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發達城市,在中國會是什麼水平,經濟與我國哪個城市相當
印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有時我們根本無法理解它,但是一個國家擁有一個國家的文化並不奇怪,就連我們中國也是如此,也許您也有某些不習慣的行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自己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許多國際友人的關注,許多人也對印度的發展感到非常好奇。因此,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印度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這個水平在我們國家中是相當於什麼水平。
盡管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經濟差距相差很大,但我們不能放鬆。我們必須繼續努力,以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並爭取盡快成為世界第一。那麼您去過孟買嗎?您對孟買的初感受是什麼?您對這座城市的發展有何感想?告訴我您對印度最大城市孟買的看法!
2. 印度和中國綜合實力哪個更強
經濟總量印度比不上中國,但人均創造出的價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遠遠高於中國,這也是印度內功強於中國的主要表現,中國要想在綜合實力上超過,得花上最少20年的時間,而且前提是印度經濟發展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3. 印度相當於中國哪個省的面積
印度相當於中國新疆面積的2倍。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新疆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
印度面積約298萬平方千米(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居世界第七。左鄰右舍巴基斯坦面積約79.61萬平方千米,孟加拉國面積約14.76萬平方千米。
印度人口約13.9億(2020年),其中印度斯坦族約佔46.3%,主要分布在恆河流域。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主要景點
1、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藝術遺址。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境內,背負文底耶山,面臨果瓦拉河。始鑿於公元前2世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現存30窟,從東到西長550米,全部開鑿在離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除5窟(即第9、10、19、26、29窟)為供信徒禮拜的支提窟外,余皆為僧房。
2、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傑罕為寵姬泰姬.瑪哈爾修築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主建築四邊各長5687米,穹頂高74米。外形端莊宏偉,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4. 現在的印度,相當於中國哪一年代的發展水平
不知道大家對印度有沒有一定的了解,其實在印度有這么一句話就是如果在印度的孟買還不努力,就要被中國的上海超越了。
印度現在也想仿照中國走一條製造之路,但是中國已經轉型。但是印度還在努力,不過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要知道印度的人口十分的多。所以說印度的製造業發展的也是十分的迅猛的,並且一旦,掌握了一定的製造技巧,可以說製造業的發展能夠迅速的追趕前面的國家。並且現在美國有很多的意向,想要讓印度代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以說中國還是需要穩步前進不斷地前行才好。
5. 印度國土面積相當於中國的多少
印度國土面積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一。印度國土面積327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七位,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南北長3119千米(伸入印度洋部分約長1600千米),東西寬2977千米,海岸線長6083千米。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為5500公里。
6. 印度國力與中國國力比較
綜合國力的比較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差距很大。
印度的人口超過12億多。
中國人口13 億多。
2011年印度GDP1.83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2004年水平)
2011年中國GDP總量合7.3萬億美元
工業能力,
印度總體工業能力與水平尚較落後於中國,無論基礎還是高精科技,至少也有十到十五年的差距,不過,為數不多的超過中國的亮點就是印度的軟體工業等領先於中國。
軍事方面,
印度陸海空三軍總體實力相當於中國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軍事工業更加落後,軍工能力約相當於中國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只有相早的數據,2003年左右:
消費領域
行動電話
印度:2003年底擁有2800萬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萬。
中國:2003年底擁有2.7億行動電話用戶,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萬。
個人電腦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買了230萬台。
中國:2003年中國人買了1300萬台。
網際網路用戶
印度:1600萬。
中國:7800萬。
寬頻用戶
中國:1700萬。
印度:查不出來,估計是還沒有產業化。印度這個所謂的世界IT第二大國的信息化,看來也是完全沒有民眾基礎的空中樓閣——10億沒有被互聯網網羅的人民和25萬IT員工。
工農業領域
鋼鐵(反映工業基礎最重要的指標)
印度:2003年的鋼鐵產量不足2800萬噸(甚至比中國改革開放之前的1978年還要少)。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2.25億噸的鋼鐵,並且另外進口了3500噸來滿足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礎原料,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發展水平的主要標志)
印度:約60萬噸/年,不僅在世界、也名落亞洲排行榜的孫山之外。
中國:約500萬噸/年,世界第5位,亞洲第3位。
水泥(另一項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指標)
中國: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國生產,2003年產量為7.6億噸。
印度:無可奉告。只有兩個相關數據: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鋼筋混凝土結構。
借用化學概念,兩種原子在一定條件下生成化學性質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這個國家主要還是處於水和泥分開的原始狀態,他們之間還沒有反應條件。
石油(命脈資源豐富程度和工業發達程度指標)
印度:2003年生產了大約3600萬噸石油,並且即將面臨資源枯竭危機。
中國:2003年生產了大約1.6億噸石油,同年進口了大約1億噸。
汽車
印度:號稱100萬輛,估計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個輪子以上的車全都算上了。
中國:420萬輛,2004年預計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最少4車道,限速100公里/小時或120公里/小時)在2003年末達到了2.7萬公里,並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開始對它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進行規劃設計。
鐵路
印度:6萬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國的鐵路體系並不統一,有寬軌和窄軌之分。同時,印度幾乎沒有對它的鐵路系統作過全面改造,現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還靠舉燈搖旗來指揮。
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超過70%的國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鐵路、青藏鐵路等均可以作為鐵路建設博物館,更有「磁懸浮」這種高精尖。
糧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排名第一的國家,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比中國多得多。2003年生產2.5億噸糧食,人均糧食只有480斤/年。
中國:不管天氣如何,通常每年生產至少4億噸糧食,人均糧食達到650斤/年。
經濟成分
中國:農業佔GDP15%,工業佔52%,製造業佔35%,服務業佔33%(2001年數據)。
印度:農業佔GDP24%,工業佔27%,製造業佔16%,服務業佔48%(2001年數據)。
中國2003年工業增長16.8%,印度增長8%。
以上數據均來自世界銀行,如果說中國是工業化中期的國家,要注意增長的質量和代價,印度的首要任務則是不顧一切惡補工業化。
科技實力
說到科技,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國的超級計算機,因為印度號稱世界第二大IT大國,因此這應該算是其強項。
中國國產的超級計算機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現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還是IBM生產的,印度的國產貨排第258位。中國聯想公司今年生產了一台超超級計算機,世界排名第4。
國際貿易
中國:2003年總額達到8400億美元(出口大於進口)。
印度:2003年總額為1540億美元(出口740億,進口800億,出口小於進口)。
這是中國貨(當然還只是廉價品,所以被戲稱為一億條中國褲子換一架美國飛機)橫掃世界,而中國人想見到印度貨不親自到西天(天竺)「取經」是取不來的原因。
社會發展領域
中國有13億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億,並有望在40年內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人均實際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而印度只有4.1%。這種差別導致了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內增長140%,而另一個國家只增長50%。
7. 印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國相比怎麼樣
從長遠發展戰略目標考慮,印度市場對外國直接投資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由於目前印度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只有450美元,而且兩極分化嚴重,購買力和消費水平尚處在較底水平,對於絕大多數消費品,特別是高端產品和新技術產品,實際市場規模與人口數量不成比例,因此近期內市場規模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比較有限。
印度中產階級占人口比例很低,高消費階層主要通過直接進口產品,包括一些世界名牌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對於絕大多數印度人來說只能購買得起當地生產的十分廉價的日用品,而且消費量不大。一些外資企業由於產品市場狹小面臨經營困境,包括康佳在內的幾家中國公司在進入印度市場後不久便又撤了出來。
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美元,中國農民是中國消費傾向最高、儲蓄率最低的群體。可是農民消費水平低不是因為農民有錢不消費,而是因為農民沒錢,中國農民把所有的收入都拿來消費了,孩子上學、尋醫看病還沒有著落。從整體來講,中國的生活水平要比印度要高一點,也就是那麼一點點!
8. 從發展水平上看,印度現在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多少年之後會追上中國呢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但是論現在的國際地位,印度跟中國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印度只是一個成員國,論軍事更不用提了,印度的軍事裝備都是從其他國家買來的,而我們中國的軍事裝備都是自給自足。按照目前印度經濟下滑的情況來看,他們30年內能趕上中國都還不一定。
綜合來說,雖然印度在醫葯和科技上面有他的領先之處,但是很多方面他還是不如中國的,而且差得很遠,甚至要幾十年以後才能趕上中國現在的水平。
9. 印度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相比怎樣
兩國差不多,中國略微強點。相比中國而言: 1、印度幅員雖沒有中國遼闊,但是印度的耕地面積卻是世界第一; 2、人口規模略少於中國,但大有超越中國之勢。 3、印度人與中國人一樣,都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因此在人力資源方面不相上下; 4、印度人大多數雖然講英語怪腔怪調,但總的來說印度還算是英語國家之一,英語在他們那兒起到作用相當於我們的普通話。 5、印度在經濟體制上長期採用蘇聯體制,但是自90年代改革以來,印度經濟飛速發展。而且印度經濟與我們以外向型經濟主導不同,印度的是以內需為主導的,因此相對而言印度經濟質量更好。 6、印度自放棄向俄羅斯(前蘇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後,與美國的關系迅速改善。出於對中國的敵視,在很多戰略上與美國相配合。但是印度一直有一個大國夢,自視為一大國,雖然在很多場合配合歐美等西方國家,但是其外交和軍事一向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與西方國家勾肩搭背的同時仍然保持與俄羅斯傳統的盟友關系。再加上印度這些年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在國際上左右逢源,順風順水,遠比中國表面光鮮實則舉步維艱的國際困境要強出許多。
希望採納
10. 印度和中國差距多大
古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公元2500年前誕生印度河文明以來,印度已經逐漸發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前幾年,伴隨著《我不是葯神》的上映,讓我們充分了解了印度發達的制葯業,不但價格低廉,效果也十分顯著,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慨:原來印度的發展也很快,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年能趕上中國。其實在這之前,印度專家早就說過,他們早已領先中國30年。
所以,印度專家所說的「早已領先中國30年」的話純屬扯淡,那隻不過是激勵人民,增強自信心的一種手段,在數據面前,任何謊言都會不攻自破,與其痴心妄想,不如學習中國的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