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那要看是在印度國內的人,還是來過中國旅遊的印度人。
記得之前在uc上面,有看過一個視頻,就是一個印度小哥,坐中國的高鐵。他自己錄了視頻,然後在視頻裡面,一直吐槽說,印度的媒體都是騙子。
在這個印度小哥的眼裡,他覺得,中國的高鐵,特別牛逼。和機場差不多,查一些方向的車,都很簡單。而且,高鐵特別穩,環境也特別好。還有安保這個,都比較嚴。
在這個視頻裡面,可以明顯的看到,這個印度小哥眼裡都是充滿著好奇和感嘆。
不過,也正如這個小哥所說,他覺得印度的媒體都在騙人。
所以,不難想像,印度國內的人,那些沒來到中國的人,都是通過網路或者是當地的新聞媒體,來獲取到中國的消息。而這樣的消息,往往帶有一定的歧視和謊言。
在之前,我也有看到過某個台灣人錄視頻,同樣在視頻裡面,他也一直吐槽台灣的媒體,都在騙人。
確實,有一些地區,在宣傳中國的時候,都會帶有一定的敵意。故意抹黑中國,貶低中國。所以,他們只會宣傳某些不好的事,對於中國強大的地方,他們都是避開的。
而正是如此,一些沒來到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不了解,都還覺得中國很落後。
Ⅱ 印度人如何看中國
中國是一個沒有自由和受到控制的經濟體。是的,他們做得非常棒,但這來源於政府的巨大刺激計劃。另一方面,印度的發展是由私營企業推動的。這是中國所不具備的。
在冷戰時期,俄羅斯(蘇聯)經濟是國家控制的,在每個領域都和美國匹敵。但是後來,谷歌、蘋果和微軟等私營企業讓美國提升到一個更偉大的高度。這之所以可能,是因為美國是像印度那樣的自由國家。
中國人甚至都感到吃驚,即印度政府沒有推出龐大的刺激計劃,印度是如何連續幾年取得7%到9%發展速度的。另一方面,為了取得8%到10%的發展速度,中國在過去五年投入了數以十億計的美元...
所以,Rediff不要那麼悲觀的發表此類嘲笑印度的文章。中國有自己的專長,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做得也不差...
但是,只要國大黨還統治印度,我們永遠也不能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他們像癌症一樣從內部吞噬我們.
Ⅲ 印度怎麼評價中國的軍事
印度網友評論:印度軍隊VS中國軍隊,哪個更強?
India army vs China army?
印度軍隊 VS 中國軍隊哪個強?
Can india win if china india war start at current status of indian army?if yes. why?
現在中印戰爭開始,以印度陸軍目前的狀況印度能贏嗎?如果能贏。為什麼?
Smiling Buddha
India』s strength is its Air force. In all other departments china is stronger than india. Even though china has much more fighter planes than India ,they are of older technology when compared to 「su-30″ that india purchased from Russia.The chinese version of su-30 isn』t as advanced as the indian one.Also,china doesn』t have any allies in the west. Countries like US,Uk,and France see india as their friend. So they might probably help us if china attacks India first.
印度的優勢是它的空軍。中國比印度在所有其他方面都強。雖然中國軍隊比印度軍隊擁有更多的戰斗機,但中國軍隊和印度軍隊相比屬於老技術了,印度軍隊從俄羅斯購買的「蘇30」。中國版的蘇- 30沒有印度軍隊的蘇- 30先進。此外,中國在西方沒有盟友。如美國,英國和法國都將印度視為自己的朋友。所以他們可能會在中國軍隊攻擊印度前幫助我們。
Ravi
DEAR there su30 is just like su-si soup & noodles that can only fill your stomach but ill your body so on terms of reliability chinese r as miniature wings who can hover the dragons not indians
親愛的,蘇30就像su-si湯和面條一樣,只能填滿你的胃,但是你的身體會生病,在可靠性方面是長著翅膀的中國龍,不是印度人。
Yadvinder Seda
Its not the matter of weapons or technology and army. Only the blood in vains does matter. I mean to say Indians are slave and doesnt have any selfrespect and dedication towards their country India's past is proof of this.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was never a slave and the blood line is from the wariers they will easily crush bloody coward Indians.
它不是武器或技術和軍隊的問題。這是血液血統的問題。我的意思是說印度人有奴性,並不會對他們國家自尊心有任何奉獻;過去的那些年代證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面中國從來不是一個奴隸,更為謹慎的血統使他們可以輕易的粉碎如懦夫般印第安人。
dvgchennai
My view is – India and China will not be allowed to fight a war on a one-to-one basis. Immediately, countries like US and Russia will jump in. Because this is too big a war to ignore since two bjg emerging markets are involved. It all depends on whose side they take. That will again depend on their thinking as to – after the war, where it is better to be? We do not know their thinking and calculations as of today. By now, they would have decided these questions.
I am also seeing that India is trying to align more with US also nowadays – may be because after the breakup of the Soviet Union, this seemed wiser for our Government to do.
我的看法是 – 印度和中國將不會被允許打一場一對一的大規模戰爭。如果這樣,像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將會跳出來,因為這是太大的一場戰爭,因為沒人會兩忽視兩大新興市場。
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們的利益。 – 這將再次取決於他們的思想是什麼直到戰爭技術?現在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思維和計算。現在,他們將決定這些問題。
我也看到,印度正試圖調整與美國的關系 – 可能是因為後蘇聯的解體,我們的政府做事似乎更聰明了。
surya_only4u
I feel strongly China can win on India with no doubt under fallowing criteria
1. Good Logistic plan they have already made
2. Reinforcement facility from land air water is very good compare to India
3. India has enemy in both ends (division of force which make strategically week)
4. Financially China is strong
5. Technologically China is strong (if we have premium 10 Missiles they have 1000 cheep missiles which can over take the 10)
6. China is communist country and signal bill saying all to go to war even a small child to walk will be in the war field which will never ever happen India
我強烈的感受到中國軍隊能贏得對印度軍隊,看一下下面的標准就毫無疑問了
1、良好的物流計劃,他們已經做了
2、加固設施從領土、領空、領海都比印度做得好
3、印度在兩端都有敵人
4、中國的經濟是強大的
5、技術上,中國是強大的(如果我們有10枚導彈,他們在採取10乘以1000的廉價導彈)
6、中國是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一聲令下去打仗,即使是剛回走路很小的孩子也會出現在戰場上,這不會發生印度
AMIT
In near future one to one war is not possible.Might be china has more strength than India but the fact is Chinese plan to not going ahead to india but they want to go one step more to us.If china involve with india means its good for usa .And china never want these thing.
在不久的將來,一對一的戰爭是不可能的。可能是中國比印度擁有更多的力量,但事實是中國的計劃不會去(侵略)印度,他們想去更接近我們一步。如果中國侵略印度,那麼意味著美國將會受益,中國不會想看到這個結果。
vaishakh
Don』t think that the India is too weak for it.
Most of the indian army is under blooded but the Chinese weapons can cost a lot but not the old Chinese army, they need to pass over the himalayan range if they do have the good transport then will will be crashed by the IAF in bay of bengal.
But as far Chinese technologies are effecient but quality is known by whole world that how good it is.
不要認為印度太弱了。
大部分的印度軍隊軍人很熱血,中國武器需要花費很多,這不是舊中國的軍隊,他們需要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如果他們有良好的運輸機,那麼空軍將墜毀在孟加拉灣。
但中國的技術效率很高,可是質量是世界公認的,它是多麼的好。
Hwiskey
China has superior technology and could field the same amount of troops as India.
But, I don』t think either country has the logistical support to fight a long war with such larger militaries. China would have to win big and fast. however both have nukes and China would inherit India』s terrorist problem… so there would be no long term winner
中國有先進的技術和可能與印度相同數量的軍隊。
但是,我也不認為國家打長期戰爭的後勤支持等更大的軍隊。中國將會快速的贏得戰爭。然而都有核武器,中國將繼承印度的恐怖問題……所以沒有長期的贏家
harshkverma
Not too sure about the current state of both armies. Though it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關於兩軍的現狀不太清楚。這取決於許多因素。
Ravi
though in terms of nos. china is more stronger than india but on technical basis india is using relevant & reliable technologies brought from russia &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dia & china both r nuclear nations so here both knows a single nuclear missile is just sufficient to ruined anyone so firstlly both try to retreat the war. incase china born the war ,india not remains back & serve the nation as best as possible.
ring 1971 indo-pak war also 90% of powerful nations like US,UK,FRANCE,UAE , IRAN , ETC all were counter india to support pakistan but what happened …..india made a debut in d war & rose a new nation in the world map i.e. BANGLADESH
as per todays scenario india is a great nation in terms of IT, defense & harmonical relationship so china knows well that if i will attack india than i will shot by japan , vietnam , us , britain , & russia
SO DEAR numbers never matters BUT your thoughts & determinations r just sufficient to win any war
JAI HIND JAI BHARAT
雖然在第中國軍隊更加強於印度軍隊,但印度使用的相關技術基礎是可靠的,主要技術來自俄羅斯和歐洲等其他國家進口的。印度和中國都是核國家,所以大家都知道一個核導彈就足以毀了任何人,首先都會試圖撤退戰爭。如果中國必須戰爭,印度仍然盡可能的為國家抵禦。
1971在印巴戰爭,強大的美國,英國,法國,伊朗,阿聯酋,等都是反印度支持巴基斯坦的,但是結果…..在世界地圖上出現了一個新的國家:孟加拉國
根據今天的情況而言。印度是一個大國,國防和協調的關系,中國清楚地知道,如果要攻擊印度將會被日本,越南,美國,英國和俄羅斯『關照』的。
所以親愛的,和數字沒有關系,你的想法和決定是足以贏得任何一場戰爭
Thomas Jefferson
India would be crushed. China has been pouring billions of dollars to modernize its military in the past decade. China is the second largest spender on military, behind only the US.
Then again, they would never go to war. Both have nukes.
印度將被粉碎。中國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投入數十億美元對其軍事現代化。中國軍隊是世界上第二大富豪,僅次於美國。
話說回來,他們永遠不會去打仗。都有核武器。
Ravi
u totally bullshit man…………………..India also a nuclear nation so who can coin the war if china ………india will put nuclear missiles as a result china unable to counter
all will come to rest & china will use all their war-fares for re-building new china…….
你完全是胡說…………………..印度也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如果和中國戰爭………印度將啟動核導彈,這樣中國就無法反擊
一切都會停止,中國將重建國家,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ambush
There is no chance. China』s military strength it at least 3 times that of Indian. I get that form the number of fighters and carriers they have. Also the morale and nationalist emotions are higher in Chinese people.
沒有機會。中國的軍事力量至少是印度的3倍。中國人的士氣和民族主義情緒是較高的。
Ⅳ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雖然說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看,但是我們對於別的國家若不親身體會,是無法了解的全面的,他國對於我國也是一樣。那麼身為鄰居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他們又是什麼感覺呢?似乎印度人看中國總是很喜歡把中國當做競爭對於,從而進行各個方面的對於。
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其實對於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如何,這也是需要分差別的。那就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和沒有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對於沒有來過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大部分可能都是從網上所知道的訊息,所以對於中國經常是一種鄙夷的態度,認為中國某些地方完全比不上印度。
曾有個人去印度孟買出差,感慨了一句孟買真漂亮,而那個人的印度客戶則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話:「不用擔心,十年後上海也能發展成這樣。」emmmmm??估計無數上海人都想說一句mmp吧,這就是偏見時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但是若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十分客觀的,能夠充分知道兩國之間的差距。順便偶爾感慨一些中國的物價比他們國家要貴上一些,這也是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之一。當然了,其實更大多少的印度人,對於中國一無所知。
大多數的印度人僅僅能通過報刊雜志和媒體了解中國,所知道的東西,甚至不多於諸如成龍、長城和中餐等。不過一些印度人看中國時,仍舊持有積極態度,或對中國傾向於中立的觀點。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十分可觀中立的印度人,對於中國方方面面的印象。
印度人中國可觀的評價與對比
1、對中國人的印象:我們認為中國人是非常勤勞智慧且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一群人。中國人非常樂於獻身於國家,且常常把國家置於優先位置。而在印度,你可能常會在一些節日遭遇諸如因為工資原因而引起的罷工或者是長時間的假期,這些因素都對出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經濟和文化:很多印度人對中國多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表示贊賞。對印度的民主制度來說,想要重復同樣的經歷可能要用很多年。我們體會到中國文化是相當美麗的,當人們表演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時,他們展現了適時地同步性。我們發覺諸如武術、舞龍這樣的運動真的很美且令人著迷。
3、中國的產品:尤其是涉及到電的,都在印度很普及。我們在印多爾有Jail Road,同樣地,大多數的印度城市都有專門銷售中國商品的地方。像金立、小米、OPPO、VIVO這樣的手機牌子在工程師當中也很受歡迎。但不幸的是,有時中國製造常常被認為是劣質、便宜、山寨的同義詞。
4、教育與娛樂:像成龍一樣的明星在印度非常受歡迎,中國的動作電影我們都喜歡~我們覺得中國對於各種體育運動「從娃娃抓起」的態度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印度的教育從來不把目光聚集在學術能力之外的其他事上。
Ⅳ 印度人眼裡真實的中國是怎樣的
在印度人眼裡,中國比印度還要落後。他們眼中的中國還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一般對中國不了解的印度人看到中國人都會向中國人炫耀,新德里的幾座高樓大廈,對中國人說,你們中國有那麼多的高樓大廈嗎?但是到過中國的印度人在印度國內比較低調,因為他們不敢開口,他們不好意思說中國改革開放後所取得的成就。在政治方面印度一直以世界第一民主大國的身份來自居,他們認為中國和朝鮮一樣都是兒子繼承老子,孫子繼承兒子的專制世襲制統治,國民沒有自由說話。他們認為中國人都非常野蠻。有些印度人偏信謠言,認為中國人什麼都敢吃,甚至是吃人肉。他們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非常深。
Ⅵ 印度是怎麼評價現在的中國的
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辦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卻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完全沒有中國人做牛做馬般吃苦耐勞的精神!
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產的」總理」牌轎車,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所以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卻難以從中得到實惠。
印度人可以在總統府對面乞討,也可以在象中國長安街一樣的繁華地段搭棚生活,沒有人敢以影響市容為由把他們象鴨子一樣到處驅趕。在印度不會因為三輪車影響政府形象而被取締,只要你能在某個地方找到謀生的門路,就不會有人管你。而在中國則嚴格得多,官員們對於形象的關心遠超對百姓的生活的關心。
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下來後和平民一樣。中國就不一樣了,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
中國的官員總數的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低於法國,由此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得多。
中國的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有多少資金耗在爛尾樓里,比登天還難。可以說每棟爛尾樓里都是官商勾結的結果,每棟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人民幣投進了這些黑窟窿,這種現象在印度卻很少見。
除了爛尾樓,還有機關和央企的福利房遭到質疑,另外樓市的調控也被指越調房價越高,中國人買房真心難。
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這是國家對公民提供的一種福利,代為支付醫療費用。發達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瑞士、丹麥,都是全民免費醫療,一切費用由國家負擔。美國、日本等實行醫療保險制度,但是對於退休的老人和窮人,則是免費治療,在俄羅斯國土上的所有人,全部免費治療。第三世界窮國印度,也敢實施全民免費醫療。古巴、巴西、智利也是全民免費醫療,全民普及基本衛生服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國民健康指數都位居世界前列。連朝鮮這種窮國也免費醫療,可是經濟大國中國,只能是夢想!
中國目前受到全世界的圍堵,而且圍堵非常有效。而印度作為民主國家,與世界主要強國關系非常的友好,不存在武器禁運,所以印度的發展空間比中國好得多。
印度人貧窮,主要是因為懶惰。如果印度人也象中國人這么勤勞,印度百姓肯定比中國人的生活好得多。
Ⅶ 印度網友熱議:中國到底是有多發達
印度網友熱議:中國到底是有多發達?
說到印度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是不是大家會覺得印度這個國家是非常的奇葩呢?又或許是一個安全性不高的國家?
最後一位網友也是這樣表示說。記得我有一次去坐中國的高鐵,我是發出過這樣的感嘆的,「什麼二等站,其實站票就已經是很好的了。」這個時候真的是刷新了我對中國的認識,和我們國家的火車「掛票」簡直就是無法比的了。
Ⅷ 印度怎樣看待中國高鐵
中國高鐵世界第一震撼印度:阿三被中國大吃一驚
印度網站文章稱,隨著一條連接沿海城市福州和內陸城市南昌的鐵路通車,中國快速擴大的高速鐵路網路長度超過1萬公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9147967_1.html/ ]
向莆鐵路通9月26日通車,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破一萬公里,佔世界45% 。
高鐵運營里程的增加,極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每天數千列高鐵穿行神州大地,運送逾150萬名旅客往來東西南北,使鐵路旅行時間普遍縮短了一半以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以向莆鐵路為例,南昌與福州間的最快旅行時間由原來的11小時壓縮至3小時12分,南昌與廈門間的最快旅行時間由原來的17小時壓縮至4小時50分,出行時間縮短了70%以上。家住南昌的李潔,就讀於廈門大學。過去,從南昌坐火車去廈門,得晃悠上17個小時的車程。向莆鐵路開通後,從南昌到廈門只要不到5個小時的車程。
向莆鐵路為客貨共線快速鐵路干線,是福建省第一條連接內陸腹地的現代化鐵路,設計時速200公里,里程632公里(江西境內241公里、福建境內391公里),設南昌西、三江鎮、大崗、撫州北、撫州、騰橋、南城、南豐、西城、建寧北、泰寧、將樂、夏茂、三明北、尤溪、中仙、長慶、永泰、涵江北、莆田、杜塢、福州等22個站點,其中南城、南豐、建寧、泰寧、將樂、尤溪、永泰等7個站點為新設站點。
據介紹,向莆鐵路福建境內橋梁和隧道總長度約佔87%,其中青雲山隧道長22。175公里,穿越整座青雲山,是亞洲第四、中國第三雙線單洞特長隧道。
據了解,向莆鐵路原設計線路是由南昌市南昌縣向塘鎮至莆田市,故而得名。
「這條鐵路的通車運營,大大縮短了贛閩兩省的時空距離,江西、福建兩省將分別形成以省會城市南昌、福州為中心的省內主要城市1至2小時一體化生活圈,兩省省會間也將形成3小時交通圈,實現千里贛閩一日往返。」南昌鐵路局副書記萬軍說。
同時,該鐵路連接江西等中部地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開啟「山海協作」的新里程,對於促進中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人員、物資、信息、資金交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實施將發揮重要作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9147967_1.html/ ]
高鐵運營里程的增加,推動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轉型升級。在高鐵開通的地區,長途汽車客運公司、航空公司紛紛推出價格促銷、服務擴容、線路調整等競爭新招,空鐵聯運、公鐵聯運等「跨界」服務也日益成熟,高鐵「快遞」更成為今年攪活物流市場的一條鯰魚。
高鐵逐步成網,還促進了區域一體化與新型城鎮化。寧杭甬高鐵的開通運營,將上海—南京—杭州串聯為「城際出行金三角」,城際出行時間被控制在1至2小時以內。長三角城市群因此成為我國高鐵運營里程最長、運行線路最多、停靠站點最密、運輸量最大的地區,也成功支撐起崑山、餘杭等衛星城市的快速發展。而隨著向莆鐵路的通車運營,鐵路在武漢構成了7小時左右的「米」字形高速交通網,旅客在武漢乘坐高鐵、動車可以快速抵達長沙、鄭州、合肥、南京、南昌、石家莊、廣州、深圳、上海、濟南、杭州、青島、福州、廈門等14個省會城市和旅遊熱門城市。
高鐵正成為我國鐵路運輸的生力軍。自2007年動車組首次在我國投入運營至今,全國鐵路動車組列車累計發送旅客已突破15億人次,動車組旅客發送量佔全國鐵路旅客發送總量的佔比已由2007年的不足5%增長到目前的近27%。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高鐵里程將達1。8萬公里左右,包括時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鐵路1。13萬公里,時速300—350公里的高速鐵路0。67萬公里,基本覆蓋我國5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
此外,高鐵沿線地區利用良機,發展旅遊業。比如,閩贛兩省旅遊局就聯手發布旅遊優惠措施:向莆鐵路開通之日至12月底,沿線50多個主要景區集體優惠讓利,推出八折以下門票的相關優惠,有憑動車票免費的景區、五折優惠的景區和八折優惠的景區。
Ⅸ 印度崛起對中國發展的影響
印度經濟崛起的戰略影響
當全世界還在試圖理解冷戰結束對全球勢力均衡和不同國家在新的全球體系中的地位與關系會產生何等影響時,並且,在印度的經濟改善對全球和亞洲勢力均衡的影響尚未得到充分評價之前,哈佛大學一位最傑出的戰略思想家對後冷戰時代國際體系的性質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預測,至今,這一預測還令印度的戰略政策分析家們感到「於我心有戚戚焉」。亨利·基辛格在其研究西方外交史的《大外交》(1994)一書的序言中,對「世界新秩序」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如下猜測:
「21世紀的國際體系表面上將充滿矛盾:一方面是分崩離析;另一方面是不斷增長的全球化趨勢。在國家關系層面,新秩序不同於僵硬的冷戰體系,而更像18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國家體系。新的體系至少包含六大主要力量——美國、歐洲、中國、日本、俄羅斯,或許還有印度——以及眾多的中等規模和更小的國家。」
不可否認,美國仍然在軍事力量上占據著絕對優勢,不過,它也要接受其他經濟大國崛起的現實。最近,基辛格不斷重復他早先的看法,在強調其經濟成就重要性的基礎上,再次談到印度作為一個強國的「潛力」(基辛格,2000)。1994年,當基辛格認為印度是一個正在邁向「大國」地位的國家時,人們還不能想像印度可能出現一個1992~1998年那樣的高經濟增長階段,另外,印度也還沒有宣布自己擁有核能力。難道他有先見之明,還是他希望我們在定義印度的「國際主要力量」的身份時,關注其歷史因素和潛在力量?作為一個研究國家實力和現實政治的專家,基辛格在那時就應該非常清楚,印度不但能夠維持從20世紀80年代業已開始並且不斷加快的經濟增長態勢,而且,其經濟政策將打上現實主義的深深烙印。事實上,那時印度的外交政策正是遵循著現實主義原則,對此基辛格當然是心領神會的。然而,和許多其他的分析家一樣,如果基辛格仍然只看到一個那時還不確定的印度大國的「潛力」,那麼,問題在於:印度需要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將潛在力量轉變為現實力量?
軍事分析家們認為,盡管印度已經宣布了其核大國地位,但是,印度要想成為一個被世界承認的、超過其近鄰的軍事和核大國,目前還存在巨大的信譽和能力缺口需要彌補。為了彌補這一「可能」和「現實」之間的缺口,最重要的莫過於印度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經濟發展和增長是印度作為一個「強國」重新崛起的根本所在。如果印度能夠成功地保持高增長率,獲得必需的財力用於國防和安全建設以及進行人力資本和社會福利的投資,以確保與鄰國之間的和平與安全,那麼,基辛格的預言才能最終成為事實。
新的印象
不管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在冷戰期間對印度的印象如何,20世紀末,有兩個決定性因素迫使西方國家重新認識印度。首先,20世紀最後十年印度的經濟成就,以及印度在經濟政策和思想方面的轉變;其次,印度宣布擁有核武器。對於這兩個內生於印度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因素,美國不得不做出反應。近年來,美國在重新形成對印度的認識時,還有另外兩個因素需要考慮進去,它們雖然是「外生」因素,但卻影響到印美關系,即恐怖主義活動的上升和中國在亞洲的崛起。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即印度經濟的強大、它的軍事和技術能力,以及它作為一個自由和世俗的民主國家在對抗教派主義和恐怖主義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將決定著21世紀印度與美國及西方世界之間的雙邊關系,反過來,這又影響到美國對未來幾十年內印度在全球地位的看法。
印度面臨的挑戰在於,在可預見的未來能否處理好上述每一個因素——經濟增長與發展、國家安全、恐怖主義活動和中國日益增強的實力和影響,從而增進國家安全和確保國民福利。印度如何處理這些挑戰,將直接關繫到印度在21世紀的全球體系中國家能力的大小與性質及其國家安全。
經濟要求
在一本新近的傑作中,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弗格森(Neil Ferguson,2001)在駁斥了最近有關國家能力經濟基礎的過於單純化的理論之後認為:
「托爾斯泰的問題是:『國家前進的力量是什麼?』如果用『動員』一詞來替代的話,這個問題可能更好回答。顯然,它不僅僅是購買力。盡管經濟財力很重要,但是它們並不是國家能力的唯一決定因素。一個國家的打擊力不僅僅包括其鋼鐵工業的產出。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國家即便不具備進行足夠的軍事動員的能力,只要它有更好的戰略、運籌和戰術能力,它依然能夠擊敗一個經濟上的超級對手。同樣,我們需要把一個國家的財政體系完善程度——它從納稅人手中集中財力和向投資者籌款的能力——考慮進去。而且,在重大沖突中,一個國家還必須能夠最有效地動員其平民。不同經濟部門之間必須形成適當的平衡,以便在最大可能地形成作戰財力的同時無損於國內的社會福利。因此,國家和私人部門官僚組織的素養及軍事組織的素養是同樣重要的。」(P418)
弗格森關注的是他所謂的財政力量的四個重要機構支柱:稅收徵集機構、代議制議會、國債體系和中央銀行,它們構成了經濟「能力方陣」。顯然,弗格森避開了國家能力的經濟決定理論,他認為:
「不論稅收體系多麼有效率,不論議會多麼具有代表性,不論國債市場多麼具有流動性,也不論貨幣管理多麼完善,最終,一個國家的合法性與如下無形之物具有密切的關系:傳統(過去受益的回憶)、感召力(當今領導人的吸引力)、公眾信心(對未來收益的信念,包括物質收益和精神收益)以及宣傳(政府開動可用的媒體來鼓勵所有這些方面)。盡管卡萊爾(Carlyle)擔心現代性將把所有的人類關系都轉變為經濟關系,不過,真正的『純粹經濟人』(homo economicus),即在每一次交易中永遠只考慮最大化自己效用的人,還是極其罕見的,對於社會中的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的人好比是怪物。在日常生活中,男男女女會使自身的經濟利益屈從於一些其他的動機,像賭欲、惰欲、性慾和破壞欲。」(P422)
盡管不藉助於經濟手段,國家也可以追求權力和提高其戰略能力,但是,從長期看,可持續的能力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
對於印度而言,毫無疑問,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挑戰便是如何加快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速度。經濟成就和經濟能力構成了國家安全和實力的基礎,對於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情況更是如此。經濟實力將決定軍事實力,並且改變印度與其鄰國,特別是她的兩個主要對手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印度具備保衛其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軍事實力,盡管如此,她仍然需要維持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從而能夠改變亞洲乃至全球戰略均衡,實現自身發展利益的目標。也正是如此,印度的對手才會努力讓印度保持經濟上的弱國地位,這正好強調了經濟要求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戰略意義。
在其對印度國家能力的「潛力與希望」的調查中,科恩(Stephen Cohen,2001)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未來若干年內,印度能否通過發展技術、後勤服務和軍事力量,成為一個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南亞的大國?」這個問題綜合考慮到了成為一個大國所必需的經濟與軍事力量。然而,科恩過於強調印度的軍事、外交和政治能力,而相對疏忽了經濟能力。他注意到印度精英階層的「世界觀」與「自我評價」和印度的實際能力之間存在斷層,這非常正確。但是,在給後者下定義時,他卻沒有充分考慮到經濟成就的中心地位。實際上,要充分實現印度的戰略潛力和國家安全,經濟領域的穩健表現將至關重要。
在蘭德公司(RAND)的一項研究中(Yeh和Zycher,2000),經濟因素被直接納入到了對亞洲不斷變化的戰略實力平衡的計算之中。研究認為,如果印度在2000~2015年間能夠持續1992~1998年間的經濟增長表現,那麼,亞洲的力量均勢就將發生一個大改寫。遵循這一觀點,特里斯(Ashleyr Tellis,2001)對印度經濟崛起的多方面戰略影響進行了分析,他說道:
「問題的本質在於,如果印度在未來二十年左右能夠維持大約5.5%的年均增長率,它將成為亞洲舞台上重要的角色。如果它能夠將增長率提高到5.5%以上的水平,那麼,它在亞洲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會更進一步。」
「如果增長率能夠一直保持在7%甚至更高的話,這樣的經濟成就不但會不可阻擋地使印度成為一個強國,使它在亞洲地緣政治平衡中成為有影響的一極,而且,這也迫使全世界更加關注印度,把它作為一個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戰略實體。」(p240)
在沙費爾(Teresita Schaffer)的《印度的崛起和美國在亞洲的政策選擇》一書中,這些思想也有所反映。該書把經濟增長的穩健性和治理視為決定印度國家能力性質的關鍵變數。沙費爾寫道:「印度崛起為經濟大國和國際事務參與者的程度將主要決定於國內的因素。在我們看來,兩個因素的驅動至關重要。第一是經濟轉型,它將對政治氣候、領導人競爭和印度的國際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第二個驅動力……是政治領導人的素質……」
經濟表現與經濟實力是政治與外交影響力和軍事實力的必要,盡管並非充分基礎,這樣的觀點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承認,特別是當人們看到蘇聯由於經濟上的失敗而崩潰,而在中國作為一個強國崛起的過程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之,我們認為,決定印度的國際形象和能力、戰略地位和重要性以及國家安全的並不是經濟增長本身,而是增長過程的本質特徵和印度解決當前所面臨挑戰的方式。所謂「本質特徵」,在這里指的是增長成果的分配方式、增長對印度的全球競爭力和融入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有增長的部門構成,即工業化的程度及其財政可持續能力。這些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在印度邁向強國地位的過程中,它所面臨的更大的安全挑戰主要來自內部的經濟和政治問題。恰恰是社會和經濟的落後狀態,由此產生的不公平和政治動盪,以及經濟發展的質量威脅著近來備受關注的「本土安全」。
印度國家安全的最大外部挑戰來自和巴基斯坦接壤的西北地區的跨國恐怖主義活動。但是,如果不能處理好由於少數人群的社會和經濟落後,以及教派和種姓之間的緊張關系所引致的國內安全問題,那麼,也就無法解決這一外部挑戰。不平等的經濟增長只會給國家安全帶來隱患。同樣,經濟落後狀況導致印度經濟缺乏國際競爭力,從而限制了印度融人全球經濟的程度。總之,穩定而持續的經濟增長是印度國家能力和安全的基石。
印度過去的經濟成就和當前的國家能力
如果說加快經濟增長是實現印度戰略潛力的關鍵所在,那麼,問題是,印度現有的表現如何?以及,准確地說,經濟成就與發展潛力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有必要承認的是,促使印度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強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她的文明史、她對宗教和哲學所做的貢獻、她在知識方面尤其是在科學和數學上的成就、她的人口規模和構成、她的地理空間和位置以及她的軍事實力——而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正如加維(John Garver,2001)在討論印度和中國的競爭時所提到的那樣,「人類創造的兩個最為璀璨的文明:中國和印度,毗鄰在亞洲大陸之上。創造了這兩個文明的民族不但有理由為她們的歷史與成就而自豪,而且,可以肯定,她們在當今世界還將發揮重大作用。」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的一項統計工作通過清晰的經濟數據反映出這種歷史潛力。麥迪遜(Angus Maddison,1998)在對中國經濟成就的研究中構造了一組有關1700~1995年間世界總收入的數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在前工業化和前殖民時代印度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佔據的突出地位,以及近年來她們對這一失去地位的不斷收復。1700年,中國和印度佔到了全世界國民收入的45.7%(表1.1)。到19世紀末,這一比重滑落到24.2%,而到20世紀中葉時已經只有不到9%。隨著這兩個亞洲巨人在世界總收入中的比重下降,相應的,首先是美國所佔份額的急劇上升,緊隨著是日本。歐洲的比重在19世紀末上升到超過40%的最高點,隨後也開始下降,目前大約和前殖民時代的水平相當。這些數據助長了印度的戰略和經濟決策界的信心,他們堅信,印度一定會重新恢復她在世界舞台上的強國地位。同樣,他們也注意到,經濟成就在塑造一個國家的戰略實力的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
不可否認,盡管學術界對這些統計數據的可信度還存有懷疑,但是,20世紀後半期最驚人的故事莫過於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在印度之前,中國就開始了她的高增長路徑,在二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里便成功地使自己世界總收入中的份額翻了一番,從1978年的5.2%上升到1995年的10.9%。隨著其經濟上的成功,中國也成為奉行重商主義的貿易大國,其佔全世界貿易額的比重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大約1%上升到2000年的4.5%。相比之下,印度的起步要更慢。不過,在整個20世紀,印度的經濟增長一直在不斷加速(表1.2)。
准確地說,最近一段時期印度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增長成就?在她的成就與潛力之間到底存在多大程度的距離?盡管印度起步較慢,但是,如果用一個更長的視角來看待其增長過程,那麼,我們的確可以看到增長速度在穩步加快。20世紀前半期,統計顯示印度實際上幾乎沒有增長,此後,在1950~1980年間,其GDP年均增長率為3.5%,在1980~1990年間為5.4%,在1990~2000年間為6.2%。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1992~1998年間,經濟增長率超過了7%,盡管隨後在1998~2002年間有所下降——主要是由於工業部門增長放緩所致。這就引起了一些有關中期增長潛力的問題。如果全美工商業圓桌聯合會與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NBAR—CSIS)的觀點可以被接受,那麼,5.8%的年均增長率,即1980~2002年間所得到的長期增長率,不但無法使印度這個貧窮的人口大國解決發展問題,而且也無法使印度獲得一個強國所需要的外交和軍事地位。印度的決策者很清楚,只有在下一個十年內保持至少7%~8%的經濟增長率,才能夠完全解決印度的大規模減貧和應對人類發展的挑戰。戰略分析家們也認為,政府要想籌集足夠的財力來對傳統裝備的軍隊進行現代化改造和形成一個可靠的核威懾命令控制系統,這樣的一個國民收入增長率是必須要保證的。
盡管還有這些需要警惕的不足之處,印度過去二十多年不斷加快的經濟增長已經產生了戰略性影響。如果中期的增長速度能夠提高到年均7%的水平,那麼,各種戰略性影響也將隨之增加,我們下面來討論這些問題。
業已取得的戰略性影響
印度不斷加快的經濟增長以及更重要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政策已經影響到她與各國(或政治實體)的政治外交關系,這些政治實體遠的有美國和歐盟,近的有東盟和中國台灣地區。不過,從戰略角度來看,受影響最深的還是莫過於她與兩個既是鄰邦又是戰略競爭者的國家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