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每年花費百億美元采購先進武器,他們是怎麼付款的
印度軍方的貪污腐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長期以來印度都有高於市場價買武器的傳統,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於部分印度軍方官員犧牲國家利益換取外國向個人提供的賄賂。無論這種說法在多大程度上是事實,不可否認的是,只要新德里方面進行軍購,印度軍方或多或少地能夠從中獲取利益。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軍方花錢大手大腳也就不難理解了。在最近的一個多月來,印度和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以色列等都在進行軍售交易,有的是已有交易被印度催交,有的則是被追加甚至新增軍售交易。印度已然顯示出濃烈的對武器裝備的渴求,資金問題基本已被印度軍方所忽略。
隨之而來的後果,自然是武器裝備的價格上漲。雖然印度在其他軍售項目上的花費具體是多少還不得而知,但是光從和俄羅斯的戰斗機交易來看,印度就在當冤大頭。之前的消息顯示印度會花費7.8億美元,購買俄羅斯庫存中的12架蘇-30MKI以及21架米格-29,這個價格看起來非常便宜。
但是現在,對21架米格-29的購買以及對59架米格-29的升級,就需要9.84億美元,而僅僅是對12架蘇-30MKI的購買,資金就超過14.2億美元,這遠遠超出了印度軍方之前的總計7.8億美元的說法。有理由認為,印度軍方現在正藉助緊張局勢,對國內進行恐嚇,稱亂要求新德里方面提供更多的資金來進行軍購。
提供的資金能讓印度軍隊增加多少實力還很難說,短期內恐怕更是沒有太大影響,但實打實的影響是,印度軍方的錢包絕對是鼓起來了。考慮到印度軍方劣跡斑斑的貪腐問題,這一次局勢的意外緊張,恐怕會讓印度軍隊的官員們感到高興,因為賺錢的機會真的來了。
B. 印度從美國購了300億的美金軍事裝備准備打中國
這個消息我倒是沒聽說過。但是我覺得不可能。
1、印度自己國內經濟實力他自己有個數,以他那點產值發動戰爭,中國能拖死他。
2、印度沒有發動戰爭的軍事實力,即便印度增加了300億的裝備,依舊離中國的軍事實力差太遠。貿然發動戰爭對誰都沒好處。
3、中國導彈太多。印度貿然發動戰爭,要是到了導彈層面上,中國遠程導彈能打到印度洋,更別說他陸地了。印度200萬平方公里,戰略縱身畢竟不如中國龐大。
4、中印城市格局,我們重要經濟大省都在東部,西部那地方我們開辟戰場損失不大。而印度一旦過了邊界就是平原,中國能輕易把戰火燃燒到他重要經濟省份。看誰損失大!
綜合分析,印度買裝備目的有二個,一是給巴基斯坦看,「我裝備本來就比你強,又多300億,看你服不服」,二是增加防禦實力,保住印度洋霸主地位。
C. 印度看起來這么窮,為何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
急著想當地區在國,又沒能力自主研發。只好向幾個大國購買。這樣拖累了國內人民的福利和基礎建設。
打腫臉充胖子。
D. 印度花費了多少錢建造航母
29億美元,這比當時的要價15億美元翻了將近一倍!而交付時間卻一再推遲!在與俄羅斯打了十多年太極拳之後,印度自行製造航母的工程正式上馬。
早在1989年,印度就打算在國內自行建造兩艘航母,並與法國艦艇建造局簽訂了設計合同。但因自身科技水平有限,最終不了了之。
20年來,印度的造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盡管印度國產航母設計方案一變再變,但科欽造船廠已經具備了建造5萬噸級大艦的能力。
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撥款300億盧比,開始自主建造一艘標准排水量為3.75萬噸的航母。這艘航母與國產核潛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軍未來發展的核心項目。
航母原計劃於2005年鋪設龍骨,2010年到2012年正式服役。但印度國產航母也遇到了工期拖延的問題,直到上個月才鋪設龍骨,所以下水和服役的時間也相應推遲。但無論如何,印度國產航母建造計劃經歷20年波折後終於塵埃落定。
航母是一項復雜的作戰平台。受技術水平、地緣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印度航母還未出世就面臨著諸多先天性不足:比如主力艦載機嚴重依賴進口、缺乏配套護衛艦艇以及與其軍事戰略需求不相吻合等等。印度自製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還有待檢驗。
而人們更關心的問題是,印度航母將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印度扼守著印度洋要沖,加強海軍力量無疑將提升其整體軍事實力。我們希望,各種軍事手段的目的都是維護和平、遠離戰爭。
裝備資料
「維克蘭特」號航母設計排水量4萬噸,艦長260米,寬60米,高度相當於14層建築,最高航速28節。最多可搭載30架艦載機,配備的機型包括印度國產的LCA戰斗機、俄制米格-29K戰斗機和卡-31預警直升機。其中米格-29K戰斗機性能先進,最遠可以打擊1600公里左右的目標;其打擊范圍超過英國海軍的「海鷂」艦載機,僅次於美國和法國的海軍艦載機。這艘航母的造價為326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
E. 為什麼印度人均GDP只有2千美元,卻有大量資金采購武器
F. 印度看起來這么窮,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錢哪來的
據我了解,雖然印度看起來窮,但是國家綜合財力還是可以的,另外印度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可以說印度的窮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印度底層的人民甚至連茅廁、供水、供電都用不起。大家就可以想像得到,印度到底有多窮了。但是如此窮的印度,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另外,據我了解,其實印度在買武器上並沒有那麼大方,如果他們覺得價格貴不合適的話,印度是不會買的。雖然新聞上總是說印度動不動就購買武器,但是成功的訂單卻不多。不可否認,印度在軍費上的投資是最多的,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有時候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G. 印度花4000億緊購武器,對解放軍構成多大威脅
大家可能覺得4000億是很多錢吧,如果正常的的人擁有這么多錢,那麼基本上可以保證幾十代人榮華富貴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印度人是用盧比的,而現在一般方便數據統計,都是採用美元作為換算,而現在的市場價1美元等於72.26盧比,折算成美元約等於55.35億美元。而大家知道現在但是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預算來說,就這么點簡直就是在打發叫花子,4000億盧比買的武器就是塞牙縫都不夠。舉個例子吧,印度不是在2016年向法國購買了36架“陣風”戰機嗎?這批飛機的價格就高達88億美元,單架飛機的價格約2.5億美元,也就是說4000億盧比的錢只能買到22架“陣風”戰機。再舉個例子,此前印度向俄羅斯購買的“超日王”號航母價格就要35億美元 ,而且還不包括飛機以及其他設備的價格,你說這4000億盧比能買多少?
H. 印度僅2萬美金造的裝備,中國卻花了2000萬,這其中是何緣故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在科學研發的道路上一直在大踏步前進,雖然說超過西方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但是在某些技術領域范圍內,我國已經順利地實現趕超,在未來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願望,終將不再是夢想。
相比之下中國航母牽引車從外觀造型上和美國相差無幾,不同的就是在遼寧艦上配備的至少有兩種牽引車,除了牽引飛機以外,還有救火、起吊等重要的人物,為了建造這兩牽引車,我國花費了2000萬,但相比於印度來看,他們航母上的牽引車具有碩大的車輪,看起來就像拖拉機一樣,據說印度建造這輛牽引車,花費僅僅只有2萬美金。對比來看,二者真是有種天差地別的感覺。
I. 武器裝備基本靠買的印度,為何在航天領域如此牛氣
作為鄰國和世界人口大國之一的印度,我們常常能想起的就是他的雜技閱兵,爬滿火車皮的旅客,三番五次就大修的航空母艦,以及經常墜落的飛機等等,似乎印度總是在國際媒體上鬧種種笑話。但是笑話歸笑話,真正的印度在一些領域上的能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比如印度航天工程。雖然印度民間貧富差距懸殊,並且他的武器裝備大多靠買,但是印度的在航天領域可以說非常牛氣。這與印度不斷推進的航天技術發展,以及對人才的培養和吸引有關。印度官方非常重視航天業的發展。通過幾十年的積累以及研究,印度正在航天領域奮起直追,進步明顯。目前印度也在航天領域大下功夫,很有可能會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具有獨立能力載人航天的國家。印度的發展迅猛,除了國家在航天領域的重視以外,其對航天領域人才的重視也為重要因素。有調查顯示印度已經成為歐洲最大航天航空學院的海外生源地。之所以對人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還要在於印度給人才所配備的優良待遇。雖然印度的人均GDP不高,但是其給航天人才發放的工資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人均GDP。
所以印度的航天實力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小覷的。我們要清楚的看到他與國際上的差距仍然存在並正在逐步縮小。
J. 印度每年大量購買先進裝備,巨額資金從哪裡來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印度有些人富得流油,但是大部分印度人卻依然生活在貧民窟當中。該國貧富差距極大,這就導致了印度窮的人很窮,富的人卻很富。印度原本擁有全世界最大面的耕地,但是每年卻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死於飢餓,有大量的兒童發生了營養不良。
當然這GDP裡面也有印度幫人家製造裝備武器的錢,有的時候印度買軍用裝備還會貸款。這時候印度人就會把生產線帶到回自己國家,然後幫別國生產武器。這樣多少也能賺點,不過印度生產的武器質量有點堪憂,曾經發生了導彈退貨事件。印度還經常會對外界宣布印度有巨額訂單,其實都是沒有的事情,因為印度真的買不起那麼貴那麼多的武器。
印度這種做法也是在令人哭笑不得,雖然GPD的總量不低,但人均GDP的數值也不高,就能夠說明印度的經濟情況還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