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打贏對華戰爭

印度為什麼打贏對華戰爭

發布時間:2022-09-24 15:46:17

『壹』 中印戰爭大概過程拜託了各位 謝謝

沖突起因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到1951年前後,印軍侵佔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英國殖民者所佔的領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佔部分中國領土。1959年,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人自己定的,任何時候的中國政府都沒承認過,是西方肢解中國的一部分。就像英國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所作所為一樣。 中國觀點 由於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政府強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線。並且直到1951年之前,印度政府也未公開承認麥克馬洪線。因此,上述爭議領土應該屬於中國。 印度觀點 1947年印度立國後,認為他們有權利繼承英國殖民者占據的中國領土。因此,他們認為上述藏南地區屬於印度。 戰爭過程 1962年6月起,印軍向中國邊防軍開槍攻擊,死傷中國軍人數十人。10月20日中國軍隊反擊,戰爭開始。 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國反擊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軍暫時攻佔了藏南和達旺地區;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驅除了37處據點的印軍。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東線的藏南及達旺地區大力增援士兵。 11月16日至21日為中國軍隊的第二階段反擊。11月14日和16日,印軍再次於中印邊境發動進攻。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軍在東、西段對印軍施以反擊,至11月21日,中國西藏邊防軍佔領了印軍的16處據點。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則佔領了印軍在班公洛地區的據點。由於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當時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同意此說,向美國要求國際介入調停。1962年11月,美國介入並以物資支援印度軍隊。中國邊防軍宣布停火,此後兩國邊境即以麥克馬洪線為界,但爭議並未就此平息。 關於戰爭的爭議 印度方面一直拒絕承認、否認或掩飾實際上第一次沖突早在6月就開始了,並且發動者是印方,而堅決認為開戰日期是中方10月的反攻. 中印停戰 麥克馬洪線示意中國政府突然單方面宣布停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避免戰爭進入長期化,不利於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仍非常原始,必須倚賴西藏的藏民人力、氂牛拉車。中國方面於11月22日零時起下令邊防軍全線停火。12月1日起,中國邊防軍開始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內,等於將西藏藏南和達旺地區交給了印度,另外還依約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1963年5月26日前釋放和遣返戰俘。 戰爭結果 中國方面:從麥克馬洪線上,再向北撤退20公里。 印度方面:印度官方將藏南和達旺納入版圖。 1979年2月鄧小平接見印度外長時指出:「中印兩國應該求同存異,世界問題可以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地一攬子解決」。1987年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之南建立「阿魯納恰爾邦」。至今印度已有多少移民屯居在藏南,數字不詳。但是根據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數約為兩百萬來估算,在藏南地區的印度移民約為近百萬。然而因為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地區並不完全重合,所以中國以後如果再提出邊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很大的困難。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在2006年11月13日晚上播出的接受印度CNN-IBN電視台專訪節目中指出:「中國的立場是,你們所說的阿魯納恰爾邦全部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其全部擁有主權。這就是我們的立場。」但印度外交部也公開重申「阿邦屬於印度的事實不容置疑」。2007年5月26日,印度公務員代表團原定訪問中國進行考察,但其中一名印度官員來自阿魯納恰爾邦,北京當局認為一旦發給該員簽證,無異承認阿邦屬於印度。新德里當局因此取消代表團出國訪問。 觀點 西方記者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Neville Maxwell ,India's China War,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70)一書中寫道,「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解放軍作家金輝在《墨脫的誘惑》書中對那段歷史作了這樣結論,「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明確的。但是,經過了近三十年之後,結合現在再來看那場戰爭及其結果,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利的飄飄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巨大的屈辱都無動於衷。失敗者因為唯獨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誓要報一箭之仇。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嘲弄,如果當年印度取得了勝利,那麼現在他們在這一地區肯定不會如此占盡便宜,如果當時中國在此地失敗,那麼現在反而大概不會這么被動和可憐。」

『貳』 中國和印度為什麼要「打仗」

主要是領土爭端問題嚴重。

二戰以前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西藏也受英國的控制。

英國人退出時在印度和中國西藏之間,設了個麥克馬洪線,這一來中國就沒有藏南了,中國不認,但當時中國沒有話語權。

新中國控制印度後,印度眼紅,把藏南視為戰略要地拚命爭奪,於是戰爭打響。

對印度藏南是戰略要沖,但對中國也是國家主權問題,也不能拱手相讓。

『叄』 印度當時為什麼要和中國打中印戰爭

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肆』 印度為什麼敢說1962戰勝中國

印度為什麼敢說1962戰勝中國?實際上中國贏的很明顯

1954年,印度修改了官方地圖,非法佔領中國12.5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到底有多大呢,大概有一個福建省吧。

1959年 印度大佬尼赫魯正式給中國總理周恩來寫信,硬說這12.5萬公里的地盤是印度的。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製造了「朗久事件」,空喀山口事件。

咱們偉大的毛主席爺爺是可忍孰不可忍。終於在1962年10月20日對印發起了反擊戰。戰爭只持續一個月。印方完敗。

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大敗,潰不成軍,這場戰役對印度人民的內心也造成了重創。對此,一部分的印度人似乎找到了絕佳的解決方式:說謊。

據《印度時報》8月10日報道,印度中央邦教委所轄的多所學校的梵文教材中赫然寫道:"眾所周知的1962年中印戰爭,其結果是印度戰勝中國"。

這令當地8年級的中學生及家長感到困惑,因為印度多數教材中寫道,"1962年同中國的戰爭,盡管印度士兵戰斗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刻,但中國取得了勝利"。

中央邦由印度總理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管理。報道稱,該書面向八年級學生,為"Sukritika"系列教科書中的第三冊,由印度北部城市勒克瑙(Lucknow)的克里特·博卡山公司出版。

中央邦家長聯合會秘書潘狄亞曾表示:"實際上我們已為此斗爭多年,但很不幸我們關於更正教材的請求被當作耳邊風。到底政府能給到私人出版社多少史實證據?難道這一荒唐的錯誤還不足以讓國家統一教材審訂嗎?"

總之印度是個神奇的國家和韓國有的一比(他倆在歷史問題上有的一拼)望採納

『伍』 中印戰爭的背景及原因、影響是什麼

背景為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原因為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影響為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中印邊境戰爭為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19世紀50年代,英國殖民侵略印度,英印的擴張政策和舊中國「有邊無防」,造成中印邊界的領土爭端。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會議,確定了對印軍實施自衛反擊作戰的決策。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5)印度為什麼打贏對華戰爭擴展閱讀:

中印戰爭的相關情況:

1、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2、中印邊境西段,1951年前後,印軍趁中國軍隊剛進入阿里地區之機,侵佔了受泥山江以東的賣爭拿馬和碟木卓克附近約449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年以後,印軍又侵佔了巴里加斯。

3、1959年3月22日,尼赫魯給周恩來寫信向中國提出大片領土要求。同年9月8日,周恩來在給尼赫魯的回信中明確指出: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雙方應根據「五項原則」,通過友好協商,全面解決邊界問題。

『陸』 真相:印度人現在為什麼敢叫囂能打贏中國

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印度人,甚至包括高層與軍方對中國的軍事建設知之甚少,而對自己的軍事建設成果是非常滿意的。

中國古之兵法有雲:「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印軍的現代化如今到底如何,我們也應知道。

首先我們要看到,印軍的建設這些年來也是小有成就的。印度近年投入重金發展了對華作戰的山地軍,我們也是不可輕視的。

為了適應與中國未來在山地作戰的特點,印度專門組建了10個山地師,一個山地師印度的配備人數就多達1.5萬,10個山地師人數就達15萬人,其中9個部署在中印邊境。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印度的仇華教育從小娃娃就開始抓起了,1962年10月,中印戰爭爆發,印度慘敗,這一年從此成為印度人心底永遠難以解開的心結。由於印度的媒體蓄意歪曲事實,與從小的扭曲教育,把我們變成了一個面目猙獰侵略者,是我們畜意挑起戰爭而打斷了印度的國運。

和這個事件能夠類比的是鴉片戰爭,對於中國來說,鴉片戰爭的意義非比尋常,中國在鴉片戰爭後,自己的貧窮和落後徹底展露在西方面前,從此中國開始面對巨大的外交壓力。

同理,1962年的自衛反擊戰對中國來說就只是一次武力促和平的戰術性戰爭,但對印度來說完全不是,印度的起飛步伐被狠狠的揍趴在地上。

印度人認為是中國擋著了印度大國夢,自從1962年那次事之後,印度人都有就有一種某名其妙的看法,現今中國在國際上所擁有的一切,本來都應該是印度的,是中國搶了印度的國運。

因此,如果真的再次發生戰爭,我們絕不能輕敵。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好充分准備。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不打無准備之戰。

『柒』 面對強大的中國,當年印度為何還敢挑戰呢

我國與印度存在著十二萬五千平方公里的領土糾紛,最近幾年我國與印度也曾就領土糾紛產生過多次摩擦。在1962年的時候,我國和印度還曾因為邊界問題發生戰爭,我國稱之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稱之為瓦弄之戰。當年中國比印度更加強大,印度為什麼還敢發動戰爭呢?因為印度知道如果當時他們沒有解決邊境問題,那麼他們以後將沒有任何機會解決。

在戰後的談判中,我國曾做出過讓步,但印度方面仍然不滿意,最終沒有達成。這個歷史問題就一直遺留到現在,仍為解決。

『捌』 1962年中印戰爭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藏南和印度之間的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歷史背景
印度政府策動和支持的西藏農奴主叛亂遭到失敗,對中國西藏執行擴張主義的幻夢破滅後,尼赫魯公然拋棄中印友好的旗幟,把中國政府謀求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努力和剋制忍讓視為軟弱可欺,進而得寸進尺,對中國步步進逼。尼赫魯擴張主義的邏輯是:「我已經侵佔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佔的地方也是我的。昨天我可以侵佔你一寸,今天我就可以侵佔你一尺。」對尼赫魯來說,中國要還不撤出他要侵佔的土地,他就施行前進政策」,直到採用戰爭手段。這樣,從1961年開始,尤其是從1962年4月起,印軍在中印邊界西段中國境內先後設立了43個軍事據點。印度政府侵佔我國領土後部署對華戰爭的規模和程度,都超過了過去的英帝國主義。當時印度立場:在東段已將中國軍隊「趕回兩英里」,在西段全線向前推進,歡呼並祝賀尼赫魯取得了「拿破崙式的大膽的規劃所取得的獨一無二的勝利。」見1962年7月7日印度《閃電》報。在此情況下,尼赫魯得意忘形,一再悍然拒絕中國政府多次提出的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決心鋌而走險,訴諸武力。

『玖』 中國和印度在1962年的戰爭起因是什麼

起因是印度自不量力,執意要求推進到1912年英帝國主義單方面提出,而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實則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印度是獨立了,但它貪得無厭,還要取得其他原英國殖民地的領土,推行地方霸權,比如吞並錫金和強占孟加拉國的大量領土,把尼泊爾和不丹納入保護國(所以不丹至今和中國沒有外交關系)。這樣的國家,跟中國邊境沖突時必然的。

當年中國勝利還被迫撤退的原因是交通條件和後勤實在太差,補給跟不上,無力擴大戰果,被迫後撤了。而且中國依然在經濟困難時期,自然災害依然厲害,國力也撐不起。不過同時解放軍在西北阿克塞欽地區出擊,取得了不少地盤。

那麼至今不能解決的原因是什麼?就是美國。如果美國不存在,印度算哪根蔥?揮揮手就可以把印度東北部全部佔領。當然還要做更多的後勤准備,雖然青藏鐵路通了,還要把鐵路修到日喀則和亞東,直接到尼泊爾和不丹邊境,目前這些鐵路都已經納入了中長期規劃,拉日鐵路已經開工,邊境通鐵路指日可待。到時候,只要中國經濟難以再高速發展了,我們就會拿印度開刀刺激內需。

別看印度在美俄那裡受寵,在南亞沒有一個國家不討厭,忌憚印度。我們不僅要取得藏南,還要永除後患。

『拾』 1971年的印巴戰爭,為什麼印度獲勝達到了戰略目的

二戰結束後,歐洲英法等國家無法阻止各處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紛紛敗退,但臨走也不忘給這些國家挖一個大坑。1947年英國人分割印度,巴基斯坦從印度獨立出來,克什米爾爭端等問題成為三次印巴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的巴基斯坦比今天要大,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兩國因克什米爾問題開打,第一次印巴戰爭爆發。克什米爾原本也是英國殖民期間搞出來的「獨立」地區,印巴兩國自然要爭搶該地區的主權。

第三次印巴戰爭地圖

我們分析一下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為什麼能順利獲勝,分裂巴基斯坦,達到戰略目的。這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雖然東巴地區人民對西巴不滿,印軍力量又強於巴國,但這只是前提條件。還有兩個背後原因。

第一,前蘇聯在背後支持印度

七十年代前蘇聯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不弱於美國。1958年中蘇鬧崩後,蘇聯轉頭支持印度,牽制中國,同時抗衡美國在亞洲的軍事力量。當時印度的許多武器裝備以及兵員訓練都得到了前蘇聯的援助。這是印度獲勝的一個原因。

第二,美國、中國均未出面干涉

中國不出面好理解,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只要不牽涉到國家安全等核心問題,中國從來不幹涉他國。

對美國來說,雖然不願意看到當時最強大的對手前蘇聯支持印度,攻城掠地,但東巴問題同樣不是美國的重大利益所在。何況美國自身當時還深陷越戰泥潭,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美國也沒有必要在這種局面下強出頭與蘇俄、印度對著干。

綜上所述,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獲勝,不是簡單的大國擊敗了小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打贏對華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銀行存款多少 瀏覽:285
中國物流大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784
越南美女要多少人民幣彩禮 瀏覽:228
駱家輝老家在中國哪裡 瀏覽:810
伊朗賣出的石油多少錢一升 瀏覽:881
西安至越南火車票多少錢 瀏覽:715
去越南買什麼紀念品 瀏覽:243
到越南旅遊可買什麼 瀏覽:586
越南紫檀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瀏覽:397
小米11u在越南多少錢 瀏覽:636
越南干貨市場在哪裡 瀏覽:613
伊朗跟印度哪個發達 瀏覽:319
中國重名景區有哪些 瀏覽:840
越南為什麼冷熱不均 瀏覽:804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應太戰略 瀏覽:785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