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農業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能否成為超級大國
按照如今全球國家經濟增長率指數來看,印度近幾年的國家GDP增長較快,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並且躋身全球十大經濟體之一,同時印度還是亞洲地區排名第三的經濟體,僅次於中國、日本。那麼,很多人就有疑問,印度這個國家不是世界上著名的貧窮國家嗎?為什麼國家經濟增長的這么快?
印度的確是世界上有名的貧窮國家,這是因為他們人口眾多,因而印度的人均經濟收入增長的較為緩慢,全國有一半多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是,印度還有大量的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在國家經濟層次上,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本國多平原、多人口等優勢,通過廉價勞動力和廣袤的耕地面積,大力發展農業、手工業以及服務業。
因此,印度經濟的攀升和本國人口紅利有著極大的關系;那麼,印度經濟產業中,究竟在哪些方面聞名全球呢?
印度是國際上著名的農業大國,別看其領土面積不如我國大,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比我國還多,位居世界第二位;他們的林業、種植業、水產業、畜牧業發展勢頭都比較迅猛;印度農業相關產業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一直在10%左右徘徊。
而按照國家經濟 健康 發展指標分析,一個國家的農業如果佔到10%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很大程度就是經濟欠發達國家;所以,印度在嚴格意義上來講屬於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
不僅如此,印度 社會 總勞動力有近6成人口,都從事農業生產,這是什麼概念?如果我們以印度十幾億人口計算,其中拋開幼童、老年人,那印度至少有8億人口是主要勞動力,而這八億人口中就有近五億的人口從事農業。
所以,農業在印度國內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國家經濟體系的主要結構,更承載著國家大部分勞動力就業,以及人口的生存發展;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上看,印度這種制度很顯然是過度依賴於農業發展。
不過,雖然說印度的農業是國家支柱產業,但是,印度農業生產力水平卻較為低下,這又是什麼原因?這與印度政府推行的農業補貼政策,有著很大的關聯,當初,印度為了扶持農業發展並且減少貧困率,於是每年從財政上撥出巨款專門補貼印度農民。
這種農業補貼措施實施後,的確便利了農民,農民在國家的保底下,種植生產不至於會出現血本無歸的情況,而且有了農業補貼,就相當於國家每年給農民免費發放工資,對農民而言,何樂不可為? 這既維護了印度的農業安全,又解決了大批農民的吃飯問題 。
不過,這種制度雖說明面上是一項良策,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農業補貼反而制約了外來資本對農業的投資;例如:印度政府按照土地規劃,一個農民只要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農作物,進行農業生產,那麼這個農民就會獲得農業補貼。
然而,政府給錢一般都是只給擁有該土地地契的人,農民如果要是把土地賣給企業,那麼,農民將失去每年的國家農業補貼,而企業卻會因此獲得農業補貼,也就說,國家的補貼,只認地契,而不認人。
基於這個原因,印度農民如果不是太過缺錢,他們是絕對不會把土地賣給其他人;而這樣的情況就對外來資本的投入,顯得十分不友好。
企業化農業生產一般都是需要兩個要素:土地和技術,用通俗的話來講,企業想要通過發展農業來賺錢,就必須要規模化,那麼規模化就需要土地,但是土地都在農民的手裡,農民們如果不賣土地,那麼企業就無法規模化。
同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購買農民土地一般都按照高於市場價10%左右的金額購買,但是,這種購買方式很顯然在印度是水土不服,因為,印度土地主人只要擁有這塊地,那麼,這塊地就將獲得每年的農業補貼。
因此,印度農業為什麼生產效率低下,就是因為國家還政府在補貼和土地販賣等規定上,還需要進行修正和完善,要不然按照這種方式搞農業生產,最終,將遇到農業發展的瓶頸期。
而印度農業世界聞名,他們的產量也的確是高,但這種「高產量」,完全就是靠著幾億人民給堆積起來,如果印度失去了人口紅利,那麼他們的國家農業經濟將發展不起來。
紡織業是印度第二大勞動力來源,服裝紡織業,在這幾年時間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最出色的就是印度棉花品牌,印度的長絨棉是世界很有名氣的棉花,在印度國內也有許多處大型棉花種植基地;因此,印度的棉花類原材料不僅享譽全國,更是享譽於世界。
緊接著就是印度的服裝工業和他們的地毯工業,去過印度的小夥伴都有個直觀的印象,那就是在印度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地毯,地毯在其他國家屬於半奢侈品,但是在印度就是屬於日常商品,印度本國地毯商品非常具有性比價。
全國大小市場內不僅充斥著形形色色的衣料、地毯,而且整體均價都非常親民,因此,印度的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成為印度主要特色產業。而印度紡織產業一直遵循傳統結合現代工業的模式發展,在這種模式發展下,印度充分發揮了他們在設計方面的特點和優勢,所以,印度紡織產品也深受國際市場的青睞。
另外,印度擁有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除了從事農業之外,還有不少的勞動力在農閑之餘兼職紡織工作,所以,依仗著龐大熟練古代廉價勞動力,印度紡織產品在成本上可以節省出一大筆開支,因而可以支撐紡織服裝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印度的服務業,多年以來一直在不斷地跨步發展;服務業是一個相當廣泛的領域,也包括商業服務、軟體IT外包服務等領域,商業服務領域中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服務,是印度高頂尖技術發展的前沿陣地,他們依仗於本國廉價勞動力、優質的服務、低廉的價格,深受歐美發達國家的青睞。
許多歐美大型企業,往往都喜歡把一些沒有過多技術含量、工作量極重的業務丟給印度相關服務公司代工;這就是印度的IT行業發達的真正原因,他們信息技術領域的發達,不是技術發達,而是業務的發達。
印度國民憑借掌握英語這門國際語言,以及龐大的人口優勢,他們組成了世界最大的信息技術外包市場。不過,業務外包不代表印度本國IT信息技術領域就沒有技術發展,印度IT領域擁有非常多的從業人員,憑借著龐大外包工作訂單,印度IT人士也開始被帶動著發展起本國的IT領域。
印度近些年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領域上,已經實現了許多項技術發展,也因此,依仗國外訂單和本國信息行業的高速發展,印度的IT業也被順帶發展起來,而且還把印度的服務業也給帶動起來。因此,服務業是未來印度國內潛力最大的經濟產業。
印度經濟發展一直秉承多元化發展,但是發展到盡頭,農業、紡織業和服務業一直占據印度國民生產總值的大頭,而且這三個產業也是印度最著名的產業,我們細看一下,這三大領域能取得如此成就,不過是印度藉助人口紅利而已。因此,印度想實現多元化經濟發展,最關鍵還是得解決人的問題。
此外,印度國內文盲率較高,而且大多數印度人習慣於傳統市場經濟,他們很難接受新興開放經濟,此外,印度國內還有很嚴重的種姓問題,以及各種宗教對人創新思維的約束;因此,這些問題也將成為制約印度發展的一大難題。
總之,如果從領土面積、地理優勢、人口數量、海岸線長度來看,印度無疑具備成為超級大國或者超級強國的實力;而印度憑著高速增長的經濟,龐大的人口基數,一直想成為超級大國,至少是南亞地區霸主國家,印度一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一直在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直在拓展自己對國際的影響力,然而,由於印度有死敵巴基斯坦的牽制,內有嚴重的種姓問題和宗教問題,這些都成為印度國力騰飛的障礙。
2. 全球哪些地方的小麥比較出名產量一般為多少
世界上有許多地方生產小麥,如印度、中國、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法國等。其中,最著名的小麥應該屬於俄羅斯。俄羅斯小麥對整個歐洲市場很重要。據統計,世界27個國家中有50%以上依賴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進口小麥。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都不發達甚至落後。
烏克拉的小麥生產怎麼樣?
烏克蘭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主要原因是烏克蘭有大片黑土。眾所周知,黑土肥沃,對農業發展非常有用。烏克蘭小麥出口佔世界市場的12%,這足以證明烏克蘭小麥在世界上的重要性。其次是16%的玉米、18%的大麥和19%的油菜籽出口。玉米出口佔16%,大麥出口佔18%,油菜出口佔19%。因此,將烏克蘭稱為歐洲的糧倉並非不合理。
3. 印度能戰勝中國嗎
中印一旦開戰,印度毫無勝算。下面從軍事實力,國家經濟等各方面對比中印差距。
1、經濟方面:
印度的GDP大約是中國的百分之40%。也就是說,中國的GDP大約為15000億美元,而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
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
印度的糧食產量大約為2億噸,中國為5億噸,大約佔中國的40%
印度的工業佔GDP的30%左右,中國則佔56%左右,據相關人士分析,實際上,中國的工業體量是印度的6到8倍。
2、軍事方面:
陸軍
據相關文獻顯示,印度的導彈技術只相當於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印度的烈火導彈威力才和中國的巨浪1水平類似。
另外,中國還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但印度這兩項技術都還不成熟。此外,印度還在使用的薩姆6防空導彈只和中國的紅旗7威力相當,薩姆8稍微好一些,但是中國現在紅旗導彈已經發展到紅旗18了,研發進度遠比印度要快。
即使到現在,印度仍然無法做到生產155毫米的重炮。
空軍
需要提出的是,印度的航空技術和中國差距是最小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國防精力都投入到了導彈領域。中國的航空戰機主要都是自主研發,印度基本上都是外購,但也正因為如此,印度一直缺乏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
海軍
眾所周知,印度基本上沒有一個大的造船工業,其所有的國產軍艦都是在外國的技術援助下完成的。並且印度要想完成核潛艇,還得先去「求人」,而中國的核潛艇早在1971年就下水了。
總而言之,印度的軍事裝備以及軍事技術主要依賴於進口。強調一下,中國軍隊大約230萬,軍費1775億美元,印度軍隊大約130萬,軍費711億美元。
(3)印度農業產量多少擴展閱讀
一旦打持久戰我國將完全碾壓印度
大家都知道,一旦戰爭發起那比的就是國力,尤其是軍工方面,因為戰爭中武器彈葯的消耗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軍工方面不能支撐起戰場的消耗,那就必輸無疑。而相比於我國大多裝備都是自產,而且具備完整的工業鏈,印度就凄慘許多了。
印度作為一個軍購大國,本國的軍工能力十分薄弱,這也是印度的硬傷,也就是說一旦印軍購買的國外先進武器受損,那要修復就變得極難了。
比如戰斗機要是壞了,估計只能拿到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去修一修,而經這個公司修過的戰機,基本上沒多長時間就會「死於非命」,所以一旦打持久戰,那麼印度將很快面臨武器彈葯供給不足的問題,到時候恐怕莫迪只能砸鍋賣鐵向國外軍火商求助了。
此外,從國際形勢來看,印度雖然有美國等國家的聲援,但他們估計只是趁機賣武器撈錢,真要他們出力估計很難,而我國卻是有巴基斯坦這個好兄弟相互配合,所以印度如果挑起戰爭,恐怕很難有好下場
4. 為什麼印度的耕地面積世界第一,而糧食產量卻不足中國的一半
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非常高,幾乎是沒有霜期的,所以印度是一年三季。但是中國是不同的地區氣候迥然不同,很少的一部分是一年三季的,大部分是一年兩季的,還有一年一季的北方地區。
還有就是印度的文化和宗教,印度大部分人都是人為有生死輪回的,這個是他們的信仰和文化。這讓印度人覺得現在的苦難就是因為自己過去做錯了事才會這樣的,這是對過去苦難的一種救贖。這很大的程度上打消了印度人民反抗的積極性,消除了人們的階級意志。覺得就應該是這樣的。
5. 印度農業發展有利條件有哪些
A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10°-30°之間,多屬於熱帶和C年降水量變化大。
印度水資源豐富,年降雨量39300億立方米。全國36%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超過1500毫米,其中33.5%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50-1150毫米,33.5%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50毫米。印度有許多河流。恆河是最重要的河流,全長2700公里,有1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雅魯藏布江、戈達瓦里河、納馬達河和克里希納河是印度第二大河流。雨水充沛,河流眾多,為農業生產和灌溉提供了有利條件。灌溉面積佔全國耕地面積的32.8%。
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冷季1~2月,夏季3~5月,西南季風雨季6~9月,東北季風10~12月。北方最低氣溫為150攝氏度,南方最高氣溫為27攝氏度,幾乎全年無霜凍。農作物可以全年生長,有豐富的熱資源。
(5)印度農業產量多少擴展閱讀:
印度農業發展成果:
印度的農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51年至1991年,農業年均增長3.7%。糧食產量由1950/51年的510萬噸增加到1990/91年的1762萬噸,增長3.46倍。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印度1994年的糧食總產量為2248萬噸,人均佔有231千克。
在個人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佔比從1960/61年的72.4%下降到1992/93年的55%。
6. 糧食是人類的必需品,各國糧食的單產為多少
中國是世界第四大耕地面積,世界上最多的糧食33542017年生產了6.179億噸,加上其他油料作物,總計超過6.6億噸。當然,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年進口總量超過1億噸,其中絕大多數是大豆。美國的糧食產量約為4.4億噸,在全球排名第二,加上大豆等油料作物超過5.5億噸。印度的糧食產量是全球第三大約3.136億噸。另外,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美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年產量超過1億噸,但其中絕大多數是大豆。美國每年的糧食產量約為4.4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加上大豆的產物,糧食的年產量將超過約5.5億噸。
印度的糧食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年產量達3.136億噸。美國是世界價格的糧食出口監,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監。實際上,印度人口也已經接近13.5億,但中國的13.95億人口緊隨其後,印度的糧食產量為什麼與中國相差這么大?其中形成的現車原因主要是印度的飲食結構不同。印度的很多居民主要以素食為主,印度絕大多數人口每天只吃兩餐,這為印度省下了很多糧食,在糧食供需方面沒有中國那麼大。
7. 印度比哈爾邦的農業等經濟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土地和人口是比哈爾邦最主要的資源。農業在比哈爾邦經濟中占統治地位,該邦82%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比哈爾邦總面積約936萬公頃,794.6萬公頃的總農業面積中,純耕地面積達560.3萬公頃。
遊客在比哈爾邦不僅可以了解豐富多彩的印度歷史和文化,還可以欣賞到當地迷人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另外,為了推動健康旅遊,比哈爾邦政府宣布分別在王舍城和菩提伽耶建立了兩座印度傳統的阿育吠陀醫療康復中心。
8. 為什麼印度吹噓用2%耕地養活全國,印度是不是在撒謊
在這個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是看上去數量龐大,其實人口能按照億來計算的國家不過寥寥無幾!
人口過億,才是人口大國的標志,而其中又有一對亞洲翹楚超越所有國家!
那就是世界最大的兩個人口大國印度和中國。
(印度生活)
要知道印度的耕地面積還有耕地條件比中國還要好不少。
作為全國幾乎處於熱帶季風氣候中的印度而言,全國的耕地都是最好的耕地,幾乎都能做到一年三熟,而中國的耕地,除了蘇州常熟江漢平原和廣東三角洲地區靠近熱帶的地區,幾乎都做不到一年三熟。甚至東北地區,很多隻能做到一年一熟,還有無數的戈壁丘陵不適合耕種。
在這樣一翻對比,之後,印度的年度糧食產量無疑是一個笑話一樣的存在了。
原因也很簡單,人和人不同,政府和政府不同,科技水平不同,經濟發展不同。
這四個不同之後,直接產生了生產力的巨大差別。
首先:人和人不同,中國的農民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群體,他們吃苦耐勞,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今日依然保有這樣的傳統,只是艱辛的日子已經過去,大多數時候中國小農經濟被機械化生產代替。
其次:政府和政府不同,我們的征服是全世界效率最高的政府,當英國牛津大學,要改建一個橋梁,調研論證加修建用八年時間的時候,我們可以用36個小時就改建一個橋梁。正是因為效率的不同,造成了基礎建設農田灌溉甚至事關農業生產方方面面的差距。
再次:科技水平不同,中國的農業科技,可以真正驕傲的說,全球第一(除機械化之外)應沒有人有異議。而印度,他們除了軟體科技,還有值得炫耀的嗎?
最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這個不用多說.
有了以上論證,加上四個不同之後,印度的驕傲,其實不值一提。
活著和活好,本身就是不同的概念,雖然最近我也想吐槽一下,這豬肉太貴了,不過我的選擇是少吃豬頭,多吃牛肉。
印度人不行啊,他們都不能吃牛。
9. 印度農業的發展成果
印度的農業也取得了很大成績。在1951—1991年期間,農業年均增長3.7%,糧食產量從1950/51年度的5100萬噸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7622萬噸,增加3.46倍。根據糧農組織的資料,印度1994年穀物總產量為21248萬噸,人均佔有量為231公斤。在個人消費支出中,食品開支的份額,從1960/61年度的72.4%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10. 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哪一個是中國嗎
2020年可說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了,疫情影響到很多企業的發展,目前全球已經有兩百多個國家有肺炎患者,多個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所以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談談全球糧食產量排名前八的國家,我們中國是排第一的,且能夠自給自足,這是什麼原因呢?下文小編就來告訴大家!
5、巴西1.17億噸
巴西人均糧食產量為568千克,是一個很容易被低估的農業大國。巴西是世界上農業潛力最大的國家,巴西的農業生產主要是根據國際糧食市場,有需求就會擴大生產,由於巴西的農業生產會破壞熱帶雨林,還是希望不要過多的開墾種植。
6、印尼 1.09億噸
印尼位於熱帶,土地多為河流沖擊形成的平原,全國半數土地集中分布在爪哇島上。糧食種植主要為水稻,一年可以三熟,所以印尼雖然人口眾多,但依然能夠自給自足,印尼的人均糧食產量為414千克
7、阿根廷 7600萬噸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上四片黑土地之一(另外三塊是中國東北平原、美國密西西比平原、烏克蘭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阿根廷人口稀少,農業機械化程度高,阿根廷的農產品主要用於出口,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出口國,每年糧食出口收益約為420億美元
8、法國 6500萬噸
法國西歐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國,糧食生產約佔西歐糧食生產的三分之一,農業是法國重要的經濟支柱。法國東南高,西北低,巴黎盆地是主要的農業區,法國農業的機械化水平高,法國的農業生產主要為小麥和玉米,人均糧食產量為961千克。法國畜牧業發達,西南部盛產葡萄,是世界上葡萄酒產量最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