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羚羊長的怎麼樣生活在哪裡它有什麼本領
山海經》中《西山經》有提到麢(líng),就是現在的羚羊。羚羊是對一類偶蹄目牛科動物的統稱,(英文中稱為「antelope」和「gazelle」)。許多被稱為羚羊的動物與人們印象中的相去甚遠,有專家指出,羚羊類的動物總共有86種,分屬於11個族、32個屬。對於分類學,羚羊並沒有特定的專指哪個科或屬。羚羊的特徵是長有空心而結實的角,有區別於牛、羊這一類的反芻動物。人們把羚羊作為一個類群已達到共識,比如物種存活委員會建立的「羚羊專家組」,即是把這一類動物作為一個動物學研究和保護的單元。
羚羊像羊,顏色青但粗毛,兩角短小。
草食動物,牛科中的一個類群。種類繁多,體型優美、輕捷,四肢細長,蹄小而尖,機警。有的種雌、雄均有角,有的種僅雄的有角。尾長短不一。身高60~90cm,經常5~10隻成群,有的一群可多達數百隻。一般生活在草原、曠野或沙漠,有的棲息於山區地帶。產於中國的有原羚、鵝喉羚、藏羚和斑羚等。中國新疆所產賽加羚羊的角可供做葯材。羚羊角常用做平肝熄風葯。釋名九尾羊。
廣義上,認為羚羊Antelope這一類主要分布在非洲,小羚羊gazelle分布在非洲和亞洲。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大羚羊Arabian Oryx和小鹿瞪羚Dorcas gazelle的棲息地。印度是印度大羚羊Nilgai、印度瞪羚Chinkara和的印度黑羚Blackbuck的棲息地。俄國和東南亞則是四角羚Four-horned Antelope、藏羚羊Blackbuck和高鼻羚羊Saiga Antelope的棲息地。
狹義上,人為的原因所造成的羚羊分布,世界各國進口多種羚羊品種,尤其美國進口羚羊來捕獵。有些品種羚羊利用驚人的彈跳能力和躲避能力脫逃成功,繁殖出羚羊種群。
⑵ 藏羚羊遭盜獵的原因
保護現狀
藏羚羊主要分布於中國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經過漫長的自然演替和發展,該物種種群曾達到相對穩定狀態,且數量巨大。但從80年代末開始,該物種遭受了從未有過的大規模盜獵,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一、藏羚羊種群的分布及其生態學習性
藏羚羊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區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這些區域植被稀疏,並均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這些區域氣溫較低,許多地方年被雪覆蓋期超過6個月。在青藏高原獨特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為尋覓足夠的食物和抵禦嚴寒,經過長期適應,藏羚羊形成了集群遷徙的習性,並且其身體上生長有一層保暖性極好的絨毛。雖然藏羚羊在每年夏季自然更換一次絨毛,但由於自然更換的絨毛是零星掉落、隨風飄散,目前還無人嘗試收集自然更換的絨毛的活動。
二、中國藏羚羊資源正遭受十分嚴重的破壞
雖然藏羚羊分布區是人煙稀少、氣候惡劣的高寒地區,但近10年來盜獵者手持武器、不斷湧入藏羚羊棲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遷徙路線上屠殺藏羚羊。根據中國有關部門近年來查獲的藏羚羊皮、絨數量和各有關單位在藏羚羊分布區發現的藏羚羊屍骸情況分析,每年被盜獵的藏羚羊數量平均在20000頭左右。此外,由於盜獵活動的嚴重干擾,藏羚羊原有的活動規律被擾亂,對種群繁衍造成嚴重影響。
盜獵的嚴重後果之一,是藏羚羊種群數量急劇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調查資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調查到藏羚羊分布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0.3頭,1991年羌塘自然保護區東部藏羚羊分布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頭,並且還能看到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侖山進行的一次調查,估算該區域藏羚羊數量約43700頭。而據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的資深專家估計,在1995年中國藏羚羊總數已急劇下降至約50000―75000頭左右,並且現仍在繼續下降。近幾年來,也無人再見到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在許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這個古老的物種已經走向面臨滅絕危險的邊緣。
三、中國為保護藏羚羊做出巨大努力
藏羚羊作為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難於估量的科學價值。藏羚羊種群也是構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態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藏羚羊保護。1981年中國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鑒於藏羚羊為附錄I物種,中國政府嚴格禁止了一切貿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產品的活動。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後,中國國務院隨即批准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藏羚羊確定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嚴禁非法獵捕。此外,中國政府還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區先後劃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等多處自然保護區,成立了專門保護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定期進行巡山和對藏羚羊種群活動實施監測。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國森林公安機關共破獲盜獵藏羚羊的案件100餘起,收繳被獵殺的藏羚羊皮17000餘張、藏羚羊絨1100餘公斤、各種槍支300餘支、子彈15萬發、各種車輛153輛,抓獲盜獵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擊斃盜獵分子3人。
四、中國藏羚羊保護仍面臨著重重困難,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在中國境外存在著利潤巨大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貿易
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貿易並未得到有效打擊和制止,而這恰恰是盜獵分子瘋狂獵殺藏羚羊的根本原因。這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得十分清楚:
1、盜獵分子獵殺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藏羚羊絨。到目前為止,中國所逮捕的所有盜獵分子的供詞都證實了這一點。另一方面,由於藏羚羊肉寄生蟲很多、藏羚羊皮製革性能差等原因,還不存在對藏羚羊肉、皮、頭骨、角等的貿易性開發利用,中國境內也沒有藏羚羊及其產品的需求市常在所有盜獵藏羚羊現場都可以看到大量遺留的藏羚羊屍體、頭骨、角,而取絨後被丟棄的大量藏羚羊皮則在其它許多地方被發現,可充分證明獲得藏羚羊絨是引發大肆獵殺藏羚羊的根本目的。
2、藏羚羊絨貿易給盜獵分子帶來巨額利潤。大量藏羚羊被獵殺取絨後,一部分絨被走私分子藏夾在棉被、羽絨服中或藏匿在汽油桶、車輛和羊絨中,矇混通過中國西藏的樟木、普蘭等口岸出境;而另一些走私分子則人背畜馱到邊境秘密交易點進行交易。在中國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絨價格可達1000―2000美元,而一條用300―400克藏羚羊絨織成的圍巾價格可高達5000―30000美元。如此高額的利潤,進一步刺激了盜獵分子慾望,並使他們有條件獲得更有效的武器和裝備,用於大肆屠殺藏羚羊。毫無疑問,這還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實施打擊行動的難度。
3、中國從來沒有利用藏羚羊絨的傳統習俗,至今也沒有藏羚羊絨及其產品的消費市常盜獵分子所獲藏羚羊絨,最終都是在中國境外轉換成資金或他們所需的物資。綜合分析上述實際情況,國際上許多關注藏羚羊保護的組織、人士和我們得出的結論都是一致的:正是由於在部分國家和地區一直存在著藏羚羊絨加工及貿易,並由此給盜獵分子帶來豐厚的收益,刺激盜獵活動愈演愈烈,直至威脅藏羚羊的生存。
五、保護藏羚羊需要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共同行動
當今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勢必嚴重損害某些野生動植物種的自然發展,甚至危及物種的生存;而對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進行控制和對某些物種實行保護,僅依靠某一個國家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
目前,一批批藏羚羊在呻吟中死去,而盜獵者、加工者和貿易者卻仍在部分國家和地區通過走私、非法國際貿易等形式獲得了浸滿藏羚羊血的巨額利潤;一些消費者為追求時尚,仍在麻木地作為幫凶而加劇了對藏羚羊的殘殺。這不僅是對許多國家相關法律的對抗,也是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蔑視和對全人類保護野生動物意願的踐踏。
讓藏羚羊續說「生命禁區」的神奇
可可西里,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上個世紀80年代末,這一區域由於瘋狂的殺戮而震驚國內外。在令人心顫的槍聲中,成千上萬張血淋淋的藏羚羊皮讓「無人區」幾乎成為「無羊區」,藏羚羊種群數量從20多萬只急劇減少到幾萬只,成為世界瀕危物種。經過可可西里反盜獵勇士的不懈努力,近六年來可可西里盜獵現象有所遏制,藏羚羊重新擁有了和平安寧的生存環境……
九月的青藏高原卻是寒風勁吹。驅車翻越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後,隨著「與藏羚羊一起奔向2008——亞信·精神之旅」的隊伍,記者便進入了中國最大的「無人區」——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路莽原雄峰,白雪綠草,在「生命禁區」里我們的心靈受到盪滌。
高原上的精靈
可可西里蒙語為「美麗的少女」,位於青海省西部青、新、藏三省區交界處。這里是世界上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態環境之一。這片人跡罕至的青色山脈,本是藏羚羊的樂園。每年六月,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翻過昆侖山山脈和一道道冰河,歷經艱險,在雪後初霽的地平線上湧出。它們身材矯健,奔跑如飛,被稱為「高原精靈」。
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有關專家研究稱,大群的藏羚羊為瘠薄的高原土壤提供了有機肥料,它們對牧草的適度踐踏又起到分櫱作用,使牧草長勢旺盛。它們產仔後遺留下來的大批胎盤及老弱病殘者,又為狼、禿鷲等許多肉食動物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沒有了藏羚羊,三江源地區的生態將會急劇惡化,許多野生動植物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藏羚羊渾身是寶,其纖細柔軟的絨纖維被稱為「軟黃金」,用藏羚絨製成的「沙圖什」披肩在國際非法貿易中十分走俏,「高原精靈」因此遭到瘋狂屠殺。2003年「5·9」特大武裝盜獵藏羚羊案的血腥場面,保護區管理局的隊員們至今不能忘懷。在一個盜獵團伙的巢穴,藏羚羊屍橫遍野,母藏羚羊已經被剝皮,腹內的小羊被遺棄在雪地上,藏羚羊的鮮血從此流過的小河染成鮮紅色……加上母羊腹內的胎兒,被非法獵殺的藏羚羊達到一千多隻。
1998年,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成立。從此,可可西里有了忠實的守護衛士。在4.5萬平方公里的雪域荒原上,「高原精靈」藏羚羊正是在這批守衛者的悉心呵護下,以它特有的速度、堅韌繼續述說著「生命禁區」的神奇、壯麗。
可可西里的守衛者
從1998年初帶領隊員在「無人區」向盜獵分子打響的第一槍開始,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的名字就與可可西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今,年過半百的才嘎仍然執著地巡查在保護區的土地上,歲月的皺痕已劃上了這位藏族老巡山隊員黝黑的面龐。才嘎告訴記者說:「只要可可西里的槍聲不停息,我就不會休息。」
據統計,1998年以來,可可西里管理局在保護區堅持開展嚴防嚴打武裝盜獵藏羚羊的反盜獵行動,出動人員2100人次,行程近60萬公里,組織巡山240次,破獲盜獵藏羚羊等高原珍稀野生動物和非法捕捉、盜賣、運輸野生動物產品的各類案件10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00餘人,收繳藏羚羊皮近4000張。
管理局組建之初,沒有辦公地點和車輛,20多名反盜獵隊員當時就擠在租來的兩間房子。條件的簡陋並沒有阻卻隊員們的反盜獵決心。每年,他們都要在4.5萬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核心區內巡邏十幾次,每一次少則一周,多則半個月。
由於裝備不足,巡山隊員在「生命禁區」里時時刻刻面對著威脅和死亡。2001年6月,在一次特別追捕行動中,可可西里主力行動組的7名隊員只有1支槍,而盜獵分子卻有3支槍,行動組連續追蹤5天5夜,終於在可可西里腹地藏羚羊產仔必經之路截住了這個武裝盜獵團伙。瘋狂的盜獵分子向隊員開槍射擊,反盜獵隊員冒著生命危險與盜獵分子展開周旋,最終將其制服。
在「無人區」巡山,不僅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難條件,而且要學會忍受難熬的孤獨寂寞。保護隊員在天寒地凍的保護區內風餐露宿,爬冰卧雪,有時甚至一天吃不上一頓飯。由於長期在冰天雪地,很多隊員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心、肺疾病。
生命禁區的綠色之夢
如今,風雨中走過六年的可可西里從槍聲中走向安寧,汽車行駛在青藏公路上就可以看見藏羚羊藍天白雲下跳躍,奔跑。
自2003年「5·9」特大武裝盜獵藏羚羊案發生以來的一年多,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果,保護區沒有聽到一聲槍響。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藏羚羊羊羔存活率保持在50%左右,藏羚羊的數量正在慢慢增長。
在可可西里,管理局不僅是純粹的反盜獵者更是環保宣傳者。他們救助受傷的小藏羚羊,收留迷途的烏鴉,用自己僅有的口糧喂養飢餓的動物,他們制止非法的挖土采沙,他們向青藏公路過往的行人車輛宣傳環保……每到藏羚羊的遷徙期,在青藏公路邊就總能看到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的身影,他們攔下高速行進的汽車,為藏羚羊讓道。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也加入到守衛者隊伍中來。
然而,才嘎也向記者表示了他的憂慮,由於藏羚羊皮和羊絨走私通道沒有封死,我國刑法對盜獵分子的處罰過輕等原因,國際藏羚羊絨製品非法貿易依然存在,盜獵分子盜獵手段變換不定,再加上保護區內放牧區域不斷擴大,藏羚羊的天敵相對增多等因素,藏羚羊和三江源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仍面臨著危機。
「環境的惡劣,我們能克服;但物資的匱乏,讓我揪心呀!」才嘎同時也坦陳,國家財政每年不到20萬的撥款與保護區每年70多萬的基本費用相差甚遠。為了籌集資金,才嘎時常要奔赴西寧、北京等各城市展示藏羚羊的瀕危困境,以換得社會的援助。令人寬慰的是,保護藏羚羊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前不久,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向管理局捐獻了5輛全新越野車。
目前,可可西里人的最大願望就是希望藏羚羊成為奧運會吉祥物,借綠色奧運的理念,拉近藏羚羊與全世界人的距離,使人們遠離屠殺,熱愛自然。
⑶ 國家保護藏羚羊措施有什麼
為保護好藏羚羊,在藏羚羊分布區,還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教育,培養了一批保護管理和科研人員,組織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等。對十分猖獗的盜獵藏羚羊、走私藏羚羊絨的違法犯罪活動,中國原林業部(現國家林業局)予以特別關注,並進行了專門調查;中國各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組織森林公安機關等執法力量,在藏羚羊分布區、重要運輸路線及加工點、重點海關及邊境線,連續多年實施了嚴厲的打擊行動。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國森林公安機關共破獲盜獵藏羚羊的案件100餘起,收繳被獵殺的藏羚羊皮17,000餘張、藏羚羊絨1100餘公斤、各種槍支300餘支、子彈15萬發、各種車輛153輛,抓獲盜獵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擊斃盜獵分子3人。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為保護藏羚羊及其棲息地,涌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原青海省治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索南達傑同志就是保護藏羚羊英雄們的典型代表,他領導的隊伍不畏艱難困苦,連續三年在10多萬平方公里渺無人煙的可可西里地區輾轉巡護,抓獲許多盜獵藏羚羊的犯罪分子。1994年1月18日,這位年僅40歲的英雄,在追捕非法盜獵藏羚羊犯罪分子的戰斗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 四、中國藏羚羊保護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 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在中國境外存在著利潤巨大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貿易 然而,盡管中國有關部門多次實施嚴厲的打擊行動,卻並沒有從根本上制止住非法盜獵藏羚羊、走私藏羚羊絨的活動,中國藏羚羊總數仍顯示出不斷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由於藏羚羊分布區總面積超過60多萬平方公里,海拔均在3700~5500米以上,人煙稀少、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以現有的警力、裝備和財力難於實施全方位、不間斷的巡護,而盜獵分子則抓住空隙對藏羚羊群進行大肆屠殺;二是犯罪分子在盜獵、運輸、取絨和走私等各個環節建立了更嚴密的組織,採取了更隱蔽的手段,對上述犯罪行為實施打擊的難度因此進一步增加。
� 另一方面,當中國的執法人員在惡劣環境中艱難追捕盜獵分子的時候,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貿易並未得到有效打擊和制止,而這恰恰是盜獵分子瘋狂獵殺藏羚羊的根本原因。這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得十分清楚:
1、盜獵分子獵殺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藏羚羊絨。到目前為止,中國所逮捕的所有盜獵分子的供詞都證實了這一點。另一方面,由於藏羚羊肉寄生蟲很多、藏羚羊皮製革性能差等原因,還不存在對藏羚羊肉、皮、頭骨、角等的貿易性開發利用,中國境內也沒有藏羚羊及其產品的需求市場。在所有盜獵藏羚羊現場都可以看到大量遺留的藏羚羊屍體、頭骨、角,而取絨後被丟棄的大量藏羚羊皮則在其它許多地方被發現,可充分證明獲得藏羚羊絨是引發大肆獵殺藏羚羊的根本目的。
2、藏羚羊絨貿易給盜獵分子帶來巨額利潤。大量藏羚羊被獵殺取絨後,一部分絨被走私分子藏夾在棉被、羽絨服中或藏匿在汽油桶、車輛和羊絨中,矇混通過中國西藏的樟木、普蘭等口岸出境;而另一些走私分子則人背畜馱到邊境秘密交易點進行交易。在中國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絨價格可達1,000~2,000美元,而一條用300~400克藏羚羊絨織成的圍巾價格可高達5,000~30,000美元。如此高額的利潤,進一步刺激了盜獵分子慾望,並使他們有條件獲得更有效的武器和裝備,用於大肆屠殺藏羚羊。毫無疑問,這還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實施打擊行動的難度。�
3、中國從來沒有利用藏羚羊絨的傳統習俗,至今也沒有藏羚羊絨及其產品的消費市場。盜獵分子所獲藏羚羊絨,最終都是在中國境外轉換成資金或他們所需的物資。綜合分析上述實際情況,國際上許多關注藏羚羊保護的組織、人士和我們得出的結論都是一致的:正是由於在部分國家和地區一直存在著藏羚羊絨加工及貿易,並由此給盜獵分子帶來豐厚的收益,刺激盜獵活動愈演愈烈,直至威脅藏羚羊的生存。從根本上清除部分國家和地區至今仍然存在的藏羚羊絨加工及貿易,是保護、恢復藏羚羊種群的關鍵和當務之急。
� 五、保護藏羚羊需要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共同行動
� 當今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勢必嚴重損害某些野生動植物種的自然發展,甚至危及物種的生存;而對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進行控制和對某些物種實行保護,僅依靠某一個國家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和對每一物種價值的深刻理解,1973年3月3日在華盛頓誕生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並在此基礎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了一系列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合作,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矚目。
� 目前,一批批藏羚羊在呻吟中死去,而盜獵者、加工者和貿易者卻仍在部分國家和地區通過走私、非法國際貿易等形式獲得了浸滿藏羚羊血的巨額利潤;一些消費者為追求時尚,仍在麻木地作為幫凶而加劇了對藏羚羊的殘殺。這不僅是對許多國家相關法律的對抗,也是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蔑視和對全人類保護野生動物意願的踐踏。為此,我們提請特別是在藏羚羊絨織品加工及貿易仍然存在的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政府、組織和人士,對上述情況予以必要的關注,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 保護藏羚羊及瀕危野生動物,是中國政府的堅定決心,也是中國人民的良好意願。中國政府和人民已經並將繼續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但由於在中國境外存在著利潤巨大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加工貿易和消費市場,保護和挽救藏羚羊種群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和努力。對此,我們摯誠希望有關國家政府、組織和人士,珍惜藏羚羊這一古老物種的價值和人類保護野生動物的美好意願,切實理解加強國際合作對保護藏羚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採取有效行動打擊和制止一切從事藏羚羊絨加工貿易和消費等危及藏羚羊生存的活動,以促使藏羚羊種群最終得以恢復和發展。
⑷ 羚羊的奔跑速度為什麼會這么快呢
羚羊由過度繁殖的傾向,羚羊種群中存在生存斗爭,有的羚羊突變出了跑得快的等位基因,環境(天敵)定向選擇了有跑得快基因的羚羊,跑得慢的羚羊被淘汰,羚羊的基因頻率(跑得快慢)變高,羚羊進化,所以跑得快!
相關說明
廣義上,認為羚羊這一類主要分布在非洲,小羚羊分布在非洲和亞洲。阿拉伯半島是阿拉伯大羚羊和小鹿瞪羚的棲息地。印度是印度大羚羊、印度瞪羚和的印度黑羚的棲息地。俄國和東南亞則是四角羚、藏羚羊和高鼻羚羊的棲息地。
狹義上,人為的原因所造成的羚羊分布,世界各國進口多種羚羊品種,尤其美國進口羚羊來捕獵。有些品種羚羊利用驚人的彈跳能力和躲避能力脫逃成功,繁殖出羚羊種群。
⑸ 神奇的角,這到底是什麼動物
印度羚
印度羚(Antilope cervicapra),又名印度黑羚羊,是哺乳動物,偶蹄目,牛科。行動快速、目力銳利的印度羚羊。體型有點像牛,但較牛稍瘦小。長有彎彎的犄角。
⑹ 印度羚是不是就是印度黑羚啊
印度羚(Antilope cervicapra),又名印度黑羚羊,是哺乳動物,偶蹄目,牛科。行動快速、目力銳利的印度羚羊。體型有點像牛,但較牛稍瘦小。長有彎彎的犄角。
⑺ 羚羊有什麼特徵
羚羊的外形特徵
體型大小如山羊,但無胡須。
體長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體重40~50千克。
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沒有眶下腺,耳朵較長。
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較短小,長15~20厘米,最長的記錄為23.2厘米。
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僅有1~2厘米,自額骨長出後向後上方傾斜,角尖向後下方略微彎曲。
角尖尖銳、光滑,其餘部分具有10多個橫棱,數目與年齡相關,橫棱之間有淺而細的縱溝,但不割裂橫棱。
雌獸的角稍細。
頭部較狹而短,面部較寬,吻鼻部裸露區域較大,向後延伸到鼻孔以後。
沒有鬣毛,但從頭部沿脊背有一條黑褐色背紋,喉部有白色或黃色的淺喉斑。
四肢短而勻稱,蹄狹窄而強健,有蹄腺。
毛色隨地區而有差異,一般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紋,喉部有一塊白斑。
體毛厚密、松軟且蓬鬆,通常呈灰褐色,但針毛的毛尖為黑褐色,遠觀時似有若隱若現的麻點,所以也有「麻羊」之稱。
中文學名斑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學名Naemorhesgoral綱哺乳綱別稱青羊、山羊、野山羊、岩羊、青山羊目偶蹄目分布區域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及西南諸省區科牛科二名法Goral亞科羊亞科界動物界屬斑羚屬學名:Pantholopshodgsoni
屬牛科、藏羚屬,別名長角羊,主要分布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現存種群數量約在7~10萬只,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
由於藏羚獨特的棲息環境和生活習性,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動物園或其它地方人工飼養過藏羚,而對於這一物種的生活習性等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也開展甚少。
藏羚是中國青藏高原的特有動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
藏羚羊一般體長135厘米,肩高80厘米,體重達45~60千克。
形體健壯,頭形寬長,吻部粗壯。
雄性角長而直,烏黑發亮,雌性無角。
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
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餘各處被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它棲息在海拔4000~5300米的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爾金山一帶,特別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
那幾乎盡是些「不毛之地」,湖泊雖多,絕大部分卻是鹹水湖,稀疏的植被中僅有的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食糧。
它生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
有長距離遷移現象。
平時雌雄分群活動,一般2~6隻或10餘只結成小群,或數百隻以上大群。
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主。
發情期為冬末春初,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1隻雄羊可帶領幾只雌羊組成一個家庭,6~8月份產仔,每胎1仔。
中文學名藏羚羊綱哺乳綱拉丁學名Pantholopshodgsoni亞綱真獸亞綱別稱藏羚、長角羊目偶蹄目分布區域西藏、青海和新疆,西至中印度境內科牛科二名法TibetanAntelope亞科羚羊亞科界動物界屬藏羚屬門脊索動物門種藏羚羊亞門脊椎動物亞門又叫灘原羚、灘黃羊等,體形比黃羊稍小,體長大約為110厘米左右,肩高約50厘米,體重約15千克。
尾巴較短,不足11厘米。
夏毛短而光亮,呈沙黃色,並略帶儲石色,喉部、腹部和四肢內側均為白色,臀斑為白色。
冬季毛色較淺,略呈棕黃色或乳白色。
角長約30厘米,角的下半段粗壯,近角尖處顯著內彎而稍向上,末端形成相對鉤曲,這點與朝內後方彎曲的黃羊角不同。
普氏原羚是我國特產動物,分布於青海、內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甘肅北部、寧夏等地。
它一般棲息在海拔高度3400米以下比較平坦的半荒漠草原地帶,從不到達更高的山巒,也不到純戈壁地帶活動,所以被稱為「灘黃羊」。
有季節性水平遷移現象,集群活動,冬季成群向南遷移,到植被較豐富、雪薄和有水源的地方,夏季復又北返。
性喜群居,行動迅速而敏捷,疾馳如飛。
雖然嗅覺較差,但視覺和聽覺卻很發達,所以十分機警,能夠在大范圍內活動覓食、飲水,也能逃避敵害。
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及其他沙生植物的嫩枝、莖、葉為食,冬季則啃食乾草莖和枯葉,忍耐乾旱的能力較強。
中文學名普氏原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學名Procapraprzewalskii綱哺乳綱別稱灘黃羊、灘原羚、對角羚目偶蹄目命名時間Buchner,1891科牛科英文名稱Przewalski'sGazelle亞科羚羊亞科英文名稱GazelleDePrzewalski屬原羚屬界動物界為中型牛科動物。
體重約100~120千克,體長140~170厘米,肩高85~95厘米,尾長9~11厘米。
頭部似羊也似牛但頭面部略短,耳寬大;頸背具長角,角微向後曲、圓形,角基部具有輪狀橫紋,角尖光滑而尖銳,雄獸角較大身體大部棕黑,背脊有黑色條紋。
體毛較粗硬,毛色較深,以黑為主,雜有灰褐色毛。
四肢長,略帶紅棕色從頭部形狀可與近緣種相分開。
足蹄短鈍結實。
糞便呈散堆狀,每次排10粒,
雄性有角,角先向後彎,再向上彎。
屬中型牛科動物。
雄性黑斑羚有像小豎琴一樣的角中文學名高角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學名Aepycerosmelampus綱哺乳綱別稱黑斑羚、飛羚目偶蹄目天敵非洲豺、蟒、獵豹、獅科牛科食性主要是灌木樹葉亞科高角羚亞科界動物界屬高角羚屬狷羚頭體長160~215厘米;尾長30~70厘米;體重116~218千克。
雄性較大。
雄性狷羚為深褐色,雌性則為黃褐色。
雄性及雌性狷羚的角的形狀也是先向外曲,再向前,並且向後尖角的長度可達70厘米,中文學名狷羚亞綱真獸亞綱拉丁學名Alcelaphusbuselaphus目偶蹄目英文名RedHartebeest亞目反芻亞目界動物界科牛科門脊索動物門亞科狷羚亞科亞門脊椎動物亞門族狷羚屬綱哺乳綱種狷羚白紋牛羚頭體長140~160厘米;尾長30~45厘米;肩高73~94厘米;重量55~80千克。
雄性較大。
白紋牛羚體色為巧克力褐色,下腹部為白色,前額到鼻間有一道白色條紋。
白紋牛羚的尾部還有一塊白色的色斑白紋牛羚的角形似豎琴,呈環繞狀,可達50厘米以上中文名白紋牛羚綱哺乳綱英文名Bontebok目偶蹄目學名Damaliscuspygargus科牛科分布南非、賴索托亞科狷羚亞科界動物界屬轉角牛羚屬門脊索動物門種白紋牛羚轉角牛羚頭體長150~205厘米;肩高100~130厘米;尾長40~60厘米;重量75~160千克。
轉角牛羚的毛皮一般都是銹紅色,黑色的腳部及胸部,並在前額至鼻尖有一黑帶。
角呈豎琴形,並且明顯是環狀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長達70厘米,中文學名轉角牛羚綱哺乳綱拉丁學名Damaliscuslunatus目偶蹄目分布區域非洲東部和南部科牛科又名塔比羚羊亞科狷羚亞科界動物界屬轉角牛羚屬門脊索動物門種轉角牛羚眼大似瞪羚,常被誤認為瞪羚,但體形較大,肩高120厘米,體重40千克。
身上有一道黑條,常被誤認為黑斑羚(即高角羚)。
體型纖瘦,跑得很快。
除了身體側部的黑斑外,其餘的地方都是白色的。
天生善跑跳,時速可達94公里,僅次叉角羚和獵豹。
可以說是跳欄冠軍,最高可跳3.5米,最遠可跳10米。
它們就是利用這方式來應付它們的頭號天敵——獵豹,以跳躍閃避獵豹的攻擊或擾亂其視線中文學名跳羚門脊索動物門拉丁文名Antidorcasmarsupialis亞門脊椎動物亞門英文名Springbok綱哺乳綱俗名南非小羚羊目偶蹄目物種命名人及年代Zimmermann,1780科牛科分布非洲南部屬跳羚屬界動物界
⑻ 遭盜獵的藏羚羊最後到哪裡去了
主要是銷售到歐洲,在那邊流行羚羊絨做成的服飾,而且存在較大規模的加工廠。當時,羚羊絨在國內還不流行。
其實被屠殺的藏羚羊,盜獵者只是剝其皮,肉和角都被拋棄在沙漠或草原上!
因此,結論如下:
(1)羚羊絨被銷售到歐洲。
(2)肉和角被拋棄於可可西里那片沙漠或草原上。