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為什麼總是無法忘掉1962年的中印戰爭
因為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由印度事先准備好發動的戰爭,在戰爭中使用了它最精銳的一個旅,戰中開始沒幾天該旅長被擊斃。士氣被瓦解,要不是中國本著友好的目的,可以直接進入印度本土。那是的後果可想而知。所以印度一直記恨中國。祝你生活愉快
B. 印度怎麼看待1962年中印邊境戰的慘敗
很不甘心,很不服氣,處心積慮地想找回場子來。
C. 62年印度戰敗的原因它們不是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嗎
我覺得印度失敗原因不用太多講,主要就是印度軍隊戰鬥力太差,無數次的戰爭已經表明了印度很難打勝仗。
D. 都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為何印度對62年戰爭依舊耿耿於懷呢
因為那場戰爭徹底地挫敗了印度人的士氣,在結束了兩百多年英國的殖民統治後,印度也開始有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以至於開國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個超級大國的目標。所以當時印度蒸蒸日上,發展穩定,而且國土廣大,人口眾多,還領導了不結盟運動,在南亞的對外戰爭中氣勢雄厚,打敗了葡萄牙,法國等。
在世界現代史上,發生了幾百場戰爭,所以對於1962年的這場小規模的戰爭,世界史都懶得關注。畢竟只打了一個多月,而且軍隊數量都不大,快速開打,快速結束。所以在國際上都將這場戰爭看作一場小規模的邊界戰爭,不足為道也,對世界局勢的影響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對我國來說,在歷次戰爭中規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場小戰。距離現在都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時間也是很久遠了,更加應該沖淡戰爭帶來的影響。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卻並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對這場戰爭耿耿於懷,而且提到這場戰爭,都是滿臉的可惜和沮喪。甚至很多人還在為這場小規模戰爭,印度的慘敗而難以接受……
E. 印度為什麼輸掉了一九六二年戰爭
公認的原因是:
尼赫魯是理想主義者,那個年代,第三世界國家是以印度為首的,不結盟運動也是印度發起的,中國只是積極響應。尼赫魯這個人不是很成熟,可以說整個印度因為是非暴力獨立的,所以都比較理想化。
理想化的例子一個是甘地曾經勸說讓猶太人全部自殺以喚醒希特勒,還勸蔣介石不要抵抗日本。另一個例子就是尼赫魯的前進政策,他當時用這招逼走了荷蘭的殖民者,就想當然地認為在中國背後安插幾個哨所中國就能知難而退,完全不顧及「中國朝鮮戰爭面對美國都不曾後退,何況印度!「這個事實。所以中國反擊的時候印度完全不知所措。
種姓制度:印度軍隊很奇怪,一旦軍官或者上級部隊被俘,下面的人不抵抗也不逃跑,就是不知所措,然後被俘。
然後就是印度作戰經驗匱乏,朝鮮戰場的李維而評價中國是,中國能把最簡陋的武器最大程度的利用,戰術層面感覺任何國家都搞不過GCD。何況印度根本沒有獨自作戰過,國內連個兵書都沒有,全部歷史都是哲學史。
原因還有很多,不一一舉出,這場戰爭沉重打擊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其第三世界領頭羊身份的威望大減,此後50多年,直到今天,還活在中國的陰影之下。PS:印度民族自尊心比任何國家都強烈,強烈到其最初外交政策就像朝鮮一樣,對任何國家包括援助印度的西方國家都頤指氣使。直到中印戰爭將其打醒。
F. 印度人怎麼看待1962中印戰爭
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外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種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開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此時,中國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其先遣部隊,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但是,此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印度人驚訝的決定,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在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包括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在內3968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
中國軍隊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 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於受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限制,這場戰爭基本上是雙方的步兵部隊參與,在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雙方的步兵裝備。中國軍隊步兵武器是新換裝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56式班用機槍),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戰英國軍隊制式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沖鋒槍,印軍使用的輕機槍是布倫MKII、III輕機槍。其他的不談,印軍武器裝備還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軍輕武器比印軍的要先進2代,比英美援助印軍的先進1代。戰場上,中國軍隊戰士對大量繳獲的還沒開箱的英美自動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顧。雙方士兵的戰斗素質也沒有在一個檔次上,除了廓爾喀這支雇傭兵部隊,印度人從來就不是英勇的戰士。
這次戰爭一舉粉碎了印度的「前進政策」,維持了中印邊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過當時「1場戰爭管30年」的估計。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G. 為什麼會輸掉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
中印戰爭最為人注意的是戰斗大多發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規模的沖突都發生在超過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系,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沖突。
中國政府以亞洲和平和中印友誼為重,對印度的武裝侵佔活動一直採取克制忍讓態度,並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而印度媒體總結說,那場戰斗發生在海拔4250米以上地區,又是冬天,印度軍隊缺乏冬天作戰的裝備,又深陷中國人海戰術的包圍。更致命的是,尼赫魯和他的國防部長梅農誤判了形勢,要求部隊在中印邊界執行「前進政策」,不斷安插據點的他們相信中國不會動手,結果傷了心的尼赫魯在1964年5月去世。將此次戰爭作以「一個月陣亡3770人」的代價輸掉了「天堂門口的戰爭」
在1962年輸掉與中國的戰爭之後,尼赫魯在印度上院發表陳述,指出本國在這場戰爭中認識到今日的世界不會有弱國的位置。事實上,在那之後的四十五年裡,印度官方和民間一直在進行反思。
最近,專欄作家特賈斯·帕特爾(Tejas Patel)在印度NDTV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為什麼印度輸掉了1962年邊境戰爭》(Why India lost the 1962 border war?)的文章,他認為正是當時的印度領導人導致了本國的失敗,總理尼赫魯和國防部長梅農過於自信,自認為能夠通過外交手段化解危機,他們相信即使推行「前進政策」,中國也不會敢於攻擊印度。帕特爾還認為當時的情報局負責人穆里克(B.N.Mullick)也應該為此負責。
H.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印度軍隊為何損兵折將如此大敗
因為他們輕敵了。印度軍隊覺得中國的解放軍隊伍武力不強,是支不入流的軍隊。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會獲勝,既沒有戰略部署也沒有中方軍隊的詳細情形,兩眼摸黑地上戰場,輸是必然的。一味地輕敵自然只會造成戰爭的失敗。
看得出來,1962年印度軍隊的失敗是必然的。當他們從一開始就輕視對手,不去了解對手的軍事情況,沒有對作戰方略進行統一的部署,甚至連針對高原地區的相應措施都沒有,這就已經註定了印度軍隊的失敗。驕兵必敗,這句中國的古話適用於世界上所有的軍隊。而這一次的失敗也讓印度人耿耿於懷。
I. 1962年中印戰爭的得失。
這場戰爭打擊了印度的侵略勢力,鼓舞了人心。穩定了中國邊界的局勢。
我軍戰果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擊斃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我軍損失情況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消耗: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J. 印度人怎麼看1962年的中印戰爭
官方一直說自己是被偷襲了,造成了失利,然後基本上這個心態「不是國軍太無能而是共軍太狡猾」
其實邊境線上一直都有摩擦,雙方高層也都很清楚,這次的對峙不過是洞朗地區太重要了,一旦這條道路修通,就真沒三哥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