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四次印巴戰爭未來可能發動嗎
印巴戰爭其實沒啥好打的,現在的印度在體量上碾壓巴基斯坦了,如果再次爆發全民戰爭的話,巴基斯坦估計會很懸很懸的。
⑵ 印巴戰爭有幾次及中國的作用
印巴戰爭有三次。
1,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
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
中國的作用:由於中國當時正處於內戰期間,所以在印巴戰爭中沒有扮演任何角色。
2,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是1965年8月初至1966年1月,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本次戰爭以印度敗而結束。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
中國的作用:當時中國向巴方提供的一大批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從我軍正使用或庫存的裝備中直接抽調的,同時我國還免費為巴方提供這些裝備的人員操作培訓。形勢最緊張時,我國甚至還派出參謀人員加入巴方總參謀部,實際上是直接指揮了部分戰斗行動。
除提出最後通牒式照會外,更多的是軍事上的安排。印度怕受兩面夾攻,迅速按期拆除了它在中錫邊界上的一切工事。這是我國政府危機處理能力最有效的一次。
在中國的直接影響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
3,第三次印巴戰爭
第三次印巴戰爭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間,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該次戰爭以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成為孟加拉國結束。
中國的作用: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發展到東巴被佔領,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我國政府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
正是這道聲明迫使印度政府放棄了以武力徹底解決印巴問題的想法,挽救了盟友巴基斯坦。
(2)印度為什麼不發生第四次印巴戰爭擴展閱讀:
第三次印巴戰爭的後果
1,這場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佔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國。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
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被肢解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大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印度成為南亞唯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
2,在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美國擔心蘇聯在南亞起到支配作用,因而在戰爭中採取了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
盡管美軍並未直接參與戰爭,但戰後印度同美國的關系還是降到了最低點。由於印度逐漸成為蘇聯推行南下戰略的前哨基地和對抗中國的戰略夥伴,印蘇關系持續升溫。
美國清楚的看到,蘇聯正在利用同印度的關系進入南亞次大陸,進一步增強自己的影響和勢力。美國在南亞的戰略收縮態勢在某種程度上刺激了蘇聯實施南下印度洋戰略,為蘇軍進入阿富汗埋下了伏筆。
3,孟印巴三國關系的曲折變化。孟加拉國建立兩年多後,1974年4月,印、巴、孟三國外長就遣返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三國關系趨於正常化。
1975年10月孟巴兩國正式建交。1975年,孟加拉國發生軍事政變。新政府一反對印度的親密態度,大力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並開始恢復與巴基斯坦的關系。
之後孟印兩國之間又相繼發生了關於法拉卡河水分配糾紛、印度停止對孟軍援、兩國邊界沖突、非法移民問題等一系列事端,孟印關系發生嚴重逆轉。
⑶ 印度戰鬥力既然遠超巴基斯坦為什麼不直接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將克什米爾全境直接佔領
因為雙方後面都有人呀,打起來,雙方後面都會出力,誰輸誰贏還不知道呢?所以不能看錶面,打起來了會更加貧窮,所以經濟要後退,輕易是不會打的!
⑷ 如果再爆發第四次印巴戰爭誰會贏
如果沒有外部大國介入,結果就是印度占據上風,巴基斯坦在生死存亡之際使用核彈,大家魚死網破
印度的軍力遠超巴基斯坦,而且巴基斯坦的地形很糟,缺乏縱深
巴基斯坦空軍的確強過三哥,但遠沒有老美以空制地的能耐,決定勝負的關鍵在陸軍
大家陸軍半斤八兩,但印度的體量更大,結果就是一路平推過來
生死關頭,巴基斯坦使用蘑菇彈,來個同歸於盡
所以巴基斯坦的戰略就是頂住印度的一波流,等中國參戰
如果不行,只有結局1了
⑸ 印度和巴基斯坦共發生了幾次戰爭,勝負如何
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的主要障礙是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為了該地區的歸屬問題曾打過三次大仗。
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該地區將歸屬印度,並已經和印度簽署了正式合並協議。印度軍隊隨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展開激戰。這場沖突愈演愈烈,終於在同年底發展為印巴雙方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印軍從巴基斯坦武裝手中終於奪回了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爾東西的聯系。應該說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取得勝利。
戰爭最終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議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1949年7月29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停火線。
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又稱作「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印巴雙方沒有正式宣戰就匆匆進入了戰爭狀態。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隨後巴基斯坦正規部隊在8月14日也捲入沖突。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停火線附近山地展開交戰,印度軍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佔了巴方控制線一側的多處山嶺。雙方在戰斗中動用了空軍支援地面戰斗並展開激烈空戰。最終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到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因而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獲勝。
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
1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 所以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成為勝利方。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此外印度還佔領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⑹ 幾次印巴戰爭的進程是怎麼樣的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印度參戰部隊有2個師及若干土邦部隊約4000餘人,從東、南和西南三個方向巴軍發起進攻。巴基斯坦參戰的多為部落武裝約5萬人,從西、西南和北三面進軍克什米爾。印、巴軍隊經過1年多的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勝負難分,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這次戰爭沒有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第二次印巴戰爭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巴方在停火線南部展開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雙方展開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給印度軍隊以重創。隨後,雙方陷入僵局。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使印、巴雙方於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前蘇聯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而採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幹涉內政的義務」
1947年至194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發生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兩國又在歸屬未定的大卡奇沼澤地區發生武裝沖突,導致第二次印巴戰爭。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政府派兵鎮壓,大批東巴難民逃往印度。印度支持東巴獨立,並准備入侵東巴。11月21日,印軍侵入東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隨即巴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於12月3日派空軍襲擊了印度8個機場。當天,印度出動500架次飛機轟炸了東巴、西巴10個機場,掌握了制空權。與此同時,印海軍封鎖東巴各港口,切斷了東、西巴的聯系。印軍以「東攻西防」的方針,在西巴以攻勢防禦牽制巴軍主力,在東巴分四路對達卡實施向心突擊。在東巴,印軍西路軍相繼攻佔傑索爾、福里德布爾;東路軍相繼攻佔錫爾赫特、庫米拉和梅克納河上3個渡口,逼近達卡;北路軍進占傑馬勒布爾,並以1個傘兵旅在達卡西北約70公里的坦蓋爾傘降,爾後奔襲達卡;西北路軍攻佔了博拉格。12月15日,印海軍在科克斯巴扎爾實施營規模兩棲登陸。翌日,印軍1個傘兵營進抵達卡市郊,迫使巴守軍當日投降,巴守軍9.3萬人被俘。17日,印度宣布在西巴邊境單方面停火。1972年3月15日,印度從孟加拉國撤軍。
⑺ 印度戰鬥力既然遠超巴基斯坦為什麼不直接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將克什米爾全境直接佔領
明面上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之戰,背後都涉及到大國的戰略利益和支持。印度表面強是事實,巴基斯坦背後大國更強。
⑻ 印度戰鬥力既然遠超巴基斯坦為什麼不直接發動第四次印巴戰爭將克什米爾全境直接佔領
因為巴基斯坦也不弱,他們都有核武器,打到最後雖然印度會贏,但是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合算,所以印度不謀求通過大決戰來獲得勝利,而且通過零敲碎打逐步蠶食來獲得勝利。
⑼ 如果印巴之間真的爆發了第4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能堅持多久呢
首先,印巴之間爆發第4次戰爭的可能性極低。除非印度的國家出現動亂,經濟出現問題,老百姓對政府不滿,印度的領導人才會想辦法對國外發動戰爭來轉移矛盾。
雖說兩國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幾率極低,但誰也不敢打包票就那麼肯定兩國真的不會因為不可抗拒因素促使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假如真的爆發大規模戰爭,個人認為,巴基斯坦堅持多久主要取決於政府的決心。軍事實力方面,巴基斯坦和印度相差太多了,雙方的陸上對抗印度對巴基斯坦有三倍的兵力優勢。所以,當出現第4次印巴戰爭的時候,巴基斯坦在軍隊數量上無疑處於劣勢,即便是他迅速擴充部隊,也難以在短期內讓新兵的戰斗水平達到老兵一樣的高度,最終在對抗中肯定也會吃虧。
⑽ 克什米爾沖突繼續發酵,莫迪為何真的想引爆第四次印巴戰爭
莫迪是一個強力的民族主義者,具有極大的政治野心,在當前國家經濟下行和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想通過對外戰爭轉移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