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媒聲稱2017年中國「越界」415次,中國對於實控線是什麼態度
2017年,中方「越過中印邊界實際控制線進入印方一側達415次,相對於2016年的271次明顯增加;與此同時,實控線附近的對峙次數也增加了48%,2017年為216次,2016年是146次」。文章還稱,中國「越界」和對峙事件主要發生在拉達克地區、「阿魯納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等地的23個地方。
印度一名高級軍官說:「實控線是有爭議的,中印雙方對其有各自理解。」印度退役將軍巴蒂亞說,「如果這些數據准確,那麼說明中國肯定增加了在實控線附近的巡邏。」
❷ 中印之戰中國勝利後為什麼要撤退回實際控制線是不是中國害怕了
引用「標簽:中國,勝利,害怕 問題補充 2009-08-10 12:31 到頭說來還是害怕打敗仗,藉口就是顧全大局」 樓主沒有任何的戰略思維能力!!! 當時中國的戰略目標是自力更生,擺脫蘇俄的控制;制止美國對中國的干涉,加緊建設中國經濟、工業!沒有任何其他事情能比這個更加重要,一切都為達成此目標服務。真正想中印繼續打下去的是蘇聯,但是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美蘇只好協商停戰。中印之戰時,美蘇對中國施加壓力其實正好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不能在戰爭中一直拖下去!~真是口渴了就有人送水。美蘇的干涉正是時候,中國打贏了,在軍事上沒有人敢小看中國。而給美蘇一個面子,杜絕其干涉中國的借口,而且在未來的十年內都很難借題發揮,中國正好乘此機會,加緊發展。 而現在,要打嗎???不,中國現在還不是打的時候,中國現階段目標是成為世界經濟、工業強國。此時發動戰爭完全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不是中國所需要的。而留著這么個爭端在這里,等待我們需要的時候再把問題徹底解決,更加符合中國所需!~ 而印度雖然引進航母什麼的,但是戰爭打的並不是武器多厲害......而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工業能力!~印度的執政者並不是白痴,是不會主動挑起戰爭的!!!
❸ 誰知目前中國和印度邊境東段實際控制線現狀如何
據可靠內部消息,中印初步共識,東段中國收回達旺地區4058平方公里和下察隅5012平方公里。印度佔有中段全部爭議地區,西段中國讓出班公湖大約1600平方公里。
❹ 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是怎樣的
藏南地區,近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由印度控制。在阿克賽欽地區,有大約三萬領土,由中國控制。
當年的自衛反擊戰,有很大的問題,中國是勝利者,可卻沒有得到任何戰利品。印度是失敗者,卻贏得了想要的東西。
❺ 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有多少雙方實際控制多少
中印領土之爭的秘密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盡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一、 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 這里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 歷史上,中、印在這里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邊界劃分,是一筆糊塗帳,我國聲稱擁有的邦迪拉、德讓宗等地,雖然有藏民居住,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沒有在那裡設過政府機關。(據說西藏政府幾百年前在這里收過稅)外交爭端涉及9萬平方公里,但雙方打仗爭奪的地方是不到4萬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麥線的劃分,我們的邊境除達旺一帶外,包括亞東等地都要給印度,印度的領土主張實際到了我們西藏的錯那縣這里。我們能答應嗎?亞東、下察偶等地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至於很多人說的水草豐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譜兒這塊地方,那裡幾千年來始終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說那是我們的地方嗎?我們所說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是一種策略,是為了在談判中增加籌碼而已,是人們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實際上,很多地方,屬不屬於我們,我們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戰爭後,我們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我們的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達旺至下察偶一帶,最多3萬平方公里,誰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著丟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圖,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這里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確是不毛之地。 亞東在中、印、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號稱「西藏的江南」,是我們的傳統領地,我們並沒有丟掉這里,現在是一個西藏的一個縣,有解放軍駐扎。這里*近錫金,我們所聲稱的9萬平方公里,也包括錫金在內,因為錫金曾經歸西藏管過,錫金屬於我們嗎?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們至今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而把它當作一個獨立國家。 二、 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 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是不是印度固有領土,我也不清楚,現在被我們佔領著。印度在這里丟得領土最多。 這里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至於是怎麼落到我們手裡的,我沒看到過有關資料。這里比較荒涼,但我們在這里取得的實地是最多的。原本在這里打仗是策應東線的主戰場的,是個威脅新德里的戰略,據說是劉伯誠元帥的主意。印度在這里並沒有怎麼挑起事端。這里也是現在領土談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說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佔領就是這個原因。印度當年是既要這塊地方,也要讓我們讓出藏南的亞東、達旺、下察偶等地,我們當年作戰,是兩線作戰,都勝利了,在藏南達旺那裡是主戰場。 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里,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占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這場戰爭後,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很大,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許多,你說我們吃虧了嗎?我們的政府總不能說我們侵佔了別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處的人是不會說的。
❻ 中印邊境實控線現在是在麥線上呢 還是在麥線後面20公里呢
假的,沒有前進。這後撤的二十公里印度也沒有占,而是作為兩國實控線的緩沖區。
❼ 中印邊境戰爭,第一階段中國取勝之後提出以當前實際控制線各自後退20公里,印度沒有答應。
你好,這個問題,應該說中國不是沒有守住,而是主動的後撤。1962年,應該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是中國內交外困的局面。從大躍進、人民公社等一系列錯誤的運動,加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飢荒,與蘇聯交惡,局面很不利。與印度打仗,戰線主要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一側,而且戰爭只打了不到兩個月,是在十月和十一月份進行的,為什麼兩個階段的戰爭只打這么短的時間,而且兵力出動的不多,大概十萬左右。不說國內經濟困難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補給問題,當時只有一條川藏公路連接西藏與內地,而且不是全年通車,中印戰爭的這兩個月恰好臨近川藏公路由於冰雪封山不通的時間。戰線在中國方向,交通是海拔幾千米的青藏高原,而在印度一側,是平原,可想而知是多大的差距。雖說中國在這兩個月的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勝利很不容易,我很敬仰那一輩的軍人),但持續下去補給跟不上,中國極有可能會輸。所以為了占據戰略上的主動,也可以在國際上獲得同情和公理,所以中國政府決定後撤。所以直到今天中國可以說在西藏還是有部分地區由於當年的主動後撤而導致失去其控制權,而且印度自從那場戰爭失敗後拚命跟中國競爭,經常有報道說印度在擴充軍備,購買武器什麼的,還常年在中印邊境囤積重兵,這是印度人不服氣。但中國也並不是毫無作為,從西部大開發戰略到修建青藏鐵路,在發展經濟背後都其實有政府增強國防的戰略目的。我們在關注我們國家的領土爭端時千萬不要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應該關注這些爭端背後政府間的博弈,才會有開闊的眼光和明智的思維。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❽ 中印戰爭中國主動沿實控線後撤20公里,現在這20公里距離由誰控制
由印度控制,以地圖可以看出來。當地老邊民也有講述(:以前在對面山幾公里外可以去,現在由印軍佔領,有印軍守點和巡邏的,對面山去不了。
❾ 62年中印戰爭,中方為什麼要在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基礎上,還要向我側20公里以內後撤
1、軍事上,補給線過長。在西藏的軍隊補給是很困難的,怕最後崩盤。
2、政治上,怕印度投向西方世界。想重新聯合印度。希望印度投桃報李。
-----------------
這個策略的正確與否,時間會給出答案的。
不過有一點是明白的,藏南我們是永遠也拿不回來了。這就是代價。
❿ 1961年起,印度軍隊多次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對我國發動了怎樣的戰爭
從1961年起,印度軍隊多次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在邊境東段和西段的中國境內設立據點。1962年9月下旬,印軍對駐防西藏的中國邊防部隊開炮射擊,打死打傷中國官兵47人。中國政府多次提出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但遭到印度政府的一再拒絕。10月20日,印度政府調集陸軍10多個旅的兵力,在空軍配合下,從中印邊界東段和西段同時向中國發起了大規模的武裝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