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印度洋盛行什麼風
印度洋冬季盛行東北季風
夏季盛行西南季風
由於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變化 夏季東南信風帶北移 越過赤道 由於地轉偏向力方向的改變相右偏轉 成為西南季風
冬季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 風從陸地上冷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吹向海洋相對低壓地區 同時印度也受東北信風帶控制
地理這種問題真是不好搞懂啊
❷ 北印度洋季風環流是夏順冬逆那南印度洋季風環流呢
簡單點說就是夏順冬逆。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以及東南信風北移,然後向右偏轉,使洋流向北移動。冬季,受東北風的影響(偏北風左轉 形成),逆時針轉動。補充一點就是索馬里的漁場於此有關。
❸ 北印度洋海區冬季,夏季,季風環流分別受哪些洋流
北印度洋冬季盛行東北風,所以洋流呈逆時針,自東向西流;夏季盛行西南風,所以洋流呈順時針,自西向東流;
❹ 印度冬季節盛行西北風和東北風嗎,原因是什麼
盛行西北風的是中國
印度冬季節盛行東北風
冬季--旱季,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向南移動,該地受東北信風和由亞洲大陸吹向海洋的並在低緯度地區偏轉而形成的東北季風的共同影響結果;
夏季--雨季,因夏季氣壓帶和風帶的向北移動,該地受到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和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陸地季風共同作用的結果。
❺ 北印度洋冬季時,洋流逆時針轉不受信風帶影響嗎
高中地理的標准說法是這樣的
北印度洋冬季受東北季風和東北信風(氣壓帶風帶南移)的雙重影響,逆時針。
夏天則受西南季風影響,且由於氣壓帶風帶北移,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向右偏轉成西南風,加重了西南風。順時針
❻ 印度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夏天刮什麼風 冬天刮什麼風
冬季(1月),在蒙古高壓影響下,印度洋北部吹東北季風,風向與東北信風一致,這時印度洋北部氣溫較低而少雨,印度洋南部吹東南信風,東北季風和東南信風在赤道附近相遇,形成強烈多雨的熱帶輻合帶。夏季(7月),太陽直射點北移,蒙古高壓被印度低壓所取代,來自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的東南信風,經過高溫高濕的赤道海域,進入印度洋北部時轉為西南季風,氣溫增高,降水量也大大增加。
❼ 印度洋季風洋流的流動規律
你好,因為印度洋北部的地理位置較為特殊,所以它的洋流也與太平洋,大西洋不同。
夏季時,太陽直射點向北移,氣壓帶風帶也隨之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變為西南風,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受風力的作用也向東運動;
冬季時,印度洋北部受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由於地理位置,印度洋上吹東北風,海水受風力影響,向西運動。
夏季是順時針運動,冬季是逆時針運動,這主要受印度洋北部陸地的地形的影響。
如果您是高中生的話,只要掌握這些原理,就可以運用到解答中,關鍵在理解,多思考。本人今年江蘇考生,地理A+,可能有資格為您解答此問題。謝謝。
❽ 印度夏季受什麼季風影響什麼風向,什麼冬季受什麼風影響
印度夏季受西南季風影響,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
補充:印度(南亞)冬夏季風的成因
①西南季風:夏季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氣壓帶和風帶也向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移,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發生偏轉,形成西南季風;
②東北季風: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東北風(中低緯地區,冬季大陸降溫快,溫度低,形成冷高壓;同緯度海洋,由於水的比熱容大,降溫比陸地慢,故海洋溫帶較高,氣壓較低,所以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東北風)
❾ 北印度洋季風環流
成因:北印度洋由於受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風環流,夏季在西南季風的影響下形成順時針大洋環流圈,冬季在東北季風的影響下形成逆時針大洋環流圈。
方向:北印度洋海區因受季風環流(熱帶季風)的控制,洋流流向在一年中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海水向東流動(順時針方向),冬季海水向西流動(逆時針方向)。
影響:冬季風,寒冷乾燥、降水少;夏季風,溫暖濕潤,高溫多雨。
具體成因:
在印度洋北部,由於海域狹窄,東北信風不十分發達,因而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以及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所造成的熱帶季風卻佔了優勢地位。
從10月至來年的3月-4月,亞洲大陸被強大的高壓所籠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東北季風,孟加拉灣的海水流向西南,南繞斯里蘭卡島,與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了東北季風洋流。
隨後,它沿索馬里半島沿岸南流,形成索馬里暖流,並匯合北赤道暖流,在赤道附近轉折,沿赤道東流至蘇門答臘島,形成相當明顯的赤道逆流。於是,在北印度洋海水呈反時針方向流動,為氣旋型的大洋環流。
從5月到9月,西南季風盛行,海水運動的趨勢大致與冬季相反,向東或東北流動,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風作用下越過赤道,進入北印度洋,沿索馬裏海岸向東北流動,形成索馬里寒流。
爾後,海水從阿拉伯海向東繞過斯里蘭卡島西海岸南下,與南赤道暖流匯合,使其得到加強,而赤道逆流就不復存在了。於是在北印度洋,海水沿順時針方向流動,為反氣旋型的大洋環流。
❿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分別是屬於哪個方向的季風(東北還是西南)冬季風是東北季風,是由於大陸冷高壓底部的東北風形成的;夏季風是西南季風,是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西南風和南半球越赤道氣流疊加形成的
印度的夏季風和冬季風哪個對印度南部影響大夏季風對印度南部影響比較大,因為冬季從北部來的冬季風,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擋,大大削弱了冬季風的強度,而且印度南部靠近海洋,從海洋吹來富含水分的空氣,遇到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形成地形雨,造就了世界雨極-乞拉朋其。年降雨量是世界第一。
夏季風冬季風分別源於哪裡?夏季來源於赤道兩側,冬季來源於地球兩極
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分別來自?亞洲南部沒有真正的冬季,不能用冬季風和夏季風來說明。
10月到第二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來自亞洲內陸,6到9月盛行西南季風,來自印度洋。
什麼是冬季風和夏季風?冬季風與夏季風是由於大陸和海洋在冬夏兩季的氣壓差所造成的
夏季:海水溫度低海面氣壓高陸地溫度高氣壓低風由海面吹響陸地為夏季風
冬季:海水溫度高海面氣壓高陸地溫度低氣壓高風由陸地吹響海面為冬季風
冬季風是指季風地區冬季由大陸冷高壓吹出的風。東亞的冬季風現象最為典型,風力較夏季風強。在北半球的冬季由於西伯利亞高壓與阿留申低壓的相互作用影響而盛行西北風,即冬季風。
夏季風是指季風地區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陸的盛行風。由於夏季亞洲大陸上為一巨大的熱低壓控制,海洋上是高氣壓,氣流由高壓區吹向低壓區。南海夏季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海夏季風的爆發標志著冬季環流向夏季環流的轉變,也預示著東亞夏季風的來臨和中國雨季的開始。[1]它的活動不僅會對亞洲季風系統,而且會對北半球的環流和天氣產生重要影響。南海夏季風爆發日期成為每年全國/華南「汛期氣候趨勢會商」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而且隨著經濟、農業的發展,南海夏季風也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特別是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重視。
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和夏季風分別來自哪裡亞洲南部的冬季風來自亞歐大陸內部。(原因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冬季亞歐大陸上形成高壓,吹來自內陸的東北季風,特點是高溫少雨。)
亞洲南部的夏季風是來自印度洋。(原因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的影響,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特點是高溫多雨。)
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夏季風來自印度洋
海南屬於什麼亞的?東亞?季風是夏季風強還是冬季風強?是夏季風,因為太平洋的水汽會由夏季風帶到中國,降水受夏季風的影響.而海南離太平洋最近降水時間最長.
夏季風&冬季風中國的冬季風\夏季風中國位於地球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南部。由於海陸的物理性質不同,特別是熱力作用的差異,冬季亞洲大陸是冷空氣的源地,形成冷高壓,冷空氣從大陸向四周輻散;夏季陸地加熱迅速,形成熱低壓,暖濕空氣從四周海洋吹向低壓中心。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的變化,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變化,這一變化就形成了中國的季風氣候。
冬季風大陸上的冷高壓於9月形成,中心位於蒙古。由此吹出寒冷乾燥的西北或東北季風,最先到達中國北方,很快就向南推進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冬季風隨季節變化而逐月加強,1月最強盛,每隔7~10天冷空氣爆發南下,至華南地區24小時可降溫12~16℃,有時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島亦可降溫8℃以上。冷空氣到達南部沿海一帶常有低雲形成,並伴有毛毛細雨。冬季風強盛時可吹到澳大利亞北部,亦即冬季風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氣經常混合於此輻合帶或熱帶輻合帶,這時從亞洲大陸吹來的冬季風與太平洋上副熱帶高壓吹來的涼濕氣流相遇後形成一條南北向的輻合線,在這些輻合帶上降水量較豐沛。冬季風只盛行於低空(3000米以下),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氣很難越過青藏高原,冬季風沿高原東側及其以東流向中國東部地區。冷空氣常隨冷鋒南下,在北部多大風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區運行緩慢;在雲貴高原地區常形成一條靜止鋒,表現為大范圍的陰雨天氣。
夏季風4、5月亞洲大陸升溫迅速,形成熱低壓,其中心位於青藏高原西邊。而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輻散的暖濕氣流從東南沿海地區以東南或西南季風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帶,其氣候特點表現為濕熱而多雷陣雨。
影響中國的夏季風來自3個源地:第1支源於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經過印度半島影響西南及華南地區;第2支源於澳大利亞北部的東南信風,越赤道經印度尼西亞或馬來半島與第1支氣流及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匯合成赤道輻合帶;第3支氣流源於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即為主要影響中國東部地區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它們深入到中國東北地區的西北部及內蒙古的北部,亦即為中國夏季風的北界,它與從西北來的冷空氣相遇後形成一條大雨帶,帶來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這條大雨帶表示夏季風的活動。東亞夏季風進退有兩次急進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風盛行到華南,此時即為華南季風雨的開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區;6月中夏季風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為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的開始。7月中夏季風再次北躍到華北與東北地區,即為北方地區雨季的開始,同時亦為華中梅雨季結束進入伏旱天氣;到8月中下旬為夏季風鼎盛時期,此時推進到達中國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風活動從華南到華北以北地區約需4個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變,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氣開始加強,即冬季風開始建立。冬季風的來臨只需1個月的時間,很快從北向南抵達華南或沿海地區。中國夏季風的進退與另一著名季風區的印度季風進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風的來臨呈爆發式,從南到北只需1個月,而它的退卻需4~5個月的時間。
季風氣候特徵中國氣候的形成與演變受大氣環流(包括季風環流)及其季節變化的影響。其基本特點如下:
①干濕季明顯,四季分明。冬季受高緯度來的偏北季風控制,氣候乾冷、風大。夏季主要受來自海洋的偏南氣流影響,氣候濕熱、多雨。過渡季節即為這兩種控制氣流相互作用,天氣冷、熱、晴、雨多變。
②雨季起迄規律性明顯。南方早,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雨季結束,北方早,南方遲,東部早,西部遲。
③由於受季風影響,東部近海多雨,西部乾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季風雨的多少及來臨遲早均對農業生產產生深刻影響,甚至會引起大范圍的水旱災害。
④中國北部冬乾冷、夏濕熱,溫度年變化與日變化比南方大。中國南北各地溫度和濕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⑤冬季中國東部地區北同緯度世界各地氣溫低,如:北京1月平均溫度比同緯度美國的紐約和希臘的布爾薩氣溫各低4~10℃;漢口比同緯度的其他地區低10℃左右。夏季的氣溫比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