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半島雨季吹什麼風向的季風
夏季,同為北半球季節相同.
夏季印度洋受順時針環流影響,印度半島吹西南季風.(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夏季印度半島大陸形成熱低壓,造成印度洋與亞洲大陸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形成西南風;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越過赤道,並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加強了西南風.)
印度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分雨旱兩季,6月為熱季,9月為雨季,其降雨量能佔全年的80%以上.
Ⅱ 為什麼太平洋是東南季風,印度洋是西南季風
季風是大陸和大洋之間由於海陸熱力學性質差異形成的,太平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方向,所以形成的季風為東南季風(夏季風)和西北季風(冬季風)。
印度洋位於亞歐大陸南邊應該形成南季風和北季風,但是由於受行星風帶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響,季風變成了西南季風(夏季風)和東北季風(冬季風)。
Ⅲ 為什麼印度吹的是西南季風,而不是東南季風
印度洋位於亞歐大陸南邊形成了南季風和北季風,但是由於受行星風帶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影響,季風變成了西南季風(夏季風)和東北季風(冬季風)。
Ⅳ 北印度洋西南季風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在三大洋中,唯獨北印度洋與眾不同,在冬、夏季風作用下會形成季風環流。
北印度洋西南季風形成的原因
亞洲南部的季風,主要是由信風帶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以印度季風為例,冬季信風帶南移,赤道低壓移到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高壓南部的東北風就成為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信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陸熱力因子的作用,低壓中心出現在印度半島。而此時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亞是一個低溫高壓區,氣壓梯度由南向北,南來氣流跨越赤道後,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
Ⅳ 為什麼印度夏天吹西南風
從我國到亞洲南部地區或北非東岸,輪船要經過北印度洋。照理,海員們設計航線,應採用航程最短的航線。但是,實際上北印度洋的最短航線,海員們只在冬季採用。在夏季,特別是七月初到八月末,海員們設計的航線往往偏離最短航線的南面很多,就是說,輪船要多走許多航程。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最短航靠近印度半島大陸的邊緣,這里夏季西南風特別強大。大風,是海上航行的敵人。在夏季,特別是七月初到八月末,海員們航行到北印度洋時,寧肯放棄靠近大陸的最短航線—北航線,而選取航程較長的航線—南航線。為什麼在印度半島沿海,夏季經常吹特別強大的西南風呢?
這里有兩個主要的因素:一是因為印度半島位於歐亞兩大陸地的南端,面臨廣大的北印度洋。因此,在印度半島沿海所形成的隨季節而改變方向的季風,也就特別強大。冬季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由海洋吹向陸地;由於地球偏向力的作用,冬季吹強大的東北風,夏季吹強大的西南風;二是因為夏季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帶隨著太陽的北移越過了赤道,進入了北半球,在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下,越過赤道的信風就改變為西南風。這樣,西南季風和南半球信風帶隨著太陽的北移越過了赤道而改變成的西南風,合並起來,就造成了印度半島近海,特別是阿拉伯的東北緣,夏季的西南風特別強大,以致經常達到大風和烈風的程度。從七月初到八月末,西南風風力最大常常發生烈風和暴風雨。一般從五月份起,小機帆船就停止在該海區航行了。至於大型船舶,從七月初到八月末,通過北印度洋時,海員們也都選取航程較長的航線。
Ⅵ 夏季印度洋盛行風成因
(1)此時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風(2分)成因: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亞洲大陸形成熱低壓,造成印度洋與亞洲大陸之間的氣壓差異,印度洋上的氣流吹響亞洲大陸,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風(1分);此時,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加強了西南季風(1分)。 (2)B地為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1分),成因:該季節受內陸信風帶的控制(1分);C地為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1分),成因:該季節受來自低緯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影響(1分)。
Ⅶ 北印度洋海區為什麼夏天的主導風向為西南風與氣壓帶北移有關
不僅跟氣壓帶北移有關,還跟暖流有關,北印度洋海區那邊到了夏天形成暖流(具體是什麼暖流你自己查查,課本上應該有圖)
夏季風向沿著暖流方向,所以是西南風
Ⅷ 南亞西南季風的成因,東北季風的成因
西南季風的成因:印度洋上的東南信風,穿越赤道後,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轉向西南方向,路經熱帶海洋,攜帶大量水汽,為印度半島和東南亞一帶降水的主要來源。經印度半島、孟加拉灣向東,可影響到中國華南一帶;當西南季風發展強盛時,也可深入到長江流域。
東北季風的成因:強大的大陸冷高壓在北半球的秋冬季節盤據蒙古和西伯利亞,順著高壓梯度的空氣流動以及科氏力的影響,在中國華北地區風向是西北,華中地區轉為正北,華南以南轉為東北。
(8)印度洋為什麼吹西南風擴展閱讀
地區特徵:
季風地區享有得天獨厚的氣候,那裡的降水多半來自夏季風盛行時期。我國古代利用季風實施航海活動,取得過輝煌的成就。明代鄭和下西洋,除了第一次夏季啟航秋季返回外,其餘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東北季風期間出發,在西南季風期間歸航。這充分說明了古人對風活動規律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
由於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范圍的、風向隨季節有規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形成季風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地球表面性質不同,熱力反映有所差異引起的。由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周期的大范圍的冬夏季節盛行風向相反的現象。
Ⅸ 印度為什麼夏季吹西南風,冬季吹東北風
亞洲東南部地區是世界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原因在於它背靠最大大陸亞歐大陸和最大大洋太平洋。
在亞洲東南部季風區,冬季風發源地位於西伯利亞和蒙古地區,夏季風發源地為太平洋和印度洋。
如下圖所示:印度位於印度洋北部,西伯利亞西南方向,故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季風。而中國在太平洋西岸,故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夏季盛行東南季風。
亞洲季風的成因
在亞洲,夏季,太平洋海面溫度低,氣流下沉,地面附近氣壓高,而亞洲大陸溫度高,氣流上升,地面附近氣壓低,所以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東南季風 冬季,太平洋海面溫度高於陸地,所以海面氣壓低於陸地,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北季風。
季風氣候的特徵
積極影響;夏季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夏季風帶來的降水有利於緩解旱情。消極影響;夏季風帶來大量的局部降水可造成洪澇。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可造成旱災。冬季風帶來寒潮,沙塵暴,降溫天氣。下雪等災害天氣。
亞洲的季風區分布
亞洲的季風區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以及南亞,具體的來說就是我國東部季風區以及日本韓國,中南半島,以及印度半島這一系列的區域,總的來說就是整個亞歐大陸的東南部,而冬季風是從北邊來的,夏季風主要為東南風或西南風,顯而易見,是和夏季風一致。
Ⅹ 解釋北印度洋西南季風形成的原因.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夏季亞洲大陸形成熱低壓,造成印度洋與亞洲大陸之間的氣壓差異,形成西南風;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隨著風帶的北移越過赤道向右偏轉,加強了西南風.
順時針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