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印度臭氣熏天的垃圾場,為何會成為了印度窮人的最愛
垃圾場對印度窮人來說就是一個寶藏,因為他們可以從裡面找一些塑料瓶金屬片去賣,如果當天運氣好的話可以掙到兩美元,對於印度窮人來說,已經算是一個高薪職業了。
印度這個國家人口密集,且貧富差距很大,富人區和貧民窟雖然只有一條街道之隔卻是天差地別的景象。那些印度平民除了靠政府補貼維持生活或者自己打工賺錢,有一些人還會去垃圾場撿垃圾,這種情況在中國其實也時常發生,經常看見一些老婆婆老爺爺沒有體力去干那些體力活,每天就走到一些廣場或者操場,撿學生和上班族扔掉的塑料瓶去賣,也算是一種職業吧。
這個垃圾場除了人之外,你還可以看到一種比人還要大的鳥,這種鳥就是大禿鶴。這可不是我們以為的吃死人的鳥,這些鳥本來是以魚蝦為食物,可是由於環境的污染,政府的不治理,導致河流被污染,這些鳥找不到食物,也只能前往垃圾場吃一些腐肉。
所以在垃圾場你可以看到非常奇怪卻又和諧的一幕,貧窮的人在翻找垃圾,旁邊的鳥也在垃圾山裡面戳戳點點。人不會殺鳥來吃,娘也不會去打擾人,形成了一種很和諧且怪異的景象。
『貳』 印度天堂地獄一牆之隔,1440人共用一個廁所,這里卻走出千萬富翁
你願意去貧民窟里 旅遊 嗎?相信面對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搖頭。出門 旅遊 就是為了放鬆身心,跑去貧民窟里遊玩,這像話嗎?但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遊客在前往印度孟買 旅遊 的時候,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一個地方參觀,那就是達哈維貧民窟。
這個被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貧民窟,在1.75平方公里的空間里塞下了數百萬人,臟亂密集程度可想而知。垃圾隨處可見,臭氣熏天,這樣一個破敗不堪的地方,為什麼人們趨之若鶩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部轟動一時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一經播出,立刻將達哈維貧民窟推進了世界人民的視野。
天堂地獄一牆之隔。
孟買作為印度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在孟買的市中心,高樓大廈,香車豪宅,豪華商場,比比皆是。提到孟買的富人區,就不得不提生活在富人區中心的風雲人物、財產曾經超過比爾蓋茨的印度首富——穆科什·安巴尼。
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穆科什·安巴尼站在巨人老爸的肩膀上,成為了將家族企業發揚光大的可靠繼承人。因為老婆一句想看孟買全景,他斥資70億在孟買市中心建了一棟號稱全球最豪華的27層私人別墅,簡直壕無人性。雖說沒有富家公子的病,但穆科什·安巴尼是實打實富家公子的命。4萬多美元的晚餐、600名圍著他家6個人轉的僕人、數不勝數的豪車名畫,這些在穆科什·安巴尼的生活中不過是日常罷了。
可同處市中心、僅有一牆之隔的達哈維貧民窟,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在這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地方,擠著數百萬的人口,擁擠程度可想而知。這個沒有被好好規劃的地方道路七拐八繞,形同迷宮。街上的下水道是開放式的,在這里如果沒有仔細看路,後果慘不忍睹。貧民窟里的居民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無人清運,隨處可見。垃圾們堆在一起成為了一座座小垃圾山,臭氣籠罩了整個貧民窟。
除此之外,由於建設落後,斷水斷電也成為了在達哈維貧民窟里屢見不鮮的事情。這里的公共衛生設施幾乎絕跡,根據調查數據研究學者得出,在達哈維貧民窟生活,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一個廁所會有1440個人共同使用。人們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地方生活,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廉價的租金。
「隱形」的千萬富翁們。
身為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孟買就好比中國的上海,是個寸土寸金的地兒。發展好,意味著機會多,機會多,就意味收入高。大概是出於宗教文化的影響,對於肉眼可見的貧富差距,生活在達哈維貧民窟的底層人民並沒有變得仇富易怒。相反,他們團結互助,每天都在為更好的生活添磚加瓦。在這個貧民窟中,真的出了不少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論達哈維貧民窟的逆襲代表,就不得不提經營著數家工廠的老闆鬍子哥。他手下有麵包房、服裝廠、刺綉車間等多個產業,身價早已過千萬。盡管達哈維貧民窟乍一看破敗不堪,但其中實則暗藏玄機。1.75平方公里的面積里,有著上千家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的企業。不用注冊、不用納稅、人力低廉,得天獨厚的優勢讓達哈維貧民窟成為了經商的好地方。
盡管環境臟亂差,但架不住達哈維地理位置好。同樣位於孟買的市中心,它的「鄰居」們身價早已超過了十萬人民幣一平方。也就是說,一旦這個「城中村」拆遷,那麼達哈維貧民窟里房屋的主人們一個個都會變成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然而收購計劃並沒有想像中順利,曾經有屋主給自家小棚開出了九百萬人民幣的價格,看來想要對達哈維貧民窟拆遷整改,實非易事。
世界上其它貧民窟。
和達哈維貧民窟一樣,與富人區有一牆之隔的貧民窟還有墨西哥城貧民窟,它是北美洲最大的貧民窟。南美洲最大的貧民窟則是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這里的生活秩序就沒有達哈維貧民窟那般和諧友好了。它是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地方,涉黑涉毒,連警察都無可奈何。據說,巴西黑 社會 組織「首都第一司令部」就藏身在這貧民窟的四十萬人裡面。
與生活在臟亂動盪貧民窟的人們相比,生活在安定國家的我們顯然是幸福的。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能沉浸在美好和諧的生活中,而不探出頭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除了平視或仰視,我們還應該經常俯視,俯視疾病,俯視戰火,俯視貧窮,俯視那些人們經常忽視的縫隙。除了太平盛世,我們還應當看到世間冷暖。
『叄』 就在印度,世界上最「臟亂差」的首都,為啥整個城市連個垃圾桶都沒有
印度首都新德里被稱為孔雀之都,因為他們國家的人們認為孔雀折騰的國鳥,但是說這個首都卻衛生條件並不怎麼樣。因為連最基本的垃圾桶都沒有,處理垃圾的方式更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印度近些年來的經濟在逐漸的發展,他們的軟體製造業,葯品製造業以及旅遊產業正在飛速的發展著,但是說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居民的環保意識還是有待提高。雖然說印度的物價水平比較低,但是說這種衛生環境也決定了我們在那個地方是沒有辦法生存的,很多人是因為印度比較低的物價,選擇嘗試去印度進行旅行,確實客觀公正來說,印度的風景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宗教文化還是自然風光,但是說它並不是一個適合久居的城市。我們更習慣居住在干凈整潔有序的環境之中,對於他們這種生活方式無法理解。
『肆』 為什麼印度垃圾會堆成山
現在全球范圍內所有國家都已經認識到了環境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地方的垃圾成堆,彷彿已經成了習慣,印度堆積如山的垃圾聞名世界,這和印度關於垃圾處理方面早年非常不夠上心,而導致的局面惡化,難以控制。
在過去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時間里,印度許多城市都已經大幅度處理了很多垃圾,但是有時候意外造成的失火情況反而會導致污染的加劇。印度的空氣和地下水問題是個讓人擔心的大問題,許多地方仍然在沿用著英國殖民時期鋪設的排水系統,現在的老化程度已經不足以處理排水問題,再加上垃圾處理問題非常容易堵塞通道,所以印度每次下雨都會被淹沒。
只有印度人民擁有了不在任意場合隨手丟垃圾的意識,印度這種現象才能夠慢慢改變。
『伍』 印度垃圾場起火,面積超50個足球場,給當地造成了哪些損失
印度也是我們國家較多人群,會去旅遊的聖地。不過印度就有一處比較奇葩的旅遊景點,那裡印度最大的垃圾場也是窮人生活的地方;不過這里有個特別的景觀,就是人沒和比他們還要碩大的鳥群和平的生活在一起。布洛根垃圾填埋場,以前是一片沼澤地;那裡棲息著碩大禿鸛,因原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每天清晨,19歲的拾荒者法哈-謝赫都站在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垃圾山之巔,等待垃圾車的「投喂」。自記事起,這座垃圾山就一直陪伴著她。她能快速精準地從垃圾中翻出塑料瓶、玻璃和電線,並把它們賣給城裡最大的垃圾回收廠。但在2016年垃圾山火災之後,法哈和她的同行們不再像以前一樣能自由出入垃圾山了。因為市政當局加強了安全措施,以防止拾荒者生火再次引發火災。
『陸』 印度垃圾山超65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分類的方法
垃圾分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西方很多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垃圾分類處理。因為發達國家充分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問題。如果這方面處理得不當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衣食住行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從日常個人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入手,不要輕易的隨便買一些看著很好,但是並不實用或者自己根本就用不到的東西,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減少垃圾的產生,解決垃圾分類的問題。
『柒』 印度的新地標是個垃圾山,它是怎麼到達65米的高度
新德里的Ghazipur垃圾填埋場已經與倫敦橋的塔樓一樣高了,卻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未來一年,它的規模將超過泰姬陵。當地人稱其為「垃圾珠穆朗瑪峰」,大量散發惡臭的物質堆在一起,足有65米高。印最高法院多次要求當局為垃圾山布設航空警示燈,但始終未得到執行。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產國之一,如今該國正面臨垃圾危機。除非盡快採取措施,否則Ghazipur和其他類似的垃圾填埋場很快就變得過於龐大而無法治理。
『捌』 珠穆朗瑪峰為什麼被稱為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場
原本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干凈的高山,因為那裡人跡罕至,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攀登珠穆朗瑪峰,這也就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發生:有人回去那裡開店;有人會丟下東西減輕負重;還有人在那裡留下了屍體。這些都是人類帶來的,對環境的破壞,因為利益或者是名聲,這讓珠穆朗瑪峰成了一個垃圾場。
印度軍方曾經組建由34人組成的部隊出發前往到珠穆朗瑪峰上打掃衛生,預計能把4噸垃圾撿下山。這支印度部隊於4月4日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啟程,5月中旬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在山上停留大約30天。目標是清理垃圾,並帶走留在山上的非生物降解的登山設備。
『玖』 自從接收「洋垃圾」後,印度變成啥樣了鳥長得比人還壯
一個國家想要發展,總是避免不了破壞環境。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很多發展中國家變成了發達國家的垃圾回收站。發達國家把大量的垃圾排放到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也能拉動經濟增長。隨著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我國也開始禁止接受外國的垃圾。這樣一來,印度變成了下一個新的垃圾回收站。
印度的垃圾形勢
現在的我們提起印度,仍然是一個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家。真正的財富只掌握在不到10%的人手中。走在印度的街道上,我們所看到的環境也並非一塵不染。也許是為了經濟能夠快速的發展,他們認為接受外國的「洋垃圾」可以讓他們獲得很多的好處。但沒想到他們僅僅接受了一年的洋垃圾後,很多印度居民就受不了了。放眼望去,很多城市到處都堆積著大量的垃圾山。
所以說,經濟發展的同時與環境保護總是相對立的,即使是現在的英國,它在發展初期的時候也曾遭遇過環境污染,因此才成了所謂的「霧都」。任何國家想要發展都避免不了破壞環境,因此我們只能約束自己的行為,積小成多,保護環境。
『拾』 我們和印度比什麼-
中國人不大和印度比,但是印度人很喜歡和中國比。
到底是中國發達還是印度發達?到底是中國的制度好?還是印度的制度好?到底是中國的發展潛力大?還是印度的發展潛力大 ?去趟印度,你就知道了。
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又是近鄰。所以也難怪兩國人民有人喜歡相互比較。
兩年多前我去過一趟印度。 一輪朗月懸掛在天空,映照著寬闊的恆河和無邊的平原。恆河邊上的碼頭旁,人群熙熙攘攘地圍觀著印度教的歌舞,彌漫著熱烈歡快而又充滿了神秘感的氣氛,真的讓人難以忘懷。
毋庸置疑,印度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度。到處可見各種宗教的建築,保存完好的城堡比比皆是,亞穆拉河邊的美麗的泰姬陵更是讓人無比的驚嘆!
但是接下來,我也不得不說出無比的遺憾。除了景區和高檔的賓館以外,印度真的是一個非常臟亂差的地方。
火車站沒有大門,可以隨意的進出。火車行駛也沒有門,如果車廂里坐不下,人們就坐在上火車的踏步上。新德里市的邊上,很近的地方,垃圾山有幾十米高,好幾百米方圓,成群的烏鴉在上面翻飛。新德里市的一座建築,與法國的凱旋門很相像,雖然早已建好了,但是周邊的環境卻是一塌糊塗,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隨處都是。
站在 社會 治理的角度來看,印度的問題真的是大了去了。
首先,這個國家太不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了。我們走遍了印度的北部,可以說,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他們的道路建設,還停留在我們國家八十年代那個水平。可以說,我們國家任何一個中型城市的道路都遠比新德里的道路建設要好。我感到很奇怪的是,在印度曾經的首都加爾各答市,在一些地方,柏油馬路上還鋪有曾經的公交車鐵軌,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很早以前就是城市的中心,是黃金地段,但是路邊上卻是破破爛爛,還有很多像窩棚一樣的建築。要致富先修路,我們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多少財富,對經濟起了多大的帶動作用?真是為印度人感到可惜。
再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這個國家表面上是把它廢除了,但是它還是廣泛的存在於印度 社會 之中。婆羅門和剎帝利是宗教和 社會 的管理者,軍人警察也由剎帝利擔任,吠舍主要是做生意的,首陀羅則是苦力。由於 社會 管理者不是真正的選拔出來的,而是世襲罔替的,他們也很難有做好管理工作的積極性。而我們國家則要感謝孫中山和毛澤東,他們為我們徹底掃除了這些不平等,使我們有了一個建設新 社會 的良好的基礎。順便說一句印度人是把我們中國遊客看作是剎帝利等級的,各位同胞,我們是否應該為此而一笑呢?
第三點我覺得宗教對印度的發展影響也很大。印度最大的宗教是印度教,但是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宗教,印度人很少有人不信宗教的。 各種人力物力大量的資源用在了宗教上,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時間從事宗教活動。很多人大多數是婦女,成群結隊的待在宗教食堂,等待布施。由於信教,印度人以吃素為主,對國民身體的 健康 ,也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而且,這種清心寡慾,對於生產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壓抑作用。
走馬觀花,看到的都是一些表象,但是僅從這些表象來看,印度要發展真的很難,能不能超過中國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