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順義區的局部聚集性疫情是怎樣引起的是為單一的傳染途徑嗎
30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6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市疾控中心對此次疫情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相關環境樣本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此次疫情病毒均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2.3,為同一傳播鏈,與2020年11月東南亞地區發現的部分病毒株同源性較高,境外輸入的可能性大。病毒與我國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國內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非國內近幾個月本土疫情的持續傳播,也非英國或南非新型變異毒株。
一、病例報告情況
截至12月29日24時,此次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共涉及16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其中本地確診病例14例、本地無症狀感染者1例和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1例。16例感染者現住址均為順義區。報告時間依次為:12月23日1例,12月25日2例,12月26日6例,12月28日7例。臨床分型為:普通型6例,輕型8例,無症狀感染者2例,無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二、感染來源分析
北京市疾控中心對此次疫情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及相關環境樣本病毒,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顯示,此次疫情病毒均屬於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2.3,為同一傳播鏈,與2020年11月東南亞地區發現的部分病毒株同源性較高,境外輸入的可能性大。病毒與我國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國內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非國內近幾個月本土疫情的持續傳播,也非英國或南非新型變異毒株。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基因測序結果,初步判斷此次疫情感染來源為12月28日報告新增的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為病例1)。
病例1為某男,28歲,印度尼西亞籍,長期在印度尼西亞生活,2020年11月26日從印度尼西亞入境,為福建省報告的1例印度尼西亞境外輸入病例的同航班同排座位密切接觸者。在福建隔離滿14天,經核酸檢測為陰性後,於12月10日到京,在京居住地為順義區。12月26日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陰性,血清IgM抗體陽性;12月27日在其居住地及工作地點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由120負壓救護車轉至地壇醫院;12月28日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為陽性,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當日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三、傳播鏈分析
通過所獲得的現場調查證據提示,此次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為單一傳播鏈。病例1為聚集性疫情源頭,在抵京後傳播給共同合租房屋的租戶病例2(某女,29歲),又在購物期間傳播給順義華聯商超員工病例3(某女,31歲)。
病例3為傳播鏈中的關鍵病例,在商超售賣衣物期間傳播給病例4(某男,34歲),病例4為此次疫情的首例報告確診病例。病例3傳播給其丈夫病例5(某男,31歲);在乘坐網約車期間傳播給網約車司機病例6(某男,40歲);在共同聚會、購物、同乘網約車期間傳播給同鄉病例7(某女,31歲)和病例8(某女,32歲)。病例6通過共同聚餐傳播給同為網約車司機的病例11(某男,43歲)。病例7和病例8分別傳播給其丈夫病例9(某男,33歲)和病例10(某男,31歲)。病例5、7、9、10的工作地點均為順義區金馬工業園,通過共同工作和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導致病例12(某男,32歲)、13(某男,28歲)、14(某男,42歲)、15(某男,32歲)、16(某女,43歲)感染。
❷ 北京順義疫情源頭為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該如何嚴加防控
2020年12月北京市順義區新冠疫情源頭,基本確定為境外輸入病例,即印尼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該患者為某男,28歲,印度尼西亞籍,長期在印尼生活。該男子11月26日從印尼入境,為福建省報告的1例印尼境外輸入病例的同航班同排座位密切接觸者。在福建隔離滿14天,經核酸檢測為陰性後,於12月10日抵達北京順義。12月28日檢測新冠病毒核酸為陽性,當日診斷為無症狀感染者。
總之,國內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防控體系和防控方案,根本不需要老百姓操心大規模防控的問題,只需要普通民眾配合黨和國家的號召,聽號令,不要學習歐美散漫自由主義精神,就等於完成了個人嚴加防控措施。
❸ 耐克鞋產地印度尼西亞有病毒嗎
可能有,但是鞋子就算有可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新型冠狀病毒目前主要還是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或者接觸傳播,飛沫沉降到地面之後,鞋子就算有可能沾染到,病毒量也非常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對鞋底進行消毒,保持清潔即可。建議回家之後在門口換鞋。
不過還是要注意近期不要購買從印度尼西亞發的鞋子。印度尼西亞衛生部16日宣布,印尼首次從新冠病例樣本中檢測到變異毒株,這是印尼首次報告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預防快遞傳播新冠病毒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1、設法避免污染:如中高風險地區暫停快遞業務,暫不收取高風險人群、發熱病人交寄的快遞;快遞員要加強健康管理,確保不被感染,不帶病上崗;快遞轉運途中要做好保護,包裝不直接暴露在外。
2、在收遞快件後及集中分揀環節由快遞公司對快遞表面進行消毒處理。
3、收快遞時做好適度防護,戴口罩、手套,人員保持一米距離等。快遞的表麵包裝要求不帶入室內,確要帶入時可以採用消毒濕巾六面擦拭消毒或進行噴霧消毒等。處理完快遞後一定要做好手衛生。
❹ 北京順義疫情因印尼輸入病例引起,具體的傳播鏈是怎樣的
30日,北京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6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目前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源頭初步鎖定,為一起由1例印度尼西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導致的,在順義區多個點位發生續發病例,並在順義區金馬工業園造成的局部聚集性疫情。
病毒與我國既往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以及國內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關聯性,非國內近幾個月本土疫情的持續傳播,也非英國或南非發現的新型變異毒株。
初步判定,此次感染來源為12月26日報告新增的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
疫情發生後,疾控機構對順義區金馬工業園開展全范圍環境采樣和檢測。綜合分析,考慮環境陽性為金馬工業園某公司確診病例排毒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基本排除通過進口貨物引發金馬工業園區員工感染,繼而引發該園區後續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西城無症狀感染者感染源待查
暫與順義局部聚集性疫情無關
根據現有循證依據,暫未發現12月24日報告的現住西城的無症狀感染者(男,16歲)及12月23日離境至韓國的無症狀感染者,與此次順義區局部聚集性疫情相關聯,感染來源仍在調查中。
❺ 印尼知名女運動員被確認為男性,這是怎麼一回事
印尼知名的女運動員,被確認為男性,小時候就患有一種尿道下裂特殊的疾病,被當成女孩養,從運動員退役以後進入軍方服役,軍方滿足了他做矯正手術的心願,並在法律上認可他是男性。
這種病還是嬰兒時期,發現就盡早治療,不要等到年齡很大,這對自己的性格形成也是很有傷害的。
❻ 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是哪裡
01 非洲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依然是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該地區的人口僅佔世界總人口的2%,而該地區的艾滋病感染人數和艾滋病患者人數佔全世界的30%左右。位於該地區的波札那是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該國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幾乎達到了其總人口的40%。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病因簡介
研究認為,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機體抵抗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念珠菌、肺孢子蟲等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嚴重感染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並發生長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葯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
臨床表現
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後,最開始的數年至10餘年可無任何臨床表現。一旦發展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現各種臨床表現。一般初期的症狀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樣,可有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等,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黏膜出現白念球菌感染,出現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皰、淤血斑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促、呼吸困難、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等。臨床症狀復雜多變,但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還可侵犯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1.一般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體重下降在3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葯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搐、偏癱、痴獃等。
5.皮膚和黏膜損害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濟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檢查方法
1.機體免疫功能檢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細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NK細胞活性下降。
2.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
如用PCR方法檢測相關病原體,惡性腫瘤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3.HIV抗體檢測
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明膠顆粒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檢測法、免疫印跡檢測法、放射免疫沉澱法等,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4.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預防方法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其方法是:
1.堅持潔身自愛,不賣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製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須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❼ 北京順義疫情因印尼外來病例引起,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外來病例
12月3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基因測序結果,初步判斷此次疫情感染來源為12月28日報告新增的1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某男,28歲,印度尼西亞籍,長期在印度尼西亞生活。面對全世界的疫情正在蔓延,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外來病例?
減少外出的機會首先,我們應該減少出門的接觸機會,從根源上切斷,特別是節假日的時期,盡量不要去中高風險地區遊玩,也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帶領。家庭成員如果出門回來的話,一定要做好個人的清潔。
❽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跟新加坡的國旗這么像
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國旗雖然都是一半紅色一半白色,但新加坡的國旗紅色里還有月亮和5顆星星,看上去很容易分辯。
❾ 中國爆發過霍亂嗎
中國爆發過霍亂。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有過幾次傳染病大流行,其中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是1961年至1965年主要影響中國東南沿海的世界第七次霍亂大流行。
1961年,霍亂首先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望加錫暴發,並迅速傳播到印度尼西亞其他島嶼,然後傳播到加里曼丹島上的砂拉越和沙巴,以及其他東南亞和東亞國家。1966年,霍亂已經到達印度和中東,隨後繼續蔓延到歐洲、非洲和美洲,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七次世界霍亂大流行。
在中國,霍亂於1961年6月首次在廣東省陽江縣的幾個沿海城鎮暴發,當時大規模回國的印尼華僑被認為是疑似霍亂傳播者。1962年2月,該病在廣東潮汕地區再次暴發,當年7月以後迅速在中國東南沿海蔓延,首先是浙江,繼而擴展到福建、上海和江蘇。
根據現有統計數據,在當時中國東南沿海所有霍亂流行地區中,浙江省溫州地區的發病率是最高的,浙江省也是該病發病率最高的省。在經過大規模的內部緊急防疫運動之後,這次霍亂大流行在1965年得到控制。
此外,2012年10月9日,湖北省衛生廳網站發布公告,6日至9日,黃石市發生一起霍亂疫情。截至8日中午12時,已確診霍亂病例3例,帶菌者1例。經積極救治,病人病情穩定。目前疫情所在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反應,立即作出部署,積極處置。省衛生廳、省食品葯品監管局派專家組駐現場指導疫情防控。
黃石市相關地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組建防控專班採取了隔離治療病人、管理密切接觸者、預防服葯、消毒滅蠅、應急監測和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並著重加強了食品安全管理和愛國衛生運動,目前疫情處置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2012年10月14日公布,湖北黃石發生的霍亂疫情中,首發住院治療的重症病人已於10月14日11時出院,未現新增病例。
霍亂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霍亂在夏秋季流行,可通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不同途徑傳播,其中通過水傳播的情況最為突出。為了預防霍亂,應該改善環境衛生,加強飲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霍亂弧菌在55℃熱水中10分鍾即可被殺死,若煮沸則瞬時被殺死,濕霍亂弧菌在乾燥環境中2小時或陽光直射下1~2小時即可死亡。人們進食冷飲、涼拌菜或未加熱的剩菜剩湯後,最容易發生霍亂。
因此,專家建議,平時不要喝生水;生食水果、蔬菜應洗凈;案板、炊具要生熟分開。如果發現霍亂病人應盡快隔離治療,同時要上報衛生防疫部門,防止其傳播。
以上內容參考:大河網-網曝湖北黃石出現霍亂疫情 政府回應稱已被控制
以上內容參考:澎湃新聞-當代中國公共衛生|1961-1965年東南沿海的霍亂防治
❿ 歷史上的霍亂是什麼病
霍亂病由病菌引起、由不潔飲食傳染的急性腸道傳染病,患者劇烈腹瀉、脫水甚至死亡,因為發病猛、傳播快、影響大,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必須國際檢疫的傳染病之一。
據歷史記載,霍亂共有7次大流行。第一次始於1817年,當時霍亂起於印度,傳到阿拉伯地區,然後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在1826年的第二次大流行中,抵達阿富汗和俄羅斯,然後擴散到整個歐洲;第三次大流行,它漂洋過海,1832年抵達北美。
20年不到,霍亂就成了"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紀世界病"。到1923年的百餘年間,霍亂6次大流行,造成損失難以計算,僅印度死者就超過3800萬。
1961年後霍亂又開始第7次大流行。這次起於印度尼西亞,然後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和歐洲;1970年進入非洲,百年不見霍亂蹤影的非洲從此深受其苦。
(10)順義的印度尼西亞病人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說,2001年非洲霍亂患者佔了全球的94%;1991年霍亂襲擾拉丁美洲,一年內就有40萬人發病並有4000人死亡,僅秘魯經濟損失就達7.7億美元。
20世紀90年代,霍亂患者數量呈現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稱,它是對全球的永久威脅,並說"威脅在增大"。霍亂之所以多年後卷土重來與環境惡化、衛生設施落後、居住條件惡劣、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比如1991年秘魯霍亂肆虐,主要在於它缺少清潔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