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國王是怎麼選舉的

印度國王是怎麼選舉的

發布時間:2022-09-25 15:48:58

⑴ 最開始歐洲的國王是怎麼產生的他們的封建時代是如何開始的

皇帝」(Empror)和「國王」(King)兩個詞,在歐洲歷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定義。「國王」從一開始就指世襲專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將軍」「軍事統帥」的意思。因此,羅馬帝國的君主可以自稱「皇帝」,但絕不能自稱「國王」——因為從理論上,羅馬皇帝的權威來自人民和元老院,是元老院授權的首席元老、執政官、軍事統帥、護民官和大祭司,並不是「世襲專制君主」。

事實上,早期羅馬帝國很少使用「皇帝」一詞來稱呼君主,而一般稱之為「愷撒」或「奧古斯都」(到了哈德良時期,「愷撒」又被用來稱呼皇帝的繼承人),直到現在,德語、俄語中的「皇帝」和「愷撒」還是一個詞根(「沙皇」就是「愷撒」的意思)。到了戴克里先執政之後,拉丁文的「皇帝」一詞才普及起來,成為羅馬君主比較常用的稱呼。

歐洲的第一個皇帝是羅馬元老院「第一公民」屋大維(雖然當時「皇帝」的稱呼並不普及),理論上講,此後的歐洲各國的所有皇帝,繼承的都是屋大維傳下的羅馬皇冠,否則就是不合法。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從屋大維開始的帝國皇冠,後來究竟傳給了誰?有多少個家族、多少個帝國,曾經有幸擁有「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稱號?

從屋大維到戴克里先,雖然帝國的中心向東轉移,但羅馬在名義上還是帝國的首都。戴克里先即位後,實行「四帝共治」,帝國的四個首都中根本不包括羅馬,這標志著羅馬帝國開始喪失向心力、喪失統一的政治基礎。公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狹義的羅馬帝國),象徵分裂的「雙頭鷹」從此成為帝國徽章。這樣,歐洲就有了兩個合法的皇帝系統。其中西羅馬帝國很快於公元5世紀滅亡,皇冠無人繼承;而東羅馬的皇帝系統則一直維持下去,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滅亡。

西羅馬帝國覆滅後,西歐經歷了一段「沒有皇冠的」時代。雖然法蘭克王國的勢力非常強大,也誕生了克洛維、丕平這樣的強大君主,但他們畢竟是「國王」,是繼承蠻族法統的地方君主,不是繼承羅馬法統的「歐洲共主」。直到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在羅馬大教堂接受了教皇的加冕,教皇宣布他為「羅馬人皇帝」「奧古斯都」,這才結束了西歐300多年沒有皇帝的歷史。「羅馬人皇帝」可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稱號,它意味著查理是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人,羅馬帝國的權利和義務都轉移到了查理及其繼承人的身上,早已滅亡的西羅馬皇帝系統,現在由查理重新接續。

但是查理的帝國很快分裂,皇帝頭銜由查理的孫子、中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繼承。中法蘭克王國繼續分裂,帝國皇冠落到了義大利北部的一群小王公手中,喪失了它的神聖性。直到公元11世紀,出身東法蘭克(今天的德意志)貴族的奧托從羅馬教皇手中再次接過了皇冠,宣布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從此直到19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直是名義上的歐洲共主,一切其他國家君主都沒有資格稱帝,在名義上都必須服從神聖羅馬帝國管轄。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土,包括今天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義大利北部和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等地區,但這個帝國是由許多封建領地構成的,很不穩定,皇帝根本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到了13世紀以後,皇帝不再世襲,而是由波希米亞(捷克)國王、科隆大主教、薩克森公爵、勃蘭登堡邊地侯等「七大選侯」選舉產生。從16世紀開始,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又逐漸把持了皇帝位置,「選舉」成為走過場。由於東羅馬帝國已經於1453年滅亡,因此歐洲只剩下一個合法的皇帝,那就是來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東羅馬帝國的滅亡,給了同為東正教的俄羅斯以可趁之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東正教教士的強烈建議下,決定以「東羅馬帝國繼承人」的姿態出現,將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自稱「沙皇」(愷撒),到了彼得大帝時期又改為「皇帝」(但一般習慣上仍稱「沙皇」),這也是歐洲歷史上誕生的第四個帝國(前三個分別是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雖然在名字上與「羅馬」沒有什麼關系,但歷代沙皇都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並聲稱自己繼承的是東羅馬的東正教傳統,因此從法統上來說,沙皇的皇冠仍然是來自羅馬帝國。
從以上的歷史事件,我們可以看到,直到18世紀,「皇帝」這個稱號都是與羅馬帝國分不開的,只有羅馬帝國精神的繼承人,才有資格稱為「皇帝」。18世紀歐洲最強大的君主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但他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自稱「皇帝」,因為法國王位與羅馬帝國並沒有什麼聯系,而且西歐當時還存在唯一合法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是到了19世紀初拿破崙掌權時,形勢就大不一樣了。拿破崙將教皇召到巴黎,要求其為自己加冕,稱自己為「法蘭西人的皇帝」——這也是近2000年來,皇帝的稱號第一次脫離「羅馬」二字。但是,拿破崙此後又迅速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取消了哈布斯堡家的「皇帝」稱號,事實上也是想造成一種「法蘭西皇帝是歐洲正統」的印象,而這個「正統」與羅馬也是分不開的,否則拿破崙又何苦一定要羅馬教皇為自己加冕,且封自己的兒子為「羅馬王」呢?

拿破崙帝國只存在了短暫的十多年,但拿破崙卻開辟了一個稱帝的先例,那些和羅馬皇位沒有任何關系的君主也都蠢蠢欲動,准備稱帝。拿破崙覆滅後,哈布斯堡家族迫不及待地再次自稱「皇帝」,但這時神聖羅馬帝國已經滅亡,哈布斯堡家族只好改稱「奧地利皇帝」。英國本來與羅馬皇位沒有任何關系,而且英國的民主傳統也不允許其君主自稱「皇帝」,但既然印度已經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君主也就改稱「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和哈布斯堡、羅曼諾夫家族平起平坐。1849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篡奪了法國政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自稱繼承拿破崙帝國的法統。這樣,在歐洲就同時存在三個半皇帝——奧地利皇帝,法蘭西皇帝,俄羅斯皇帝和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算半個),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國,是歐洲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帝國。普魯士王國連續戰勝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威廉一世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雖然德意志帝國是在奧地利、法蘭西兩個帝國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來的,但普魯士人並不認為自己的皇位是從奧地利或法蘭西「奪取」的,而是高傲地宣稱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因此這個帝國也被稱為「第二帝國」,與後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遙相呼應。雖然德意志帝國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羅馬帝國繼承人,但他們也並沒有取消奧地利人的皇位,只是法蘭西帝國被革命推翻而已,歐洲仍然維持「三個半皇帝」的狀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三個帝國紛紛被推翻。

(註:國內翻譯往往稱阿拉伯、奧斯曼乃至英國為「帝國」,這是不太准確的。阿拉伯的君主自稱「哈里發」,即「先知的繼承人」;奧斯曼的君主自稱「蘇丹」,即「軍事長官」;英國雖然也偶爾自稱「帝國」,但英國國王只擔任印度皇帝,而不擔任整個大不列顛的皇帝,他們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皇帝」)

⑵ 印度是怎樣選舉總理的是每個公民投票選舉的還是代表制

印度是議會內閣制國家。
議會內閣制國家的政府首腦,由議會多數黨的領袖擔任。
也就是在議會,幾個政黨PK,哪個黨的獲得的席位最多,由該黨領袖出任政府首腦。

⑶ 德國的總統和印度的總統為什麼沒有總理有權力他們的總統是怎樣的一個體制

像德國、印度這些國家,他們的政體都是議會內閣制,所以政府首腦才是國家最有實權的人,而總統雖是國家元首,但只是國家的象徵,沒有實權,一種擺設而已。
所以這是個政治問題了。國家的政體分為總統制和議會制。總統制的國家如美國、俄國,國家元首是總統,總統的權力最大;而實行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如英國、德國,總統、國王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政府實權卻由總理或首相掌管著,作為政府首腦的總理或首相權力最大,而總統或國王只是個擺設而已,只是國家對外的象徵而已。再比如日本也是這樣的。

⑷ 印度的總統是直接選舉產生還是間接

據了解,印度總統是印度的國家元首及第一公民,也是印度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理論上,總統擁有不少權力,不過實際上許多賦予總統的權力由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行使。總統由國會及各邦立法機關經選舉產生的議員選出,每屆任期5年。現任總統可競逐連任。

⑸ 印度最高權力者是誰

印度最高掌權者,為什麼不是總統,而是總理?

印度的最高領導人是總統,亦為國家元首,如英國女王一般,不過只是虛位元首。印度的實權掌握在總理和議會手裡,但總理往往是議會第一大黨的主席或者是議會多數執政聯盟中最大黨的領導人,如果印度的權力,確切的說掌握在政府首腦總理手裡。

印度總理和總統

目前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國家脫胎於英國的殖民地,殖民地爭取獨立之後,如何建國就是擺在眼前的緊急問題。這時,英國人的議會制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大家鬧革命干獨立不都是為了民主和自由嗎,那英國人這一套制度都運行了上百年了,根基挺穩的,看看也不錯,就拿來用用吧。

一部分國家繼續尊奉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女王任命一個總督最為自己的代表成為這個國家的元首,比如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以及中美洲、太平洋上一堆小島國等等。有些國家繼續尊奉自己的君主為國王,實行英國式的議會制君主制,比如馬來西亞,也有的實行君主制,比如中東的一些君主國,而更多的國家不想把英國女王作為自家的國家元首,但要實行議會制,那就再尊奉個國家元首出來,當時最流行的國家元首的名字就是老美的總統了,所以,一眾總統應運而生……

當然,除了「英聯邦」國家,德國、義大利等一些原君主制或者君主立憲制國家也採用這種議會制,有一個虛位的總統元首,尼泊爾在十多年前廢黜了國王之後,也設立了虛位的總統職。綜合來說,總統主要做一些接見外賓、參加活動、簽署文件等禮儀、程序性工作,而總理掌握實權,對國家一切事物負有實際許可權和責任。但是這些硬生生「造」出來的國家元首,相對那些有悠久歷史淵源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存在感還是太低了。

諸如英國王室、歐洲一眾王室等等,他們因為歷史、文化等千百年的傳承,他們具有特殊的存在意義,深受各國民眾和輿論的關注,出鏡率很高。

而不管是德國總統、還是印度總統,他們除了競選上任之時,能夠掀起一陣子輿論熱點,比如印度之前的「低種姓總統」,過後就石沉大海,幾乎再也沒什麼信息了,老百姓對他們的國家元首也不再關注了。

這個也好理解,總統就是個「橡皮圖章」啊,平時雖然也列席會議,但也只是聽聽,然後把議會和政府商量好的政策文件簽字蓋章,到需要他出現的場合講個話剪個彩等等,基本上是一種「設計感十足」的工作。

而反觀印度總理,現任的莫迪總理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具權力」的總理之一,之前在古吉拉特邦連續幹了三屆首席部長,強勢推進各種改革,可以說是「說一不二」,包括後來作為印度總理,以突襲的方式強勢推進「廢鈔行動」,給印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巨大震盪。

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度總理比美國總統還牛,畢竟在議會制國家,總理作為執政黨或者多數黨領袖,幾乎直接控制了立法和行政兩個系統,比只管行政的美國總統可強多了,如果執政黨有幸能控制議會的大多數席位,那總理可以做他任何想做的事情,幾乎無人可以制約,而這個時候,看似沒用的總統和上議院就起到了維護最後底線的作用了,避免總理權力過大而亂搞

⑹ 印度的官是選舉制還是任命制

是具有印度特色的:種姓選舉制
種姓制度,原本就是一種政治制度,與普選制度,是完全沖突的。
而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但為了迎合西方國家,印度又使用選舉制度,因此印度同時具有兩套政治制度,並在矛盾與沖突中,達成了一種動態平衡:
高種姓者,以黨派團體、資本團體、學術團體、宗教團體的身份,隱藏於選舉制背後;低種姓者對於被高種姓者統治,自覺服從,自覺跟隨黨派、資本、學術、宗教等統治團體,為其服務。

⑺ 印度選舉總統是全民選舉么

不是的。印度聯邦議會才是全民選舉。
總統由一個選舉團的成員選出,選舉團包括選出的國會兩院議員和各邦立法會議成員,他們的選票有適當的加權。總統的任期為5年。除了其他權力而外,當總統認為整個國家或者領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於戰爭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裝叛亂而受到威脅時, 可以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 當某個邦的憲政體制受到破壞時,總統可以將該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職責收歸他本人行使。

⑻ 印度的政體以及國體是如何產生的

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 行政權力由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行使。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首相人選,由總統任命首相。然後再由首相向總統提名副首相及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國務院設國務卿一名、國務委員若干名。不設副國務卿。 【憲法】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宣稱印度為所謂的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會】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聯邦院共244席,議員由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立法院議員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 【政府】聯邦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 (Pratibha Patil),2007年7月當選總統;印度副總統兼聯邦院議長拜龍·辛格 印度·謝卡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當選;首相兼國務卿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職;執政黨印度國大黨主席為索尼婭·甘地。 【司法】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政黨】 ①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國大黨(英)是印度最大的資產階級政黨。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該黨現為最大執政黨,現任主席索尼婭·甘地(Sonia Gandhi)。 ②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印度人民黨是印度第二大資產階級政黨。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具有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教派主義色彩。現任黨主席為奈杜(Nai)。 ③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組成。近年來發展較快,黨員增至70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哈·辛·蘇吉特(H.S.Surjeet)。 ④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於1920年。有黨員54萬。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A·B·巴爾丹(A·B·Bardan)。 ⑤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重要人物】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12/19~),聯邦總統、律師、政治家,國大黨成員,曾任拉賈斯坦邦邦長,現任印度總統。 普拉蒂巴·帕蒂爾,1934年12月19日出生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檢察官家庭。她早年畢業於孟買的政府法律學院,獲法律學士和藝術學碩士學位。1962年,帕蒂爾當選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議員,開始了從政生涯。1986年,她當選為議會聯邦院(上院)副議長,1988年擔任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國大黨主席,1991年當選為印度議會人民院(下院)議員。2004年,她出任印度拉賈斯坦邦邦長,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邦長。 2007年6月14日,帕蒂爾被印度團結進步聯盟推舉為印度總統候選人。7月21日當選為印度首位女總統。 帕蒂爾的丈夫謝卡瓦特是一名教育家,也曾擔任過議員和市長的職務,有一雙兒女。 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1932/09/26~),總理、外交部長,資深政治家,國大黨元老,2004年5月19日被總統任命為新總理,並在任命國務院成員時兼職外交部長,22日正式宣誓就職。 2004年5月印度國大黨意外贏得印度第14屆議會選舉後,就在人們普遍看好國大黨主席索妮婭·甘地即將出任印度新總理之時,索妮婭·甘地於2004年5月18日表示拒絕出任,推薦前財政部長辛格出任。

⑼ 印度國王叫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印度的歷史,只可惜堂堂印度居然沒有可靠的歷史資料可查。我們可能已經習慣對本民族幾千年來不間斷的文字記載,但事實上除中國以外,你很難找到其他地區有像樣的歷史記錄。關於印度歷史最可靠的文字來自《大唐西域記》,此外就是二十五史中的西域部分以及佛經一些文字紀錄。

其次,印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可能我們習慣了大一統的中央政權,而印度大一統的時代是被英國殖民時期。

最後,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外來民族輪番征服的歷史。比如1950年以前印度國王,就是英國女王。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印度有很多國王,但沒有誰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印度國王,可以參考的國王:

波斯王朝的大流士一世,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印度人),
貴霜王朝的迦膩色迦,
笈多王朝的超日王(最後一個印度政權),
德里蘇丹的卡爾吉王,
莫卧兒王朝的阿克巴,
然後就是殖民地時期。

僅供參考。

⑽ 印度的國家元首是總理還是英王

是總統

印度的國家元首是總統。
印度總統的權力與英國國王類似,多半是象徵性的,區別僅在於總統非世襲,而是選舉出來的,有任期。
總統若有非法行為,受到國會彈劾,就一定要下台。
在印度真正有實權的是總理,由國會中佔多數的政黨(執政黨)的領袖出任,從執政黨議員中任命部長組建政府內閣。

在英聯邦國家中,承認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只有16個

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的16個國家:
安地卡及巴布達
澳大利亞
巴哈馬
巴貝多
貝里斯
加拿大
格瑞那達
牙買加
紐西蘭 (自1981年,作為紐西蘭國家元首的英王,兼任庫克群島的元首)
巴布亞紐幾內亞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索羅門群島
吐瓦魯
英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國王是怎麼選舉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士人拜訪英國總是抱怨什麼 瀏覽:286
中國還有哪個地區有疫情 瀏覽:5
中國電建為什麼不漲 瀏覽:822
英國作業滿分5分得b多少分 瀏覽:438
伊朗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多少 瀏覽:293
伊朗怎麼上油輪 瀏覽:821
印度什麼時候朝聖 瀏覽:18
賽爾維亞到中國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936
舊中國足球協會成立於多少年 瀏覽:859
阿聯酋與伊朗之間是什麼 瀏覽:252
義大利國家有哪些國家的 瀏覽:52
中國共有鄰國多少個 瀏覽:893
印尼有多少華人華僑華裔 瀏覽:325
美國制裁伊朗給伊朗帶來了什麼 瀏覽:821
結合所見所想如何理解中國精神 瀏覽:704
中國最大的宅院是哪個 瀏覽:359
一千萬越南盾什麼生活水平 瀏覽:576
印尼gdp為什麼這么高 瀏覽:357
英國進入中國的關稅是多少 瀏覽:863
中國哪裡可以賽車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