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印度的武器采購
要想弄清印度軍備我們首相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方面:
1. 截至2008年,印度GDP排全球13位,為1,237,000億美元(中國為4,222,000排第三)經濟增長率平均在7%左右,是目前世界上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之一。是亞洲僅次於日本和中國的第三大經濟體。
2. 經濟結構:印靠主要依靠服務業帶動,被冠以「世界辦公室」,依託英語教學印度在軟體產業上發展迅速。服務業占其經濟總量的一多半;印度跟中國不同,是直接從農業產業結構直接進入了後工業化產業。(我們走的是農業到工業再到現代服務業的路子)
3. 2008年印度外匯儲備達3162億美元,是世界第四大外匯儲備國。因此印度擁有足夠的外匯來支持其軍備采購。
4. 到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軍費預算將增加24%,達1.42萬億盧比(284億美元),將為印度的123萬軍隊的現代化計劃提供資金。
政治方面:
1.俄羅斯:顯而易見,印度是俄羅斯除中國外的最大軍火市場。印度一多半武器裝備是俄式裝備,做為傳統政治和軍事市場,俄羅斯不會輕易放棄印度這塊巨大的市場。
2.美國: 做為南亞最大的軍事強國以及和中國接壤的國家。美國自然非常看重印度的戰略位置和作用。美國一改印度核試驗後的態度,為了拉攏印度制衡中國,美國近幾年積極和印度進行各項軍事合作,包括核能領域的合作。這一方面美國是從政治角度考慮,另一方面印度這樣龐大的武器市場也同樣讓美國心動。
3.歐洲:印度做為英國前殖民地,是英國繼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大國防出口國。英國積極與印度本土國防企業建立夥伴關系,2008年印度的進口總值達120億美元。另外包括法國、荷蘭、瑞典、德國等都通過不同方式向印度出口武器。
軍事層面:
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志。印度始終致力於稱雄南亞、控制印度洋,但躋身世界大國行列才是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印度的政治領袖和戰略精英深信,軍事實力是取得大國地位的必要基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後盾,軍事必須以外交為補充,軍事力量不僅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戰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機構、軍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支持,印度「導彈之父」、總統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指出:「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
印度目前的武器采購和其經濟而言是完全能夠承受的,我們對印度的了解其實是非常片面的,印度在農業可耕地面積,現代服務業等方面要優於我們。但是我們也看到印度國內盡快經濟發展速度快,但是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現象。印度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下以下,而少數人掌握了國家的絕大部分財富。印度希望從一個農業國家稱為在世界上有發言權的國家,但深受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影響,印度近幾年的軍事動作頻繁。但另一方面,做為世界發展最快的兩個人口大國,中印在很多領域也都有共同利益。因此如何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才是最終解決之道,一味的均是對抗只能是兩敗俱傷,被其它國家坐收漁翁之利!
2. 印度為什麼能買到那麼多世界上先進的軍事裝備
眾所周知,印度幾十年來一直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該國通過從多個不同渠道引進裝備,成功武裝了一支員額超過百萬、裝備有3000餘輛主戰坦克、100多艘各型艦船、700餘架作戰飛機的軍事力量,這種規模的國防軍在世界上並不多見。而憑借這些「雜七雜八」且很難認為形成系統的武器裝備,印度軍隊自印度建國以來竟然先後經歷了歷次印巴戰爭、中印邊境軍事沖突和多次反恐作戰行動,雖然印度軍隊本身的表現實在難以恭維但期間各類武器裝備的表現尚算正常,除印度國產武器一直處於「拉後腿」的地位以外基本上很少出現因武器裝備性能問題導致的重大軍事失敗(除對印自衛反擊戰外),這種情況實屬世界罕見。印度國防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保障實現印度「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等強國』」。1998年5月,印度連續進行了5次核試驗,從而成為事實上的核國家。
總體上,印軍蘇式裝備為主,美式裝備為輔,歐洲裝備也不少。原因自然是他跟這些國家關系都不錯。印度是南亞地區的霸主,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當今美俄中三強對其競相拉攏,可見一斑。而且當年中印邊境戰爭時正值中蘇交惡,蘇聯對其在軍事上的援助,也始於此。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續與印度保持良好關系,也是擔心一度完全倒向美國,使俄在南亞的多年來的戰略利益,化為泡影。另一方面印度是俄武器的最大出口國,對俄經濟的影響也不可小視,從這方面來講,俄印關系也非常緊密。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備市場之一,在西方國家眼裡就是一塊肥肉,不忍心失去這個賺取暴利的機會成為他們的基本共識。為此西方國家願意拿出一些先進裝備出口到印度。總體而言,印度能夠從全世界買來各種先進裝備是以上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3. 常與沙特爭奪世界第一武器購買國的印度,哪來的這么多錢呢
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印度在國際上購買的武器裝備總金額,還要超越著名的土豪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火貿易活躍的印度,在經歷連續數年10%的軍費增長背後,它還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多數、貧困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盡管印度在21世紀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是,印度本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勢產業可以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那麼,印度買武器的這些錢又是從哪來的呢?
印度軍人
第四:印度這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表面讀到的軍事新聞來看,它似乎一直出手闊綽,其實,印度也只是表面土豪而已,因為印度真正成交的軍購武器訂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水分。印度這個國家在購買武器裝備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在購買之前總會連續不斷的放出他們即將入手一批新武器的特大新聞。
在接下來武器購買成交過程中,印度還總喜歡搞一個全球招標,折騰好久以後,到最後補貼訂單也不一定成交,甚至還經常出現放水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特別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就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它總在“買買買”的現象,讓人們無不贊嘆印度的軍備購買能力。
4. 印度傳統上主要是從哪個國家進口武器裝備
印度武器進口是萬國牌的,也就說哪個國家都賣給他武器,當然俄羅斯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法國,英國,再次是美國。
5. 為什麼印度能買到那麼多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世界上先進武器裝備主要來自於三個國家和地區,美國,俄羅斯,歐洲。
印度在前蘇聯還未解體前就一直從蘇聯采購大量先進軍事裝備,前蘇聯解體後,延續保持和俄羅斯良好的關系,從俄羅斯采購了二手改裝航母,艦載米格戰斗機,蘇式戰斗機,大批常規動力基洛級潛艇,甚至還租到了核動力攻擊潛艇。對於俄羅斯來說,印度對他毫無威脅,賣給印度大批武器獲得大量資金有助於本國國防工業發展。所以俄羅斯也是極力拉攏印度,例如於印度合作開發第五代戰斗機。
美國銷售給印度先進武器也是出於銷售本國軍火賺取金錢和拉攏印度,企圖分化印度和俄羅斯關系。武裝印度還可以使得印度有更強信心和中國對抗,之前入侵我國就是證明。
歐洲本來就和印度沒有什麼本質沖突,買先進武器主要是為了賺錢。
順便說一句,個人認為歐洲軍事企業也希望從中國獲得軍事裝備訂單,因為中國和歐洲沒有本質上矛盾,在目前歐洲各國縮減國防投資的情況下,能從中國獲得高額訂單對於歐洲軍火商來說也相當重要。但是迫於美國壓力,歐洲不敢取消對中國的軍事和高科技禁運。美國的霸權主義也體現在這一點上。美觀不但自己不願意賣軍事裝備或者高科技給中國,同時也不允許歐洲這樣做。
6. 印度不斷的向美國和俄羅斯購買武器,印度真的是想成為印度洋的一方霸主嗎
印度確實想成為印度洋的一方霸主,並且每年都會向西方國家還有俄羅斯購買大量先進的軍事武器。因為印度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自己軍隊的戰鬥力,然而我們知道印度的軍隊訓練水平非常的糟糕,所以在和巴基斯坦的沖突中經常使得印度不佔上風。所以現在印度的軍事水平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遠遠沒有形成強悍的戰鬥力。
不過現在印度已經被自己的野心迷失了雙眼,因為每年印度都會進口大量的軍事武器裝備,但是這種進口軍事武器裝備的行為往往不能夠形成統一的戰鬥力,所以也使得印度的軍隊戰鬥力非常的糟糕。
7. 印度購買武器幹嘛不找自己的宗主國英國,英國的很多技術遠遠領先於俄國嘛
不是印度不想,西方和印度的關系其實很一般,雙方彼此之間都有很多看法,印度核試驗之後更是一度遭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因此印度才會成為毛子垃圾武器的消費大國。印度要從英國進口有很多法律和政治上的障礙。簡單說,印度人想要的東西英國人基本不會給。
8. 為什麼印度阿三買俄羅斯武器和美國武器,美國不反對嗎
當然不反對了,阿三以前可是俄羅斯的優質客戶,用了蘇系裝備幾十年了,美國才是後來者,好容易翹鬆了這塊市場,再反對以前努力都白費了
9. 印度買武器的錢都是從哪來的
因為印度的國內比較貧窮,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很多人都喜歡用輕蔑的態度去看待印度。實際上印度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弱。印度的軍事實力位居世界第4位,僅次於美俄中三國。2018年印度的GDP總量高達2.716萬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整體經濟情況要好過俄羅斯。印度人民貧窮,主要是因為印度人口多。印度的人口和中國不相上下,經濟總量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左右,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人口負擔導致了印度人均收入水平非常低,因此印度才會看起來十分的貧窮。但是印度國家並不窮,憑借著人口紅利的優勢,印度政府近幾年收入頗豐,也稱得上財大氣粗了。
同世界上的其他大國不同,印度在發展軍事力量的時候更傾向於直接買他國的武器。印度在購買武器的時候,從來不挑食,北約國家的裝備印度買了很多,俄羅斯的裝備印度也買了不少,世界上主要的軍火大國,幾乎都賣給過印度裝備。印度在世界軍售市場上,給人的印象就是“土豪”,看中了就買走,從來不猶豫。
假如印度想要擁有像中美俄三國一樣完備的軍工體系,就需要投入上萬億的資金,而現在的印度根本拿不出來這些錢。其實印度在購買其他國家先進武器的同時,也進行了一定的技術引進,像印度在購買蘇30戰斗機的時候,就獲得了生產蘇30戰斗機的資格。在這個過程中,印度肯定也能竊取一定的軍工技術。一直以大國自居的印度,也一直嘗試著建立自己的軍工體系,比如說建造航母,研發新型戰機等等,只是印度底子太薄,經濟基礎又差,心有餘而力不足,製造出來的裝備問題多多。反而不如直接購買現成的裝備,出了問題還能找人保修。
雖然印度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經常扮演“冤大頭”的角色,不過印度憑借著不怕吃虧願意花錢的購物風格,也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當前的印度綜合軍事實力排名世界第4位。憑借著買出來的軍事實力,印度還是可以在南亞傲視群雄的。
10. 印度國產武器的零件,究竟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
印度的武器零件都是進口的。
印度仍然無法生產該坦克使用的穿甲彈,它們全部依靠從俄羅斯進口。實際上,這也是印度政府自身實力與願望不匹配的原因在這里。近年來,印度已在國外購買了數千億武器。但是,隨著印度政府的野心擴大,據估計,武器的進口只會無限擴大。這樣做的好處只能說對那些武器出口國來說便宜。然而,有趣的是為什麼印度不向中國學習。我們中國非常聰明,當購買武器時,就可以掌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