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什麼人會出家

印度什麼人會出家

發布時間:2022-10-15 16:15:00

❶ 為什麼會有和尚為什麼人要出家做和尚

可見和尚一詞,並非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在佛教,確有它的根據,佛教的律藏,稱剃度師及傳戒師為鄔波馱耶( Upadhyaya),「和□」一詞,就是根據這個而來,「和尚」一詞,更是漢文的訛誤,最早見於漢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圖澄而號佛圖澄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別於流俗的訛誤,因為,依照鄔波馱耶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鄔波馱耶。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士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長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彌(意思是勤加策勵,息惡行慈),生年滿二十歲,受了比丘戒,稱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飲食。中國人誤傳為「德比孔丘,故稱比丘」,那也是笑話)。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內,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師;五年之後,若已通曉戒律,始可以所學的特長作師,稱為軌范師,梵語叫做阿□梨耶,受人依止,教人習誦;到了十年之後,可作親教師;到了二十年之後,稱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稱為耆宿長老。 為什麼和尚要剃光頭 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發,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公元前5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里,王子喬達摩·翻達多離家修行,7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只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5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發,表示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和尚剃發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發代表著人間的無數和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發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發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國古代,人們把頭發看得十分重要,認為頭發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損害,否則是對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斷除這些無謂的親情牽掛;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後來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發,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 那叫戒疤,表示受過戒.也不是每年一個.是三個,六個,九個或十二個. 關於戒疤,請參考: 《談和尚頭頂上的戒疤》 有的和尚頭頂上有一些經香火燒灼而留下的疤痕,這是漢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種明顯的外在標志,於是很多人都誤認為凡和尚都要燒戒疤的。在一些搬演唐宋時代故事的電影或電視片里,出現在銀幕或屏幕上的和尚們都煞有介事地「燒」上了戒疤,凡稍有佛教歷史知識的人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 其實,佛教是不興燒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並沒有在受教人頭頂上燒戒疤的規定。因此,除了漢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國和中國少數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國漢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頭頂上也不會出現戒疤。 元代初年,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在天禧寺主持傳戒時,規定受戒的人部必須用香火灼燒頭頂和手指,以顯示虔誠信佛的決心。這就是中國漢地僧人受戒時燒戒疤的開始。 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於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並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後一律廢止」。從此以後,新受戒的漢族僧人,頭頂上再也不會有戒疤了。 所謂傳戒,就是佛教寺院召集志願出家為僧尼的人,設立戒壇,舉行授戒,使之成為正式僧尼。 從求戒者來說,出家為僧尼是要有許多條件的,比如個人志願、家庭同意、身無債務、五官端正等等,這在實際上未必都做得到,但佛教要求如此。有志於出家的人,先要和寺院取得聯系,在寺院中請求一位比丘作自己的「依止師」。通過全寺僧侶了解和同意,然後寺院就可以收留此人為弟子,為他剃除須發,授沙彌戒(共有十戒),這就叫做「沙彌」了。沙彌,也就是漢地一般俗稱的小和尚,其實,還算不得正式的和尚呢!沙彌在梵文里的原意是勤策、息慈,就是應當勤受師父策勵,息惡行慈。沙彌的年齡一般在七歲到二十歲之間。在這期間,他的「依止師」對他有教育和撫養的責任,年滿二十歲了,經過僧侶開會研究同意,召集十位大德長老,共同為他舉行授戒儀式,這次授戒叫比丘戒,戒條比起沙彌戒來就復雜多了,共有250條,成為正式僧人的條件也因此算是備足了,所以又叫具足戒。從此就取得了正式僧人的資格。受比丘戒滿五年後,才可以離開依止師,自己單獨修道。除了沙彌戒和比丘戒之外,最後還有一種菩薩戒,有10重戒、48輕戒,但這不是必須受的,根據自願。沙彌戒必須單獨授受,比丘戒允許三人以下同時授受。 燒戒疤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元代,當時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項,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為終身之誓。這樣一個小小的發明,後來居然悄悄地流傳開來,並且世代傳襲下來。這當然是一種殘害身體的陋習,是漢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產。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漢地佛教文化圈的一點特色,簡單地說,就是佛教發展到後期,「大眾信仰」比極少數思想家(佛學家)所構成的「精英文化」擁有強大得多的能量。發明燒香疤(俗稱「燙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個佛學家,但他的這個小發明,流傳之廣和深遠卻是慧能以後任何著名高僧的學說所不能比擬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級的表示。剛剃渡的小和尚在經過幾個月的新生訓練後,會參加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驗及格後,廟里的老和尚會用線香幫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如果表現良好,例如看鎖碼頻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寫金剛經時不再要左顧右盼,則有資格得到第二個戒疤:"樂福"。 一般而言,如果順利的話,廟里一些年長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擁有五、六個疤;而像少林寺、清真觀或龍發堂等重要寺廟的住持,則可能是有八或九個戒疤的[高級和尚]或是[特級和尚]。然而這第十個疤卻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擁有的,除了達摩祖師、六祖禪師以外,十個疤的[上帝級和尚]不超過五個。不光是頭上有,身有也可以有,比如說:手臂。 補充:除漢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沒有燒戒疤的規矩。這可能與《梵網經菩薩戒本》燃身供養之說有關。唐朝已有煉頂以艾燃頂的習俗,這個習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據說是在元代。當時異族統治者想藉以識別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眾裡面去。

❷ 印度男性是不是都得出家

不是。在印度,目前最流行的是印度教,佛教是少數。

❸ 印度出家需要什麼條件因緣

因為家裡窮

❹ 印度苦行僧中國有嗎苦行僧是什麼教徒他們都怎麼用刑啊

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詞,梵文原意為「熱」,因為印度氣候炎熱,宗教徒便把受熱作為苦行的主要手段。現在一般比喻為實踐某種信仰而實行自我節制、自我磨練、拒絕物質和肉體的引誘,忍受惡劣環境壓迫的人。
【拼音】kǔ xíng sēng
【解釋】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煉手段,用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來磨煉自己。指出家修行的人。現用來形容放棄正當物質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宋 蘇軾 《與元老侄孫書》之二:「老人與 過 子相對,如兩苦行僧耳,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清 曹寅 《山礬》詩:「婆娑自比 小山 桂,寂寞甘同苦行僧。」
胡喬木 《痛惜之餘的願望》:「共產主義者不是苦行僧。我們的自我犧牲的目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不是自己(更不必說別人)的痛苦,而是人民(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幸福。」

❺ 什麼樣的人容易出家做和尚!

想要出家,首先應明白什麼叫出家。
出家就是做和尚、尼姑嗎?
一般都是這樣認為的。其實,出家有四種:1、心出身不出,這指的是在家學佛的。2、身出心不出,指的是雖然出家,對於名利仍然割捨不下。3、身心俱出,這是真正的修行人。4、身心俱不出,在家的學佛人,雖然學點佛,對功名利祿孜孜以求,難以放下。所以,佛教所說的出家小而言是指身心俱出,大而論,能出三界才算真正的出家。

如果您真的發心出家,佛門廣大,無人不度,到哪都會歡喜地接受您的(出家沒有學歷和關系一說);為了慎重一些,您最好先選家二乘寺院,以居士身份住一個時期,體驗一下出家人的生活,看看自己是否適應;同時,和師父相處一段,彼此增進了解,把出家後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出家前解決掉,以免出家後徒增煩惱。
阿彌陀佛!
總之,出家是勝事,但一定量力而行,切勿自作罪過。珍重珍重 。
以下的條件:
1.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
2. 四肢齊全。(缺欠手腳、手腳歪曲、癱瘓、小兒麻痹症患者、麻瘋病患者、歪頭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雞眼、耳聾、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啞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沒有染上會傳染的嚴重疾病。(如愛滋病,多種皮膚病等。但傷風感冒不在此例。)
5. 沒有債務問題纏身者。(如:破產、生意失敗而欠下一身債務者。)
6. 沒有違犯國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纏身者。(指遭警方通緝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滿出獄者不在此例。)
7. 年齡不小過7歲,不大於60歲。
8. 精神健全。(指沒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癲症之類會失去知覺理智而失態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雙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須本人自願,六根具足(包括無生理缺陷),身體健康,信仰虔誠,愛國守法(包括無法律糾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許可,無婚姻戀愛關系。寺院對要求出家者,經查明身份來歷,認定符合出家條件,經僧團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可以拜一個比丘,女性則拜比丘尼為剃度師,定期在佛前舉行剃度儀式,即剃去須發,以僧裝更換世俗服裝,去俗姓,改姓釋,並由師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與法號。並按規定發給度牒。然後經過短期修學,求受十戒,這就成為沙彌或沙彌尼。沙彌是根據古代印度語音譯的,意義是「息惡行善」者。取得了沙彌或沙彌尼的資格,即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補者。(全國漢傳佛教實行度牒僧籍制度的辦法)
出家條件:
1、五官端正、身體健康、六根具足,無不良嗜好如抽煙,酗酒,賭博等。
2、年齡在17--60歲之間,而且父母同意。
3、無法律糾紛,無負債,無婚姻關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當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過於注重文字往往對修行不利,成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和身份證、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健正面到你認為有緣的寺院,有認識人和介紹人最好。
6、到寺院後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間一切娛樂設施,進入考驗階段,
7、考驗階段要做的事情:背誦五堂功課、學習沙彌律儀、學佛教基礎知識。
8、僧人的待遇:凡出家為僧者,寺院負責安置其日常起居、生活、飲食、醫療等所需,不需要交納任何費用,並且根據寺院的收入情況,每個僧人每月有50--300元不等的生活補貼,用於外出乘車、購買自己學習所用經書等。有的寺院會更少。

❻ 釋迦摩尼本是印度王子,為何要出家

釋迦摩尼在王室貴族長大,一出生身份就與眾不同,作為一個王子,他卻有著不一樣的個性。釋迦摩尼沒有貴族王子特有的養尊處優,相反更多的是他喜歡清凈,想要遠離貴族人士的環境,喜愛單獨思考,所以他的想法總是很獨特。

回到家中悉達多便告知了家人自己的想法,好在家人同意了王子的請求,就這樣釋迦摩尼開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❼ 印度人是不是到了一定年紀要去當和尚

別說當和尚了,佛教發源地的南亞印度地區,如今反而是真正式微的地方,印度教是第一大宗教,接著是伊斯蘭,佛教徒少的可憐。

❽ 在印度最一開始的佛教中有哪些人物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徹悟,後於野鹿苑為五比丘剃度並宣講佛法。這就是最早的佛教團體。佛教由此創立。

❾ 請教古印度男子出家的問題

婆羅門,梵語具雲婆羅摩拏(Brahmana),印度四姓之一,譯為外意,凈行,梵志等。婆羅門人自謂從梵天的口而生,在四姓中,最尊最勝,故凡有座席,並不與餘三姓同行。在印度四姓之中,惟婆羅門堪能修行,受人種種供養,余姓不得侵越。按婆羅門法:七歲以上在家學問;十五已去,學婆羅門法,遊方學問。至年四十,恐嗣斷絕,歸家娶妻,生子繼嗣。年至五十,再入山修道。

❿ 誰知印度的一位王子是怎麼成佛的就是釋迦牟尼,能說一下他的過程嗎

釋迦牟尼佛,即如來佛祖,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教創始人。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呼他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是釋迦族人,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 佛陀出生後便成為了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取名「悉達多」意譯為「一切義成、一切事成」,王後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後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即後來的大愛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養育。太子天資聰穎,幼年就通達五明、四吠陀(古印度傳統思想),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 雖然王族的生活優裕而舒適,但太子卻並不貪戀這些世間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門出遊,見到生、老、病、死、等現象以及修道的沙門,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於十九歲,太子夜出王宮,自脫衣冠為沙門。初訪毗舍離國求教,復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沒有得到解脫之境,遂至摩揭陀國伽耶南方的優樓頻羅村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當時凈飯王派了五位侍者與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間,太子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終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當時,共修的五位侍者,誤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養。恢復體力後,至伽耶村畢缽羅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心默照,降伏諸魔,入諸禪定。四十九日後,於十二月八日破曉時分,豁然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時年35歲。由此因緣,畢缽羅樹被稱為菩提樹。

閱讀全文

與印度什麼人會出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裝義大利有什麼品牌 瀏覽:614
中國神獸是什麼 瀏覽:37
精英國際的房子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448
以下哪個宗教不是中國主要信仰的 瀏覽:118
中國哪裡沙灘值得去 瀏覽:557
新中國成立有哪些幹部 瀏覽:418
疫情過後去義大利讀博怎麼樣 瀏覽:139
寄到英國的海關怎麼申報單 瀏覽:999
印尼為什麼食物熱量高 瀏覽:910
芒果為什麼比越南好 瀏覽:464
怎麼分辨印度低種姓 瀏覽:663
伊朗三十萬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85
印度為什麼出神劇 瀏覽:741
印度的女人為什麼叫媽媽 瀏覽:46
美國的10碼衣服等於中國的多少 瀏覽:211
中國現在的煤炭從哪裡進口 瀏覽:621
越南盾換成人民幣值多少 瀏覽:465
伊朗最貴的鑽石多少錢 瀏覽:275
越南如何辦理入境 瀏覽:949
印尼龍目島屬於哪裡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