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和周邊哪些國家有領土爭端
跟中國、巴基斯坦都有爭端,還做著吞並錫金、不丹、孟加拉等周邊小國的夢
B.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爭議有哪些地方
中印兩國在西、中、東三段邊界都有爭議地區。
西段的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四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中印邊境東段的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為界,藏南地區屬於中國。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中國藏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
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對「麥克馬洪線」從來未予承認。但1954年,印度單方面在東段爭議地區成立了隸屬印度中央政府的「東北邊境特區」。1987年印度議會批准正式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分設11個行政區。
截止目前為止,中印邊界各段均未確定。原因很簡單,印度政府強占我領土不還的同時還要求我方歸還所謂的西線我方所佔領土。
C. 印度和哪些國家發生過戰爭【侵略和被侵略】
1.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1947年印度立國後,繼承了部分英國殖民者占據的中國領土,到1951年前後,印軍侵佔中國?v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英國殖民者所佔的領土。 2.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佔部分中國領土。1959年,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遭到的印度方面的拒絕。 3.1962年6月,印軍向中國邊防部隊開槍,打死打傷中國官兵幾十人。10月20日,印軍2萬多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從東段和西段向中國發起進攻,中國軍隊進行反擊。戰爭打響。
戰爭過程
4.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國反擊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部隊收復了達旺地區被印軍佔領的爭議領土;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部隊拔除了印軍37個據點。 5,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再度拒絕,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不斷增兵。
11月16日至21日為中國軍隊反擊的第二階段。11月14日和16日,印軍再次向中印邊境發起進攻。 6.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部隊在東、西段向印軍發動反擊,至11月21日,擊敗了各路進攻的印軍,拔掉印軍據點16處,一直追至傳統習慣線附近。 7.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部隊拔除印軍在班 ,
D. 印度的歷史就是被侵略的歷史,印度都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1498年達伽馬遠航至印度,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1616年,荷蘭在印度獲得了一地塊殖民地,蘇拉特,並建立起東印度公司,並曾一度控制馬拉巴東岸和泰米爾納德邦海岸;1660年,英王伊麗莎白一世宣布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1624年,英艦登陸,對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進行軍事滲透;18世紀,法國開始插手印度殖民,並一度佔領安得拉邦和奧里薩邦的大半印度領土;1770年,英法針對印度殖民問題發動英法戰爭,法國喪失其殖民地;19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勢力已滲透印度全境。
E.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不解之爭到底是什麼
最近印度與巴基斯坦在邊境地區又發生了多次沖突,那麼印巴兩國為何沖突不斷?他們的矛盾究竟又從何而起?
印度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家,教派門類繁多,民族矛盾由來已久。17世紀初英國人開始涉足南亞次大陸,英國殖民統治加深了印穆民族矛盾。印巴分治之前,國內黨派之間爭斗使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政府在決定印度民族獨立時繼續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不顧民族感情,隨心所欲地劃定印巴兩國疆界,導致克什米爾問題懸而未決。半個世紀以來,克什米爾成了印巴兩國爭奪的焦點。印巴長期對峙局面難以改觀。
印巴分治及三次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使印巴兩國成了敵對國。長期以來,令人遺憾的是兩國都沒有採取溫和、剋制的和平方式來化解積怨甚深的矛盾。相反,時至今日,兩國仍將國民收入一大部分用於國防和核武器軍備競賽,這不但沒有緩和兩國之間的矛盾,反而使之愈演愈烈。國際社會對核武器試驗的經濟制裁,也將會影響到兩國的經濟發展。
F. 中印領土爭端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
一、有問題先看看網路,沒有的話再看看知道,都沒有的話再提問。
二、先給你來一段網路上的: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約3000多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根據最新的矢量測量法,爭議面積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萬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1962年的邊境沖突也是在這兩段打的。
情況就是上面所說的情況。
三、下面說點本人見解,非常淺薄,但希望能幫到你。
你問打起來能否贏,我非常堅定地認為在戰爭層面我國必贏。印度方面軍隊沒有我們多,裝備基本靠買,經濟沒有我們發達,靠啥打贏我們?而我們事事處處向美國看齊,又是登月又是探海的,裝備屢屢換新,如果連個印度也打不了,就不要想什麼星辰大海了。在我看來,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中印還基本在一個層面上,而現在基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了。
但是領土爭端的解決不一定非要打個你死我活,聽說老一輩革命家就認為中印邊界的解決,除了達旺地區應該要回來以外,其他的基本就按照實際控制線算了。我認為有點吃虧,但絕不認為比領導人聰明,那就吃這個虧吧,誰知道印度感覺更吃虧,竟然還不同意。
四、實際上關於中印領土爭端的問題、帖子很多,你要是高中沒畢業,看看網路就行了,若是已經高中畢業了,可以去看看天涯論壇上的名帖《地緣看世界》,相信能幫到你。
五、最後說一點,中國幾千年歷史,從來都是有疆無界,新中國成立後跟周邊國家劃界都是各扯各的,最終爭議領土一人一部分。
G. 印度和尼泊爾領土爭端的詳細情況
印度與尼泊爾長期存在著領土爭端。
在中尼印三國領土交匯處,有一塊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的爭議領土,面積約75平方公里,爭議區有三個村莊,它們是: Kuti(即Kuthi,位於30°19'N, 80°46'E)、Gunji和Knabe。該爭議區正位於中印實控線附近,它的戰略價值十分重要。
1816年,在戰爭中慘敗的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簽定條約(Sugauli條約),割讓領土,約定以
馬哈卡利河(Maha Kali river ,印度境內稱Sarda河)為兩國邊界線的一段。但馬哈卡利河的源頭究竟是哪條河流,該條約中並沒有交代清楚,尼印兩國對此也有不同看法。尼泊爾認為Limpiyadhura是正源,而印度堅稱Lipu Lekh才是河流的源頭,卡拉帕尼的領土爭端由此產生。
尼泊爾邊境問題專家潘特稱,1962年,印度在與中國的邊境戰爭中失敗,在撤退過程中,印軍忽然意識到卡拉帕尼的戰略價值,於是突然出兵佔領了這塊地方,以作為針對中國的戰略緩沖地帶。
尼印雙方另一塊爭議領土名為蘇斯塔(Susta),面積約140平方公里(1萬4000公頃)。
當初根據條約,英屬印度與尼泊爾的邊境線中,有一段邊界為甘達奇河,但甘達奇河在後來的歲月中改道,而蘇斯塔這塊領土,也因此被印度視為自己的國土,並出兵加以佔領。
盡管尼泊爾一直以來對此表示不滿,但印度方面始終宣稱「甘達奇河現在的走向,才是決定性因素」,並要求尼泊爾方面放棄對蘇斯塔的主權要求。
為此,不斷有大批尼泊爾學生聚集到印度大使館前,抗議印方侵佔尼泊爾領土。
H. 印度邊界領土爭端有哪些
中印兩國在西、中、東三段邊界都有爭議地區。
西段的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四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
中印邊境東段的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為界,藏南地區屬於中國。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中國藏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爭端
I. 印度和緬甸孟加拉國有領土糾紛嗎
1、印度和孟加拉國的邊界基本解決
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分離獨立的1971年之後,印度和孟加拉國之間由於不明確的國境,產生了數百處飛地,兩國對這些地區一直存在爭議。
2015年6月6日,兩國達成最終協議,交換了《陸地邊界協議(Land Boundary Agreement)》,使得國境爭議告一段落。
此次,兩國將1.4萬多孟加拉國人居住的51處集體居住地(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作為印度領土,將3.7萬多印度人居住的111處集體居住地(總面積為69平方公里)作為孟加拉國領土。
2、印度和緬甸邊界尚未解決
緬甸在被英國殖民時期也屬於英屬印度管轄,但獨立以後,卻並沒有和印度達成文字上的明確邊界協定,基本上是以傳統控制線為准,這就造成了邊界劃分的模糊和爭議。
例如,2013年雙方在印度曼尼普爾邦與緬甸之間的Goubajang村發生沖突,緬甸方面用圍柵欄的方式控制了該村大部分地區,而印度方面認為Goubajang一直是曼尼普爾邦的一部分,至今村民還向邦政府繳納山屋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