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耗資207億美元的阿瓊坦克,為何會成為國際笑話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主要部分,在一些領域的發展也逐漸變慢,而其他國家也日益強大,國際局勢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全球化發展為各國創造了發展機遇,各國也把握住了發展機會,一些國家也因此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比如印度,在時代的更迭中不斷努力,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就,為了謀求進一步發展、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印度也開始重視軍事建設,但由於受工業發展的限制,其只能通過購買其他國家的武器,用於自己的軍事建設,但這種做法並不是長久之計,要想獲得長期發展還是要提高自身的工業水平,所以印度也獨立研製過軍事武器,比如阿瓊坦克就是印度國產的武器。
2. 印度軍工的水平到底怎麼樣
眾所周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各個國家都已經跟開始研製了第三代坦克,中國在這個時候想要追趕上其他國家的步伐,於是抓緊研製。慶幸的是,在獲得了蘇聯的T-72技術之後,再加上西方國家的一些更加先進的技術,中國成功的研製出了99式主戰坦克。
總之,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體系門類不健全的情況下就想發展出高端的軍工行業,顯然不現實,用「沒學會走就想跑」這句俗語來形容印度的軍工行業再恰當不過。軍工行業的發展應當遵循科學規律循序漸進的發展,而不是好高騖遠的將各種先進的又不切實際的目標定給軍工研製部門,其惡果就是如印度這般。
3. 印度軍工被中國甩了十條街是真的嗎
印度軍工一向被人所吐槽,每次看到印度買了什麼,或者要建造什麼,大家都會一笑而過。中國和印度是鄰居,又同是四大古文明的發源地,經常被人拿來比較,很多人都說印度軍工被中國甩了十條街,這可信嗎?
印度軍工進步緩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不能把握好資源,如果他們每次購入軍火時,能夠引進技術,進行仿製,才能進一步變成自主研製。相比之下,中國做的明顯優秀很多,曾幾何時我國的軍工也在世界不夠看,但是我們肯於鑽研,想辦法學習別人。說句稍微誇張的話,就算是個報廢成渣的軍事裝備,到了中國專家手裡,也一定想辦法看出端倪,弄出屬於中國自己的產品。所以說印度軍工差,只能怪其眼高手低,不愛動腦。
印度加油先把子彈國產了看好三哥3年內一定成功
4. 為什麼印度軍工這么差
有這么幾個原因
1、缺乏規劃,好高騖遠
2、基礎工業薄弱
3、內部斗爭原因
原因1:缺乏規劃,好高騖遠。
以印度海軍為例,在研發孟買級驅逐艦的後續艦時這個問題就暴露無遺。當時俄羅斯提出過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使用頂板雷達和垂直發射的施利基導彈,造一款具有區域防空能力的驅逐艦,走小步快跑的路子。
如果印度人那麼做,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一款類似中國的168/169那樣的通用驅逐艦,而且技術更強一些
但印度人這時看到了中國最新的052C,上面有遠程導彈和相控陣雷達,於是印度馬上推翻了原有的決策,要不惜代價搞自己的相控陣,結果不用多少,到現在,加爾各答級還是船殼。
類似的還有LCA,LCA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印度走一次戰斗機設計的全流程,鍛煉隊伍,可印度現在宣布下馬了,這意味著之前的隊伍、積累全白費了。
參考中國經驗,項目下馬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隊伍散了。昔日611所的J9項目下馬,但人員有效傳承下來了,結果J9的成果在J10身上重生。
印度就像熊瞎子掰玉米,到頭來一個也沒留下。
原因2:基礎工業太過薄弱
軍工需要完整的工業體系作為支撐,印度根本就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怎麼搞的出來?而且他們的指標要求又奇高無比,結果自然是下馬。
實際上這段彎路中國也走過,東風107、東風113、L9、Q6、轟8、055都是這么下馬的。
原因3:內部斗爭
印度不同黨派之間的斗爭是很厲害的,結果就是影響對外軍事合作和技術引進。看看他們的榴彈炮引進計劃就清楚了,幾十年了沒有更新。
5. 印度的軍工水平到底如何
在大國裡面來看,並不算強大。自己生產的阿瓊坦克和光輝戰斗機就是個笑話,根本無法和他國同代的武器裝備媲美。印度航空公司維修的飛機事故率也是出奇的高。
6. 印度真實的軍工實力,你拿什麼和中國剛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上,於我國的西藏地區交界。在邊境領土問題方面,歷史上我國和印度發生過多次沖突,其中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最為出名。最近兩月以來,由於印度士兵持械進犯我國領土導致兩國的邊境局勢變得異常敏感,大有戰爭一觸即發之勢。眾所周知,印度的裝備大多從外國采購,那麼印度國內的軍工實力怎麼樣呢?咱們一起看看吧。
從印度之所以大量采購國外裝備咱們就可以看出印度軍工實力的不足,如果軍工實力強的話怎麼會買國外的天價裝備呢?接下來小編將會舉幾個例子,通過這些例子相信各位看官就可以感受到印度的軍工實力也可以感受到印度於中國的差距了。
1.阿瓊坦克
不得不說印度在軍工方面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印度的巡航導彈——布拉莫斯算是印度可以拿出手的幾件武器之一。
布拉莫斯是印度和俄羅斯一起研製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為垂直發射方式。它的艦載發射台有兩個發射管,內裝8枚導彈。地面機動發射台只有一個發射管,內裝3枚導彈。它完全實現了從艦艇、潛艇、飛機乃至地面車輛上發射的"全方位作戰"的設計意圖。印度計劃從蘇-30MKI戰斗機上試射"布拉莫斯"導彈,希望能在每架蘇-30MKI機上掛載3枚"布拉莫斯"導彈進行多任務作戰。它的制導系統已進行更新。復合式導引頭可幫助導彈在飛行中段採用慣性制導方式,在飛行末段則採用雷達制導,具有"發射後不用管"能力。雷達導引頭具有雙重導引模式,一般多工作在被動制導方式,這樣可以降低被發現的幾率。"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具有超音速、多彈道的性能特點,其突防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抗反導攔截能力,被印俄媒體稱之為"神奇"的導彈和"宇宙第一"。新導彈採用印度HAL公司研製的新式小型整體式沖壓發動機,飛行馬赫數為2.5~2.8,最大彈道高度1.5萬米,在飛行末段可下降為10~15米高度並且作蛇形機動以躲避敵方攔截。新"布拉莫斯"導彈的射程從原來的50~29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
7. 開工13年後,印度首艘國產航母今日正式服役,能否趕上中國
印度的軍事雄心很強,但是因為印度的工業基礎設施太差,所以印度並沒有建立起自己的軍工產業。八十年代,印度的國家曾經有過將自己的軍火完全國產的想法,不過效果並不好。韓國和印度不同,兩國都是以“整合商”的身份發展軍火產業,雙方並沒有什麼貿易上的約束,但韓國卻要比印度強,印度的軍工企業連“組裝廠”的作用都沒有。
要說印度航母發展的曲折歷程,印度首相莫迪批准,印度首架國產航母“Vickrant”將在印度的海軍系統中正式服役。印度在科欽造船廠舉行了一次航母的服役典禮,印度首相莫迪也參加了,他說克蘭特號航母給印度帶來了新的自信,也標志著印度人努力工作和創新精神。美國 CNN還宣稱,由於“維克蘭”號的投入,印度也成為了一支被稱為“精英”的航母艦隊。
拋開這一點,不管是技術還是技術,這條船的前途都是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航母是給航母提供一個可以移動的空中基地。因此,問題在於,印度是否選擇了航母?當然不會。之前在印度的航母維克拉瑪蒂亞上,他們的航母就是俄羅斯的米格29 K,這艘航母本身就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機身過於脆弱,飛機在著陸的過程中會受到引擎的影響,還有就是飛機的電子系統和飛行距離不夠。
8. 二十年前,印度海軍提出一項龐大的海軍發展計劃,目前印度海軍實力有多強
開門見山,印度一艘國產航母能建造16年時間還沒有服役,就已經凸顯了印度軍工科技的蹩腳姿態。
但是諷刺歸諷刺,印度海軍的真正實力卻不容忽視,以印度海軍這些家底,其綜合實力至少能排在亞洲第三,全球前十名之內,僅次於中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
這些後勤保障力量和作戰力量有力支撐了印度打近海作戰、兩棲作戰、遠海作戰的想法,成為國際上不可忽視的一股勁旅。
所以說,印度海軍雖然在軍工科技領域與世界強國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他通過資金武裝起來的海軍實力仍然能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9. 印度的軍工體系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印度不單單是軍工體系不堪。
印度是整個工業體系都有問題。
就連印度的老東家大英吉利都不敢和印度輕易展開合作。
印度直到今天,對外的招商引資都做的很不好。
主要是印度在各行各業風評很差,很多企業雖然對印度的市場有信心。
但對印度沒信心,都不敢去。
麥當勞進駐印度都快小二十年了,結果印度能根據十多年前的法律漏洞對麥當勞開出罰單來。
數額還不低。
這種事一般國家哪乾的出來啊。
你的法律漏洞跟人家沒關系啊,人家又沒有義務提醒你。
你就算今天把這個缺給補上了,人家就直接按照你的新標准做就可以了。
你這上來就要錢,就等於是耍賴了。
這就相當於你租一個房東的房子租了十年,合同早就簽了。
然後他昨天往合同里補了一條內容,完了跟你說這個錢你欠他欠了十年了,今天就得補。
印度這種事是真沒少干,很多企業都吃過虧。
結果就是其他企業再也沒敢去。
這上邊只是說了一個小現象,舉了一個小例子。
回到印度軍工。
印度軍工別說建造大型的武器裝備了。
印度就連生產的零件合格率都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