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如何看待拜登保護印度

如何看待拜登保護印度

發布時間:2022-10-06 17:26:38

『壹』 印非混血的哈里斯成拜登搭檔,印度人是怎樣看的

印度肯定表示非常的高興,甚至把哈里斯當成了驕傲,因為哈里斯是應非混血,並且目前已經和拜騰組成了組合,就表示如果拜登最後能夠當選美國總統的話,那麼哈里斯就能成為美國的第1位女性副總統,並且是首位非裔與南亞裔副總統。這對於這些族裔在美國政治上的參政史上完全又是又一個里程碑,同時也表示了女性開始慢慢的崛起,對於印度人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


因為你想啊,如果真的印度出了一位美國副總統的話,那麼這是一個多麼驕傲的事情,那麼就意味著身體留有印度血脈的人,也能夠當美國的政要,也能夠進入美國政治的中樞,所以這個事情一出現之後,印度的寶萊塢明星,商業領袖,以及許多的政治業務員紛紛都在推特上面對她表示祝福和尊敬,表示對她的支持,所以可以看出哈里斯對於印度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最後真的能夠成為美國首位首位,那麼印度可以說完全就是揚眉吐氣了。

『貳』 拜登急了!印度首位部落女總統上任,宣布擁抱中國,對我國意味著什麼

印度首位部落女總統上任,並且表示宣布擁抱中國這個消息對中國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同時美國的總統拜登著急了,這是他非常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也無法阻擋。印度選擇和中國交好,這樣對中國的邊境安全是非常有利的,有利於中國和印度兩國的經濟發展和相關的貿易往來。對我國來說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有利於中國的邊界穩定發展。

印度選擇擁抱中國,對我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益的事情,中國的發展將更加的穩定和有保障。中國人民和印度人民之間的交流也會推動兩國的發展,中國人可以增加自己的眼界和見識,對印度這個國家有了更好的認識,也有利於相關的科技發展和技術突破。

『叄』 印度瘋狂在邊境進行擴張,有哪些國家在支持

《美聯社》11月23日報道,雖然拜登距離完全權力交接只差臨門一腳,但圍繞著大選持續的風波始終都沒有宣告結束,盡管拜登表示未來不排除起訴特朗普的可能,但面對現頻繁出現問題的世界局勢,各地區的大國無不對美國的政治局勢變化和方向充滿了期待,雖然印度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印度一度表現得像是特朗普在中南亞地區的影子,以至於大選落幕以後,印度國內很有可能有輿論批評莫迪針對特朗普這波操作完全就是押錯了寶。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面對印度的瘋狂擴張,拜登選擇站在了印度的對立面,前不久印度的「自己人」的哈里斯與拜登相繼發表講話,表明印度在與鄰國土地的爭議中的立場,報道稱他們分別表示克什米爾地區是獨立的,該地區的人民自主權要得到尊重,讓印度人難以接受的是在五角大樓中的地圖上克什米爾地區直接被劃分給了巴基斯坦,據印媒報道,五角大樓已經向國防部提出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自始至終都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印度不能染指。

『肆』 拜登的對華政策和看法

日本《產經新聞》8月20日發表題為《美國民主黨政綱滲透著對華融合成分》的文章稱,若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下一屆美國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美國民主黨在18日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了新政綱。11月將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在即。如果來自民主黨的前副總統拜登當選,則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將何去何從?通過對政綱等進行解讀可以發現,下屆政府可能回歸奧巴馬政府的「對華融合路線」。

關於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政綱宣稱,將明確、強有力且切實地消除中國政府在經濟、安保和人權方面帶來的重大擔憂。政綱還指出,將在氣候變化問題和核不擴散問題等美中利害一致的領域推進合作。

另一方面,政綱指出「民主黨相信,來自中國的挑戰基本不是軍事上的」。針對特朗普政府增強與中國全面對決的姿態,政綱強調:「民主黨不會訴諸自我毀滅式的單方面關稅戰,也不會陷入『新冷戰』陷阱。」

拜登提出的外交和安保政策目標是,重振和激活美國外交。其認識是,提出「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導致美國在世界上的立場減弱。拜登曾在採取對華融合政策的奧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所以他上台後「回歸」對華融合路線的可能依然存在。

(4)如何看待拜登保護印度擴展閱讀:

拜登上台後對華政策的三個轉變

1、中美關系將會緩和,這是拜登上台後的第一個重要轉變。

首先,拜登的個人特質決定了他的對華策略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別於特朗普式的反復無常。在他超過長達41年從政生涯中,拜登有很多「高光」時刻:30歲就當選參議員;外交天才,曾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並與多國政要有廣泛的個人聯系;前美國副總統等。

無怪乎多家美國主流媒體認為,歷史上沒有哪個總統候選人比拜登的從政經驗更多。豐富的參政和外交經驗使拜登在制定對華政策時將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一般的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這無疑將緩解中美雙方的緊張關系,降低兩國戰略誤判的風險。

2、第二個重要變化是,拜登及其對華團隊將調整美國對華政策優先次序。從以經貿問題為絕對核心,到多議題並重。

特朗普一直將經貿問題作為其對華政策的核心,而對其他議題並不太看重。而拜登則明確表示要從多角度來構建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面,拜登表示不會將氣候目標排除在貿易政策之外,承諾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全球減排目標。

拜登也強調中國碳排放方面的責任,認為中國不但應保證本國的碳排放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還應使包含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相關的環境標准。

3、第三個變化對中國而言不是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拜登將更加強調傳統西方聯盟體系的內部團結,以及通過聯盟來塑造整體性的對華戰略

拜登及其團隊認為,通過削弱美國在其傳統同盟體系和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和地位,特朗普正在「幫助」中國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

而他將會採取多邊主義的方針,修補並強化美國在全球民主同盟中的領導地位,甚至希望重構這個聯盟的關鍵要素,使之在面對所謂的「非民主國家」威脅時,更能促進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

『伍』 印度疫情難民湧向美邊境,美媒對此是如何回應的

印度疫情難民湧向美邊境,美媒對此的回應是政府還沒做好准備。

一:大量印度疫情難民湧向美國邊境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邊境出現大量來自印度的難民,大多是由於難民本國的新冠病毒疫情抑制不住,他們自身的安全健康問題得不到保障,再加上美國拜登政府宣布調高難民接收的數量,才導致大量的難民湧向美國的邊境,僅在4月份美國邊境巡邏隊就攔截了超過17.8萬人,創下20年來美國新高。然而對於突如其來的移民浪潮,美國拜登政府對此表示還沒有相應的應對措施,美媒對此認為這些非法入境的難民在釋放之後仍會滯留在美國,這將讓美國的疫情形勢更加堪憂。

『陸』 視中國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拜登能讓國際經濟秩序變好嗎

原標題:視中國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這樣的拜登和美國能讓國際經濟秩序變好嗎?

騰訊 財經

2月7日 09:58 騰訊 財經 官方賬號

關注

根據 歷史 經驗,美國可能進入一個更加「內向」的保護主義時期。拜登政府強調與中國的全方位競爭,可能導致國際經濟機制「空轉」。不少人對拜登政府能重返自由、開放的經貿政策的期望可能會落空。

文/王 勇(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民主黨拜登政府剛剛上台不久,內外政策尚未定型。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對於拜登治下的美國寄予很高的希望,希望美國真正回到多邊主義的道路上來,在多邊主義的旗幟下繼續發揮領導作用。

但是特朗普執政四年後的美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朗普雖然離開了,但特朗普煽動起來的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情緒與勢力依然存在。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美國已經不是那個美國。部分歐洲人對拜登本人與其執政團隊的期望恐怕將落空。

拜登在2月4日發表的首次對外政策演講中指出,「外交和國內政策之間不再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在國外採取的每一項行動,都必須考慮到美國工薪家庭。推進為中產階級服務的外交政策,迫切需要把重點放在國內經濟振興上。」顯然,這一將國內外事務一體處理的原則將成為拜登政府處理對外關系與國際經濟關系的指導方針。

(美國總統拜登 新華社/美聯)

首先,拜登本人的理念與民主黨的執政理念業已發生很大變化。

從柯林頓政府到奧巴馬政府,民主黨從一個貿易保護主義的政黨逐漸變成為一個主張自由貿易與開放投資的政黨,民主黨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美國經濟參與全球化的弊端逐漸顯現,主要是製造業就業規模大幅度萎縮,美國經濟出現國際化、服務業化與金融化的特點,中下階層的收入水平沒有改善,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特朗普抓住了機遇,拚命打「美國優先」,不斷攻擊自由貿易與中國,最終成功當選。特朗普上台加之四年操弄,改變了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民粹主義、經濟民族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成為主導勢力。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動之下,美國民眾普遍認為自由貿易與經濟全球化使得美國吃了大虧,支持美國打貿易戰的民眾比例上升。

為了獲得大選的勝利,民主黨也接過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的旗幟。民主黨過去支持自由貿易,主要是支持美國大資本向全世界的擴張政策,現在迫於國內輿論環境的變化,拜登政府主張所謂的「中產階級的對外政策」,政治現實與理念轉變註定美國拜登政府將實施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並將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向服務於美國現存利益目標的方向演變。

其次,美國推動的任何國際經濟秩序的變革都將受到國內政黨政治的影響與制約。

美國政治當前出現了幾十年未曾見到的現象,即民主、共和兩黨為了選舉的利益與權力地位,都在打經濟民族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的牌。美國政治極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兩黨圍繞內外政策進行斗爭,美國上層精英與中下階層之間緊張對立。政治極化的動因來自於美國的政治體制與選舉制度。兩黨考慮的重點不是建立共識,解決美國國內嚴重的挑戰,而是著眼於兩年後的中期選舉以及4年後再一次的總統大選。

盡管選舉時間是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特朗普仍然獲得7400萬張的普選票,可見美國民意的分裂與基本傾向性。美國的政黨政治與國會立法政治將制約未來4年拜登的國際經濟政策。

(圍欄後的美國國會山 新華社/美聯)

第三,拜登政府上台後,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有可能繼續得到執行,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組。

特朗普從2018年開始利用貿易戰,試圖將部分生產搬回美國,重振美國製造業,進而重組全球供應鏈。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讓特朗普政府找到了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理由加快推進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將醫療防護物資與葯品生產將搬回美國。疫情期間中國製造展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與供應能力,使得不少美國政客決心將生產搬回美國,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從目前情況看,拜登政府將延續類似於特朗普政府的路線,「公共衛生」安全加上與中國戰略競爭的理由將推動「購買美國貨」、「僱傭美國人」的「美國優先」政策。拜登政府的政策將會看起來溫和一點,也可能會找到一個多邊主義、國際合作的「包裝」,但其政策骨子裡有可能是一個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式」的對外經濟政策,至少在短期之內將會如此,這是由美國國內政治導致的。

拜登政府將在「國家安全」的名義下加大對創新與高 科技 產業的投入,同時加強關鍵原材料獲取的本地化。美國將加大對稀土生產與研發的投入,將有關企業和技術遷回美國,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晶元、導彈、雷達等高精尖產品都需要稀土。拜登政府一部分人認為,在不遠的未來與中國爆發大規模戰爭並不是不可想像的,美國必須為戰爭做好准備。當然,這是一種最壞的結果。

第四,拜登政府對地區貿易經濟一體化可能採取消極的政策。

不少人對拜登寄予希望,希望他能夠重回到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政策,繼續支持美國積極參與、甚至領導地區一體化的進程。由於受到競選承諾的影響,拜登政府難以在短期內重回CPTPP和其他的地區貿易自由化協議。拜登本人明確表明,在短期之內將不會考慮地區貿易自由化的協議。我們知道,在過去三十年中經濟全球化與地區一體化是齊頭並進的發展,在美國的推動下,地區一體化協議往往採取比WTO更高的市場開放標准,有對經濟全球化反過來起到促進的作用。

拜登政府暫不參與地區自由貿易協定將會產生一定的地緣政治經濟後果。在亞太地區,美國不能重返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將使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繼續發揮主要作用,但是CPTPP的在世界貿易中的影響力將會受到限制。同時,美國基本沒有考慮過要參加較低貿易開放標準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這就使得東盟、中國、日本等地區主要經濟體內部的貿易進一步加強,從而推動東亞地區內部貿易一體化的進程,並最終推動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協議(TTIP)談判不能恢復,也將使得美歐貿易總量下降,歐洲等地區經濟與美國經濟的距離將會越來越遠。

廣泛依賴於對美國貿易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全球貿易投資格局將重新洗牌,出現更多新的地區中心。在最近的發展中我們看到,東盟與中國的貿易、歐盟與中國的貿易超過了中美貿易,也超過了美歐貿易。美國陷入內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將削弱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影響,美國持續多年的霸權地位將受到削弱,一個多極化時代正在到來。

(RCEP簽署儀式 新華社/越通社)

第五,美國與多邊貿易體制的關系具有很大不確定性。

美國過去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創立者和領導者,但是隨著美國經濟的相對衰落與國內保護主義的上升,美國對於現存的多邊經貿規則越來越不滿意。美國人認為,以中國、印度等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從貿易當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它們遲遲不願意更多地開放市場。美國過去主要要求推動更大程度的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但是現在政策可能更傾向於貿易保護主義,繼續強調購買美國貨,僱傭美國人本地生產,這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也正在成為拜登新「中產階級對外政策」的關鍵部分。

拜登政府對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可能並不那麼急迫。這是因為他們認識到要在WTO下達成任何一項協議都非常困難。但是,美國政府有可能在WTO爭端解決機制新法官任命與總幹事長人選上採取更加靈活的態度,以挽救特朗普政府造成的美國反對多邊主義的名聲。同時,拜登政府也可能在特朗普政府的基礎之上加大對WTO規則與機制的改革要求,包括消除中國等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以及它們享受的貿易優惠待遇,加強對於國有企業、產業補貼政策等方面的約束。這些改革的目的是服務於美國的利益,增強美國企業在全球生產與貿易體系的競爭力。

拜登在首次對外政策的演講中提出,「如果我們投資於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人民,如果我們努力確保美國企業將在全球舞台上競爭並獲勝,如果國際貿易的規則並不是對我們不利,我們的工人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就沒有地球上的國家,不論是中國還是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國家,能和我們相比。」拜登發出信號,美國要確保國際經貿規則有利於美國的企業與工人,在這個方面拜登政府有可能致力推動改造現有的WTO規則。

第六,拜登政府對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可能持消極抵制的政策。

長期以來,美國是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支配者。它們的政策主要反映美國的經濟、政治與外交利益,是美國對外政策的工具。其他西方國家主要是日本與歐洲主要國家也享受了更多的好處。二戰之後隨著日歐經濟的恢復,它們也逐步從美國手裡獲得了一定的權利。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提出了對多邊經濟組織進行改革的要求,美國採取的更多的是防守,而不是開放的政策。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國會抵制了接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的要求與計劃。

美國的不合作使改革計劃泡湯,加大了新興經濟體對現存多邊機制的不滿,同時催生了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由金磚五國參加的新開發銀行的創立。這些由新興經濟體領導的新的多邊開發機構打破了美國和西方的壟斷地位,不管它們自我定位為是現存多邊經濟體制的「補充」,但實際上新舊機制存在著競爭關系。

以亞投行為例,自成立以來,世界上主要經濟體都參與到亞投行,在主要經濟體經濟體中目前只有美國和日本尚未加入。美日選擇不加入的理由主要不是沒有財政資金,而是它們將新興開發融資機構看成是與美國領導的現存多邊機制的競爭。拜登政府是否會採取更多的開放措施,擴大新興經濟體的份額比例與投票權重尚不得而知。但是,考慮到美國國內政治的限制,任何一個開放性的改革計劃都將受到美國國會的反對。

第七,拜登政府對以美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與二十國集團(G20)的政策不明朗。

目前尚未看到拜登政府對二十國集團作用的表態。二十國集團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升級為首腦峰會的,它已經成為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主要平台」。特朗普上台以後,這個體現著經濟多極化的、更加開放的政策協調平台受到了忽視,特朗普本人對這一平台並不重視,不願過度受到其束縛。拜登政府可能增加美國對二十國集團機制的重視程度,並將其變成發揮美國國際經濟領導力與約束相關國家的平台。

未來幾年對於國際經濟秩序沖擊較大的一個問題是美元的泛濫。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投入了大量的流動性,以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國幾乎無限擴張流動性,拚命印鈔,加之美國債務比例過高,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比較大的金融泡沫,而世界市場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價格可能飆升,從而打亂全球經濟秩序,尤其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美元流動性泛濫的受害者,為美國的經濟調整買單。因此,如何防範國際流動性過量特別是美元泛濫造成的風險,防範流動性過剩導致的金融泡沫以及防範新一輪的金融體系風險,有可能成為2021年G20的重要課題。在這個方面能否得到美國貨幣與財政當局的配合是一個未知數。美國是否願意受到多邊協調機制的制約將會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也將成為考驗拜登政府國際經濟政策的時機。

第八,拜登政府要與中國「全方位」競爭,將影響國際經濟秩序的走向,帶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

拜登政府受到國內政治的制約,將中國看成「全方位」的競爭對手。拜登在2月4日首次對外政策演講中指出,「我們還將直接應對由我們最有力的競爭對手中國帶來的挑戰,這些挑戰來自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我們將直面中國經濟的弊端;反對其咄咄逼人的強制性行動;反擊中國對人權、知識產權和全球治理的攻擊。」拜登政府對來自中國的競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拜登認為中國是「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但不是敵人。拜登政府與中國打「新冷戰」的可能性與特朗普政府相比大大降低,但將加強與中國的競爭,比如他提出召開全球「民主峰會」,企圖削弱中國的體制與意識形態的影響;將修復盟友關系來共同應對中國,用國際經濟機制約束中國。盡管中美可以暫時擺脫「完全脫鉤」的前景,但是,拜登加強對中國的防範與競爭,如果失控有可能使得國際經濟秩序面臨「空轉」的危險。

出於這種擔心,歐盟領導人與聯合國秘書長最近聯手呼籲建立「多極」世界體系,只有建立真正的多極世界,依賴於多邊機制,才有可能防止作為「霸權」國家的美國為維持單極霸權而對快速發展的競爭國家的傷害以及對全球經濟秩序的消極影響。中美兩國都應該認識到,特別是美國應該認識到它們對全球經濟穩定與繁榮負有特殊的責任,美國需要更加理智、客觀看待中國上升的實力和影響。

(一名醫務人員在土耳其安卡拉准備接種中國新冠疫苗 新華社發 穆斯塔法·卡亞攝)

總之,根據 歷史 經驗,美國可能進入一個更加「內向」的保護主義時期。

拜登政府受到國內保護主義、政黨政治與選舉政治的約束,其國際經濟政策將傾向於更多的保護主義,繼續推動「美國優先」的政策,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重振美國的製造業。

拜登政府相信,任何對外政策都應當建立在國內基礎之上,外交政策不可能是「空中樓閣」,不能建立在「沙灘」之上。美國仍擁有世界第一的軍事機器,通過咄咄逼人的軍事安全姿態,加強自己的國際經濟競爭地位。

美國至少短期內將對參與地區貿易自由化的安排以及更加開放的投資政策持謹慎、消極的態度,不可避免地削弱美國對地區與多邊經濟體制的影響。

拜登政府強調與中國的全方位競爭,可能導致國際經濟機制「空轉」。不少人對拜登政府能重返自由、開放的經貿政策的期望可能會落空。

『柒』 對拜登感想的作文

拜登的選情原本是沒有人看好的。原因也很簡單,第一他年齡太大,都78歲高齡了,能不能幹完一屆都有懸念,民主黨就算把他扶上去,四年後還得另外扶一個人,他積累不了什麼資本,總不能四年之後還讓一個82歲的老人再去競選總統吧?光是到處演講拉票,他的體力能不能支撐,都很難說。

第二個原因在於,他是民黨的老牌政客,這已經是第三次參選了,之前兩次都是在黨內競選中就敗下陣來了,最後才在奧巴馬任期內和奧巴馬搭檔,當了副總統。除此之外,他的工作都是做參議員,並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政治主張,對普通選民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這也就是特朗普說他僵化的意思。


所以,民主黨讓他參選,一方面是為了阻擊桑德斯,以防止民主黨也走上和特朗普一樣的民粹道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民主黨在之前並沒有看到特朗普有什麼明顯的破綻,也就找不到什麼路徑來阻擊特朗普,所以對這次大選已經戰略性放棄了。特朗普本人對拜登顯然也不覺得是多大的威脅,一直都是以調侃的姿態對待他。



沒想到民主黨想放棄,老天卻不願意,非要給拜登助攻。先是特朗普領導抗疫不力,導致美國疫情徹底失控,目前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十一萬人,還在持續增加中。而且,在疫情中死去的人多數是美國社會中下層的少數族裔以及窮人、老人。在五月下旬之前,民主黨一直在攻擊特朗普的,主要也就是這一點。

老天爺給拜登的第二波助攻就是黑人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虐殺之後,迅速引發了全國性的抗議活動,並且馬上變成了全國性的騷亂。騷亂發生之後,特朗普既沒有像以往的總統一樣,一邊承認確實存在種族主義問題,一邊強調必須制止騷亂,至少是在口頭上應該給抗議活動降溫。但特朗普的做法卻剛好相反,一直在不斷激化矛盾。

到現在,特朗普已經算得上真正的眾叛親離。不僅民主黨在不斷的攻擊他,就是他在共和黨內的前輩大佬,包括前總統小布希、前任國務卿鮑威爾、他自己的前任國防部長馬蒂斯、2012年曾經參選總統的羅姆尼等人,都已經公開表示,反對他連任。這種情況在以前的選舉中也是很少出

『捌』 如何評價拜登的一生

從政一生,三次競選總統,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學習。

『玖』 印度退出,美國圍攻中國遭遇毀滅一擊,拜登為何就是「拴」不住莫迪的心呢

印度退出,美國圍攻中國遭遇毀滅一擊,拜登就是“拴”不住莫迪的心原因不僅在於印度並不認同美國的霸權主義,同時印度目前的客觀經濟不允許自己做高風險投資計劃。

一、印度退出,美國圍攻中國遭遇毀滅一擊

而且目前印度的客觀經濟環境也不是很好的,我們可以發現日本正在拿出自己庫存的美元來救濟日元兌換匯率崩潰的情況。盡管印度崩潰的速度比較慢,但是這也是印度拿出了大量美元外匯拋售的結果,假如印度進一步引發國家的不穩定因素,最後只會導致自己被玩死,在客觀經濟不能的情況下,印度當然不會當出頭鳥,也不會選擇一種違背自己國家利益的做法,當然也就只會退出美國玩的這種霸權游戲。

『拾』 拜登的為政政策是怎樣的

拜登的為政政策就是讓美國回到正軌,恢復經濟和世界秩序。近日報道,民主黨拜登揚言,如果他當選下一任的美國總統,他將會改變特朗普現有的一些政策。第一,他將改變特朗普對烏克蘭問題的擱置政策,將烏克蘭列為美國的優先事項,擴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並幫助烏克蘭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第二,他將會帶領美國重新返回伊核協議,讓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政策中途流產。

毫無疑問,拜登的這些表態,都能夠讓我們看出他和特朗普截然不同。如果拜登上台,那麼美國的對外政策很可能會重新回到正軌上,回到昔日奧巴馬時代的執政方向。此次拜登之所以拿烏克蘭和伊核協議說事,明顯就是為了給自己提高支持率。

拜登曾在賓州發表經濟演說,主題為」重建更好的國家「,他在造勢場合中向民眾承諾,將以二次大戰以來前所未有的的方式,進行研發和采購投資。

拜登宣布,僅僅重建是不夠的,美國必須重建得更好,如果他當選,將投入7000億美元采購美國貨,包括生物科技、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AI)等新科技采購和研發領域,希望創造50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

(10)如何看待拜登保護印度擴展閱讀

拜登:特朗普應該現在馬上下台

9月18日報道,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周四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組織的電視節目上表示,由於在應對美國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所犯下的錯誤,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該現在就辭去總統職務。

拜登稱,「甚至連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都說,如果及時採取佩戴口罩的措施,自1月份以來可以挽救10萬美國人的生命。」拜登認為,美國總統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對社會誠實,要講真話。

拜登表示,「現任總統應該下台。」他認為,特朗普在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時期只關注股票交易和考慮自己的連任。

根據CNN的報道,拜登在CNN「市民會議」節目上抨擊了特朗普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應對,稱如果特朗普早一點採取行動,將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他還稱特朗普的滯後行動和淡化病毒(危險性)的做法「接近犯罪」。

拜登表示,「他(指特朗普)知情,但什麼也沒做。這接近罪犯。」拜登還否認特朗普是因為不想引起恐慌而淡化新冠病毒(危險性)或關鍵信息。拜登說道,「根本不是。有人告訴你,這種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比流感的傳染性強7倍——你呼吸空氣,它就會被吸入肺部,但你沒有告知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他都做了什麼?」

拜登指出,早在今年3月份,自己就呼籲民眾要戴上口罩,並讓特朗普「站出來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拜登在談到保護美國人免受疫情影響所需要的信息時說,「我們必須確保向美國人民展示真相。告訴他們真相。」他還指出,美國人民從來沒有不能「挺身而出」的時候,並補充說特朗普應該「下台」。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拜登保護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什麼河水有多臟 瀏覽:576
從哪些方面理解印度 瀏覽:319
越南什麼商品暢銷 瀏覽:694
中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有哪些 瀏覽:686
義大利新工業區發展條件有哪些 瀏覽:53
越南改革有哪些思考 瀏覽:669
印度人為什麼喜歡吃炒麵 瀏覽:892
印尼國木是什麼 瀏覽:108
印尼英文簡稱是什麼 瀏覽:487
美國和伊朗的戰況怎麼樣 瀏覽:68
越南董姓有多少人 瀏覽:764
伊朗在什麼大洲 瀏覽:479
在英國沒有永居身份怎麼辦 瀏覽:774
英國三五牌是什麼牌 瀏覽:613
100日元在越南能買什麼 瀏覽:362
和平精英國際主播公開賽哪裡能看 瀏覽:415
越南整條魚怎麼處理 瀏覽:653
越南疫情有什麼補貼 瀏覽:897
現在去印尼打工怎麼樣 瀏覽:1002
越南的中國煙從哪裡來的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