的是孟買的音樂娛樂電影和加爾各答的文藝電影。印度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和宗教緊密結合,如瑜伽和冥想都和平時的宗教修行是分不開的。

印度的歷史是從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明誕生開始的,317年的孔雀王朝 經歷了多次的統一分裂。在16世紀莫卧兒王朝統一了北部和中部,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繁榮 時期。 但是,1600年由於英國在印度設立東印度公司,開始了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更趁1858年賽 婆伊的動亂,將印度置於直接統治之下。以馬哈多瑪·甘地為首的國民會議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逐漸羽翼豐滿,在1947年宣布印度獨立,1950年成立共和國。第一任首相奈爾大力推進社會主義,但由於女兒和孫子相繼被暗殺,印度的政局持續了一段不穩定時期。 印度的政治體制為聯邦共和制,議院分兩院。

印度的一次產業人口為60、9%,二次產業人口為11、5,,三次產業人口為18、7%(91)第一 產業約占總勞動人口的66%國內總生產的32%。 最近,計算機產業雖然有所發展,但商品農作物方面國內,費能力的增長,造成貿易赤字和 財政赤字。國民生產總額為2787億美元(94)人均生產總額為310美元。外匯儲備額為203億美元。

政治

重要日期: 獨立日:1947年8月15日(從英帝國)

主要政治人物:

總統(國家元首):阿卜杜爾·卡拉姆

總理(政府首腦):曼莫漢·辛格

經濟

貨幣: 印度盧比(INR)

人均GDP:

國家資料

國家格言: 「Satyameva Jayate」(梵文:唯有真理得勝)

國歌: 人民的意志

國家其他象徵: 國花:荷花

國鳥:藍孔雀

國際資料

時區: UTC:UTC+5.30

國際域名縮寫: IN

國際電話區號: 91

印度歷史 :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經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了。來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這里;他們與當地人的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後,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紀侵犯了這塊土地,隨後是12世紀到來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紀末到達此地的歐洲商人。

在擊敗了當地的莫卧兒帝國後,英國在19世紀成功地獲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權。而由莫罕達斯·甘地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領導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終於為印度在1947年贏來了完全的獨立。這塊次大陸最終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較小的回教國家巴基斯坦。

雖然印度的經濟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臨了多項挑戰,例如與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沖突、人口膨脹、環境破壞、貧窮以及印度國內的種族以及宗教沖突。

政治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的兩院制議會包括了上院聯邦院(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Lok Sabha)。部長會議對人民院負責。聯邦院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12人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選產生,其餘2人由總統任命。

2. 印度的國體及其概況

印度政體
印度的國家政體為聯邦共和制。憲法稱印度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國家機構由議會、總統、政府、司法機構組成。

議會實行兩院制,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人民院中佔有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出任政府總理。

印度政治結構

政治結構

印度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的、政教分離的民主共和國印度聯邦 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政府體制 基於全體成年人均有選舉權的議會民主立法機關 國會,由總統及兩院組成,兩院分別是聯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機關 由總統、副總統及由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組成司法機關 獨立於行政機關。

政治體制

印度是一個聯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教分離的、具有議會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國。印度的政體是由憲法的條文所規定的。該憲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憲會議正式通過,並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總統是法定的聯邦行政首長。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一個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憲法規定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總統則行使其職權,按照提供的建議採取行動。部長會議集體向人民院負責。在各邦,作為總統代表的總督是行政首長,但實際的行政權力則賦予領導邦部長會議的首席部長。邦的部長會議集體向該邦民選的立法會議負責。憲法規定了國會和邦的立法機構之間如何分享立法權,而其餘的權力則歸屬於國會。修訂憲法的權力也屬於國會。聯邦的行政機構由總統、副總統和部長會議組成,部長會議在總理的領導下向總統提供協助和建議。

總統

總統由一個選舉團的成員選出,選舉團包括選出的國會兩院議員和各邦立法會議成員,他們的選票有適當的加權。總統的任期為5年。除了其他權力而外,當總統認為整個國家或者領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於戰爭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裝叛亂而受到威脅時, 可以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當某個邦的憲政體制受到破壞時,總統可以將該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職責收歸他本人行使。

總理

部長會議的組成包括內閣部長、國務部長(獨立任命的或非獨立任命的)和副部長。總理將部長會議有關管理聯邦事務的所有決定和立法建議傳達給總統。一般情況下,每個部都有一位官員被指定為印度政府的秘書,就政策問題和一般管理事項向部長提出建議。內閣秘書處對於最高層的決策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並在總理的指導下運作。聯邦的立法機關稱為國會,由總統、聯邦院和人民院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國會的兩院通過。但是,對於有關經費的法案,則人民院的意願總是佔主導地位。

國會

聯邦院

聯邦院由245位議員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轄區,12位由總統任命。聯邦院的選舉是間接選舉,議員由各邦的立法會議選出的議員來進行選舉。聯邦院不能被解散,每兩年有三分之一的議員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體制與聯邦政府的體制非常接近。全國有28個邦和7個中央直轄區。

中央直轄區由總統通過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員來進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轄區都是由中央政府通過一位由印度總統指定的行政官員來管理。根據國會的一項憲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轄區現在稱為德里首都特區。

政黨

政黨分為全國性政黨和邦政黨。如果一個政黨在4個以上的邦得到認可,它就被視作一個全國性的黨。

國大黨、印度人民黨、人民黨、印度共產黨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是國內主要的全國性政黨。主要的邦政黨則有:安得拉邦的 泰盧固國黨、阿薩姆邦的阿薩姆群眾黨、比哈爾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陳線、果阿邦的馬哈拉施特拉果阿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國家會議、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聯盟、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濕婆軍黨、旁遮普邦的阿格立黨、泰米爾納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納特卡則伽馬和德拉威穆納特卡則伽馬、北方邦的群眾社會黨和社會主義黨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團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關系

根據憲法,國會有權為印度的全部領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訂法律。 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邦的法律。可以制訂立法的事項在憲法的第7個一覽表中規定。對於出現在第一清單(稱為「聯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國會有權立法。這個清單的范圍包括國防、外交、貨幣、所得稅、消費稅、鐵路、船運、郵政及電報等。

對於出現在第二清單(稱為「邦清單」)中的事項,只有邦立法機構有權制訂法律。這些事項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農業、博彩業、娛樂和財產的捐稅、銷售稅及貨物入市稅等。對於出現在憲法第三清單(稱為「共同清單」)中的事項,國會和邦立法機構都有權立法。這個清單包括的項目如:電力、報紙、刑法、結婚和離婚、印花稅、工會及物價控制等。

印度的競爭優勢

當許多經濟制度企圖改革時往往就會有資金和專家的需求,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將是國家要達到目標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許多領域尋求投資者,稍後將予以詳述。對於潛在的投資者來說至關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而印度則可以提供許多這樣的優勢,包括:

按購買力類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經濟體系之一。

英語是它的商業語言。

巨大而快速增長的消費品市場,3億人口構成品牌消費品市場。

大規模多元化的基礎設施遍及全國。

強大而成熟的私有經濟佔75% 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

巨大的製造能力可適應製造業的所有領域。

完善的研究開發基礎設施及技術和市場基礎。

豐富的自然資源、豐富的礦藏及充分自給的農業。

發達的銀行系統,超過6.3萬家支行的商業銀行網路,它們由一些國家級和邦級的金融機構支持。充滿活力的國外投資者(FII)的資本市場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過20億美元。佔有價格優勢訓練有素的人力和專業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師、管理人員、會計師、律師等。良好的外資投資環境,保證了諸如出入、投資、選址、工藝選擇、進出口等的自由。流動資金的可兌換,外國投資者的資本可兌換。充分平衡的歲入激勵機制。穩定的民主環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級法院的獨立司法系統,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場

吸引外國投資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國內市場的規模和它的發展潛力。快速的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電子媒體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長的國內外旅遊,這些標志性的社會變化正在改變著消費性質和構成,其增長偏重於品牌、質量、性能和方便。

廣大並正在成長的印度市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工薪者、專業人員、經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隨著出現興旺的消費金融業務,這些導致於不斷增大有著銀行存款的消費者群體。90年代耐用消費品如洗衣機、冰箱、彩電有了顯著增長。私人消費如旅館、餐廳服務以及傢俱、家裝等家用產品,耐用消費品和個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穩步增長,使印度成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電產品及快速換代消費品(FMCG)市場之一。印度同時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費品市場之一,如服裝、鞋襪、洗滌劑、烹調油等。在過去幾年大多數製造業產品市場也呈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農村地區,70%的印度人居住在這里,近年來也體現了高速的市場增長, 這是由於農業增長,收入重分配及音視媒體的興起。在最近幾年農村所佔的耐用消費品的市場份額也在穩步增長。印度的農村消費者不限於對基本商品的需求,他們也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消費檔次,首先是惠顧那些大件家用電器,私用車輛也顯示著上升的轉折。印度有一個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估計有超過百萬人的市場經紀人、批發商、倉儲運輸商及零售商,他們從事各種消費品的流通。商家利用這個網路在大約3800個城鎮和50多萬個鄉村中經營。在城市地區有相當規模的配貨渠道,從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這些是本地供應網路的一部分,聯繫到印度幾乎所有的鄉村。

廣泛的銷售配貨網路得到幾乎同樣廣泛的銀行網路的支持。在印度消費的理財方式是消費品市場可接受的模式。參與租賃和借貸購物活動的非銀行的金融公司刺激著消費品的銷售。近年來信用卡市場也體現了巨大的增長。世界著名的信用卡公司產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國萬國寶通銀行,在印度到處通用,這些信用卡是通過幾家國內銀行提供的。

3. 印度人均壽命為什麼減少超過1.5歲

8月23日,美國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稱,嚴重的空氣污染讓印度人健康受損,其中,PM2.5的污染是罪魁禍首,導致印度人均壽命減少超過1.5歲。

該研究報告再次反映出印度嚴重空氣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孟買等印度大城市被認為是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地方。這一報告同時反映出,正處於人口增長和工業化過程中的新興大國在國民健康方面所付出的代價是嚴重的。

4. 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哪個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新加坡!請看下面的吉尼斯記錄:

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 超過4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日本由四個大島及約40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377873平方公里。人口12750萬以上,為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人口最多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據估計1998年人口已經達到10.24億人。它的年自然增長率是1.3%,即每天44 100人。中國現有人口超出150年前世界人口之和。
人口最少的國家
人口最少的主權國家是梵蒂岡,1999年7月為止它的人口估計為870人。
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面積19.3平方公里,1997年人口達到421 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1 813人。
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區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是孟加拉國,該國總面積達147 570平方公里,1997年人口達1250.3萬人。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是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該島1997年有11 870萬人口居住在132 186公里的土地上,人門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98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是蒙古。蒙古面積是1 566 500平方公里,1997年人口有237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
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
根據1998年的世界銀行人口普查,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高的國家。該國女性壽命83.9歲,男性77.3歲。
最低的人均壽命
獅子山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低國家。該國女性人均壽命39.8歲,男性人均壽命35.9勻。
最大的男女兩性壽命差距
1995年,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男性壽命是58.27歲,女性壽命是71.7歲,兩性相差13.43歲。
最缺少女性的國家
最缺少女性的國家是卡達。該國人口67.2%是男性,而世界范圍內估計,每有1000名女性就有1015名男性。
最缺少男性的國家
烏克蘭是世界上最缺少男性的國家,該國人口中53.7%是女性。
最高的出生率
據聯合國估計,尼日在1996年的出生率達到54.59‰。
最低的出生率
如果將梵蒂岡城忽略不記,波黑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1995年到1996年該國的出生率是6.5‰。
最高的死亡率
1995年至1996年,獅子山的死亡率為25.1‰。
1975年至1980年,東帝汶的死亡率是45‰。這個數字在1990年至1995年間稍有下降,為17.4‰。
最低的死亡率
科威特是死亡率最低的國家。1995年至1996年,該國的死亡率為2.2‰。
最高的自然增長率
1992年至1997年,阿富汗的自然增長率是每年7.4%。
最高的結婚率
美國維爾京群島的結婚率是35.1‰。
結婚率最高的主權國家是馬爾地夫,為19.7‰。
最高的離婚率
1997年,在美國有115萬人離婚,離婚率為4.3‰。1998年美國有1940萬成年人離婚,離婚率為9.8‰。
最高的自殺率
自殺率最高的是1991年的斯里蘭卡,47‰。
最低的自殺率
1970年,約旦的自殺率是每100000人0.04人,當年只有一個人自殺。
擁有醫生最多的國家
擁有醫生最多的國家是中國,1995年該國醫生達到191.8萬人,其中包括牙醫和中醫。
人均擁有醫生最多的國家是摩納哥,該國每169人就擁有1名醫生。
擁有醫生最少的國家
馬拉維是人均擁有醫生最少的國家,每49 118人才擁有一名醫生。
護士最多的國家
美國是護士數量最多的國家,1995年的護士人數是204.4萬。
最高的失業率
1996年,波黑勞動力中的75%失業。
最低的失業率
列支敦斯登1997年的失業率僅為2.7%。

人口最多的城市
日本東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根據聯合國統計2000年3月東京人口達到2640萬。
最高的人均電話擁有量
摩納哥是人均擁有電話最多的國家,每1000人就擁有1994部電話。
擁有葯劑師最多的國家
擁有葯劑師最多的國家是中國,1995年葯劑師數量是418 000人兩千多年以來,中國主要依靠葯劑師秤量中葯。

5. 印度現狀是幾年前的中國

最近大家都挺關心印度的,可是總有空口無憑或是片面的遺憾。前些日子與人討論中印實力,找到些資料,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篇。望諸君看後頂帖~資料比較老了,願諸君幫忙更新啊~~鐵血沒法寫網址,本來數據都有出處的,全部來自非中國的網站,以國際組織或歐美主流媒體網站為主,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中印比較之爭由來已久。以下收集的這些資料都有出處。並非捏造。事實和無偏見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首先看兩國的人口:

印度在2003年達到10億5千萬

中國在2003年為12億9千萬。

國土面積對比

印度:329萬平方公里,期中陸地面積297萬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期中陸地面積932.6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領土面積應該是資源擁有量的一個很好指標。而且中國的領土地形復雜。礦產比較齊全。當然我不否認中國的人均資源也很豐富。但比印度還是強很多。

行動電話

印度: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中國2003年底擁有2億70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全年新增6000萬。

固定電話:

印度:2003年底印度才有42百萬用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中國的固定電話用戶和手機用戶數量相近。大約260百萬用戶。

網路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我相信少的可以忽略不計。

鋼鐵(一項反映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

印度:印度2003全年的鋼鐵消費量2800萬噸(印度2003全年產量產量3600萬噸,而且印度是一個鋼鐵的凈出口國,這一產量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億2500萬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消費的鋼材是比日本和美國加起來還多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建設的重要指標)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被中國用於建設。

印度: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無論如何要比55%小很多吧。因為它在和日本、美國、歐洲。。。。其他100多個國家才用了45%的水泥。

高速公路(基礎建設指標)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或120)達到了30, 000公里,並且以每年4, 600 KM的速度增加。

印度:印度2003年才開始他的第一個高速公路計劃。

最新的一條新聞,印度准備在2020年建成15,766公里的高速公路。精確到個位數。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

石油(自然資源指標)

印度: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印度領土才中國的1/3左右。資源比中國少了很多,不得不即將面臨比中國更嚴重的資源危機。

中國: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億6000萬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識字率

印度:大約有30%的印度男人不能讀報紙,50%女人不能讀報!這就意味著:40%的印度人不能讀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少於16%的中國人不能讀報(其中大多數是在過去錯過了教育機會的老人)

耕地面積:印度主要是平原,氣候濕潤。擁有比中國多得多的耕地。

中國:52萬5千8百平方公里

印度:59萬平方公里

糧食產量:

印度:雖然印度的耕地比中國多。但印度2003年生產2億2000萬噸糧食(歸功於好的天氣)。就這個水平,但國際上印度農業的綠色革命名聲卻很響亮。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4.5噸糧食(中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還是一流的)。最高記錄是5億噸。即使這么高的產量,世界上叫的最響的還是中國的可能的糧食危機。我們這么多的糧食還不夠吃。我難以理解印度的那點糧食卻養活那麼多人。就我所知,印度還很自豪他們是糧食凈出口國呢。可能他們都是素食主義者吧。

經濟成份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經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可以斷定:中國的工業規模至少是印度的四倍。由此可見印度的工業水平是多麼可憐。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中國一年工業的增長量就是印度工業總產出的3/4。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2003年第三季度GDP10.4%的高增長主要來源於去年印度遇到難得的風調雨順。農業增長16.9%。這種農業的增長是不可能持續的

;

軟體產業

中國的軟體產業的整體規模和印度大致相當,不同的是中國的公司依靠國內市場,而印度和周圍的大國相比基本上沒有IT市場。中國公司的規模要小點。但中國擁有自己的軟體品牌和市場,比如:金山,瑞星(反病毒), 江民 (反病毒), 紅旗(Linux操作系統), WPS ( 辦公軟體), 用友(企業軟體), 金碟(企業軟體).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PC。很難想像這點PC銷售量的國家居然號稱世界第二的IT強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超過小日本,僅次於美國。我們從來不說自己IT世界第二。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總是說它是世界第二大IT大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聯想2004年生產了一台更加強悍的超級計算機(為上海生產),世界排名第3或第4。

因為巨大的市場和近年來科技的進步,中國開始著手建立國際或國內的技術標准。我們知道比起簡單生產和製造,自己的技術標准可以更多更容易地創造價值。

也許我們的路還不平坦,我們在扎扎實實地進步。我也在此提醒我們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進步要支持!簡單的生產和製造是有極限的,但技術市場是無限的。技術的進步才是國家真正的進步。

2003年W i p r o和

I n f o s y s(這是兩家印度最著名的IT企業)的收入之和(W i p r o大約13.1億美元,I n f o s y s大約10.6億美元)才23.7億美元。但中國的華為,一家就大約3.2億美元。中興,也有大約19億美元。

腐敗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即便印度宣稱它是一個民主國家,但他的腐敗比中國更為嚴重。

中國政府近年來對腐敗的處理非常認真。

另一項研究報告也說明印度的腐敗要比中國嚴重

你相信民主政治在印度起到什麼作用了嗎? 這點值得那些相信民主萬能的人思考。

以下這幾篇文章都是同一外國遊客同在2000年訪問中國和印度之後寫的(聽起來像個商人)

他在文章上同樣描述了印度所謂的民主政治: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對於他的size我們毫不懷疑:10人口是夠大的!但是我不認為一個讓少數人享有優先權的國家能稱得上所謂的民主。」

生活質量

請看下面來自美國中情局的資料

印度的嬰兒死亡率:59.59/1000 其中女嬰58.93/1000,男嬰60.23/1000 2003年)

中國的嬰兒死亡率:25.26/1000 其中女嬰25.65/1000,男嬰24.91/1000 2003年)

印度的人均預期壽命:63.26 其中男性62.92,女性64.37 (2003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72.22 其中男性70.33,女性74.28 (2003年)

體育運動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代表團長長的獎牌榜

讓我們來祝賀為印度贏得唯一一枚悉尼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

艾滋病

印度有大約1000萬HIV感染者,印度政府聲稱只有450萬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據BBC報道,中國有大約100萬

但我們從來聽說的都是中國的AIDS失控。

46%的孟買普通人口攜帶有傳染性性病(HIV最主要的傳播因素)。

國外援助

中國從50年末至60年代初得到蘇聯的援助,此後中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發展。

印度得到蘇聯和西方國家長時間的援助。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可以想像一下,沒有這些援助,印度會變成什麼樣子?:)

中國也幫助了很多其他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非洲國家這么喜歡中國的原因。

外匯儲備及外債

印度:外匯儲備<外債

印度擁有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而在2003年底印度的外債達到了1120億美元。有人形象地說印度是用高利貸借來的錢,再放到家裡擺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中國:4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外債只有1600億。外匯儲備>>外債

資料顯示: 中國即使是在改革開放之前也發展得比印度快得多。在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前印度要比中國好得多。但是中國的GDP在上世紀70年代趕上了印度。

每年的GDP統計:(因該是基於購買力)

Country...1820....1870....1913....1950....1973...1998

China.....600......530.....552.....439.....839...3,117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India.....533......533.....673.....619.....853...1,746

在過去的20年裡印度經濟年均增長6%,相比之下,中國為9%。與此同時,印度的人口增長率是中國的兩倍(印度1.7%,中國0.8%)。我相信,長此下去,印度在人口數量上趕上中國是很現實的。

在中國完全不存在家庭歧視。女性有平等的權利。中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有比漢族人享有更多的優惠權利。在印度這可能嗎? 印度的種姓制度就壓抑了大多數的印度人。

很多人說印度擁有非常好的社會制度。這有用嗎?在過去(40年代)印度比中國擁有更好的經濟地位,現在呢?

以上的鏈接來自於不同的地方。我收集這些資料的目的是想給大家展示事實,因為我從雜志和網上看到了太多這樣的論調:印度比中國好…….印度比中國更有潛力…….

廢話.... 廢話…….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讓我們聽聽一些重要的高級別的印度官員的話:我們的導彈可以打到中國的….地方,中國是印度最大的威脅。很多此類針對中國令人厭的煩雜訊充斥著國際社會,他們要麼來自印度要,么是印度人寫的。

我祝願印度人民盡情享受他們的美好生活並且有所進步,但我並不喜歡印度人傲慢,毫無根據地指責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

你們印度人聽到過中國政府或者中國的新聞說:印度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比印度強嗎?沒有!我們常聽到的是:印度在IT領域做得比我們好。中國也從來沒說過:我們的導彈可以打到印度,甚至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現在和將來都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中國的信條是:我們落後(當然不是落後於印度),所以要更努力的去干,時不我待。中國總是找出自己和其他國家的差距,然後迎頭趕上

6. 孟買貓最長能活多長時間應該如何飼養

孟買貓的壽命還是比較長的,通常能活12~17年。飼養孟買貓其實是比較簡單的,需要經常帶著貓去體檢,在喂貓吃食物的時候,只要是正規的貓糧就行。

最後,孟買貓的毛發也需要按時的梳理,避免打結。主人還要經常檢查貓咪的眼睛以及耳朵,如果貓咪有淚痕或者是耳蟎的情況,需要及時處理。

7. 印度的環境這么差,為什麼沒有爆發過殺傷力大的傳染病

印度不是不是沒有爆發過殺傷力大的傳染病,印度氣候和人口的因素,傳染病就沒有缺席過,不僅參與了全球歷次瘟疫的流行,還為世界貢獻出霍亂這個19世紀的瘟疫。

1898年,印度孟買出現了鼠疫大流行,當年死亡人數超過50萬人,其後長期在印度流行,高峰期每周能死5到6萬人,前後10年間全印死亡上千萬人。

我們在國內很少看到相關報道是因為我們對於外面世界的認知主要源於國內的媒體,而國內媒體對於印度的報道肯定不多的。

8. 關於印度.

【國名】 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面積】 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自稱328.78萬平方公里。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人口】 11.12億(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有十個大民族和幾十個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印地語。約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他宗教有伊斯蘭教(13.4%)、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 新德里(New Delhi),人口1385.1萬(2001年)。

【國家元首】 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25日就任。

【重要節日】 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1950年1月26日,印度議會通過了印度共和國憲法,印度成為共和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 況 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與中國時差-2.5小時。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2世紀滅亡,小國分立。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後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政 治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

2004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印舉行第14屆人民院選舉。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獲得的議席居首位,國大黨獲得組閣的優先權。5月15日,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被選為國大黨議會黨團領袖。19日,曼莫漢•辛格被推選為總理。22日,新政府正式成立,團結進步聯盟政府根據《最低共同綱領》,對內強調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權益;推行人性化的經濟改革;強調社會和諧與地區平衡發展;提高對教育和衛生的投入。對外強調外交獨立性;突出周邊外交,優先發展與鄰國關系;重視大國外交,注意發展同大國關系。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經 濟 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上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佔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印於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年至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年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1999年起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2001年,出台「十五」計劃(2002年至2007年),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

「十五」計劃期間,GDP分別增長3.8%、8.5%、7.5%、9.4%、9.6%,年均增長7.8%,高於「九五」計劃的5.5%,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07/2008財年預計增長9.0%。國民收入、財政收支狀況和基礎設施建設均有改善。但農業增長緩慢,通膨壓力加大。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46.93602萬億盧比(2007/2008財年),約合1.16萬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21美元(2007/2008財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9.0%(2007/2008財年)。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2008年11月):1美元=49.01盧比。

通貨膨脹率:8%(2008年11月)。

失業率:8.3%(2004/2005財年)。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資源】 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雲母產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產量居世界第三。截至2000年,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2533.01億噸,鐵礦石134.6億噸,鋁土24.62億噸,鉻鐵礦9700萬噸,錳礦石1.67億噸,鋅970萬噸,銅529.7萬噸,鉛238.1萬噸,石灰石756.79億噸,磷酸鹽1.42億噸,黃金68噸,石油7.56億噸,天然氣107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石膏、鑽石及鈦、釷、鈾等。森林67.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20.64%。

【工業】 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制葯、鋼鐵、水泥、采礦、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十五」計劃期間,工業分別增長5.7%、7.0%、8.4%、8.2%、11.6%。2008年4月至11月,工業同比增長4.1%。近年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農業】 擁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72%。由於投資乏力、化肥使用不合理等因素,近年來農業發展緩慢。「十五」期間,農業增長率分別為-7.2%、10.0%、0.0%、5.9%、3.8%,年均增長率2.5%。2008/2009財年第二季度增長率為2.7%。近年來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百萬噸):

【服務業】 1993年至2006年,印服務業實現較快發展,增幅在5.7%至10.5%之間,2005年成為世界第六大服務業出口國。2007/2008財年,服務業增長10.8%,佔GDP比重升至55.6%。其中,交通通訊業和建築業發展尤其迅速,「十五」期間年均增長分別達15.3%和12.9%,2006/2007財年增幅為16.6%和12%。金融服務業「十五」期間分別增長8.0%、5.6%、8.7%、11.4%和13.9%,年均增長9.5%。

【旅遊業】 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近年來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2005/2006財年,外國遊客405.3萬人次,增長12.5%,創匯59.31億美元。2006/2007財年,外國遊客463萬人次,增長13%,創匯96.96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 鐵路為最大國營部門,擁有世界最大鐵路網之一。公路運輸發展較快,承擔全國70%貨運量和85%客運量,是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總長6.33萬公里(2006/2007財年),其中電氣化鐵路1.78萬公里,占鐵路總長的28%。年度客運量62.19億人次,貨運量為4834億噸公里。

公路:總長334萬公里(2006年初),其中國家級公路6.6萬公里,占總長2%,承擔運輸總量的40%,邦級公路13萬公里。機動車輛8589.6萬輛(2006/2007財年),其中客車93.4萬輛,貨車478.2萬輛。公路運輸收入中央為4999.1億盧比,各邦為2168.91盧比。

水運:主要港口12個,包括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原名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承擔3/4貨運量。孟買為最大港口,1/5海運和1/2集裝箱運輸經此港。中小港口200個。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1.4萬公里,但實際使用不足30%。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2006/2007財年,港口貨運總量6.5億噸。

空運: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有飛機334架。專營非定期航班的空運企業65家,飛機201架。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國際機場5個,分別位於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欽奈和特里凡特琅。國內機場92個。「十五」期間,航運業發展迅速。2004年至2007年,旅客數量翻一番。2003/2004財年至2006/2007財年,貨運量增加45%。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債務累積佔GDP的80%。「十五」期間,中央財政收入年均增加16.2%,其中稅收收入年均增加20.7%。2006/2007財年,中央財政赤字14257.3億盧比(約合340億美元),佔GDP的3.4%。2007/2008財年,中央財政赤字預計為15094.8億盧比(約合360億美元),約佔GDP的3.2%。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以下。

截至2007年3月底,外債為1696.29億美元,其中長期外債1433.90億美元,短期外債262.39億美元。截至2008年2月8日,外匯儲備約2908億美元。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對外貿易】 近年來,進口激增,出口增長緩慢,貿易赤字擴大,成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

(單位:億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68.6%,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產品15.1%,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15%,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產品30.8%,電子產品8.6%,金銀7.9%,機械7.5%,化工產品5.2%。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香港等。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印度政府2008年11月月度經濟報告)

【外國資本】 1991年起積極引進外資。1991年8月至2007年3月,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累計23204.1億盧比(約合546.28億美元)。2007年4月至11月,外資4509.8億盧比(約合111.4億美元),同比增加36%。模里西斯是第一大投資來源國。2000年4月至2007年11月,對印累計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24%)、美國(9.37%)、英國(7.98%)、荷蘭(5.84%),吸引外資較多的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計算機軟硬體、通訊、建築、汽車、房地產、能源和化工等。2008/2009財年頭7個月,印吸引外商直接投資187億美元,對印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44%)、新加坡(8%)、美國(8%)、英國(7%)、荷蘭(5%)和日本(3%)。

【外國援助】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06/2007財年,外援總額1941.90億盧比(45.045億美元),其中貸款1689.06億盧比(39.18億美元),贈款252.84億盧比(5.865億美元)。

人民生活 據印度國家計劃委員會2007年3月公布的統計結果,全國有2.4億貧困人口(城市居民月收入低於6.78美元,農村居民低於6.32美元)。人口出生率23.5‰(2006年),死亡率7.5‰。新生嬰兒死亡率57‰。人均壽命為63.2歲(2001年至2005年)。醫院和診所共3.2156萬家(2006年1月),各類郊區、基礎和社區衛生中心17.1567萬家(2006年3月),醫生66.0801萬人(2005年),護士148. 127萬人(2005年)。截至2007年底,有電話(包括行動電話)2.7288億部,普及率23.9%,其中城鎮60.04%,農村7.9%。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軍 事 印軍前身為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1947年印巴分治後始建分立的三軍。1978年創建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上將(Deepak Kapoor),空軍參謀長法里•霍米•梅傑上將(Fali Homi 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普拉卡什上將(Arun Prakash)。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

2007/2008財年,國防預算為9600億盧比(約合240億美元),約佔GDP的2%,同比增長10%。

文化教育 【教育】 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還包括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2004/2005財年,有小學767520所,初中274731所,高中152049所,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19403所(2005/2006財年),其中綜合性大學350所,著名的包括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加爾各答大學等。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督報告》,1990年至2004年,印人口識字率從49.4%提高至61%,但15歲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億,居世界之首。2004/2005財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為93.54%,其中男童96.91%,女童89.87%。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7/2008年度經濟概覽)

【新聞出版】 印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1993年底,共有96種文字的報刊33612種,總發行量6761.1萬份。印地文和英文報刊分別占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地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1)新聞發布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餘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並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於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第二大通訊社,系報業同仁的合股企業。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目前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模里西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地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

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種方言播音。對外使用27種語言廣播。

全印電視台於1959年9月試播,1976年脫離全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路之一。截至2005年3月,全國共有56家電視台,23個衛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面積的77.5%和人口的89.6%。

對外關系 印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歷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印努力與所有國家發展關系,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營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持久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

印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聯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考慮到所有國家利益並能為所有人接受的國際政治新秩序,要求進一步加強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呼籲各國共同創造一個有利於第三世界發展的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議擴大安理會,實現決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1992年聯大期間正式向大會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要求。2005年,印度與日本、巴西和德國組成「四國集團」,提出安理會改革框架決議草案,要求擴大安理會,同時增加常任理事國與非常任理事國,並堅決要求擁有安理會否決權。

在人權問題上,主張推進人權應考慮各國的具體情況,認為最根本的人權是生存的權利;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問題優於民主和人權,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反對利用人權干涉他國內政,從而損害別國的主權和統一。

重視全球環境保護問題,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應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要求相聯系,環保的主要責任應由發達國家承擔,建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聯合從事研究和開發來解決環境問題。

2008年以來,印政府繼續推行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高度重視印中關系,優先發展與美關系,鞏固印俄傳統關系,推進與歐、日等主要發達國家的關系。與巴基斯坦關系因孟買恐怖襲擊事件而趨於緊張。繼續推行東向政策,推進與東盟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系。重視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灣、中亞等能源供應國的交往與合作。強調外交為經貿服務,注重發展經貿科技合作,吸收外國資金和技術。

【同中國的關系】 見「中國印度雙邊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6年3月,美總統布希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議,制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布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

2008年2月,美防長蓋茨訪印。3月,美助理國務卿鮑徹訪印,印外長慕克吉訪美。9月,印總理辛格訪美,與布希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設駐海德拉巴總領館,印在美新增駐亞特蘭大和西雅圖兩個總領館。核供應國集團取消對印度的核出口限制後,美眾議院批准《印美核協議》。11月,印總理辛格赴華盛頓出席20國集團金融峰會。12月,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印,就孟買恐怖襲擊事件了解情況。

【同俄羅斯的關系】 印俄雙邊關系密切。2000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並建立年度峰會機制。

2008年2月,俄總理祖布科夫訪印,出席在印舉辦俄羅斯年開幕式。雙方簽署關於執法和檔案合作的2份諒解備忘錄。9月,印外長慕克吉在出席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印,分別會見印總統、副總統、外長及議會反對派領導人,與印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出席印「俄羅斯年」閉幕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能源、經貿、金融、海關、旅遊、航天等領域的10個合作協議。

【同日本的關系】 印日關系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系。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布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系,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

2008年7月,印總理辛格赴北海道出席G8會議。8月,日本外相高村正彥訪印。10月辛格總理訪日,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聯合國改革等問題上加強合作,發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系進展聯合宣言》。

【同歐盟及歐盟國家關系】 2000年,印度與歐盟建立首腦會晤機制。2005年雙方正式確立印歐戰略夥伴關系。歐盟作為整體是印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

2008年1月,希臘總理卡拉曼利斯和匈牙利總理久爾恰尼先後訪印。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印,出席第四屆印英峰會。法國總統薩科齊訪印,作為主賓出席印共和國日慶典。2月,丹麥首相拉斯穆森、英國首相布朗訪印。3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訪印。9月,印總理辛格訪法,與法國總統、歐盟輪值主席薩科齊舉行會談,出席印歐商業峰會並發表演講。雙方簽署了《印法聯合聲明》、《印歐聯合行動計劃》等文件。12月,英國首相布朗訪印。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歷史關系。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系,積極參與東亞合作。

2008年1月,緬甸外長吳年溫訪印。印防長安東尼訪問馬來西亞。8月,寮國總統朱馬利•賽雅貢訪印。11月,印度總統帕蒂爾訪問越南、印度尼西亞。

【同南盟及南盟國家的關系】 印度是南盟創始國之一,現為輪值主席國。印於1986年、1995年和2007年三次主辦南盟首腦會議。作為南盟最大國家,印強調加強南亞各國聯系,積極推動在南盟范圍內實現物流、人員、技術、知識、資金和文化的自由流動,最終建立南亞經濟共同體。2008年8月,辛格總理出席在科倫坡舉行的第15屆南盟峰會。

2004年以來,印巴保持和平對話進程,雙邊關系繼續緩和。2008年5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巴,雙方決定繼續推進印巴和平進程。6月,巴外長庫雷希訪印,商討兩國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安排。7月,印巴啟動第五輪全面對話進程。9月,印總理辛格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巴總統扎爾達里。10月,印總理辛格在北京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期間會見巴總理吉拉尼。11月,巴外長庫雷希再次訪印。11月26日,孟買發生連環恐怖襲擊事件後,印指責巴境內的恐怖組織「虔誠軍」製造了此次事件。印巴關系緊張,和平進程中斷。經國際社會斡旋,兩國緊張局勢有所降溫,但尚未根本緩解。

2008年2月,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訪印。3月,孟加拉國陸軍參謀長莫因訪印。5月,辛格總理訪問不丹。6月,印度外長慕克吉訪問斯里蘭卡。8月,印總理辛格赴科倫坡出席第15屆南盟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9月,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訪印。10月,印度外長慕克吉在第63屆聯大期間會見斯里蘭卡外長波格拉加馬。11月,印外長慕克吉訪問尼泊爾,辛格總理在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第二屆峰會期間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12月,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訪印。2009年1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訪印。

9. 全球七大城市

北京,紐約°,倫敦,巴黎,莫斯科,東京,漢城

閱讀全文

與印度孟買的人均壽命多少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中型公司注冊資本多少錢 瀏覽:505
旅遊去迪拜和義大利哪裡好玩 瀏覽:624
印度普通大米口感如何 瀏覽:720
伊朗簽訂條約意味什麼 瀏覽:88
印尼插頭轉換器怎麼用 瀏覽:958
伊朗人用什麼手機好 瀏覽:430
英國銀行存款多少 瀏覽:285
中國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784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幣彩禮 瀏覽:228
駱家輝老家在中國哪裡 瀏覽:810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1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5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3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錢 瀏覽:636
越南干貨市場在哪裡 瀏覽:613
伊朗跟印度哪個發達 瀏覽:319
中國重名景區有哪些 瀏覽:840
越南為什麼冷熱不均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