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

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10-01 18:32:24

Ⅰ 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吐痰現象

我要講的是關於亞洲的吐痰現象。我不是來告訴人們吐痰現象多恐怖,這不是我的工作。 ■ 羅斯·孔伯在上海大學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的演講 羅斯·孔伯在印度看到,當地人喜歡用蔞葉配各種香料一起吃。蔞葉容易讓人產生唾液,從而導致吐痰。 韓國人喜歡在街上垃圾箱旁抽煙,然後把痰吐到垃圾箱或下水道里。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羅斯·孔伯(Ross Coomber)最近自費到亞洲的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和中國調查吐痰行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個人和社會對吐痰的態度。 我要講的是關於亞洲的吐痰現象。我不是來告訴人們吐痰現象多恐怖,這不是我的工作。我來做講座是想讓人們了解,在不同的國家,吐痰現象是不同的,人們對吐痰的態度也存在差異。在全球化的今天,人們對吐痰這個現象頗為關注,因此它也是一個學術研究的課題。 一、吐痰的涵義 想要研究這個課題,必須先理解禮貌、禮儀。禮儀就是告訴人們在家庭和社會中如何表現才是適當的行為。西方把吐痰看作不禮貌行為的象徵,所以吐痰現象很少。但是在印度,吐痰現象很正常,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在吐痰。吐痰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人們甚至有一點「上癮了」。印度人吐痰與嚼檳榔有關。在韓國,吐痰與抽煙有關。吸煙後需要吐痰,所以吐痰和吸煙成正比。由於吸煙者幾乎都是男性,所以吐痰者也幾乎都是男性。在有些國家,幾乎所有人都吐痰,甚至把吐痰當作一種消遣。但由於痰具有黏稠等物理性質,在公共場合吐痰確實會產生很多的問題。 吐痰不僅僅是將痰吐在地上這么簡單,它有許多表現方式,內涵意義豐富。比如在西方,在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吐痰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隨處可見。美國人現在不經常吐痰,但不是說他們以前就不吐痰,只是說不像其他國家那樣頻繁且隨意。歷史上,吐痰就有很多重要的象徵和普遍的涵義,幾乎到處可見。當代亦是如此,有時吐痰僅僅是為了吸引注意力,有時吐痰是極具進攻性的行為,有些人吐痰僅僅是個人習慣,有些則是宗教的或迷信的行為。而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吐痰甚至只是表示「嘿,老兄,我在這兒」,沒有過多的侵犯或不尊重之意。所以吐痰的類型、方式不同,它背後的涵義也就有差異。比如,在韓國,在一個新生兒身上吐痰,表示希望會帶給他好運。再比如,當兩個商人將痰吐在手上,然後再握手就表示達成協議。所以,吐痰不只是吐在地上,還會吐在別的地方,並且有著獨特的涵義。 二、人們對吐痰態度的轉變 如今,在西方社會很少會看到吐痰現象,這一轉變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人們開始將不吐痰當作一種社會行為來規范或約束自己;二是認為吐痰可能傳播疾病,比如肺結核。很大程度上,吐痰行為的減少是出於公共衛生的考慮,特別是對疾病傳播和肺結核的關注所致。西方社會將吐痰視為一種禁忌,認為那是不得體的行為。 但實際上,並不存在或至少迄今還沒有有力證據證實吐痰與傳播疾病之間存在關系。我所指的有力證據是能系統綜述疾病的傳播、發展以及為其提出確鑿證明的依據。我們知道肺結核、禽流感等疾病可通過空氣傳播,其最有力的證據是某一病毒或疾病僅僅通過表面的輕觸就能傳播並存活很久。而是否將痰直接吐到地上就很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播,打噴嚏或咳嗽時如若使用面巾紙,就阻斷了疾病的傳播? 孟買大學的Dilip Nadkarni博士,在印度發起反吐痰運動,指出吐痰並不像印度社會通常認為的那樣,民眾應該更好地了解到吐痰的害處,號召人們放棄公開吐痰這種惡習。他認為吐痰對人們危害很大,尤其是在疾病傳播、公共衛生方面。我去印度之前就聯系了Nadkarni博士,因為對於他的說法我並不是十分贊同,我需要證據,僅僅做些假設或猜想是不充分的。這開始越來越關乎道德、行為和禮貌,人們嘗試去做的就是找到這其中的關聯,僅靠假設說吐痰會造成危害或誇大其程度,這是不嚴謹、有問題的。 我想討論的是人們對於吐痰行為的態度轉變,依據西方社會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諾貝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在《文明的進程》一書中的觀點,禮貌、禮節、禮儀等我們在社會中應有的行為是經過很長的時間形成的,是千百年間通過兩樣東西塑造出來的。 同樣,珍妮·艾布拉姆斯(Jeanne E. Abrams)也認為,權勢之人會率先做出決定再影響社會中的其他人。過了很多年,這些行為就變成普通的日常行為。但是艾布拉姆斯還指出,如果我們看美國20世紀前期的反吐痰運動,很容易發現它與肺結核醫療問題聯系在一起。 聯繫到印度的吐痰問題,有時人們大部分會關注那些缺乏權力的人,通常是工人階層和一些被認為不懂禮節的人,並認為社會精英不會做出那些不得體行為。這種情況在中國也存在。所以,社會學家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會指出,危險行為和人們不喜歡的社會行為常常與你不喜歡的那個階層的人有關。 此外,政府在強制推行政策時常常用到恐懼心理。對於那些討厭吐痰的人來說,「惡心」二字應該是對其吐痰行為所持態度的最好概括。而吐痰也與恐懼相關,有人認為,因吐痰而造成的死亡甚至大於一顆原子彈所造成的危害。因此吐痰對社會來說往往會被認為是危險的。所以,有人認為應該根除吐痰這種極不文明的行為。 三、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反吐痰運動 在座各位有多少人知道這個運動?我在路上沒有見到禁止吐痰之類的標語。其實我來之前很期待,因為很多西方人都知道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期間有反吐痰運動。那中國是否將反吐痰運動宣傳到了西方?有的人會說,隨地吐痰與國家的經濟實力不相符,隨著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更容易向外界暴露自己的問題。另外是希望通過奧運中更好的表現,來鼓勵中國人參與、貢獻和享受自己。還有就是將隨地吐痰和不文明聯系在一起,認為吐痰和外界的看法有關。 上海在世博會時開展了這樣的改進公民行為運動,上海的人們想改善、或者說他們希望外界和到上海來的人看到他們改善了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變得更加文明。減少吐痰行為只是其中之一,還有減少插隊、穿睡衣上街、嚼口香糖等行為。這並不是上海特有的不文明行為,但是這些事情被重點關注了。 在印度,反吐痰運動是非常有限的,我看到那裡的人們到處、隨時吐痰,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也有很多人認為吐痰惡心而不會這樣做, 但許多人還是會吐痰。隨地吐痰已經成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特別是印度人喜歡嚼蔞葉。蔞葉與口香糖不一樣,它根植於印度文化。 如果是因為人們抗拒改變,這又是為什麼? 吐痰行為是如何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的?可見,隨地吐痰應當被理解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一些文化中根深蒂固。比如有位中國女性接受我的問卷調查,聽說我在研究吐痰時,她笑了,她說中國人並不認為隨地吐痰是一個問題。她認為這種情況在中低階層的人中比較常見,比如工人、農民。 這位女性在國外受過教育,在她的童年時代,她從不認為這是一件不好的事,她的態度轉變與她20多歲時在海外留學7年有關。也有很多接受我調查的人說中國人現在將吐痰視為一個問題。那是不是只有暴露於國際背景下,人們才會說這是一個問題?人們受到越來越高的教育,出國並且看到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看待吐痰的觀點,或許他們會放棄原有的觀點。 四、反吐痰運動的實質 我一直在努力的是,盡管如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一樣感到吐痰是惡心的,但是你對它的感覺如何並不重要,不要把情緒帶到這里。我試圖了解,吐痰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我們如何理解吐痰,。在亞洲,我看到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吐痰現象,它展現出不同的形式。你可能注意到當你過馬路時有人隨地吐痰,但你不會感到驚訝,你可能會想其實我不喜歡那個人這樣做,但你可能不會注意到吐痰的其他方式並不影響你個人。也許對外面的世界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問題,但如果外界將歷史和文化的因素考慮在內來理解這件事,那麼就不會令人感覺到不舒服,像中國或印度這樣的國家,可能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人們認識的轉變,這種行為會逐步減少。 (本文為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羅斯·孔伯教授日前在上海大學演講的整理稿,略有刪節,原標題為「亞洲吐痰:一種文化現象」。由上海大學歷史系、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喬晶花、陳璐翻譯整理,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勇安教授校譯)

Ⅱ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為多少日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為360日。

古印度人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額用每隔五年加一閏月的方法來彌補。《鷓鴣氏梵書》將一年分為春、熱、雨、秋、寒、冬六季;還有一種分法是將一年分為冬、夏、雨三季。

基本簡介: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遷入,他們帶來了雅利安文化,成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學、哲學和藝術的源頭,開始了恆河谷地文明。

約公元前6世紀,出現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大種性,為奴隸制度的萌芽時期。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是印度文化史上燦爛的階段,形形色色的哲學流派和社會理論蓬勃涌現,產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Ⅲ 印度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啊

印度人的平均年齡是26歲。

印度人口總數已經12億,全國的平均年齡僅26歲,是個非常「年輕」的大國,勞動力十分豐富,用工很便宜。因此認為印度蘊藏著經濟發展的爆發力,是有道理的。

印度有分離主義、宗教和種族沖突等很多政治問題,它的腐敗很嚴重,一些地區的貧困問題突出,社會不公平要遠比中國嚴重。然而這些問題的爆炸性奇跡般地在這個國家被慢性釋放了,浮在種種不協調之上的印度反而呈現出大的穩定。

(3)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擴展閱讀

經濟學家普拉薩德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擁有更廉價且更年輕的勞動力,這些或將提升它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到2021年,印度近2/3人口會成為適齡勞動人口。到2020年,印度人口平均年齡將只有29歲,比中國人口「年輕」8歲。

聯合國2015年統計顯示,未來30年間世界勞動力市場此消彼長的受益者將是印度。從勞動力數量佔比看,印度將從原先的17.8%上升至18.8%,從而超過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勞動力市場。從勞動力價格看,目前印度普通工人工資只有中國同行的1/4到1/5,人力成本優勢明顯。

從勞動力年齡構成看,雖然奈及利亞、衣索比亞等非洲國家的年輕人口比例也將快速提升,但受教育水平及就業環境顯然同印度還有差距。總體來看,印度人口數量龐大且年輕人居多,印度勞動力充足這一「人口紅利」將在未來30年間逐漸顯現。

Ⅳ 近年來,印度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啊

第一,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過高,為每年1.5%(中國是0.7%)
第二,印度人的平均壽命比中國少7年,不足61歲

Ⅳ 印度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根據資料顯示,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過高,為每年1.5%,中國為0.3%,印度人的平均壽命比同期的中國人少七歲,所以平均壽命是61歲左右。

(5)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擴展閱讀:

1、印度人,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分布.

2、印度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的小民族,人口10億,僅次於我國,居世界第二位。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

3、印度人的飲食也於我們不太一樣,他們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的教徒是絕對不吃牛肉的。

4、還有其他21種地方性的預定官方語言,包括了馬拉雅拉姆語、泰米爾語、泰盧固語、卡納達語、孔卡尼語、馬拉地語、烏爾都語、古吉拉特語、奧里亞語、旁遮普語、阿薩姆語、喀什米爾語、信德語、尼泊爾語、梵語、曼尼普爾語等,另外登記的還有超過1600種語言。

查考資料:

網路--印度人

Ⅵ 印度人最多活多少歲

最多130歲 印度發現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 據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布朗村的居民講,生活在這座村子裡的老太太戴弗吉·黛維已經至少130歲高齡了。如果她的年齡能夠被證實,那麼她將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比已知的世界上最長壽的一位中國婦女還大14歲。 昌迪加爾市律師迪內希·庫馬爾日前對媒體說,盡管黛維沒有出生證明,但從她的家史推算,她至少130歲了。他說,黛維25歲時生下大女兒,大女兒20歲結婚,28歲生下兒子凱沙夫·拉姆,而現在拉姆已經80歲了。 庫馬爾說,他三個月前開始調查黛維的家史,有兩個很重要的證據可以證明她的年齡。首先,她的一個孫子已經80歲了。其次,她的一個健在的兒子已經102歲了。 黛維現在的身體依然很結實,她現在還能自己上山撿柴火。她說,自己每天喝兩杯牛奶,吃一個小米麵包,一輩子只去過兩次醫院。(新華社) 沒有人能夠永生。即使我們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訣而不會衰老,也會因為傳染病、兇殺、事故等種種原因而死亡。在不同年齡的人群中,以青春期的少年死亡率最低。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為每年0.05%。這意味著即使我們能終身永葆青春,每年也會有0.05%的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 100歲,50%的人能活到1000歲。 但是反過來看,衰老無疑是導致我們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使得我們沒有人能活到1000歲,而只有極少數非常幸運的人能活到100歲。「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千古絕唱,可以轉化為一個千古難題:人究竟能活到多老?這個問題,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人類最長壽命是多少?人類平均壽命是多少?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又是多少? 盡管一直有人試圖推算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長壽命,這些推算,不管是出於迷信還是號稱根據科學,都站不住腳。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存在一個可以活到但又必死無疑的年齡上限。自然選擇不可能進化出這樣的「設計」。雖然每個人都終將會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個使生命「機器」逐漸磨損的過程,並不存在一個在逐步逼近的上限。我們可以確定地說,沒有人能活到千歲、萬歲,但是無法確知多少歲是人能活到的最高年限。打個比方,就像汽車廠推出了一款新車,我們知道它一直使用下去終將會報廢,我們也可以根據當初的設計估計其使用壽命,但是除非我們特地設計了一種裝置讓它在達到該使用壽命時自動報廢,否則在過了使用壽命後,肯定還會有一些車可以繼續使用。我們無法推知它們的最長使用壽命是多少,唯一的辦法是調查所有這款車的使用壽命,找到某一輛壽命最長的,就把它當做這款車的已知最長壽命。人的最長壽命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從理論上推算,而是把有史以來壽命最長者,做為人類的已知最長壽命。 誰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呢?大家可能馬上會想到中國壽星的象徵彭祖。據說他生於夏代,到商末時已800歲。這當然是無稽之談。正式的歷史記載,也即所謂「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謝肇浙在《五雜組》一書中曾做過統計:「人壽不過百歲,數之終也,故過百二十不死,謂之失歸之妖。然漢竇公,年一百八十。晉趙逸,二百歲。元魏羅結,一百七歲,總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陽李元爽,年百三十六歲。鍾離人顧思遠,年一百十二歲,食兼於人,頭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歲,不復食谷,惟飲曾孫婦乳。荊州上津縣人張元始,一百一十六歲,膂力過人,進食不異。范明友鮮卑奴,二百五十歲。…… 此皆正史所載。」其中「洛陽李元爽」,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九老圖詩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陽,74歲時與八位年紀比他大的老人組織了一個「九老會」,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時年136歲。按照這些記載,活過120歲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歲。 國外也有類似的傳說和記載。猶太《聖經·創世記》聲稱在大洪水之前,人類的壽命都長得不可思議,長壽冠軍是瑪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歲。這當然也是無稽之談。有趣的是,和《五雜組》一樣,《創世記》也讓上帝把後人的最高壽命定為一百二十歲(「耶和華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不過西方歷史上,也有活過這個神定年限的記載。最著名的是英國老壽星托馬斯·帕爾(Thomas Parr)。此老是什羅郡的農民,其教區紀事錄記載他於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記載他於1518年繼承了其父的遺產(一個小農庄)。結婚紀錄稱他於 1563年首次結婚,時年80,後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歲時,由於對妻子不忠並生下一個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贖罪。在結發妻子死後10 年,他於1605年第二次結婚,時年122歲。1635年,阿倫頓爾伯爵在視察什羅郡時,聽說了帕爾的事跡,便將他帶到倫敦晉見國王查爾斯一世。此時帕爾已失明20年,但以其機智頗得國王的歡心,受到良好的款待,並為其畫像。不幸幾個星期後,在享用宮廷大宴時,當場死亡。血液循環的發現者、御醫哈維解剖了其屍體,將其死因歸咎為「因不習慣豪華飲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爾斯一世下令將帕爾葬在只用於埋葬國王和偉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墳墓至今猶存,墓誌銘稱他「活了十個王朝,……享年152歲,於1635年11月15日葬於此。」 但是這些歷史記載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准確可靠。在尊重老人的傳統社會,人們有意無意地傾向於誇大自己的年齡,因此對他們的說法,值得懷疑。例如對帕爾而言,我們知道其准確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鑒定書至今也保留著,但是卻沒有可靠的資料證明他的確生於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紀錄是出生證書,而這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我們可以確認的、有確鑿的文件證明的、有史以來的長壽冠軍是一位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於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於1942年),他們的獨生女(死於1934年)和獨生孫子(死於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 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將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在85歲的時候,卡門夫人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內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最長壽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於1864年6月29日出生於鹿兒島縣德之島的伊仙町,卒於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歲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歲。 卡門夫人去世後,生於1887年1月21日的美國密歇根州的毛德·菲里斯-路斯(Maude Ferris-Luse)夫人成了長壽冠軍。她在2002年3月18日去世後,長壽冠軍的稱號轉授給日本鹿兒島市女性北鄉門真,1887年9月16日也出生在伊仙町。健在的男性最長壽者是居住在日本福岡縣小郡市的中願寺雄吉,出生於1889年3月23日。能夠活到114歲以上的人極少,據估計每21億人中才出現一個。沒人知道這些人的壽命是否能超過卡門夫人。我們現在只能把人類最長壽命定為122歲。但是這個紀錄在將來肯定會被突破,特別是隨著人口膨脹,參與長壽賽跑的人數增多,而且隨著醫療、營養條件的改善,有越來越多的人得以活到其天然年壽,那麼出現破紀錄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沒有人能夠知道任意一個人的壽命能有多長。但是我們可以用統計學的方法預測某個人群的平均壽命,這叫做人均預期壽命。如果我們要知道某個人群的預期壽命,最直接的也最准確的辦法是在他們全部死亡後,計算其平均壽命。但是這種做法是不現實的,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等待一個世紀以上才能做統計。在實際上,人口學家採用的是一種間接的、較不準確然而要簡單得多的統計辦法。多年以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統計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數,以及死者的年齡。人口普查也統計在每個年齡還健在的人數。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使得人口學家可以計算每個年齡的人的死亡危險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這一生存概率組成了一張「生命表」,顯示對任一年齡的人群的預期壽命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周期性預期壽命」,它會根據每一年的統計結果而有所變動。2001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1.8 歲,而1981年為67.77歲,20年間增加了4歲。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據聯合國人口處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訂版》,目前發達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發展中國家則為63歲。這表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個別地區已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根據上海市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處的統計,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8.77歲,其中男性為76.71歲,女性為80.81歲。 不同年齡的人的預期壽命就組成了一張「生命表」。生命表一般將男性和女性分開,並包括三欄:平均余命年數、平均余命天數和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的生命表,在2000年出生的男嬰和女嬰,他們的平均余命——也就是從2000年到死亡的平均壽命——分別是73.5年(26000 天)和79.6年(29000天)。如果你在2000年是一位35歲的美國男性,這張表表明平均來說你還有14902天(40.8年)可活。注意平均余命是平均值,也就是說,對35歲男性而言,約有一半的存活天數將超過14902天,另一半則活不到這么多天。這張表還告訴你活到36歲的可能性是 99.8%。 仔細觀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個生日的概率,可以發現各個年齡段的概率不同,少年兒童的概率最高,在60歲以前這個概率都保持在99%左右,之後開始逐步下降,90歲後急劇下降。對110歲的老人,能活到下個生日的概率還不到一半。這個概率,反映了各個年齡段的人的死亡率的差異。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是 19世紀一位名叫本傑明·貢培茲(Benjamin Gompertz)的英國保險統計師。1825年,貢培茲在為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工作時,試圖找到一個估計各年齡段的死亡率的簡捷辦法,這對人壽保險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收集、統計了他所在地區的死亡率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規律:嬰兒有較高的死亡率,隨後每年都下降,直到10-15歲青春期時死亡率達到最低點。青春期之後,死亡率急劇增加,大約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歲死亡的可能性是15歲的一倍,35歲是25歲的一倍,依此類推),這個趨勢一直持續到80歲。貢培茲接下來調查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英國、法國和瑞典的死亡率,都發現了同一模式。於是他認為他發現了一個自然規律——「死亡率定律」。後來的研究者發現,這個定律也適用於其他動物:在性成熟時期,動物的死亡率達到了最低點,之後開始成指數增長。貢培茲定律的背後有其生物學原因。自然選擇是通過生殖起作用的,如果體內有害的因素(例如致病基因)再生.
採納哦

Ⅶ 印度人口有多少人2021年

截止2021年4月,印度人口13.24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全國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其餘分別為: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納達族佔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7)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擴展閱讀: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

Ⅷ 刑法最高刑期為多少年

法律分析:判刑最高應當是25年。依據我國刑法規定,有期徒刑的期限,在一般情況下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是如果出現數罪並罰的情況,有期徒刑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九條 數罪並罰的一般原則

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Ⅸ 受不了中國人吐痰 印度人吐痰嗎

不管是哪裡人,只是隨地吐痰我都討厭,看著心裡就不舒服。

Ⅹ 有期徒刑數罪並罰的最高刑期是多少年

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刑法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前一人犯數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執行有期徒刑。數罪中有判處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 拘役和管制 的,有期徒刑、拘役執行完畢後,管制仍須執行。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第七十條【判決宣告後發現漏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 刑罰執行完 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第七十一條【判決宣告後又犯新罪的並罰】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國名怎麼來 瀏覽:112
義大利實心粉用英語怎麼寫 瀏覽:134
12萬印度盧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44
伊朗人喜歡說什麼 瀏覽:537
去英國買什麼麥 瀏覽:345
ff中國基地建在哪裡 瀏覽:231
英國屬於地球哪裡 瀏覽:976
英國第二套房的首付是百分之多少 瀏覽:655
中國醫院看癲癇哪個醫院好 瀏覽:455
中國最能打仗是哪些省 瀏覽:859
印度木薯怎麼做 瀏覽:699
抖音超級火那個印尼歌曲叫什麼 瀏覽:289
義大利雞血石什麼價 瀏覽:782
驚奇隊長中國有多少人 瀏覽:1004
英國貴族人吃什麼蛋糕 瀏覽:810
越南胡志明市有多少外來的中國人 瀏覽:168
義大利軟乳酪怎麼吃 瀏覽:105
印度話傻子怎麼說 瀏覽:370
有多少日本人想嫁給中國人 瀏覽:633
印尼語buah怎麼讀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