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五大共識是什麼

印度五大共識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2 16:33:35

① 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是什麼初三

遠離戰爭,共建和平社會,保護環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所有國家的共識。

② 印度幾次遞交入五常申請分別投否決票的是什麼國家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印度已經無數次的遞交入5常的申請。結果分別被5個常任理事國多次駁回。

印度1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俄國駁回。

印度2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法國駁回。

印度3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英國駁回。

印度4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美國駁回。

印度5次遞交入五常申請被中國駁回。

(2)印度五大共識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入常遙不可及:

五常這不僅是一個榮譽,更是一個全球地位影響力的體現,其實很簡單,對於五常來說,他國加入常任理事國,無異於虎口奪食,這是絕對不會讓發生的,更何況現在五個席位也多了,對於五常來說,擴大席位這是他們的底線和一個共識,只不過是對外的表態不一樣罷了。

雖然最近幾年常任理事國「擴軍」的說法此起彼伏,但是反對的也不少,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就首先反對,日本想要入常,韓國首先反對,巴西則是阿根廷反對,德國更是義大利反對等,這四大最有可能入常的國家是最不可能的。

因為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提出了擴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決議,五常還沒有出手反對,其餘國家就狙擊「四國聯盟」了,所以說印度一直執著的這件事,根本就是遙不可及。

③ 印度的知識

在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思想制導下,印度推行 「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根據這種戰略,印度平時把45%左右的陸、空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突出「進攻態勢」的特點;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邊境,保護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縱深地區,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內部治安力量。海軍在沿海部署東、西兩支艦隊,活躍於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重點放在西部,對付與其利益相沖突的國家並保護自己的海上經濟利益和石油通道。空軍重點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還推行核威懾的政策。如何保證軍備發展不影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新的國策,印度防務決策層經爭論達成共識:發展核的軍事用途,實施核威懾。其目標:一是對擁有核武器的北部鄰國實施低度核威懾;二是同巴基斯坦進行核競賽,不僅在常規武器上而且在核武器上壓倒巴,以懾服對方;三是以核武器為後盾,把駐印度洋的外國軍隊作為核打擊目標,以達成「勸阻」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事務的目的。印度深遠的考慮是把核武器發展作為謀求世界大國地位的一條終南捷徑。在失去原蘇聯的核保護傘後,印更加強了發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場更趨強硬,不屈從國際社會的壓力,拒簽核不擴散條約。在核武器運載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攜帶核彈的遠程轟炸機外,正在研製中程導彈和洲際導彈。多次試射成功的「火」 式中程導彈射程達2500千米,打擊范圍令國際社會尤其是印度四鄰深為憂患。

相關的國防立法,軍隊節日
武裝部隊節12月7日

陸軍節1月15日

海軍節12月4日

空軍節10月8日

武裝力量組成陸軍
印度陸軍總兵力110萬人,編有5個軍區,4個集團軍12個軍部35個師(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7個裝甲旅、5個步兵

旅、2個山地旅和1個空降/突擊旅)、1個「普里特維」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上述部隊包括59個坦克團(營)、355個步兵營(其中包括25個機械化步兵營、8個空降營、3個突擊營)、190個炮兵團(其中包括1個重炮團、2個火箭炮團、50個中型炮團{內含11個自行炮團)、69個野戰炮團{內含3個自行炮團)、39個山地炮團、29個高炮團)、2個地空導彈大隊,(每個大隊含3-5個導彈連)、15個地空導彈團。陸軍航空兵編有22個直升機中隊(其中5個反坦克中隊)。

主戰坦克:3414輛(估計有1100輛庫存),其中T-55型約700輛、T-72型約1500輛、「常勝者」1200輛、PT-76型90輛、「阿瓊」式約14輛。

步兵戰車:BMP-1型350輛、BMP-2型1100輛。

裝甲輸送車:OT-62/64型157輛。

牽引式火炮: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估計有70門庫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門。

迫擊炮:81毫米5000門、120毫米1500門、160毫米700門(其中有150門庫存)。

地地導彈:「普里特維」短程地地導彈發射架15部。

無坐力炮:57毫米500門、106毫米300門。

高炮:23毫米400門、30毫米20門、40毫米3200門。

地空導彈: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機:300架。

車輛人員登陸艇:2艘。

反坦克導彈:「米蘭」等若干具。

海軍
印度海軍總兵力5.3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編有東部、西部、南部和遠東3個地區司令部,東、西2支艦隊(分別駐維沙卡帕指南和孟買)。另編有潛艇司令部(駐維沙卡帕特南)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部(駐果阿)。裝備各種艦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艦1艘、潛艇16艘、驅逐艦8艘、護衛艦12艘、巡邏與海岸艦艇38艘、掃雷艇17艘、導彈快艇6艘、兩棲登陸艦艇9艘、各種支援艦船26艘。

海軍航空兵

5000餘人(含艦載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37架作戰飛機、72架武裝直升機、空空導彈和空地導彈若干枚。編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

海軍陸戰隊

編有1個團(包括3個大隊),約1000人。

空軍
印度空軍兵力11萬人。

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7架)、直升機18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計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MF/PFMA型);

20個戰斗機中隊(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蘇-30MK型);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32架米-25/35);

2個偵察機中隊(8架「堪培拉」、8架米格-25R/U型具有作戰能力);

12個運輸機中隊(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74架米-8型、37架米-17型、10架米-26型);

1個要員專機中隊(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

以及7架「美洲虎」海上攻擊機、397架教練機(其中14架 「美洲虎」B型、9架米格-29UB型具有作戰能力)、24架教練直升機(其中2架米-35型為武裝直升機)、4架海上偵察與測量機、6架「堪培拉」電子干擾機、4架波音707和波音737型電子偵察機。

此外,還編有38個薩姆導彈中隊,裝備薩姆-2、薩姆-3、薩姆-5地空導彈以及空地導彈和空空導彈若干枚。

據俄羅斯方面稱,印度打算購買蘇-30戰斗機的生產許可證,並在2010年之前自行生產約100架蘇-30MK戰斗機,預計該合同的金額將達10億美元。此前,印度已向俄羅斯購買了40架蘇-30戰斗機,價值15~20億美元,其中8架已於1997年交付使用。

④ 中印軍長級會談達成共識,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後續會如何發展

第一,此次會談持續時間較長。從早上九點半一直談到晚上十點多,雖然中間有安排時間休息、用餐、協商,但總體而言長達12小時的會談時間在中印兩國的談判中確實是較為罕見的現象,而長達12小時的會談時間說明了許多問題。一方面,雙方談論的具體問題確實比較多;另一方面,也說明盡管雙方存在諸多問題。
第二,此次會談的問題確實較多,正如前文所述,正因為問題太多,談判時間才會長達12小時。雙方必須交換各自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並且還要討價還價,一來二去肯定會耗費更多時間。在具體的諸多問題中,必然會涉及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區內中印雙方軍隊的問題,按照目前媒體的公開報道可知,中方已提出建議。
第三,此次軍長級會談雖然存在諸多問題與巨大分歧矛盾,但總體而言仍達成基本共識,雙方都同意管控風險,防止中印邊界出現顛覆性後果。在第16輪軍長級會談地新聞簡報中也能夠看到這一內容,自2022年1月以來,雙方已經展開過3次軍長級會談,分別於1月、3月、7月舉行。

⑤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

中印關系(Sino-Indianrelations),現代意義上指位於東亞中華民國及其繼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位於南亞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於二國近2000公里的漫長邊界和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之後關系冷淡;接著就是中、蘇對抗和印、蘇結盟。1976年二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5)印度五大共識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中貿易自2000年以後才獲得較快增長。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僅有的2.65億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億美元。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二國簽署<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制定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到2006年雙邊貿易達到248.6億美元,提前實現預期目標。

印度成為中國第15大貿易夥伴(按照經濟體排序),中國對印度出口145.8億美元,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

自印度進口102.8億美元,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目前雙方投資規模較小,僅限於部分領域,印在華投資256個項目實際投資1.72億美元,中國對印投資(非金融類)僅為1700萬美元。

中印貿易增長迅速。2007年雙邊貿易額3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5%。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商品有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⑥ 急!!!印度人口政策 具體的!

印度人口控制計劃目前是由印度國家人口控制委員會進行策略制定的以期通過政策鼓勵來控制印度人口的政策計劃。[1] 這項計劃被印度認為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壓倒一切的目標。[2]
由於印度中央政府對各地區管理力度較小,事實上只有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安德拉邦4個省(印度實際佔有包括藏南地區在內28個邦,6個聯邦屬地,1個首都)施行有自己的人口控制計劃。
印度的人口控制計劃是在1952年開始提出的,這使印度成為世界上最早提出將人口控製作為國家計劃的國家。計劃目的是以「把人口和國民經濟穩定相符於同個階段內」(「to stabilize the population at a level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而1952年以後隨著醫療衛生的發展,印度人口死亡率急劇下降,出生率並未伴隨著同時下降是被印度政府認為人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2000年5月11日印度預計已有10億人口,即佔印度將用佔2.4%的全球陸地面積負擔16%的世界人口總數。依照目前趨勢繼續,那麼可能會在2045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盡管全球人口在本世紀從20億增長為60億人口已增加了三倍,但是印度更是同期從2.38億人口劇增到了10億人口增加了近5倍。

1952年提出人口控制計劃。
1976年印度修改了憲法,英迪拉·甘地總理開始進行強制性的人口控制,絕育人數從1974-1975年度的130萬升至1976-1977年度的810萬。
1977年1月提前舉行的大選中,英迪拉·甘地因政見及推行強制性的人口控制計劃而敗選。印度人民黨當選後實行了以自願和政策鼓勵為導向的家庭幸福工程。1975年的35.2‰人口增長率下降到1977年的33.0‰的出生率,又開始回升到33.3‰。
1980年,英迪拉·甘地重獲權利,但是國大對人口控制相關無實際行動。
1981年普查表明,印度人口繼續以2.2%的速度增長。國大黨隨後宣布了健康政策並提出了新的人口政策。
1991年人口普查表明,印度人口持續增長勢頭。
2000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提出人口政策2000及推動設立全國人口控制委員會。
2001年再次人口普查,數據驗證了增長勢頭會推動印度在21世紀中葉成為第一人口大國。
[編輯]人口普查和男女失衡

約兩百萬人口普查官員於2001年2月28日完成了三周的印度2001年的人口普查,他們約在5千多個城鎮和60多萬個村莊中訪問每戶家庭。而當時1月發生於印度北部古吉拉特邦發生的大地震使當地部分人口普查工作停滯。官方將提高普查工作中的計算機使用率,並保證相關數據有98%的准確率。
1991年的普查數據表示,印度人口男女比為1000:927,BBC報導「對女孩照顧不周、墮女胎及殺害女嬰等因素促成了男女比例失調」。[3][4]而在2000年的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聯合國人口基金也發表了報告批評印度的男女人口失衡,報告指出了印度對國內存在的女性胎兒墮胎和殺害女嬰的問題處理上似乎根本「不在意」,而這些問題正使印度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5]
[編輯]相應措施

印度總理瓦傑帕伊星期六(2000年7月22日)主持印度新成立的全國人口控制委員會的首次會議時也宣布成立行動論壇,針對人口迅速膨脹的主要五個北部邦制定控制人口計劃。 印度新的全國人口控制委員會由一百多名成員組成,他們包括政府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家庭計劃專家和醫療專家。
[編輯]公眾支持
大力推行小家庭範本,以個人為例,通過政治、社會、商業、行業、和宗教領袖以及影視體育明星、輿論製造者,將提高全社會的接受程度,而政府則要積極爭取有影響力的他們有具體行動的支持。
[編輯]新構架
[編輯]國家層面
國家人口控制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由總理主持,各個邦或聯邦屬地的首席部長,家庭福利部(Department of Family Welfare)部長和其他相關部門的中央部委,例如婦女和兒童發展部(Department of Woman and Child Development),教育部,社會保障部(Department of Social Justice and Empowerment)的人力資源開發,農村發展部,環境和森林 部,和其他必要的,著名人口學家,公共衛生專家及非政府組織作為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將負責監查政策地執行,而委員會秘書處將由家庭福利部組建。
[編輯]省級層面
各個邦和聯邦屬地都可能考慮組建自己的人口控制委員會。委員會應由首席部長主持,其他事宜應類同國家人口控制委員會,如同樣監查人口控制計劃的執行情況。
[編輯]人口計劃委員會協調小組
計劃委員將會有一個對各部門間的協調以加強效率的協調小組,尤其是在邦或聯邦屬地需要特別注意人口統計和人類發展中不利的指標。
[編輯]家庭福利部技術特派團
為了提高工作能力,尤其需要是那些在目前人口統計指標低於平均水平的省,家庭福利部的技術特派團(Technology Mission)將建立起能提供關於生育,兒童健康以及信息教育交流(IEC,Information, e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活動項目方案的設計監測的技術支持。
[編輯]全國人口穩定基金會
印度政府2003年2月正式建立了全國人口穩定基金會,由總理瓦傑帕伊親自擔任基金會主席。該基金會由來自政府、工業界、非政府組織以及社會團體代表組成,從慈善機構、民間組織等各個渠道籌集資金,目前總金額已達10億多盧比(約合2130萬美元),將為印度各邦控制人口增長、降低生育率、推廣避孕措施以及保障婦女兒童的醫療健康提供財政援助。[6]
[編輯]印度人口數據對比

主條目:印度人口
根據2000年的印度人口政策報告,對比印度1951年和1999年的相關數據:
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由1951年的40.8降低為1998年的26.4。
嬰兒死亡率由1951年的146每1000名活產嬰兒降低至1998年的7每1000名活產嬰兒。
夫婦保護率(couple protection rate)由1971年的10.4%提高至1999年的44%。
減少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從1999年的25降低至1999年的9.0。
人均壽命從37歲延長到62歲。

⑦ 印度二十世紀六十年推行什麼政策

20世紀50年代,印度政府以溫和的方式倡導實施計劃生育政策,該國也是發展中國家最早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國家。1941年到1951年十年內,印度人口年增長率均控制在1.3%以下,政府規劃人員樂觀地相信未來的人口增長率會與這一數據持平。20世紀50年代,印度政府並沒有進一步鼓勵計生用品的使用以及家庭規模的控制。以至於60年代,較高的人口出生率被政策制定者認為已經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70年代中期,政府開始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出生率,希望能將現有千分之四十一的出生率降至千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印度於1976年出台的人口政策反映了當時的政策制定者已經達成了共識:人口政策取得的效果不大,除非僅僅把它作為提高全民整體福利項目的一個部分。20世紀80年代,印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增加了大量的計劃生育項目。農村地區通過醫療中心及其分布的網路體系,令這些項目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普及。1991年,計劃生育項目提供的公共醫療機構已經達到15萬所以上。盡管公共醫療機構的發展對計劃生育項目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199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增長率最快的國家。據估計,1981年到1991年十年間印度年人口平均增長率在2%左右。1992年的粗略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相對於1981年的千分之三十四僅有較小的進步。 20世紀60年代、70年代直至80年代,印度的人口增長率都趨於平穩狀態。印度中西部地區和西南部地區的地方政府正在積極降低本地區的人口出生率,但收效甚微。如此看來,到2060年的時候,印度將打破人口平穩增長的態勢。迄今為止,印度並沒有全國統一的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目前,印度有四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省份,如馬哈拉施特拉邦是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省份之一。馬哈拉施特拉邦目前擁有9300萬人口,從2001年5月起,該邦政府工作人員最多隻能生育兩個孩子。

⑧ 在B站看到「五二共識」,這是個什麼梗

「九二共識」的緣起是為兩岸協商尋求與奠定政治基礎。兩岸授權民間團體事務性協商開啟後,需要雙方為協商奠定明確的政治基礎。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香港舉行會談,會談後又通過數次函電往來,最終形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後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

⑨ 中印問題的由來

中印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治印度時期。1914年,西拉姆會議上英國和西藏劃定「麥克馬洪線」雙方同意喜馬拉雅山麓以南地區劃入印度,但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承認。這個地域,中方稱之為藏南。在印度獨立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雙方就這個地區的主權誰屬未能達到共識。於1960年代初期更爆發中印戰爭。有關地區在1972年被編為印度的「東北邊境特區」,後來又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在中段,印度實際控制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烏熱、然沖、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區,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的領土。

中國實際控制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塞欽地區(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闐縣),印度控制巴里加斯部分地區約450平方公里。

另外,根據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二國政府達成的《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巴方承認在中國劃歸新疆、巴方劃歸巴控克什米爾的部分地區(喀喇昆侖走廊)主權屬於中國。

目前印度對這兩片中國控制的地區聲稱擁有主權,但中國政府聲稱對西段不存在領土爭端。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五大共識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語buah怎麼讀 瀏覽:623
只有番茄醬和黑胡椒醬怎麼拌義大利面 瀏覽:519
英國公爵爵位無後代怎麼辦 瀏覽:502
印度的音樂漢字怎麼哼 瀏覽:555
義大利留學去哪個城市好 瀏覽:268
英國塔橋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62
越南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大小 瀏覽:550
如何評價越南小伙 瀏覽:381
中國房地產高價持續多久 瀏覽:695
驚喜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531
英國留學什麼年齡好 瀏覽:455
印度粗糖怎麼熬 瀏覽:386
中國移動卡如何增加流量 瀏覽:689
義大利的警察是什麼 瀏覽:618
晚安的印度語怎麼寫 瀏覽:54
印尼巴士怎麼看全程 瀏覽:611
越南有多少人姓馮 瀏覽:687
中國外交部能提供什麼幫助 瀏覽:724
英國人有多少國籍 瀏覽:986
印尼的駕駛本過回國內得多少錢 瀏覽: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