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中國為什麼比印度先進

中國為什麼比印度先進

發布時間:2022-09-27 14:37:58

㈠ 來看看同一起跑線,中國經濟為什麼比印度強

中國經濟未必就肯定比印度強,因為中國和印度,現在根本就是住在兩條平行線上,根本不好比較,而且現在中國已經進入門口老齡化,已經不可能繼續高速發展,十年後二十年後中印兩國經濟發展怎麼樣,誰也不知道,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仔細比較中國與印度兩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後,會發現中印兩國經濟成長的過程模式並不一樣,而中印兩國在全球經濟中所擁有的優勢也並不相同。中國經濟成長最大的動力是「製造」。龐大廉價的勞動人口是中國最重要的優勢,而利用龐大廉價的勞動人口發展製造業,則是中國經濟能夠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龐大廉價的勞動人口加上政府的經濟政策,不但吸引大量的資金到中國投資設廠,更讓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利用中國廉價人力成本所製造的產品,不斷外銷到世界各主要市場,不但讓中國享有高額的貿易順差(2005年貿易順差為1019億美元),更讓中國維持持續高度的經濟成長(1979年到2004年的平均GDP 年均成長率高達9.4%)。
印度的經濟發展與中國完全不同,印度的經濟發展著重在「專業服務」。利用其便宜的專業人才,加上英語上的先天優勢和月薪不到100美元的便宜工資,讓印度能夠利用專業人才成為各種專業事務的承包中心,從會計、醫療到軟體設計都在印度專業人才承包的范圍內。根據台灣商業周刊955期的報導,2005年先進國家外包給印度會計師的報稅案件比2003年成長16倍、全球委外代工軟體產值中,印度獨攬44%,足見印度在先進國家眼裡幾乎是外包的「代名詞」。
中印兩國除經濟發展的動力與優勢不同外,兩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後所面臨到的問題,包含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外貿依存度[1]高達80%,歐美先進國家僅10%)與投資(1996年到2005年投資率[2]都在37%到47%之間,其它國家至多35%) 外,國內消費不振、法治不彰、貧富差距擴大、官員貪腐惡化等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也都是困擾著中國經濟繼續成長的問題。而印度則是面對著完全不同的問題,除了長期為人詬病的基礎建設不足外,印度還必須面對低階工人不足、治安不佳、強勢工會以及種姓制度等問題。

㈡ 中國比印度到底強在哪裡印度又比中國強在哪裡要專業點!

中國比印度強:完整的工業體系(蘇聯幫助一些,大部分自力更生)、高素質的廉價勞動力、較完善的科研和人才培養體制、平等的人際關系(印度還有種姓,雖然憲法不認)、徹底的社會主義革命、貧富差距較小
印度比中國強:和西方相同的意識形態(英國搞得)、大量遠洋留過學的精英階層(也是貧富差距的原因)、沒有武器禁運(所以印度武器是「萬國牌」)
總之,印度由於在上世紀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和沒有充分的革命,已經失去了成為一個大國最基本的條件(尤其是沒有重工業,這也是他只能買武器的原因)所以,表面上看起來成就巨大實際上正在衰落

㈢ 中國比起印度有哪些先進之處

先進 這這這 有點...
至少從媒體上看, 我們的城市比他們的要光鮮要整潔吧
可以上我們或許有優勢但說不清楚是不是很大 軍工上從核武庫和導彈射程上講要強點
GDP和人均GPD都比他們高 高不少 我們GDP總量有他們的三倍那麼大

如果問有什麼優勢的話就有的說了:

人多地大
這是首先一點 人多雖然多不了多少 但目前還是要多一點 人多就說明人力資源——至少是潛在地豐富
地大 我們的國土面積是印度的三倍左右,相對來說資源要豐富一點 但不包括可耕地資源 在這點上印度倒是亞洲第一

社會制度上講 各有千秋 但我們的制度做出決策的果斷性和速度是印度不能比的 這可以是優勢 但有時候卻恰恰相反 經濟特區就是對這一優勢的證明

軍事上我不敢說我們一定比這個鄰居強到哪裡,但從核武庫和導彈射程上來講我們還有優勢, 另外我們國土廣大 戰略縱深對印度來說有點大得尷尬了,相反 印度的西北工業區裸露在喜馬拉雅山下 而且它東西兩個鄰國——緬甸和巴基斯坦跟我們的關系好 不一般的好 所以...

不過不要小看這個鄰國 印度人的智商我覺得也不用懷疑的 看看矽谷是個什麼狀況就知道了
兩個國家其實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鑒和參照的地方 多交流多學習 就不用互相比來比去 終可以跟更發達的國家比較了

㈣ 印度的人總認為印度比中國發達,真相是怎樣的呢

大部分中國人都覺得中國比印度發達,印度人將中國視作印度發展的目標。然而事實上,在印度的一些網站上,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比中國發達,印度是中國學習和追趕的目標。為什麼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比中國發達呢?為此,到所在城市的某座高校,與一些印度留學生探討了這個問題。

印度在這個星球上有著許多朋友,強大的美國和俄羅斯都是印度的夥伴。更多的朋友意味著印度將得到更多的幫助。例如,印度可以從俄羅斯和美國購買高科技武器,而中國必須自己研製武器。

當人們談論印度的時候,未來總是充滿希望的。現在,印度人民幸運的被一個偉大的人物納倫德拉·莫迪領導。這個強大的人將使印度成為超級大國。

㈤ 同樣是文明古國為什麼中國幾十年發現比印度好

印度發展的沒中國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印度存在大量的國內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鬆散的現政府體系無法直接解決,民間的內化機制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然而,這些問題要麼壓根沒在中國出現,要麼就比較緩和。。——自然印度發展不過中國也是很正常的。

其次,印度在上世紀末的基礎也並不算好,即使他貌似繼承了一些殖民地時代的東西,但計劃經濟時代的成果相黨一般,改革開放比我朝還晚了十年。。

下面來具體說說印度有什麼具體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我國是否存在或者程度如何:

印度的發展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先說政治層面:
一,在社會文化層面,印度延續2000多年的種性制度,造成社會不平等,印度的階級分化異常嚴重,阻礙社會發展。制約印度的發展問題明顯有種姓問題,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屬的種姓,甚至信仰什麼宗教。反之,還可以通過他的相貌、衣著以及經濟狀況來反推其種姓。
雖然1950年印度憲法頒布,其中一個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有任何的區別對待,但是現實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而這類社會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哪怕是開明的象牙塔環境中在印度人,在婚姻,交友,社會圈子方面都有明顯的「種姓隔離"在裡面。。總的來說,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首先要保證比較可以接受的社會階層流動性,而種姓問題的制約,讓這類問題的解決基礎被剝離了出去。

這個是印度獨有現象,在我國不存在。

二,教育的規劃政策有明顯問題。政府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投入的錢差不多(大概是延續尼赫魯當年定下的基調),在教育政策上也是二元制一刀砍平。這種搞法,現在看來是有比較明顯的問題在裡面。

比如,高等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嚴格的印度教育選拔制度上,高等教育其實人數較少,精度要求較高,呈現精英化的特點。而這類高等教育的教育政策和經費把控上,是很明顯需要特別對待的,不適合和基礎教育一刀切。
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出現在基礎教育上。

基層教育的人數更多的,范圍也更廣泛,並且也承擔著消滅高文盲率以及提高國民教育水平的重任。印度基礎教育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學,還有一種是私學,也就是常見的西式教育分法。公學承擔更廣泛的基礎教育,雖然免費的初等義務教育已經在2001年被寫入法律,但教育質量很差,不及格率很高。
印度政府還是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在2001年的Sarva Shiksha Abhiyan,或稱為全體教育激勵計劃,很大的提高了入學率。
但是」入學率」雖然提高,但是畢業率變得更差。
同時在這種經費也一刀切情況下,老師的雇員數不夠用,給老師的待遇不可能很高,也招不到很高素質的老師
私學雖然可以辦到這一點,但是高昂的教育費用必然只能提供給高階層人士,而且數目不多,涵蓋不廣,也承擔不起」改善國民素質「的社會責任。

以上原因綜合到一起的表現就是全印度的文盲率高達三分之一。。

在這個問題上,我朝肯定狀況是要好太多了。印度的教育問題是還沒有完成普及。而我們教育問題是教育方式改進和教育資源的分配,全民性普及早就在上個世紀就完成了。。

三,宗教問題。印度是個全民宗教國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人有來世,人在現世是 來贖罪的,等待來世。這種」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眾理論上應該帶來比較好的社會風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間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厲害,民間團體因為習慣不同,會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沖突,而這類沖突往往無法直接解決,會產生明顯的內耗。僅2008年一年,印度就發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沖突656起,其中4起發展成騷亂,死亡123人,2272人受傷。

四,民族問題。印度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很明顯,連民族之間的語言互通狀況都不怎麼樣。而印度政府並沒有承擔起一個比較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克什米爾沖突,1980年特里普拉邦大規模民族仇殺;到12年的阿薩姆沖突。這類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也不會缺少。

民族沖突帶來的首先是「惡性循環」,本來處於民族意識比較平和的民族團體,會因為」激烈的話語權爭奪「成風,而開始著手進入這種沖突游戲裡面。而小民族,小地區,會因為這種劇烈沖突,變得」沒有安全感「,開始著手內部強調民族意識,來增強排外性,繼續加劇全國性的民族矛盾。

其次,民族矛盾這種問題,在本來對聯邦向心力不足的大環境下,會直接導致地域的政治沖突,這也造成國內內耗。

五,印度特色的聯邦制相對向心力不足,而且中央政府不僅決策權力不夠,而且和地方各邦的利益沖突不斷。尼赫魯-甘地的個人政治理念特徵讓印度無法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但是後來尼赫魯-甘地家族在印度幾十年的家族統治實際上還是形成了所謂的尼赫魯-甘地王朝。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類似於」一個中央王朝,帶領麾下無數邦國「的狀態。這樣的印度式聯邦制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
1,整個國家如同一盤散沙,其實並不好管理,國大黨雖然權勢頗盛,但是沒有足夠的統籌力來承擔整體化一的執政標准。
2,分裂勢力眾多,而且分裂勢力旺盛。這種政治生態,在本來各邦獨立性都不錯的情況下,和民族問題捆綁在一起,很有可能直接造成地區利益和國家利益達不成妥協,結局幾乎都是極端分裂勢力開始取得話語權。

㈥ 印度和中國綜合實力哪個更強

經濟總量印度比不上中國,但人均創造出的價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遠遠高於中國,這也是印度內功強於中國的主要表現,中國要想在綜合實力上超過,得花上最少20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印度經濟發展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㈦ 印度和中國基本同時立國,為什麼中國比印度

我認為,不同的政治制度,決定了中國必然比印度發展快。第一,中國有了豐富斗爭經驗的中國共產黨,印度只是和平抗議運動從英國殖民地獨立過來的,沒有什麼軍事斗爭經驗, 還要依賴帝國主義的援助。第二,印度走資本主義道路,不可能建立和廣大人民聯系密切的地方政權,中國建國初期進行了全國性的掃盲運動,消滅病蟲害運動,這為提高國民素質和健康水平非常重要,印度根本做不到。印度執行美國式的總統選舉制度,印度人民文盲嚴重,根本都分不清對和錯,什麼民主權利都得不到。第三,印度是一盤散沙,中國卻是高度統一、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號召力可以排山倒海,印度不能比,看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敢和美國在朝鮮打,就是有自力更生能力,搞原子彈,印度不能靠自己。第四,中國是信仰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客觀總結了自己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變得更加理智和成熟,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不斷豐富和發展。印度他們能總結出什麼?第五,中國人民盡管經過痛苦經歷,大躍進和文革兩個大錯誤,同時,也顯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偉大力量,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視死如歸,那是可歌可泣的偉大試驗,中國人民總結了失敗經驗,更加聰明,在黨中央領導下,巨龍開始騰飛起來了。印度他能嗎?沒有先進政黨,跟在西方後面爬行。第六,社會主義制度本來就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盡管印度不願意承認,落後的國家實行落後的制度,先進政治制度的中國,一旦遇到有利條件,發展速度就會驚人。建國初期,由於帝國主義的封鎖和自己的錯誤,失誤很多。改革開放,抓住機遇,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就是比印度能發揮聰明才智。我想,中國和印度不同的地方還很多,用這六點概括起來,差不多可以說明中國為什麼比印度發展快?誰叫是兩個根本不同的政治制度呢。

㈧ 雖然人口只是多一些,為什麼中國遙遙領先印度

為什麼中國遙遙領先印度?
1. 首先要歸功於我們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人民的熱情極度高漲,生產力大大提高;
2. 建國之後,得到蘇聯等國的大力援助,使我國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
3. 我們的政治制度優越,有堅強的中央領導全國人民不斷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政策使我國快速發展,將印度遠遠甩在了後面。
從印度方面看,他們的國家沒有堅強的集中領導,各邦各行其是,很難集中力量辦大事,生產發展不可能很快;他們的人口沒有得到適當控制,增加太快,人口素質又很低(文盲特別多),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包袱,拖累了經濟的發展。

㈨ 為什麼中國比印度發達那麼多

中國自古代就比它們聰明
近代中國改革發展 開放富國 取得了一系列好的成就
1黨的好政策以及英明領導
2中國人民的低調奮斗

㈩ 中國與印度的各方面比較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說實話印度這些年發展很快,尤其是軍事方面。但是我認為不必太把印度放在心上。原因如下:
1.當前中印兩國經濟不存在過多沖突。中國經濟製造業較強,而印度經濟軟體和金融較強。根據馬克思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系、也包括政治基礎),軍事是政治斗爭的延續」,中印兩國目前不存在太激烈的對立;

2.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國家主要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的矛盾,說白了就是人民要先解決好衣食住行的問題(.印度人貧富差距世界第一,同一座城市,有人擁有直升機機坪。有人餓死,是地地道道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目前世界的主題是「和平」、「發展」,而且各國都想搭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快車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不希望被戰爭托住發展腳步。在這一點上,中印兩國是相通的;

3.現代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國力。印度的GDP是中國的1/3,而軍費開支是中國的幾倍,長此以往,印度沒准會像蘇聯一樣倒在自己的槍口下。

4.雖然印度和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關系良好,但是和美國、韓國、日本加強關系的目的是牽制中國,想方設法讓對方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說他們是同床異夢。至於俄羅斯就更有意思了,印俄雙方是戰略夥伴關系,但中印也是戰略夥伴關系,如果中印之間出現不愉快,俄羅斯只能保持中立。一旦中印開戰,作為印度宿敵的巴基斯坦一定會在印度後院放火,一個巴基斯坦印度都難以搞定,再加上中國,那就……

5.中印兩國都是有核國家,雙方雖然會相互防範,但雙方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最多隻是邊境沖突,這就要看常規力量了,一般認為,中國常規力量強於印度;

6. 雖然目前中印邊界印度佔中國很多領土,但是制高點都在中國手上。一旦開戰,印軍將失去地利;

7.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讓內地與西藏的運輸大大加強,一旦開戰,中國將大量向西藏方向集結兵力、運輸物資,這對我軍作戰十分有利(由於青藏高原的高原效應明顯,在西藏養一個士兵是內地費用的五倍);

8.由於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中國在西藏部署的戰術武器對於印度來說就是戰略武器,只此一項就能抵消印度工業十年的艱辛努力。(中國在西藏部署的火箭炮、中程導彈能輕易打到距中國邊境500公里的印首都新德里,新疆的su30一個俯沖就能到達新德里)。;

9.由於當年對印反擊戰把印度打疼了,所以印度懷恨在心,就像我們對日本耿耿於懷一樣。印度與中國攀比的心理非常嚴重,但是印度工業水平不高、辦事拖沓世界第一(阿瓊坦克研製了30年,還沒有量產就要淘汰了),我認為這樣一直下去,吃虧的是印度。

閱讀全文

與中國為什麼比印度先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每年有多少涉外婚姻 瀏覽:174
印尼燕窩毛料在哪裡采購 瀏覽:598
英國的首相和女王都有什麼用 瀏覽:269
印尼的吉祥物是什麼 瀏覽:15
印尼抗癌葯多少錢 瀏覽:798
去英國郵寄什麼快遞 瀏覽:586
我們中國的疫情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8
越南都有哪些鞋廠 瀏覽:871
印尼金珍珠多少錢一克 瀏覽:519
2020越南qdp總量是多少 瀏覽:853
英國女王哈里王子其兒子什麼星座 瀏覽:280
中國受到了疫情什麼影響 瀏覽:897
中國幫助了多少疫情國家 瀏覽:905
國內轉賬英國匯豐銀行多久到賬 瀏覽:791
北京義大利傢具哪裡買 瀏覽:200
冰島距離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934
到印尼買什麼回國 瀏覽:301
越南人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492
伊朗的的格鬥叫什麼 瀏覽:453
義大利噴氣機叫什麼名字 瀏覽: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