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度:巴鐵梟龍戰機如何對付印度陣風 買殲31
近日,印度海軍和法國海軍在印度果阿海岸舉行代號「Varuna」的聯合軍事演習。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航母、2艘驅逐艦以及1艘補給艦參與此次演習。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戴高樂航母上搭載的陣風M艦載戰斗機,印度海軍的官員也登上法國航母參觀了該型戰機。
綜上所述,經過較大改進的JF-17BLOCKⅢ已經具備對抗蘇-30MKI戰鬥力的能力,與陣風戰斗機的差距也大為縮小,不過印度空軍准備升級蘇-30MKI,配備AESA雷達,還有RVV-SD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後者也配備了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其整體作戰能力更加強大。
因此對於巴基斯坦空軍來說,它還需要更加先進的戰斗機,尤其是第四代戰斗機,以應付蘇-30MKI改進型戰斗機和陣風戰斗機帶來的威脅,F-35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但是從目前的國際環境及美巴關系來看,巴空軍短時期獲得F-35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巴空軍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中國的殲-31戰斗機,它具備較好的隱身性能,配備AESA雷達、SD-10B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可以壓制蘇-30MKI改進型戰斗機和陣風戰斗機,還可以對抗印度未來的第四代戰斗機。所以巴空軍可能需要引進殲-31。
2. 印度要購買法國陣風戰機,聽說這種戰機很厲害比殲十和殲十一還厲害。那我們中國怎麼樣對抗這種戰機那
J20離服役還有很長時間,可是印度這次買的126架陣風交付完還不知道要多久呢。現在全球各國戰機更新最快的就是中國,基本以每年70-90架的速度更新,而且還在不斷改進新型號。法國達索的陣風確實是世界上最好的三代機之一,但比之中國目前J10、J11以及其眾多改進型號並沒有明顯優勢,而印度這批陣風完全交付需要10年時間,10年之後中國空軍四代機都成規模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印度這批126架陣風只有18架是由法國製造,剩下108架將由印度自己組裝。壯哉我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過去幾十年裡,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組裝和大修的飛機超過70%已經墜毀了。以印度航空工業的水平,能否使這批飛機如期服役還不知道,產品質量則更讓人擔心。反正如果我是印度飛行員,我肯定不敢飛本國組裝的飛機。
現階段印度上空還沒有陣風,等印度陣風形成戰鬥力了,中國J10B、J11B早就爛大街了,現在中國戰斗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開始測試使用了,印度想等陣風的AESA還不知道要多久呢。
補充:
看到樓下某樓的回答簡直讓人笑死,J10、J11抗衡陣風是自大無知?自己抄襲鳳凰防務的一篇漏洞百出的水貨文就覺得了不得了?法國雷達技術先進是真的,J10B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圖片都滿天飛了,居然還「尚存疑問」?陣風還沒到印度手裡,更不要說有AESA,居然就比已經開始投入使用的國產AESA產生差距了?還有陣風RCS值0.3到0.5?好吧你要是啥都不帶上天可能也許大概有這個水平吧。至於M88發動機推重比達1.1還是滿彈滿油這種稍微對航空發動機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說出來的結論都有,M88這種推重比才9的貨色能飛出1.1鬼才信啊。至於「米卡」這種披著中距彈外皮的格鬥彈也好意思拿出來吹,就算當格鬥彈也不好用,過載連60都到不了。文中對J10的評價表明作者根本就不了解J10,「除去兩個副油箱外,機翼下僅剩四個掛架」?6掛架方案和8掛架方案被你吃了啊?至於陣風14個掛架方案大概是用了復合掛架吧,不用復合掛架J10也有最多11個掛點的方案。陣風這貨至今零出口的記錄不是沒有原因的,印度人敢第一個嘗試勇氣可嘉。同樣作為三代機,中國現役飛機居然沒有能和陣風抗衡的?!難道陣風是四代機?!能超巡嗎?不能;能超隱身嗎?不能。這樣居然說不能抗衡?!最可笑的是,印度的首批「陣風」(由法國生產的18架)要到2015年才交付使用,之後是印度自己組裝108架。而文中提的三個關鍵裝備:有源相控陣、M88-3、流星,沒有一個是現役的,法國自己的「流星」還要等到2018年才能服役,印度毛還沒有呢就無法抗衡了?
陣風確實是款優秀的三代機,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最好的三代機之一,但J10、J11也不是二代機啊。用現役裝備去比5年之後能否形成戰鬥力都不知道的飛機,還得出結論說無法抗衡,真厲害啊。用一堆粘貼復制的、未來的、不確定的、有問題的數據來說別人「無知和自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
3. 陣風戰機打得過殲20嗎
陣風戰機打不過殲20,殲20屬於新型隱形戰機,陣風戰機和殲20根本就是不一個級別的戰斗機。作為四代機的一員,「陣風」雖有局部隱身措施,但無法與五代機相比,面對殲-20、殲-31當然處於下風。
在與四代半戰機切磋時,因為雷達性能受小口徑的瓶頸限制,面對中國殲-11D、殲-16等重型戰機,「陣風」隱身上的些許優勢很容易被對手大功率AESA壓倒性的、蠻不講理的電磁干擾所抵消。
(3)中國如何應對印度陣風戰機擴展閱讀:
陣風戰斗機真正的優勢在於多用途作戰能力,這款戰斗機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
以F3型為例,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多用途戰斗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
4. 印度陣風戰機遇上殲20的時候,誰的勝算大一些是完全一邊倒還是兩者可以僵持下去請具體給我分析一下。
J20再怎麼不濟也好歹是4代機 吊打陣風啊!陣風應該和殲10是一個層面的!
5. 印度購買陣風對中國構成的威脅有多大
威脅其實不大。
首先,既然蘇30MKI比陣風便宜,性能指標也更強,而且印度可以自產,那麼為什麼還要買陣風?無非是蘇30MKI身上的膿水太多罷了。對於印度空軍整體的戰鬥力來說,陣風減去蘇30,是增強還是減弱不好說啊。
其次,目前雙方還沒有簽訂合同,可能有一些細節尚未敲定,而且印度方面的支付能力相當可疑。因此不管是英國,美國還是俄國,到現在也認為還有機會。
再次,從時間上來說,頭18架飛機需要三年時間來交付,也就是2015年。後面108架又需要印度自己生產。由於之前沒有生產過類似的飛機,法國飛機和俄羅斯飛機又很不一樣,技術難度也比蘇30高,因此需要從新建立生產廠。即使工廠建立起來,印度本身的飛機生產能力就很弱,還要分散到蘇30,T-50,LCA上面去。陣風的生產速度根本就快不起來,除非壓縮其他飛機的生產,否則每年生產10架都非常困難。事實上印度從2000年到2011年才生產了99架蘇30MKI。陣風的生產速度有可能比蘇30更快嗎?因此印度陣風的生產和裝備速度將一直低於中國的殲11和殲10,總體數量上更是絕對劣勢。而且時間上拖延太久,等到全部裝備完畢,很可能已經拖到2025年以後。那個時候的殲10,殲11顯然已經不是現在的樣子了,搞不好那時候殲20的裝備數量還比陣風多。
第四,陣風比殲10大一號,但比殲11又小兩號,噸位上的優勢直接反映出來就是航程,載彈量等作戰效能指標,以及更大的雷達,更多的電子設備。在電子設備等沒有代差的情況下,陣風的綜合戰鬥力只能介於殲10和殲11之間。而在超視距空戰的時代,殲10在高速飛行能力和敏捷性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拉近了雙方的差距。也就是說,近幾年陣風對抗殲10和殲11的優勢有限,數量上絕對劣勢,10多年之後就是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劣勢。
第五,陣風的服役大大增加了印度空軍保障的復雜性,也使得它的信息化建設更加困難。眾所周知,法國的軍工標准與美國,西歐都不一樣,與俄羅斯更是天差地遠,因此它的後勤保障也只能是獨立一套。保障,維修,訓練都需要另起爐灶。
到2025年,印度空軍的主力戰斗機應該包括蘇30,米格29,T-50,幻影2000,陣風,美洲虎,LCA,共來自4個國家的7個系列的戰斗機,4個國家的6個系列發動機(蘇30和T-50的發動機同一系列)。而屆時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斗機則包括殲10,殲11(殲15、16與殲11同為一個系列),殲-20,殲轟-7,(蘇-27,蘇30到壽退役),全部國產的四個系列的飛機和兩個系列的發動機。即使屆時仍有少量殲7和殲8,它們也使用同一系列的發動機。而殲轟7和梟龍也可以使用同一系列發動機。最重要的是中國的飛機和發動機生產全部執行同一標准,零部件互換就有了基礎,大幅度簡化後勤也就有了可能。
對於印度來說,那麼多種來自不同國家,執行不同生產標準的戰斗機,它們的零部件既沒有互換性,也不可能全部實現國產。因此只能大量依賴進口並在和平時期大量囤積庫存。
陣風與蘇30的數據鏈不能聯通,協同作戰存在困難。
第六,戲肉來了。
英國產的勝利坦克重量39噸,印度產的重量42噸。那麼印度產的陣風又會怎麼樣呢?一個連米格21的都做不到完全國產化的國家,前段時間號稱完成了蘇30的「完全國產」。等他們「完全國產」陣風的時候,我們再看看印度版的陣風是什麼水平吧。
6. 中國是如何在戰略上對印度不戰而勝的
中國和印度自1962年以及後來的幾次邊境戰爭都是以印度的慘敗收場,這是印度長期揮之不去的惡夢。印度處處都要跟中國比,就怕中國超過了,這也有點驚弓之鳥的味道,因為被中國打怕了。通過修改其GDP的計算方法,最近兩年他的GDP增長率終於超過了中國。印度的小數精英(印度是一個等級制度極其嚴格的國度,大體上印度社會分成4個等級)就好比打了雞血一樣叫嚷著印度再過多少年就可以超越中國了。但現實卻是70%的民眾沒有廁所,絕對貧困人口數量超過了非洲總人口12億,絕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大約10萬人的手中。印度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國內民族矛盾激烈,各邦要求獨立此起彼伏,跟巴基斯坦也是世仇。為此,中國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達到對印度不戰而勝的目的。
1、適當吹捧,讓印度把政的小數精英飄飄然,讓印度人覺得我不做南亞老大,甚至是亞洲老大,誰來做的心理。
2、印度本國的軍工和工業製造極其糟糕,以前能引以為傲的軟體實力也是日落西山,自家生產的光輝戰斗機的軟體都是請法國編寫。而其糟糕的軍人素質(40年來導致1000多架戰斗機墜毀,潛艇在港內爆炸)更是雪上加霜。
3、繼續加大西藏,雲南等中印邊境的基礎建設印度就不得不駐扎大量的部隊在這些高原地區(因為他基礎建設不到位,戰爭的時候無法像中國這樣快速補充兵力和物質),人員的吃喝等開支,你懂的
4、中國時不時在邊境地區搞點軍事演習,曝光一點先進武器裝備,以印度的做法又不得不進口他認為能抗衡中國的先進裝備
5、繼續扶持巴基斯坦的武器研發,讓巴基斯坦能自力更生,在西線繼續分散印度的軍力。
6、中國加大的印度洋的軍事存在,時不時在印度洋來一次軍事演習,以印度疑神疑鬼的性格,他又要陷入恐慌,又要大量進口軍火了。
從以上的幾點,中國只要在軍事上對印度保持優勢就能迫使印度不得不耗費大量的資金,因此印度最終會由於自身的經濟綜合實力錯失戰略機遇,導致在西藏問題的全面潰敗。
7. 印度軍隊購買陣風戰斗機,這型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如何
這款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運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術
8. 中國的殲10,殲11是我國未來10-15年主力戰斗機,能不能跟印度的陣風戰斗機一較高下,孰優孰劣
我更看好國產戰機,殲十是中國自主研製未來10-15年也會有改進型出現,而印度買的陣風雖然可以治標但治不了本,印度自己的國防工業比較弱,買來的戰機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提高部隊戰鬥力但從長遠來看對國防工業發展不利,等印度的陣風到位後中國的殲20都形成戰力了,3代機在先進和4帶機畢竟有代差就算他是3.5代也一樣。
9. 面對印度的威脅,中國怎麼應對
這個有點太自我了吧
因為同樣作為崛起國家的中國。甚至可以說,是超越印度潛力的中國,難道威脅不更大嗎?
國家和國家之間,就算你再怎麼聲明,不侵略不擴張,別的國家還是不會相信的。
我認為,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
我們都說印度危險都認為喜馬拉雅山南邊的一部分是中國領土,都認為印度在一步步蠶食中國領土。當然,作為中國人,我當然希望自己國家的領土能夠大一些。但是,就算是現代社會,都很難翻閱的喜馬拉雅山脈,你認為以前那裡會有中國人翻閱過去,在山南生活嗎?
我恨不理解為什麼那裡是中國的領土。
還有,不知道LZ知不知道。東京審判的時候,有一個國家,力爭以寬容來對待日本戰犯,那就是印度代表。還有,印度是以非暴力來獲取獨立的。
印度,真的像我們想像的或聽到的那麼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