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怎麼過節日

印度怎麼過節日

發布時間:2022-10-11 05:10:36

❶ 灑紅節又稱「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印度人是怎麼過的

在灑紅節這一天,男男女女在街上互相投擲彩粉,以表達自己的祝福。灑紅節是全民狂歡的節日,在這一天大家拋開一切束縛,盡情的歡樂,享受這一刻的喜悅。

灑紅節,也叫「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也是印度的傳統新年(即春分時的新印度歷年)。胡里節起源於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每年二月和三月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

在印度聖地瓦拉納西,人們互相潑水,然後成群結隊地走上街頭,大聲尖叫;在廣大農村地區,胡里節比較熱鬧,有時要慶祝一個多月;在像比哈爾邦這樣的地方,人們會在春天唱歌,互相甩泥巴,扔牛糞。

現在,灑紅節節已演變成人們消除誤解和怨恨,捐棄前嫌,重歸於好的節日。

❷ 印度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傳統節日:

1,元旦 公歷1月1日,這是世界性節日,因而印度也不例外。新年伊始,各家各戶都要喜慶一番。只是印度人在形式上似乎又加上了一點本國特色,那就是在相互拜年時,要在親朋好友的額頭正中點上紅點,以示吉祥。

2,國慶節 公歷1月26日。1929年,印度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國大黨在其年會上通過決定,規定1930年1月26日為獨立節。此後,這一節日每年都過。

3,甘地紀念日 公歷1月30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獨立運動的偉大領袖、當代印度國父甘地遇刺身亡。此後,這一天便成了人們參拜甘地陵墓、紀念他偉大人格的日子。

4,薩拉斯瓦蒂節 一般在公歷1月到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在此期間,印度教徒要紀念知識女神薩拉斯瓦蒂。

5,開齋節 公歷2月前後,是穆斯林節日。這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穆斯林開齋節沒什麼兩樣,開齋節前,穆斯林要封齋一月,白天不得進食,到了開齋節,穆斯林們到清真寺禮拜,爾後宰牲擺宴,歡欣慶祝。

6,豐收節 也叫「龐格爾節」,在公歷3月中左右,盛行於南印度。節日期間,家家戶戶要打掃清除,人們要穿戴一新,燒做甜牛奶米粥敬奉太陽神,爾後全家分食。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團聚。人們還要舉行敬牛儀式,給牛洗澡,染牛角,好食以待牛,牽牛遊行或舉辦賽牛會等。

7, 復活節 公歷3月2重日至4月25日間,是基督教節日。基督教徒要到教堂做禮拜,慶祝耶穌復活。

8,除十節 公歷5、6月間,是印度教節日。該節源於古代對河川女神的祭祀。印度教徒認為,節日期間到恆河等聖河沐浴,可消除身、口、意三方面的十種罪惡。

9,獨立節 公歷8月15日。紀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正式宣布國家獨立。

10,燈節 公歷11、12月間,是印度教節日,也是印度最隆重的節日。

❸ 印度主要節日 主要節日有哪些

印度的節日算得上是名目繁多,有的是宗教性的,有的是紀念名人的,有的是慶祝國家的重大事件。由於印度是多宗教的國家,每個教一年都要過幾個節,所以顯得節日特別多。
印度的節日分兩大類,第一類叫「政府節假」,這是全國各政府機關都放假的節日;第二類叫「局部節假」,指的政府機關人員中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不同地區分別享受的節假。
「政府節假」有15個:1月26日,共和日,即國慶。
3月29日,霍利節,即灑紅節,印度教節日。
4月1日,耶穌受難節。
4月25日,大雄誕辰節,耆那教節日。
5月26日,佛陀誕辰節,佛教節日。
7月12日,開齋節,伊斯蘭教節日。
8月15日,獨立日。
8月31日,克里希那誕辰節,印度教節日。
9月18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節日。
10月2日,聖雄甘地誕辰。
10月14日,十勝節,印度教節日。
10月17日,穆乎蘭節,紀念穆罕默德的孫子。
11月4日,燈節,印度教節日。
11月20日,納那克祖師誕辰節,錫克教節日。
12月25日,聖誕節,基督教節日。
從上面這些節日可以看出,印度節日絕大部分是宗教性的,這對於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來說,不足為奇。
「局部節假」,也有24個之多。它們是不同宗教或同宗教在不同地區過的節,比如2月11日是濕婆節,4月21日是羅摩誕辰節,9月10日是禮拜濕婆的兒子象頭神迦內希的節,10月21日是紀念《羅摩衍那》的作者蟻垤的節……至於伊斯蘭教、佛教、耆那教、襖教等等的節日還有很多。下面介紹兩個歷史比較久遠、影響也較為重大的節日。

❹ 印度的節日

每年8月15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人平易近脫節英國殖平易近統治,取得自立。所以要過自立節還有灑紅節,每年公歷3、4月間,印度教四年夜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冬去春來、春季收獲時令,所以也被稱為春節。第三:就是燈節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年夜的節日,全國慶賀3天。
除夕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除夕。新年第一天,誰也不準對人朝氣,更禁絕發脾性。有些區域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除夕清晨最早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類奇異的風俗,印度的除夕被人稱為「痛哭除夕」、「禁食除夕」。就這些。謝謝

❺ 印度的節日有哪些

重要節日:

1、共和國日(Republic Day):1月26日。

2、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8月15日。

3、灑紅節(Holi):每年公歷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

4、燈節(Divali):在公歷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簡況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創立了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把佛教定為國教。

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

1600年英國開始入侵印度。

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

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獨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國,同時仍為英聯邦成員。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印度國家概況

❻ 灑紅節又稱「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印度人是怎麼過的

在灑紅節這一天,男男女女在街上互相投擲彩粉,以表達自己的祝福。灑紅節是全民狂歡的節日,在這一天大家拋開一切束縛,盡情的歡樂,享受這一刻的喜悅。

灑紅節,也叫“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也是印度的傳統新年(即春分時的新印度歷年)。胡里節起源於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每年二月和三月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

在印度聖地瓦拉納西,人們互相潑水,然後成群結隊地走上街頭,大聲尖叫;在廣大農村地區,胡里節比較熱鬧,有時要慶祝一個多月;在像比哈爾邦這樣的地方,人們會在春天唱歌,互相甩泥巴,扔牛糞。

現在,灑紅節節已演變成人們消除誤解和怨恨,捐棄前嫌,重歸於好的節日。

❼ 印度節日有哪些

一、灑紅節

灑紅節,也叫「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傳統節日,也是印度傳統新年(新印度歷新年於春分日)。灑紅節源於印度的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在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

在節日期間,人們互相拋灑用花朵製成的紅粉,投擲水球,迎接春天的到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灑紅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排燈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勝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豐收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兄妹節

❽ 灑紅節又稱「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印度人是怎麼過的

摘要 在3月21日這天,印度日迎來一年一度的灑紅節,又稱色彩節,人們在這一天走上街頭,將彩色的粉末點在對方額頭,或是直接抓起粉末互相噴灑,還有人調出彩色的水,直接潑向對方。

❾ 灑紅節又稱「胡里節」、「色彩節」是印度的傳統節日,印度人是怎麼過的

在灑紅節期間,印度人一般相互灑用花朵製作的紅粉,投水球,這是印度人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而產生的節日。

先說說灑紅節的簡介吧。在印度,尼泊爾,蘇利南,蓋亞那,特立尼達,英國,模里西斯和斐濟等地都是重要節日。又稱霍利節、荷麗節、胡里節。在印度,灑紅節又是印歷的新年。灑紅節原是慶祝春天,與創造和復始的行動有關,代表春分和穀物豐收。

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扎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捉弄人和盡情歡樂是灑紅節的精神所在,通常較低種姓的人將粉和顏料灑向高種姓的人,暫時忘記階級的差異。

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豎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

如果你准備去參加這個節日,最好穿一件你將不會再穿著的衣服。並准備好隨時被撕裂。

❿ 印度風俗禮儀

傳統的見面禮

佛旅網 印度朝聖之旅 印度人在見到熟人和客人時都雙手合十,舉於胸前,並面帶微笑地道一句「納瑪斯戴」(Namaste)。這是印度的傳統見面禮。「納瑪斯戴」在印度語中是一個表示吉祥和尊敬的詞語。印度人在見到自己最敬重的人時則要行觸腳禮,即見面後俯下身去觸對方的腳,然後再摸一下自己的額頭。這是表示對尊敬者的最高禮節。

現代的城市居民見面時更多地是行握手禮。但千萬要注意的是,決不能伸出左手和別人握手,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上廁所時用左手掬水清理排泄物),用左手握手被視為是對人的不敬和污辱。

印度人的家裡一般都鋪有一塊地毯,客人和主人均席地盤膝而坐,即「結跏趺坐」,將兩腳交叉疊放於兩腿之上,雙手放在雙膝上。現在城市居民更多地使用沙發和椅子,但仍有不少人愛在沙發上盤膝而坐。

剃發禮

按照傳統的習慣,印度教徒的家庭在男孩滿三歲時要舉行剃發禮。

剃發儀式要請祭司、理發師和親友參加。父母把孩子抱進搭起的彩棚里,放在父母身旁。儀式由祭司主持,祭司在男孩身邊畫一個正方形,用紅砂土畫上圖案,並撒上大米。然後讓男孩坐在圖的旁邊,由理發師剃發。印度教徒的剃發禮並不將頭發全部剃掉,要保留一縷頭發。

嬰兒命名禮

嬰兒出生後,父母經過仔細推敲、斟酌,會給嬰兒起一個美好、吉祥、動聽的名字。名字起好後,父母將在孩子出生後第十天舉行命名儀式。

舉行儀式前,要把房間打掃得乾乾凈凈,母親和嬰兒也要沐浴潔身。舉行完宗教儀式後,嬰兒的母親用潔凈的布將嬰兒包好,交給嬰兒的父親。父親將嬰兒貼在胸前,告訴孩子,父親在給他起名。母親則向著太陽祈禱。然後父親附在嬰兒的耳朵邊:「你是神的信徒,你的名字是×××。」這時,在場的祭司和親友則會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名字。」然後祭司為嬰兒祝福。嬰兒的父母招待祭司和親友吃過飯後,眾人才散去。

佩聖線–高種姓的標志

在印度,經常可以看見一些男子手腕上戴有白色的線圈,這就是印度教高種姓佩戴的聖線。按規定,只有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這三個種姓才有權利戴聖線,道陀羅和賤民是不能戴聖線的。聖線由三股線擰成,婆羅門的男孩戴棉線聖線,剎帝利的男孩戴亞麻聖線,吠舍的男孩戴毛線聖線。男孩子首次戴聖線時舉行戴聖線儀式。一般由婆羅門祭司口誦經文,給男孩子戴上聖線。

男童拜師禮

印度教把人的一生分四個階段,又稱「四個行期」,即:梵行期、家居期、林棲期和遁世期。
印度教徒的男童在5歲至8歲期間也舉行拜師禮和入法禮。這是為男童拜宗教導師、離家接受宗教訓練而舉行的一種儀式。拜師儀式開始時,父母要為拜師的男童沐浴、剃發,並接受老師贈送的離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塊遮羞布。

老師口誦經文把衣物送給拜師的男童。接著又贈送草編的腰帶,授聖帶,並把獸皮衣、木棍等物送給男童。此後,老師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師男童手中,象徵著老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拜師的男童要向太陽祈禱,才會被老師接受為自己的學生。老師在學生前念誦太陽經文:「這是現實,這是智慧,這是光明,我們擁有明媚的陽光。它是火,點燃了我們的聰明和智慧。」拜師儀式結束後,男童就被送到導師家,與導師同住,學習吠陀,鑽研奧義書接受各種戒律訓練,直至「梵行期」結束(大約12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過世俗生活,開始家居期。

在印度的交往禁忌

印度的許多地區都有不少禁忌。

泰米爾納德邦的村民忌諱數字,認為一、三、七是不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說這些數字。對生小孩也有不少忌諱,如認為第四胎生女孩便會傾家盪產,第五胎生女孩會家財萬貫。吃奶的孩子不能照鏡子,據說照了鏡子就會變成啞巴。孩子掉的第一顆乳牙要包在牛糞團里,放在房頂上。

對孕婦也有不少忌諱,如懷孕期間不能照像,不能做衣服等。

出門遠行也有許多忌諱。如出門時看見伐樓拿鳥在頭上盤旋,是大吉大利。遇見花或裝滿水的罐子也是吉利的;看到母牛、鸚鵡、鹿、雨傘、水果、蜜蜂、大象,聽到鍾聲,鷹叫聲和誦經聲,都是吉利的象徵。

遇見蛇、貓、寡婦、行乞僧,聽到噴嚏聲或其它難聽的聲音,出門滑了一跤或頭碰了框等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應該立即回家休息一會兒,喝點水,然後再出門。

與印度怎麼過節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虹橋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746
伊朗航運服務怎麼樣 瀏覽:65
印尼有什麼持久的葯買 瀏覽:546
從江蘇運貨到英國海運走哪裡 瀏覽:245
英國富人區租房多少錢 瀏覽:176
香道是如何從中國來的 瀏覽:578
印度為什麼大規模停電 瀏覽:486
明天伊朗長什麼樣 瀏覽:547
二萬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813
為什麼日本媳婦比越南少 瀏覽:489
中國的城市道德體系該如何興起 瀏覽:289
中國傳統繪畫遠近處理有哪些特徵 瀏覽:992
伊朗華人現在有多少 瀏覽:674
印尼島上吃什麼 瀏覽:996
華為手機英國買多少錢 瀏覽:825
人民幣換越南盾去哪個銀行換 瀏覽:5
為什麼中國之前沒有民法典 瀏覽:547
為什麼中國疫苗比國外慢 瀏覽:982
印度防空武器怎麼樣 瀏覽:131
育英國際學校小學學費多少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