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都有哪些影響力比較大的宗教他們有著怎樣的發展歷程
世界三大宗教,按影響力說,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雖然信眾也很多,但畢竟是印度本土的信仰,並不是影響全世界的。就像中國的道教,只是我國本土的宗教,並不是影響世界的。南無阿彌陀佛(合十)
B. 據說印度人信仰最多的不是佛教,是真的嗎
不,印度人大部分信仰的是印度教,也就是這個教形成的種姓制度讓印度到現在都無法擺脫,是印度的第一大教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盡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尤其是當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轉信佛教,悟道證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壯大自宗,都顯而易見佛教的出現為印度教的過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為印度教的未來指出了寬闊的走向。
印度教的簡介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只,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多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這里可以知道佛教和印度教的關系
C. 佛教發源於南亞地區,但對其影響力卻明顯不如東南亞地區。為什麼會產生這一現象
佛教雖然產生於古代印度,但是其發展和得到廣泛的傳播卻是在古代中國和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東方國家,象日本、朝鮮、東南亞國家等。反而在其發源地印度,佛教卻沒有成為主要的宗教。印度的第一大宗教是由婆羅門教改革後發展的印度教,甚至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可能都比佛教在印度要廣泛。究其原因可能是印度教更加符合印度的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厚的社會基礎。到了近代,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也進行了廣泛的宗教改革。使得印度教成為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印度大多數人信奉此教。而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是隨著阿拉伯波斯帝國和西方殖民主義者對印度的入侵而得到傳播的,有比較悠久的歷史基礎。特別在由印度分出的巴基斯坦等國家以伊斯蘭教為主要宗教。
佛教雖然在古印度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成為了國教,佛教得到了極大的弘揚。但是到了9世紀以後,印度教經過改革後逐漸興盛,而佛教僧團內部派系紛爭不已,從而日趨式微。到12世紀阿拉伯民族的大規模入侵,伊斯蘭教隨著阿拉伯人進入印度,統治者排斥佛教,很多佛教的重要寺院被毀。到13世紀初,印度的佛教終於一蹶不振趨於消亡。直到19世紀末,在印度沉寂了約700年的佛教又出現了復興。1891年錫蘭(今斯里蘭卡)的達磨波羅在印度首創摩訶菩提會,恢復了一些佛教勝地,重新建立了一些寺院。特別是1947年印度獨立後,佛教有了新的發展。1956年印度政府舉行釋迦牟尼涅盤2500年的國際性大規模紀念活動。同年10月,印度首任司法部長、憲法起草人安培多伽爾在那格浦爾組織了一個有50萬「賤民」 參加的改信佛教運動,以後又有幾百萬「賤民」陸續由印度教皈依佛教。在印度,雖然佛教徒只佔印度人口的0.6%,但是佛教思想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頗有影響。特別是下層民眾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D. 為什麼佛教在世界能躋身三大宗教之一,而在其母國印度卻只能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宗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出生於印度,在印度曾經非常的流行,只是到了公元13世紀由於外族入侵,導致佛教在印度滅亡,所以現在佛教在印度只是不入流的小宗教。但是佛教傳到中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
E. 世界上哪幾個宗教影響較大
一、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支派;
2.伊斯蘭教,包括遜尼派、什葉派兩個派別。
3.佛教,包括巴利語系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漢語系佛教(漢傳佛教)、藏語系佛教(藏傳佛教)三個系統;
(*^__^*) 嘻嘻……
F. 在眾多宗派中哪個宗派在印度佛教中占統治和主導地位
這個要看具體的歷史時期。
一般按學術界的區分,印度佛教史可以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小乘並立時期的佛教,和密教時期。
原始佛教時期,沒有宗派的分裂,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
部派佛教時期,分裂為大眾部和上座部,後來陸續分裂為二十部。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恐怕當屬上座部系統的的「說一切有部」。
大乘興起後,說一切有部仍然具有很強大的勢力。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有三個宗派,中觀,唯識,如來藏。總體來說,中觀學派應該是占據主導地位。因為印度佛教被伊斯蘭教沖擊,直至滅亡後,逃亡西藏的論師,多數是中觀學派的。
晚期密教,無論是什麼宗派,都收到密教化影響。
因此你的這個問題,要看具體的歷史階段,很難籠統的一概而論。
其他朋友的回答,估計是沒看清楚樓主的提問吧。樓主問的是印度佛教中的宗派,怎麼扯到印度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