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總理和總統怎麼分權
1.印度總統
印度總統是印度的國家元首及第一公民,也是印度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理論上,總統擁有不少權力,不過實際上許多賦予總統的權力由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行使。
總統由國會及各邦立法機關經選舉產生的議員選出,每屆任期5年。現任總統可競逐連任一次。
印度另設有副總統職位。
印度憲法賦予總統對中央政府的所有行政權力。總統任命在國會下議院(人民院)最有可能取得多數支持的人為總理,通常是多數黨或多數聯盟的領導人。然後總統任命部長會議的其他成員,按照總理的建議去分配各人職務。
只要總統不反對,部長會議就可以一直掌權。實際上,部長會議必須取得國會下議院的支持。如果總統有意主動解散部長會議,就可能觸發憲制危機。所以實際上,只要部長會議能夠取得下院的多數支持,就不會被解散。
總統負責任命許多官員,包括:
各邦總督
首席法官及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其他法官
檢察總長
審計總長
總選舉專員及其他選舉專員
聯邦公共服務委員會主席及其他成員
駐外使節
此外,總統負責接收外國使節呈交的國書,是印度武裝部隊在法律上的總司令,有權赦免或減輕已定罪者的刑罰,特別是涉及死刑的案件。總統行使赦免或其它一些權力時,可以不考慮總理或下議院的意見。在大多數的其它情況,總統按照總理的意見行使權力。
總統在任期間如有違反憲法,可被彈劾罷免。
罷免程序可在國會兩院的任何一院展開。首先在院內提出對總統的指控事項,該等指控事項會載入一份通告,如聯署的議員不少於該院議員總數的四分之一,該通告就會被送交總統。14日後,彈劾案就會被考慮。
彈劾總統的議案需要取得發起該議案的議院內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多數支持,方可在該院通過。一院通過的彈劾案會送交另一院。另一院調查已作出的指控,期間總統可通過獲授權的律師為自己辯護。如果另一院同樣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彈劾,總統即被成功彈劾,在議決之日出缺。除彈劾以外,總統的違憲行為不受其它方式處罰。
至今未有任何一位總統經歷過彈劾程序,因此以上條款未曾被考驗。
當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副總統擔任代總統或代理總統職能時,他擁有總統一切權力及豁免權,並可享有與總統相同的薪酬。
2.印度總理
印度總理,即印度政府擁有最高權力的人,程序上由總統任免。由於總統僅作為元首而出席各種重大的國事活動,總理實際上承擔政府的各項職責。印度政府承襲英國議會制,總理也是印度議會下院即人民院多數黨領袖。
印度自1947年獨立至今,先後共有13人擔任總理。印度的首任總理為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其任職時間最長,從1947年-1964年共17年,任過四屆;其次為英迪拉·甘地,在位時間長達16年,任過3屆;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二次任過渡時期看守政府總理。
印度最大政黨之一的印度國大黨,目前共計7人擔任過總理或代總理;另一大黨,印度人民黨則有2人任總理。
印度獨立以後的前三十年,總理一職一直由印度國大黨人擔任,1977年莫拉爾吉·德賽成為第一位非國大黨人印度總理;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為印度人民黨有史以來首任總理。
2004年5月印度議會選舉,國大黨領導的聯盟勝出後,國大黨領導人索尼亞·甘地被該黨推舉為新任印度總理,但由於索尼亞·甘地於出於5月18日拒絕出任,原財政部長、國大黨元老曼莫漢·辛格於2004年5月22日出任總理。
2014年印度大選,印度人民黨最終勝出,其推出的候選人納倫德拉·莫迪於2014年5月26日出任新總理。
B. 印度總理莫迪老家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1950年09月17日生於孟買邦(現為古吉拉特邦)瓦德拉嘎鎮,祖上三代都在當地經營一個小雜貨鋪,家境雖稱不上小康,但也算豐衣足食。除了經營雜貨鋪,父親還在火車站開了一個茶
莫迪總理
攤——奶茶是印度人每天必需的飲品。在家裡6個孩子中排行老三的莫迪,從小就在那裡幫父親賣茶。從學校畢業後,他和哥哥也開了一個茶攤,自食其力,由「賣茶童」變成「賣茶人」。
C. 印度的總理
印度的現任總理是納倫德拉.莫迪,1950年9月17日生於印度瓦德納加爾鎮,畢業於古吉拉特大學,2014年當選總理,2019年連任成功,還兼任人事、督察和養老金部部長、原子能和空間署署長。
D. 印度總理在新德里的什麼地方辦公謝謝!
可能是新德裏海德拉巴宮
E. 印度總理莫迪家鄉
印度總理莫迪家鄉在瓦德拉嘎鎮。
納倫德拉·莫迪(古吉拉特語:નરેન્દ્ર મોદી,英語:Narendra Modi,1950年9月17日-), 出生於印度瓦德拉嘎鎮(又譯瓦德納加爾),印度政治家,現任印度總理。古吉拉特大學政治學碩士,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並連續三屆擔任此職。
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任聯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職。
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范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
F. 印度總理在哪裡辦公
國家元首的行程安排都是秘密,無可奉告。
G. 印度總統和總理哪個大
印度總理大,印度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但由於總統必須按總理建議行使行政職權,總理又領導著議會的多數議員黨團,因此,可以說,總理是印度政府中最具實權的核心人物。
印度總理職責許可權:
1、印度總理在印國家政治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印度憲法規定,總理和部長必須是人民院(議會下院)或聯邦院(議會上院)的議員。
2、總理有權建議總統解散人民院。中央政府,即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是印度最高行政機構,由總理、內閣部長、國務部長和副部長組成,集體對人民院負責。總理在議會中答復議員質詢,做年度政府工作報告。
(7)印度總理哪裡辦公擴展閱讀
總統在任期間如有違反憲法,可被彈劾罷免。罷免程序可在國會兩院的任何一院展開。首先在院內提出對總統的指控事項,該等指控事項會載入一份通告,如聯署的議員不少於該院議員總數的四分之一,該通告就會被送交總統。14日後,彈劾案就會被考慮。
彈劾總統的議案需要取得發起該議案的議院內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多數支持,方可在該院通過。一院通過的彈劾案會送交另一院。
另一院調查已作出的指控,期間總統可通過獲授權的律師為自己辯護。如果另一院同樣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彈劾,總統即被成功彈劾,在議決之日出缺。除彈劾以外,總統的違憲行為不受其它方式處罰。
H. 印度總理莫迪哪年出生
納倫德拉·莫迪(1950年9月17日-), 出生於印度瓦德拉嘎鎮(又譯瓦德納加爾),印度政治家,現任印度總理。古吉拉特大學政治學碩士,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並連續三屆擔任此職。
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任聯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職。
I. 印度總理的職權
印度總理在印國家政治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印度憲法規定,總理和部長必須是人民院(議會下院)或聯邦院(議會上院)的議員。總理由總統任命的人民院多數黨議會黨團領袖,或數黨聯合組閣的多數黨議會黨團領袖擔任。總理有權建議總統解散人民院。中央政府,即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是印度最高行政機構,由總理、內閣部長、國務部長和副部長組成,集體對人民院負責。總理在議會中答復議員質詢,做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有權提名內閣成員、各部部長、國務部長、副部長及其他主要政府官員,總統按照總理的提名任命。
印度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但由於總統必須按總理建議行使行政職權,總理又領導著議會的多數議員黨團,因此,可以說,總理是印度政府中最具實權的核心人物。
J. 1955年四月亞非29個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哪裡舉行會議
萬隆會議(英語:Banng Conference),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英語:Asian-African Conference)。
召開於1955年4月18日至4月24日,是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國際會議,也是有史以來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事務的大型國際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
萬隆會議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間接促成不結盟運動。1955年萬隆會議的亞非團結基調是由印度總理尼赫魯在1947年定下的。
1947年3月到4月,尼赫魯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亞洲關系會議上表達了對泛亞洲合作的支持。這次會議在新德里成立了「亞洲關系組織」,並推舉尼赫魯為主席。
議題
會議在求同存異的精神下,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
經過各國協商,會議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項內容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