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洛陽到印度有多少公里途經哪幾個國家
應該有3300多公里,會穿越尼泊爾國。請參考,謝謝。
㈡ 陸上絲綢之路經過中亞西亞的哪些國家海上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國家
陸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中南北三條線路.
東段
東段:從洛陽、西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
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 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 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
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路線簡略: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境內)、通往中亞(安息古波斯)、西亞,直到歐洲(大秦古羅馬).
海上絲綢之路路線:
廣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五市被國家文物局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計劃
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路線,以中國起點,東通日本,朝鮮半島,西經東南亞,印度洋地區,直至西亞和東北非.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番禺(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四大港口.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海外貿易的連接延伸,中國著名的陶瓷、茶葉、絲綢和鐵器,經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葯也通過這條路線輸入中國.歷代海上絲路,亦可分三大航線:①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朝鮮、日本.②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東南亞諸國.③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口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㈢ 絲綢之路經過哪些國家
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
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開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
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還有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等。
(3)洛陽到印度經過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新時期全球最大的構想之一。這一非凡成就的關鍵詞就是「連通」。
智利前總統巴切萊特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根植於古絲綢之路,不僅可以幫助亞洲、非洲、歐洲和南美洲實現互聯互通,開辟新的市場,促進投資和旅遊,也有助於各國加深相互了解,推動建立公平、包容、和平的世界。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莫雷爾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的路徑,它是一個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切實可行的倡議。英國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諾蘭認為:中國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同時也是在為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找到一條道路。
「一帶一路」建設對西方來說不是威脅,而是真正的合作機會,這就是中國說的「雙贏」。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全球發展的一個方向,其最大的不同尋常之處是讓各國和各國人民都獲益,而不是只惠及少部分人群。
非洲國家已經在中國支持下發展基礎設施並從中獲益,這比照搬西方的民主體制更行之有效。這些中肯的話語充分表明,「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在國際社會廣泛地形成重要共識。
㈣ 海上絲綢之路經過那些國家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途經國傢具體是這些:主要是由泉州或廣州開始啟航,在途經海南島、環王國(今越南境內)、門毒國、古笪國、龍牙門、羅越國、室利佛逝。
訶陵國、固羅國、哥谷羅國、勝鄧國、婆露國、獅子國、南天竺、婆羅門國、新度河、提羅盧和國、烏拉國、大食國、末羅國、最後到達三蘭國。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又被稱為香料之路、陶瓷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
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較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
(4)洛陽到印度經過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時代背景
海洋是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全球政治、貿易格局不斷變化形勢下,中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其核心價值是通道價值和戰略安全。
尤其在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合縱連橫的背景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和拓展無疑將大大增強中國的戰略安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海自貿區,高鐵戰略等都是基於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合作夥伴並不僅限與東盟,而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增進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往,串起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市場鏈,發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合作經濟帶,以亞歐非經濟貿易一體化為發展的長期目標。
由於東盟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經之地,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的首要發展目標。
自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系以來,攜手開創了「黃金十年」。中國東盟博覽會連續舉辦十年,以經濟合作為重點,逐漸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延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抗擊重大災害中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
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中國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以自貿區升級為標志,雙方關系已進入成熟期,合作進入快車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作為重要推力和載體,將從規模和內涵上進一步提升雙方貿易政治關系。
㈤ 中國的絲綢之路經過了哪些地方
所經重要城市:西安、寶雞、西寧、天水、定西、平涼、蘭州、武威、張掖、嘉峪關、敦煌、哈密、烏魯木齊、石河子、伊寧、樓蘭、吐魯番、庫爾勒、庫車、阿克蘇、若羌、且末、和田、葉誠、喀什。
沿途美景:秦兵馬俑、半坡村、大雁塔、華清池、敦煌莫高窟、拉卜楞寺、炳靈寺、麥積山、河西走廊、嘉峪關、白塔山、白雲觀、青海湖、鳥島、塔爾寺、日月山、倒淌河、龍羊峽、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樓蘭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哈密王陵、博斯騰湖、鐵門關、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等。
㈥ 絲綢之路打通了古代中國和印度交流的渠道,這條路途經哪些國家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為北中南三條線路。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 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 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 以下為絲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稱(括弧內為古地名)。東段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 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 西安(長安):須彌山石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 武威(涼州) 張掖(甘州) 酒泉(肅州) 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紀時期北宋政府為繞開西夏的領土,開辟了從天水經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為宋以後一條新的商路。 天水 西寧 伏俟城 索爾庫里盆地(索爾庫里) 中段 往返於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內的諸線路,它們隨綠洲、沙漠的變化而時有變遷。三線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鎮(640年設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稱於闐道):東起陽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鄯善)、和田(於闐)、莎車等至蔥嶺。 陽關 若羌(鄯善) 且末 尼雅(精絕),西漢時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 和田(於闐) 中道:起自玉門關,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經羅布泊(樓蘭)、吐魯番(車師、高昌)、焉耆(尉犁)、庫車(龜茲)、阿克蘇(姑墨)、喀什(疏勒)到費爾干納盆地(大宛)。 玉門關 樓蘭(為鄯善所兼並,現屬新疆若羌縣) 吐魯番(高昌):高昌故城、雅爾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焉耆(尉犁) 庫車(龜茲):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喇千佛洞 阿克蘇(姑墨) 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經哈密(伊吾)、吉木薩爾(庭州)、伊寧(伊犁),直到碎葉。 哈密,水道縱橫盛產哈密瓜 烏魯木齊,迴文意思解作美麗的草原 伊寧(伊犁) 碎葉 西段自蔥嶺以西直到歐洲的都是絲綢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線分別與中段的三線相接對應。其中經裏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線是在唐朝中期開辟。北線:沿鹹海、裏海、黑海的北岸,經過碎葉、怛羅斯、阿斯特拉罕(伊蒂爾)等地到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 烏魯木齊 阿拉木圖(哈薩克) 江布爾城(怛羅斯,今哈薩克城市) 托克瑪克(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薩萊(俄羅斯) 薩克爾 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線:自喀什起,走費爾干納盆地、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到馬什哈德(伊朗),與南線匯合。 喀什或喀什葛爾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爾 巴米揚: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毀。 南線:起自帕米爾山,可由克什米爾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從白沙瓦、喀布爾、馬什哈德、巴格達、大馬士革等前往歐洲。 馬什哈德(伊朗) 薩卜澤瓦爾 赫卡托姆皮洛斯(Hecatompylos,番兜,和櫝,可能位於如今的伊朗達姆甘和沙赫魯德之間。) 德黑蘭 哈馬丹 克爾曼沙汗 巴庫拜(伊拉克) 巴格達 阿布哈里卜 費盧傑:沿幼發拉底河至阿列頗。 拉馬迪 阿列頗(敘利亞) 大馬士革 阿達納(土耳其) 科尼亞 安條克 布爾薩 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 其他此外還有,還有主要與南亞交流的南方絲綢之路和沿海路行進的海上絲綢之路。
㈦ 中國到印度尼西亞要經過哪幾個國家
海上的話
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