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雅利安人是從什麼時期開始入侵印度次大陸的
大約在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或更早一點的時候,雅利安人開始來到印度河流域,漸漸地在那裡定居下來。他們不是一次涌到那裡去的,而是一批又一批地遷移去的,在印度河流域立足後再擴大到東面的恆河流域。
『貳』 古印度後來是被雅利安人入侵的嗎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哈拉巴文化衰落後,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
原本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為了躲避寒冷,謀取生存,便四處遷徙。南下過程中便到了印度次大陸,他們發現此地氣候溫暖,土壤肥沃,而且物產豐富,便留了下來。
在到達印度次大陸後,他們發現這里土著根本對雅利安人的武力毫無辦法,根本不是對手,因此僅僅幾次戰斗就完全征服了印度土著,消滅了土著們所建立起來的哈拉帕文明。雅利安人後來藉助宗教,制定了殘酷的種姓制度,原本土著都被劃入賤民階層,從此印度進入雅利安化時代。
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波斯人統治印度河流域近兩個世紀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紀後期才一度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所征服。旃陀羅笈多領導了反馬其頓起義,在驅逐了侵略者後統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國的難陀王朝,從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
哈拉巴文化
『叄』 雅利安人是如何征服印度的
雅利安人,早期以游牧部落的形式聚居,在公元15世紀的時候,或因為人口增長的壓力,或因為自然災害,從南俄、中亞一帶的印歐草原,向歐亞大陸四散遷徙,一部分到了伊朗,一部分到了印度西北部。
一部分雅利安人遷徙到了印度西北部
在印度的這一部分雅利安人被稱為印度雅利安人,他們逐漸有了逐漸的語言,稱為吠陀語,並且有了祭神用的聖典《吠陀》。
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與當地土著居民進行了長時期的戰爭。最終的結果,當然是雅利安人獲勝。
公元前1200年,雅利安人的勢力范圍到達了恆河流域的上游。
公元前1000年,斧頭、鋤頭、犁等鐵器在恆河流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雅利安人用這些鐵器作為武器和工具。
恆河流域,雨水充足,氣候條件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雅利安人結合當地的地方文化大量種植水稻,同時種植大麥、小麥、芝麻、棉花等農作物。
牛作為耕作工具成了寶貴的財富,牛很值價,連帶著畜牧業也在經濟生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了運輸各種日常貨物,大象也在這一時期被馴化,此時的大象也緊緊只限於運輸作用,還沒有發展到上戰場打仗充當象兵的程度。
公元前7世紀左右,犍陀羅、俱盧等一些早期的國家開始形成,這標志著部落逐漸向國家轉變,城市也開始逐漸的出現~
『肆』 雅利安人是從伊朗進入印度的嗎
雅利安人是中國古樓蘭人,其後裔現在大部分生活在羅布泊,而且信佛教。所以,應該是從西藏進入印度的。
『伍』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雅利安人是如何入侵印度的
雅利安人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雅利安人是如何入侵印度的?這個答案就要從公元前2000年中後期的故事說起了。
約公元前2000年中後期,一些操印歐語、身材高大、皮膚白皙的部落,從西北山口進入印度。他們與當地土著進行了反復激烈的爭奪,逐漸戰勝了土著居民,奪取了不少土地。在以後幾個世紀的時間里,他們由西北向東南擴張,成為次大陸的主要居民。人侵者自稱「雅利安人」,意思是「出身高貴的人」。他們稱當地居民為「達薩」,意為「敵人」。在他們眼裡,達薩是一些低鼻樑、黑皮膚、語言不清,不祭神靈的人。
這一時期,雅利安人的部落組織依然存在。部落首領稱為「羅閣」,其權力已在不斷的戰爭中日益擴張,但仍受到民眾會議和長者會議的某種制約。祭司集團開始出現,他們的地位在不斷地提高。當時已進入父系氏族時代。一夫一妻是最流行的婚姻方式。在早期吠陀時代的後期,私有制開始發展,土地和牲畜已分給各個家庭使用,氏族內部已開始出現貧富差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要更加迫切,雅利安人常把被他們擊敗的敵人貶為奴隸,強迫他們從事農業或手工業勞動。但總體來說,早期吠陀時期奴隸勞動並不普遍,奴隸制尚處於萌芽狀態。
以上就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主要過程,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陸』 雅利安人是怎樣入侵印度次大陸的
大約在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或更早一點的時候,雅利安人開始來到印度河流域,漸漸地在那裡定居下來。他們不是一次涌到那裡去的,而是一批又一批地遷移去的,在印度河流域立足後再擴大到東面的恆河流域。
約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開始大規模進入印度次大陸。約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是印度歷史上的吠陀時期,它是古印度文明興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古印度文明的另一個重要階段。
早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印度的犍陀羅和旁遮普等地區,沒有超出哈拉巴文明的地理范圍。他們進入北印度後,與土著居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和戰爭。雅利安人是游牧民族,其生產和生活方式與從事農耕的土著居民截然不同,由此而引發沖突是很必然的。就社會生產力水平而言,雅利安人遠不如土著居民。但他們使用戰馬和戰車(馬是雅利安人最早帶進印度的),作戰機動性強;而且處在父系氏族階段,社會組織氏族有較強的凝聚力。而土著居民則多為散居的村落,戰鬥力遠不及雅利安人。所以雅利安人最終戰勝了土著居民,成為印度河流域的新主人。
至後期吠陀時代,雅利安人開始向東方擴張,直指恆河流域。路線為沿喜馬拉雅山山麓至尼泊爾南部,再向東經過比哈爾的金巴昂地區直至恆河流域。與早期吠陀時代不同,雅利安人東擴大體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的。關於雅利安人以和平方式向恆河流域擴張的事件,人們是有據可查的。《百道梵書》北印度的雅利安系女子說,雅利安人毗德伽·摩陀婆把聖火阿耆尼含在口中,而聖仙喬達摩·羅喉伽那卻要他詠唱《梨俱吠陀》。毗德伽·摩陀摩一開口,阿耆尼滑落而出,滾向東方,直至婆達尼羅河。喬達摩·羅喉伽和阿耆尼兩人一行追到此地後,得知原來十分潮濕不宜居住的婆達尼羅河東岸,經雅利安祭司用祭祀凈化後,可以用於居住了。但聖火阿耆尼則提醒說,他們還應向更遠的東方進發。阿耆尼是雅利安人的火神,同時還是雅利安人宗教文化的象徵。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個神話傳說反映的是雅利安人東擴的情況,可以看出,其中並沒有武力征服的痕跡。
雅利安人遷徙路線示意圖
『柒』 雅利安人是怎樣征服北印度的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在吠陀文獻中有許多描述雅利安人同達薩激烈戰斗的片斷。如在《梨俱吠陀》中有一首因陀羅(雷雨神或戰神)贊歌寫道:「他使萬物成為不穩定的;他使達薩瓦爾那屈服、消滅;噢,人們喲!他是因陀羅。」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並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捌』 雅利安人為什麼侵略古印度
客觀來說游牧民族食物來源主要是畜牧肉類,難以存儲,有天災的時候(比如瘟疫,天氣突然降溫等)牲口會大批死亡造成沒東西吃,這時候他們為了活命必然會去搶,由於農業的糧食方便儲存,所以他們肯定回去搶農民的東西,通常同時還會大量屠殺男性農民及把女性搶來當奴隸。歷史上主要的農業文明都是這樣被消滅的,只有中國因為發家比較早且組織能力強大,能組織有效的抵抗,文明才得以保留。雅利安人就這樣佔領了印度成了統治階級,為了保持血統跟自己的階級優勢搞了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不同種姓不能通婚,所以印度的各種人種比較好的都保存了下來,啥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